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 实习记者 梅旭航】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在中国东北乌苏里江畔的小城虎林,驻虎头日军凭借要塞险峻继续负隅顽抗,8月26日,日本守军被苏联红军全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日本宣布投降整整迟了 11 天。
中俄边境,界江乌苏里江缓缓流淌,乌苏里江的起点虎头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点就在这里,这个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镇,却是中俄边境重镇,地处黑龙江东北部边陲,属完达山脉,山脉的最高峰神顶峰,是我国最先看到太阳东升的地方。完达山林森草茂,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
日本无法抹去的罪恶
早在1932年,日本就计划修筑哈尔滨至虎头镇的铁路,继而构筑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沿江地下军事工事,达到他们长期占领东北、完成对苏联战略进攻的准备,实现在远东扩张侵略范围的野心。
《日本关东军要塞》一书记载: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10余年,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海拉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修筑了17处要塞,共有8万个永备工事。
虎头要塞由地上、地下军事设施两部分组成,地上设有兵营、战斗掩体、暗堡等,地下工事均在山体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设施顶部浇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刚劲混凝土覆盖厚度达三米,同时,还将当时东京湾日本试制的唯一一门亚洲最大巨炮运抵虎头要塞,正是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日本关东军将其吹嘘为永久要塞,自诩其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阴冷潮湿的地下工事,即使在夏天,气温也只有10摄氏度,寒气逼人。当年,近二十万的劳工日复一日遭受着侵华日军残酷的折磨。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劳工们却看不到太阳。为修筑要塞,日军诱骗、强征中国劳工。在修筑要塞期间,劳工们的居住和伙食条件十分恶劣,每个劳工棚子里住几十人、上百人不等,每天十几小时的重体力劳动,累死、病死和被杀害的劳工数不胜数。
由于要塞的修筑属于高度机密,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将劳工集体枪杀。虎头要塞幸存的日本士兵冈崎哲夫,在《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书中叙述:“昭和18年(1943年)某日,要塞施工完工,日军举行庆祝竣工的宴会,将俘虏劳工人员集中在猛虎谷的洼地里,用酒肴欺骗劳工说犒劳他们……进行到高潮时,一些人似乎察觉到不妙,惊恐地跳了起来想逃离洼地,在一片吼叫和杯盘狼藉中,突然重机枪喷出了火舌,宴会场顿时化作血腥的屠场和尸体的堆积场,日军守备队立刻将洼地填平。”
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留下的及其重要的罪证之一。
最后的激战
1945年7月下旬,“东北抗联教导旅”侦察分队的28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从苏联秘密潜回我国东北境内,进行战前侦察。侦察员们使用各种方式,接近或潜入日军数百个营区、工事、弹药库、军事谍报指挥机关等要害设施,将日军17个要塞及中苏边境上三道防线,制成图表,星夜传递至“东北抗联教导旅”情报中心,为苏联红军总攻东北铺平了道路。
1945年8月6日, 位于虎头西南方乌苏里江畔的新桥国境监视哨被苏联红军挺进队突然包围,日本守备队立即下达了战备令。8月8日, 苏军打出了第一发炮弹, 击中完达车站背后的仓库, 引起连锁性爆炸,二战的最后一场激战就此开始。
8月9日晚, 在炮火的掩护下, 苏军强渡乌苏里江,占领了日军的江边哨所, 控制了边境线,并切断了虎林和虎头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在地面作战部队和苏联空军的轮番轰炸之下,苏军于8月10日攻占虎头镇,日军所谓的“北满永久要塞”陷入了半瘫痪状态。8月12开始, 苏军陆续摧毁日军炮兵阵地, 截至8月15日,苏军占领了虎头镇近一半山顶。
盘踞在隧道中的日军已惶惶不可终日,15日12时,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微弱颤抖的声音从电波中传来,日本官兵都不相信这是“玉音”,战斗司令官大木正怒斥道:“混蛋!关掉收音机!分明是削弱我军战斗力的谋略!”
8月18日, 苏军向日军守备队发出最后通牒, 要日军按照天皇的诏书无条件投降,塞内的日军拒绝投降,于是, 第二天苏军在抗日联军的配合下,进行全面进攻,引爆了几处日军存放炸药和炮弹的地下掩体及布下的地雷,山坡砂石如浪击礁,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要塞内仅剩的53个官兵被俘,其余全部被歼灭,至此,距离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足足向后拖延了11天。
如今,在虎头要塞主阵地猛虎山山顶耸立着一座纪念碑,碑身上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13个打字,日本投降,被侵华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军事要塞,成为了日本自掘的坟墓。
二战终结,日军战败,不忘历史,建碑以记。
参考资料:
1、《边疆行》虎头要塞
2、远昌、奕嘉《寻访虎头军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