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激活锂电池!杭可科技进击新能源汽车黄金时代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一尘不染的车间里,镜头由远及近,聚焦到一台台白色外壳的大型充放电机设备上。设备内部的平台上,机械手正灵活地拎起一排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这是《科创中国》节目里,镜头定格的一个画面。本期主角是位于杭州萧山的科创板公司杭可科技,一家集销售、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锂电池后端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


作为锂电池生产的后端设备集成商,杭可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功效是激活锂电池,即通过化成工序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类似于硬盘的格式化。“杭可的优势是很独特的。”在掌舵者曹骥的眼里,军工企业前身的杭可科技,有着过硬的技术研发及零部件自给能力,低调务实厚积薄发的特质,锻造出了杭可科技独有的竞争优势。


回眸曹骥及杭可的发展历程,恰似充电放电的“激活”过程。1984年创业的曹骥,1998年前后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在贴身服务日韩高端锂电池生产商的过程中,激活潜力锻造能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后端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


“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误,杭可的未来值得期待。”面对方兴未艾的锂电池行业第三轮扩产潮,曹骥成竹在胸。



激活锂电池



锂电池的生产线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锂电池经过物理成型后,需要经过后处理,可充电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


杭可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曹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小麦收下来磨成粉的阶段称作前端,做成面团是中端,面包的烘烤就是后端。“我们做的就是‘烤箱’。”他说,这个后处理过程中,其实包含多道工序:比如,化成工序就是激活电芯,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分容,就是将化成好的电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芯的电容量。


“化成激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工序,它要保持整个电池的一致性,然后又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假设锂电池生产线需要10个亿的投资,后端生产线装备部分会投3.5个亿。”曹骥对记者说,杭可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涵盖了计算机软件、嵌入式控制、精密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以及数据库系统等诸多专业,是一个大型的定制型系统。后处理是锂电池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直接决定电池的成品率和最终品质,进而影响到锂电池制造商的产品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因此,锂电池制造商对后处理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重视。


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杭可长期为韩国LG、韩国三星、韩国SK、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


后端设备需要量身定制。按照惯常的模式,杭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的生产工艺目标或者技术指标,这个共同开发的周期较长,但一旦磨合到位,就会产生强大的粘性。


令曹骥感到自豪的是,与同类企业相比,杭可后处理设备所需的零部件约80%实现了自给。“由于公司前身是军工企业,对零部件的管控要求较高,我们就自己研发做零部件。这也是杭可科技整体竞争力的一部分。”


由于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同时在技术水平、可靠性等各方面均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杭可科技一直以来保持较高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过去几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近40%。



选对科创板



现年68岁的曹骥,创业36载,经历了锂电池行业从散乱到集中,从低谷到巅峰的波动周期。回望来路,他又是怎么与这个行业结缘的呢?


1984年,曹骥创办杭可仪并担任厂长,主要从事实验室用老化筛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998年前后,杭可仪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主要是充放电机。之后,公司相继研发成功了首台64通道圆柱锂电池化成设备、3C软包512聚合物化成设备等产品,2000年产品首次进入东莞ATL,2001年产品首次进入天津力神,2005年产品首次进入索尼公司,2007年产品首次进入三星,2010年产品首次进入LG,2011年,杭可仪剥离民用锂电业务,单独设立了杭可科技。


有了无数的“第一次”后,如今的杭可科技是国内极少数可以整机成套设备出口,并与日本、韩国等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紧密合作的后处理设备厂商之一。

2019年7月,公司登陆科创板。


“上市只是起点。”曹骥表示,杭可将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整合资源,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扩大产能和提升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市场,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为全球范围内的锂电企业提供优质的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


一个小插曲是,在闯关科创板之前,杭可科技曾递交了主板IPO申请。“听闻开设科创板之后,我几乎没有犹豫,决定转到科创板来上市。当时,内部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曹骥笑着对记者说,让他坚定“转板”的原因,是对于科创板定位和前景的认可,“现在回头看,这个选择肯定是对的。”


科创板对杭可有何改变?“我们这些老企业家,可能以前一个人说话、决策成了习惯,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科创板规则有点不适应。我们正在努力改变,利用好科创板平台,把企业做得更好。”曹骥说,“这也是一种倒逼,要求杭可不犯错误,专注主业。”


位于杭可科技三厂的旁边,高耸的吊机正隆隆运转,一幢研发大楼将在此地矗立。“锂电池生产线的未来应该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要像瓶装矿泉水一样滚动出来,后端设备方面还有很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空间,研发必须得跟上。”曹骥说。


“这么多年,杭可始终与国内外同行密切合作,使企业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先进水平,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四个研究所、20个项目团队、400多名研发工程师、200多名专业售后服务人员,具备强大的研发、生产、安装、售后能力。”曹骥表示。


资料显示,公司2018年末研发人员共有273名,2019年增加到了344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提升明显,且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比上一年增长近30%。杭可科技上市后,向100多名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10元,公司目前最新股价已高达60元。


“一定要让员工先尝到甜味。现在,我们还在招兵买马,扩充研发人员队伍!”曹骥说。



抢抓扩产风口


不难理解,后处理设备产业与下游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密不可分,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休戚相关。


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拉动,上半年国内锂电池产量和出货量都同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新老锂电池企业加大投资,今年1至7月,共有37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锂电池企业正经历第三轮扩产潮。”曹骥说,经历前两轮扩产后,锂电池生产企业集中度增强,对上游装备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下,全球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以及上游电池材料生产商逐步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近年,主要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步伐,全球锂电池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偏移。


据介绍,2014年以来,全球锂电池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中国,韩国三星、韩国 LG、韩国SK、日本索尼等跨国企业积极在中国布局锂离子动力电池。这对于杭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此外,随着锂电类下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电池制造商和后处理系统提供商之间将会更加紧密协作,加快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过去的5-8年的更换周期到目前的3-5年的更换周期,以适应于新技术、新工艺。


杭可的产品还配套于韩国三星、LG、日本村田等公司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工厂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2017-2020年间,LG在波兰的70GWh超级电池公司20多条生产线的整线后处理系统,是杭可科技“出海”的成功案例,给有意在欧美等地建厂的企业提供了样板。“市场布局方面,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杭可正实施‘走出去’战略。”曹骥表示,公司考虑在美国、德国、瑞典、印度等地设立公司,跟随客户脚步,持续在国际主要锂电市场布局,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


“锂电池正处于‘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会迎来一波大的发展机遇。未来,杭可的后处理设备将反向输出欧美市场,会有非常大的空间,可能是颠覆性的。我们希望做一个样板。”曹骥说,“对杭可来说,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全球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


编辑:全泽源

往期回顾


年内罕见!竟有基金“零仓位”上市,到底选什么股,基金经理也犯难了……


又见大额罚单!这两家大行合计被罚没逾9000万元!一人被终身禁业


平安首席保险官陆敏谈寿险改革:“加减法+乘除法”并行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怡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创中国│激活锂电池!杭可科技进击新能源汽车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