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

来了,诺兰的新片来了。


经历了《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的重映预热。


大家对《信条》早就蠢蠢欲动。


第一波观后感已经放出:


「被诺兰逼疯了」

「您的智商已完全下线」

「脑子烧坏」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张图片


仿佛一夜重回盗梦首映日,还是升级加强版。


有热心影迷怕大家看不懂,整理了一份「提前预习考点」。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2张图片


熵增熵减、祖父悖论、单电子宇宙、钳形行动……


新一代「诺学」冉冉升起,引无数英雄竞秃头。


甚至有人已经去影院刷了7遍。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3张图片


这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


鱼叔今天就来验验货。


放心,以下内容不含关键情节剧透。


《信条》

Tenet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4张图片


片名TENET大有来头,出自庞贝古城发掘的神秘拉丁回文密符「萨托幻方」(Sator Square)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5张图片


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还是反向,都可以读出这5个单词:


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密符流传了至少20个世纪,但人类仍无法参透其意义。


诺兰从中汲取灵感,拍出了一部回文式电影


主人公逆向行动回到过去,阻止反派毁灭全人类的计划。


而反派的名字正是密符的第一个单词:Sator.


其他几个单词,也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了电影中。


处处暗藏玄机,正如角色所言:「去感受,不要试图去理解。」


还记得预告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


男主张开手,物品就被「吸」了上来。



女科学家告诉他:「子弹不是射出去的,是接回来的。」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6张图片


一句话,点出整部电影的核心概念——时间逆转


实际上,诺兰早在第二部长片《记忆碎片》的开头就用到过一个类似的镜头。



不过那只是一种隐喻手法,并非现实。


之后,他花了六七年时间寻找合适的呈现形式,才有了《信条》这一套完整的构想:


人通过一道闸门将身上的粒子变为逆向,从而行进到越来越早的过去。



这个设定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之上,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科学逻辑。


人在逆向时空中,正行变为倒行,热感变为冷感,语言也变成倒放。


其实早在120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就利用倒放制造「奇观」。


《拆墙》(1896)


可以说,这部新作的诞生本身就诠释了「时间」之玄妙:


兜了一大圈,电影艺术又回归原初;


而导演本人也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灵光一现。


因此《信条》暗含了一条自我指涉的线索,即诺兰的「变与不变」。


先来说「变」——这一次有哪些新看点?


首先当然是主创阵容换血。


汉斯·季默从《蝙蝠侠:侠影之谜》开始包办了诺兰所有电影的配乐,但这次为了《沙丘》而缺席。


于是,诺兰找来这两年风头正劲的瑞典鬼才作曲家路德维格·戈兰松。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7张图片


《黑豹》《曼达洛人》的惊艳配乐都出自他手。


在《信条》里没有使用奇特冷门的乐器,而是改变乐器的呈现方式。


比如利用不同的声效,让吉他听起来不像吉他,还加入了诺兰本人的喘气声。


甚至干脆玩大点儿,把配乐倒着放,配合时间逆转的概念。(你听出来了吗?)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8张图片


追车戏的配乐最为震撼,旋转上升的音阶回荡着强烈的急迫感。


仿佛心脏被紧紧攥住,听见了自己被放大百倍的心跳声。


主演们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和诺兰合作。


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顿虽然顶着老爹丹泽尔·华盛顿的光环,但完全能独当一面。


褪去了《黑色党徒》里的喜剧气质,演出了一个人狠话不多的孤胆英雄。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9张图片


说实话,剧本留给他的情感发挥空间不多,真正的实力都用在了打戏上。


干净利落,拳拳到肉,不愧是橄榄球运动员出身。


这也是诺兰电影里打戏最多、最复杂、最精彩的一部。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在整部电影里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0张图片


直到最后一幕,电影才揭示了他和男主的关系不仅仅是战友这么简单。


莫比乌斯环结构由此闭合,同时这也是全片情感浓度最高的时刻。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1张图片


身高1米9的伊丽莎白·德比茨基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


表面上,她和男主角有一层若有若无的暧昧。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2张图片


但实际上,她和尼尔之间的关系才是电影留给观众的终极悬念。


谜底其实早就藏在人物的名字里。


其次是新的电影「类型」。


诺兰的电影向来有着类型片的外壳,但每一次都能跳出程式,拍出新意。


超英片、盗宝片、太空科幻片都玩过了,这一次换上了新的外衣——


间谍片。


诺兰从小看着间谍片长大,处女作《追随》和其后的《记忆碎片》都有着间谍式的主人公。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3张图片

《追随》


《信条》则进一步补全了这个思路。


没有名字的男主角是一个典型的孤胆英雄式特工,意志坚定,有勇有谋。


相当于一个情感弱化的杰森·伯恩(《谍影重重》)


尽管影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但依然遵循间谍片的一套流程:


接受任务-解释任务-执行任务


因此只要时刻关注男主角「为了什么」「做了什么」,就不难把握整体剧情。


随着任务的推进,男主角发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可靠。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4张图片


于是,他自我任命、自我驱动,拒绝听命于任何组织和权威。


这是对后冷战时期间谍片「弑父叙事」的延续,和《碟中谍》《谍影重重》有着一脉相承的反叛内核。


最后,诺兰在《信条》里做出的最大的改变,就是概念的表现方式


以往的作品基本上都会借助「外力」来解释每一个复杂的核心概念。


《记忆碎片》用碎片化、乱序的剪辑形式表现记忆力受损;


《盗梦空间》用不同的视觉风格、清晰的场景切换,以及人物的口述来区分多层次的梦境;


而《信条》则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在同一个画面里呈现正向和逆向两种行为逻辑,而不加以区分、引导。



因此它不仅刷新了诺兰电影的「烧脑」程度,更创造了视听效果的新高峰。


顺流与逆流并行不悖,成就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



不过,诺兰还是设计了红蓝两种色调,作为区分不同时空观的依据。


但它只短暂地出现在衔接处,大部分时候要靠观众集中注意力自行分辨。


说完了「变」,再来说说「不变」。


诺兰,依旧是那个「实拍狂魔」。


什么失重走廊、千亩玉米地,都是小意思,就连五维空间都能给你搭出来。


《信条》有一场戏需要炸飞机,怎么办?


诺兰表示:买一架退役的波音747不就得了。


于是我们有幸在大银幕看到一架747真实地撞进大楼,真实地爆炸。



另一位跟飞机过不去的实拍狂魔阿汤哥还特地请假去看了《信条》,就差和诺兰交流一番业务了。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5张图片


本片的核心概念时间逆转,要求在同一个场景里同时呈现出倒放和正放效果。


同样不靠特效,而是干脆让演员倒着演,倒着打。



声势浩大的追车戏也是同理,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参考。



诺兰对于胶片的执着,一点都不亚于对实拍的执着。


在特效和数码摄影横行霸道的时代,很多人都遗忘了电影这门艺术的原生魅力。


实景带来的真实感,胶片带来的细腻度,至今都是无可取代的。


而真实和细腻,恰恰是诺兰所追求的极致视觉体验。


《信条》是他第5次选用胶片IMAX摄影机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6张图片


数十亿的像素呈现在银幕上,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


不仅如此,诺兰团队还改动了胶卷盒的构造,令它既能够正向拍摄,又能够逆向拍摄。



这所有的技术手段,终归都要服务于影片的内容。


在这个层面上,诺兰的创作理念是不变的:


透过时间概念,探索人类情感。


诺兰说过:「我一直对时间着迷,对它的主观性着迷。」


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客观的单位。


那么如何理解它的「主观性」?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7张图片


时间虽分秒流逝,不舍昼夜。但人对于时间的感知却是各异的。


诺兰电影的主人公,其实都是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因由抵抗着时间。


《信条》的男主角投身于逆向任务,是为了挽救女主角乃至全人类的生命;


而女主角回到过去,更多的是想亲手杀掉丈夫,去更正自己的软弱和逃避;


尼尔则是最特殊的一个,他的命运其实早已经注定,却仍旧欣然前往。


打个比方,尼尔之于男主角,很像《终结者2:审判日》的T-800之于康纳。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8张图片


区别是尼尔主动选择了这样的宿命,衬得这段革命情谊越发悲壮动人。


正如《降临》那一句:


即便已然知道这段旅程和它的归宿,我仍迎接它的每分每秒。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19张图片


诺兰总是在借用艰深的科学概念:潜意识、虫洞、逆熵、祖父悖论……


去勾起那些科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人类情感。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20张图片

《星际穿越》


所以信条最震撼的时刻,也许不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时间逆转奇观。


而是女主角扣下扳机后的纵身一跃;


是尼尔最后无限温柔平静的回眸。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诺兰仍然执拗地坚守着一种工匠精神。


精雕细琢地创造出令人信服的幻想世界。


让无数人回到久别重逢的电影院,为全新的视听体验发出阵阵惊叹。


《信条》选在如此特殊的时期上映。


让诺兰注定成为一个逆行的英雄,担起拯救全球影院的重任。


2020年虽然不能重启。


但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出了一个信息: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们都需要电影。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_第2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年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看不懂的快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