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诚集团的投资者,你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吗?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刊发《曾拒受证监局检查 金诚集团5700亿元政府订单谜团待解》一文,引发广泛关注。

数字不会骗人,仅仅从几个数字,就能看出金诚集团存在的问题:


金诚集团的投资者,你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吗?_第1张图片

这是金诚财富公众号上一篇文章的截图,这张截图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号称管理资产超过300亿元的企业,敢吹嘘他们组织的6场会价值千亿。


根据第三方独立机构统计,截至目前,杭州金诚新城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PP项目累计中标金额为307亿元,未在统计中发现金诚集团其他关联公司。但是金诚集团自称从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计拿下3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800亿元;截至2017年9月,金诚集团拥有特色小镇项目59个,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


吹牛很爽,言者的虚荣心和存在感都得到满足;听者会很敬畏,那种仰望的姿态会让吹牛者越发肆无忌惮。

但是吹牛者总有露馅的一天,吹出一句牛逼,就要用千百句牛逼来解释,总有牛逼吹爆的那么一天。


金诚集团的投资者,你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吗?_第2张图片

2018年5月23日,浙江证监局发现金诚集团旗下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行为,其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决定该公司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半年。


浙江证监局这一瓢凉水,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也在鼓吹者的头顶上悬挂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被证监局查处之后,先后有以金诚集团的名义和金诚财富的名义发出的两份“严正声明”。

从声明本身也能看出不少问题。

▲在以金诚集团的名义发出的声明中提到:


此番媒体对我集团的不实报道中,频频提及“兜底回购”和“多重保障”。事实上,我集团旗下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设有完备的风控措施,如担保、回购等,均有相关正式文件和协议为凭证。


所谓的正式文件到底有多正式?


这些年,动辄有体量以亿计、十亿计甚至百亿千亿计的公司因存在问题倒闭,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就算一个公司的体量看起来很大,如果只能靠他自己兜底,仍然存在巨大的风险。当他开始吹嘘,当他开始要上天的时候,就是那只镇压的手掌即将落下的时刻,就是投资者要捂紧自己钱袋子的时刻。


在P2P兴起的时候,曾有人呼吁,要银行担保的P2P才是安全的。但是先杀入战场的人都赚红了眼,后来想进入的人也跟着红了眼,最后大家一起完蛋。

近些年,过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概念兴起,无数受益于改革开放或者拆迁的有钱大妈们拎着钱袋子进入,流泪而归,让人扼腕叹息。

如果有人鼓动你投资,年收益率高达10%以上,如果你能够承担血本无归的后果,那么你就勇敢的去投吧。

我以血的教训告诉你:积累财富需数年,血本无归仅一瞬。


金诚集团的投资者,你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吗?_第3张图片

▲在以金诚财富名义发出的严正声明中提到:

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诚恳接受浙江证监局的本次处理意见,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严格自查。对于《决定》中所述“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内部控制问题。经我司查实,确存在因公司发展过快,各板块人员和业务未隔离到位等不合规现象,同时个别员工无视监管部门法律法规和公司募集行为规范条例,夸大宣传等情况。后续我司将严格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对以上现象和相关人员做整改和严厉处罚。


此条声明暴露问题一、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各板块人员业务未隔离到位”。


问题二,“个别员工无视监管部门法律法规和公司募集行为规范”是什么鬼?

一个公司的行为,绝不是个别员工的行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领导才是决策者,员工不过是执行者。一个领导推卸责任的公司,绝对是一个有问题的公司。领导不愿意负责任,还期待员工负责任?


 综上所述,金诚集团给人的感觉就不靠谱。


这些年,PPP概念火热,搭着改革的春风,借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承载着美好的梦想,

有专业人士早就指出PPP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国外的PPP项目多是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也就是以项目本身为信用支撑获得金融机构融资,不需要股东提供担保,债务不进入股东的资产负债表。我国的PPP项目基本都是在股东担保前提下完成融资的,项目融资只是少数银行和少数投资人的事,当企业负债率较高的时会限制PPP的发展。在我国地方政府和国企杠杆率普遍很高的情况下,这个矛盾更为突出。

不少企业为了扩张胆子很大,步子迈的很快。

步子迈的太大,走的快的同时,也可能会扯到蛋,最终造成撕逼的后果。


希望在整改期间,金诚集团真的能擦干净自己的屁股,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交代。


对于那些敢于逆国家政策于不顾,敢于拿投资者的权益去冒险的企业,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诚集团的投资者,你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