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智慧

中国禅宗智慧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中国禅宗的智慧博大精深,推而广之就是人生的智慧,生活的智慧。这样形而上的东西,讲的深奥了,就容易让人如坠五里云雾,讲的浅显了,容易让人接触不到禅宗的真谛。但是一旦找到了门径,就会像找到了桃花源一样,眼前豁然开朗。我尚未找到门径,更遑论登堂入室,只能说一说粗浅的感觉。

禅宗智慧就是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宗教层面上来讲,都要为人世间所存在各种各样的痛苦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基督教的原罪,佛教的因果,就是给人生的苦难寻找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前因。基督教的原罪理论,指出人一出生就是带着原罪来的,终其一生都在赎罪,戴罪之身的人生注定是缺乏尊严的,也是注定悲剧的;同时有塑造了一个万能的神,那就是只要信仰了,神就可以一句话赦免你的罪;对于其他的种种疑惑,你无须疑问,只需信仰。但是禅宗不一样,它认为人生的苦难都是有原因的,苦难只是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循环,让人在六道中轮回;但是有解脱的途径,就是通过自我修行成佛,这种自我修行是自觉而不是像赎罪一样被迫的。如来只是一个榜样,法门虽然不二,但是道路却有很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大道,究竟哪一条是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需要自己去参悟和选择。于是禅宗和人类永恒的愿望——趋乐避苦结合在一起,修行就是趋乐避苦,参悟就是寻求趋乐避苦的方法,每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度的思考。

禅宗智慧就是对万物的纯净感悟。禅宗对人生的思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人类社会,虽然人与人的关系是禅宗首先要面对的。禅宗的解脱,首先就是要脱离苦海,脱离苦海的第一步就是要跳出轮回,跳出轮回的第一步就是要出家。所谓的出家,就是首先摆脱各种人事关系的束缚。苏轼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尘世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是无法看清人生的真面目的,于是要出家,于是天下名山僧占多。离开了喧嚣的人群,禅宗对世间万物就有了发自内心的新的关照,不再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是建立了一种与万物互通的关系网,六道轮回,你看的其他物种有可能前世就是人类,你身边的人类也有可能前世就是其他物种。于是众生平等。平等的众生最基本的全力就是生存,所以大德曰生,不但对人类戒杀,而且对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戒杀:“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如此的慈悲,心灵怎么会不美呢?

禅宗智慧就是对快乐的理性追求。人生有八苦,脱离苦海,自然是禅宗首要的追求。智者都明白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改变不了外在世界的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内心。道理许多人都懂,但是真正在实践中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极致的就是禅宗。穆斯林的穆罕默德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就过去吧。虽然也顺从了自然,但是在故作平静中有一种我与外在世界争夺主动的隐喻。禅宗看的更加直接,提出了空的理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空中无相。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正做到了心无挂碍,随物适性,看似毫无坚守,但是正是到了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看待一切,不仅仅只看到它的现在,也看到它的过去和未来,看到它之前的无和之后终将归于的无,就可以让痛苦像是尘埃一样,在空无一物中无处可落。这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大欢喜吧。

禅宗智慧就是对大爱的完美阐释。禅宗是独善其身寻找一己的快乐的吗?当然不是。小一点的说,佛渡有缘人,往大一点的说,既然众生平等,那么就普度众生。这个众生中不仅仅包括人类,也包括各种生灵。孔雀将佛祖一口吞下,佛祖破腹而出,并没有记仇,也没有伤害它的性命,还把它尊称为佛母;佛可以割肉饲虎,而不伤害老虎的性命;凶猛的食肉动物也可以被感化,变成只吃草的温顺的牛。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中,都可以看到众生平等的和谐画面、万事万物都有可以被感化的灵性、各具面目的爱的诠释。加上禅宗早就将一切看成是空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道灭,无智亦无得”,所有的钱财也就成了身外之物,于是真正的高僧,自然不会被世间的财富所累,所以赤条条的来去无牵挂,吃穿住用行仅取自己所需,所得之物也可以布施给任何需要的人和其他生灵。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万物的感悟,对快乐的理解,都毫不保留的宣扬出去,尽可能得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这样的智慧,进而让每一个人都快乐。这样一种胸怀,才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更是一种真正的大爱。

禅宗的智慧,就像是洒落在尘世各个角落的珍宝,偶尔悟到一点,便有一次的喜悦。但是等到富甲天下的时候,就会发现,松间清风,山间明月,原来是最珍贵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禅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