电子竞技需要大环境的支持

  在《电子竞技》专栏文章《中国电竞圈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文里,作者提到“很多95后讲他们眼中心中的电子竞技,单纯的‘爱我所爱’才是喜欢一项运动和它相关内容的正常反馈,不需要额外的认可和支持,这才是电竞人该有的生活态度。”如果仅是提到的热爱,何缘中国在电竞走过的30年时间未形成相应的产业,战队面临一次次的解散,职业选手的退役转型困难。为什么在iG拿了DAC的比赛冠军后,更值得电竞圈媒体兴奋的是央视对DAC的报道。其中不乏国民对电子竞技停留在电子游戏层面的认识,将其看做“不务正业”。即使是大多数较为开明的家长,也不会十分支持子女进入电子竞技的行业。

  近年来,电子竞技的发展风生水起。4月17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和阿里体育联合宣布,电子竞技将进入2017年亚洲室内武术运动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爱我所爱”也呼应了电子竞技新时代的英雄之歌,大环境变了,社会舆论势头良好。 中国传媒大学新增的培养电竞方向人才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专业颇受关注,共有近900名考生报考,最终只录取20人。不管是央视的报道、高校对于电竞人才的培养还是投资电竞领域的风头都无疑说明电竞从单纯的网络游戏向竞技运动的转变,以及其中可供挖掘的巨大商业价值,带给人们的心理认知也往往提高了许多。

  尽管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已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但相对传统体育比赛项目,电子竞技仍被不少人所质疑。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知晓的几个运动员,但在电竞圈,电竞选手仅为圈内人熟知。 一方面, “一个怀揣电竞梦想的男孩子,是不学无术的典型教材,经常被扣上不可救药的网瘾少年帽子,他们似乎成为了社会最底层的人。”男生如此,许多背负电竞梦想的女生更不要说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另外一方面,中国的电竞行业早期发展很不健康,不同于韩国企业化的市场投资为选手提供了相应保障,即使二线队伍没有打出好成绩,也不会面临战队解散的风险,就选手而言,俱乐部商业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电子竞技赛事风起云涌的时代,实打实的成绩才足够让人信服,由此到了与传统体育并驾齐驱的地步,电竞选手需要科学的训练、适宜的休息时间和对电竞行业文化内容的把握和创新。在开设的电竞相关专业中,培养的也是学生的游戏创新与策划、运营能力。中国在电竞行业逐渐从“如何做”到“怎样做”转变,是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前兆。由此,对女子电竞态度的转变也在说明这一变化。

  在原来,女子电竞选手带来的效益,更多地倾向于直播平台,而不是比赛中带来的效益。战队选拔人才不问成绩、不问水平,仅颜值一项刷下去一批人。因此,比赛带来的观赏性本身价值就不高,观众人数少,更没有多少人愿意来投资,形成的恶性循环制约着女子电竞事业的发展。2016年,在京东“Game+”的计划中,开始出现电竞的相关业务,“妹子杯”便是主推的品牌之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京东表示,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直办下去。与之同时,还有有关女子竞技的EWG、EGC、NTF的大型赛事。阿里体育主办的WESG承诺在未来将女子项目加入其中。热爱是电竞的灵魂,来自外部环境的认同与支持是电子竞技发展的血肉,两者缺一不可。在未来,“爱我所爱”的电竞将不再是一句空话,有了大环境的支持,才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并吸引更多专门从事电竞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子竞技需要大环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