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


To B和To C企业互相羡慕,也互相遥望。但是,To B不懂To C的产品和体验,To C不懂To B的流程和复杂。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最近,听到很多这样的说法:“得To C者得天下”“赢To B者赢未来”。
作为商业顾问,和很多企业交流时,发现大家似乎都很焦虑。或自救,或赌博,或布局。
总之,都要转型。
To C的企业,想要转To B。比如腾讯。从深耕消费互联网,到拥抱产业互联网。
To B的企业,想要冲出原来的价值链,让大众认识自己,走到台前。每一个To B的企业,都有一个To C的梦想。
但是,但是,他们常常不能互相理解,不明白两个业务的区别。
我见过太多企业,船头一转,遇见了风暴,撞上了冰山。
因为不懂本质,所以死于转型。
To B和To C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办?

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_第1张图片


To C的本质是什么?


相对于To B的生意,To C的特点,总体来说是四个:
单价金额小、复购相对高、决策流程短、冲动消费多。
如果说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应该是决策流程短。
到底有多短?太短了。短到电光石火,短到在当下那一刻没有抓住用户,就可能永远失去他。
有人专门做过研究,消费者在线下购买一个产品,平均的决策时间是13秒。在线上,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去,是19秒。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不管线上线下,消费者对于商家的好恶抉择,竟然在20秒内就决定了。
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没耐心。
2000年,人类的平均注意力还有12秒。到了2013年,只剩下8秒了。要知道,金鱼还有9秒呢……
在专注这件事上,人不如鱼。
你根本没有时间说服消费者。你说,来来来,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给你讲讲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好吧。结果你刚清了清嗓子,消费者已经走出十步远了,头都不回。
所以产品必须做到极致,让消费者第一眼就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们,会为了按钮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吵一整天,为了界面是什么颜色争执得要打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零售超市的销售经理们,会为了产品包装绞尽脑汁,为了产品陈列的位置大打出手。
甚至有人专门为产品的竞争力取过名字,叫“静销力”。
一个好产品,哪怕是静静躺在那里,你都忍不住走过去。哎呀,太好了!深得我心,爱不释手!然后放入了购物车。
在To C的生意中,产品是基础。有了不错的产品,再加上营销和渠道,拿下消费者。
营销就像空军,广告宣传,狂轰滥炸,目的只有一个,占领用户心智,在脑海里写下“只能买我”四个大字。
渠道就像地面部队,在一切可能的触点上,与用户相遇、相知、相爱。
所以To C生意的基本打法,是打磨产品,是死磕体验,是低价,是巨量。然后遇到消费者,瞬间拿下。
To C的生意,是闪电战。

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_第2张图片

给想转型To C企业的建议


我给过很多企业建议,尤其是To B的传统企业,如果想要成功进入To C的领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很多人听完之后,哈哈大笑。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们一直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啊,不然我们怎么做到今天呢。
哦?真的吗?
我说,那为什么To C企业开会都叫“合作伙伴大会”,你们开会就喜欢叫“客户答谢会”呢?
你是要答谢谁?
是代理商。是经销商。是门店。
你认为他们才是你的客户,你认为把东西卖给他们就算是结束了,你认为他们才是应该答谢的对象。
但是,他们只是你的合作伙伴。你只有一个客户,也是唯一的客户,是消费者。
当你把代理商和门店当成客户,说明你对产品的专注是不够的,你心里装着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怎么能让下面的代理商帮自己多卖东西。
语言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心态。如果抱有这种心态,是做不好To C的。
这也是为什么,用户会拼命吐槽一些产品和服务。
比如难用到想打人的APP,比如灾难级别的界面,比如让人抓狂痛苦的交互设计。
你真的懂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吗?你真的懂吗?
他们听完之后,一身冷汗。
To B企业想要进入To C领域,技术上能不能死磕产品,给予用户极致体验?
心态上能不能接受从一笔赚几百万的大单子,转变为一单只能赚几百,甚至几十块的小钱?
能做到吗?

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_第3张图片

To B的本质是什么?


To B的本质,和To C的生意正相反,总体来说也是四个:
单价金额大,复购相对低,决策流程长,冲动消费少。
如果说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应该是决策流程长。
有多长?太长了。长到几乎可以抹平一切的冲动,让所有冲动购买最终趋于平静。
To C的消费决策,以“秒”计。To B的消费决策,以“月”计,甚至以“年”计。
假如你要买一部华为手机,再贵再贵,一万多块钱也差不多了。如果你特别喜欢,咬咬牙,一个月工资,也就买了。
但是你要买华为一套交换机设备,那可不是一万块钱的事,一个基站就是几百万,一个单子可能上亿。
就算再喜欢,再冲动,但是几百万上亿的金额,哪怕把牙咬碎,嚼成粉末,全部咽到肚子里,也没办法迅速决策。
怎么办?要审批。要走流程。
这个流程一般是什么?
开会立项,我们到底要采购什么。
在供应链名单中找到几家供应商,招投标。
几十页几百页的标书,递到你跟前,供应商在台上讲PPT,我们为什么好,我们和竞争对手的差距是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选择我……
然后,评估打分。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采购方向,每个部门也有自己的采购流程,中间可能还牵涉技术决策人,商务负责人,运营经理的利益和关系。
如果采购的金额比较大,需要部门总经理决定,如果更大,甚至需要总裁签字批准。
采购完之后,还要交付。系统怎么安装,人员怎么培训。
假如出了问题,还有售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那个问题怎么处理。
等等,等等,等等……
我写着觉得复杂,你听着也觉得复杂,如果你真的看过会觉得更复杂,如果你做过才知道真的无比复杂。
所以To B的生意,不是靠产品和冲动消费来拿下客户的。
必须要有BD,必须要有销售,冲进去,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影响,影响,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在To B的生意里,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要吃饭、喝酒、搞关系。甚至,不惜犯法行贿。
因为金额实在太大,链条实在太长,最终决策人的意见实在太值钱。
To C的人总是认为,之所以那么复杂那么辛苦,就是因为产品不够好。
也许真的不是这样。
在申请换个灯泡都要花三天时间的企业里,做一项几百上千万上亿的决策,常常需要更久更久的时间。
To B的生意,除了依靠产品,更要依靠销售和服务,去磨,去耗,去说服,去影响。
To B的生意,是持久战,是消耗战,是堑壕战。

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_第4张图片


给想转型To B企业的建议


我也给过很多企业建议,尤其是To C的互联网企业,如果想要成功进入To B的领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理解To B生意的复杂流程。
因为To B的复杂,已经复杂到不是产品好不好,而是复杂到我有没有这个权力。
甚至,我应不应该扛这个责任。
上面这句话,你可以慢慢体会。
不仅是依靠产品,更是依靠销售和服务。
想进入To B的领域,要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和服务团队。要么自己建立,要么外包购买。
在To B的市场,可能会遇见很多你无法想象的野蛮要求,会碰见毫不讲理的甲方爸爸,会有许多讨价还价甚至尔虞我诈。
相对于To C的业务,To B看起来虽然都是大生意,但实际上都是辛苦钱。
这一点,能理解吗?
能接受吗?


理解本质,摆脱依赖


所以,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能够转型成功?
To B和To C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产品本身,也不是消费者的不同,而是业务逻辑的不同。
比如房子,虽然是面对To C的消费者,但决策流程却可能和To B一样长。
比如办公应用,像企业微信、钉钉,虽然是面对To B的企业,但特征却更像To C的产品。
To B和To C的不同,是单价金额的不同,是复购频率的不同,是决策流程的不同,是冲动消费的不同。

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_第5张图片


为什么转型这么难?
难的是,不理解业务的本质。
更难的是,不能摆脱原有业务逻辑的依赖。


最后的话


今天,外部环境多变,内部环境复杂,许多企业都想转型。
To B和To C企业互相羡慕,也互相遥望。
但是,To B不懂To C的产品和体验,To C不懂To B的流程和复杂。
转型是残酷的,是大概率要失败的。
对于失败的人来说,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残酷本身,更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败在了哪里。
除了勇气、决心、坚持,还有能理解业务的本质。
因为不懂本质,所以死于转型。
所以最重要的两点,第一是理解本质,第二是牢牢记住第一点。
希望这篇文章,能多多少少帮助企业理解两种模式的不同,提高成功的概率。能从50%,提高到60%,70%。或者仅仅是51%。
然后呢?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破除依赖,继续坚决勇敢地往前走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订阅咨询: 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你可能感兴趣的:(To B 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