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华为发布两款AI芯片。这是在上海HC2018大会中发布的。新闻出来之后,简直是刷爆整个产业圈。有兴奋者说华为芯片将吊打某某品牌,还有说华为借此转型等等,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不过,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华为发布AI芯片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是市场推动也是自身需求。在以下的文字中,不会讨论HC2018为期三天的热闹场景和具体发布,也不说上万人参与的展会和具体的内容(这应该是HC规模和影响力的见证),只说AI这件事对华为有多重要。
有多重要?抓住AI,就会让华为往前迈进一大步,打开新局面。如果抓不住这个机会…
本文的逻辑是,华为为什么要做AI,华为的AI(全栈全场景)是什么,这对华为有什么价值?在这个逻辑中,时不时穿插着技术和商业两大维度。
想清楚之后的大投入
华为HC2018大会的主题是“+智能 见未来”,展会也围绕该主题展开,基本能在所有的区域看到人工智能的“存在”。由此可见,华为想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和自我的定位。
从产业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热了两三年,整个产业都被搅动起来;新旧公司借此找到新的增长点,纷纷展开抢占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比如英伟达借助GPU芯片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谷歌、IBM、FaceBook等巨头纷纷从芯片、开发框架等角度入手,树立标准和生态。
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比云、大数据还能直接刺激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正在从产业的发展期进入实质阶段,这也是华为所判断的“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从广泛质疑到与社会各个层面融合,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华为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判断是,10个重要方向正在改变:模型训练、算力、AI部署、算法、AI自动化、实际应用、模型更新、多技术协同、平台支持、人才获得等。
在这一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华为怎能缺席?不过,从任何一项技术发展中,华为的战略都是想清楚了再打,时间上可能会滞后一些。这种“想清楚了”主要基于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上的考虑,尤其是商业变现角度。按照华为对技术的储备和2012实验室的预研,基本上任何一项主流的技术都不会错过,都有可能在秘密研究,然后通过红蓝军的对抗,内部的反复验证才决定做还是不做。
一旦决定做,就是华为式的战略和执行,集中所有力量,形成市场认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大化商业变现。回想一下华为做IT产品线、企业业务和华为云的时候,哪一项业务不是滞后业内三两年?最后不都是做到了前几名?
所以,华为做AI绝对是考虑清楚的事情,因为AI是撬动下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能让华为实现“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远景。
在大会中,华为也正式公布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是:投资基础研究、打造全栈方案、投资开放生态和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增强、内部效率提升,可以说是非常全面。
芯片:究竟有多厉害?
这一次华为发布两款产品,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华为昇腾910和高效计算低能耗的华为昇腾310,以及面向不同的场景5个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华为采用“达芬奇”架构。目前关于这个架构的更多信息并没有披露,只是说了浮点数和能耗方面。通常来说,AI芯片架构脱离不了GPU、FPGA和ASIC三类,华为“达芬奇”竟然采用自研架构,可想而知背后付出的努力。
可能由于是自研,这才引起业内震动。毕竟,一谈到芯片,会就自动脑补各种背景。从实践中来说,芯片的产业链太长,需要一个公司消耗数十年精力、投入大量资源(人力、财力等)还不一定研发成功。就算研发成功没有产业链应用,也相当危险。再加上当前中美贸易的特殊时间段,让国人很兴奋。
国内自研AI芯片也较多,也多是基于以上三种架构扩展而来。但是只能解决某一类型场景,支持某一类算法,应用场景单一。显然,这种芯片满足不了华为的需求。
自研的好处是,统一架构,统一指令集,适应不同场景,拥有不同的功耗和计算能力,在安全、成本、统一管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这样,就能支持华为边缘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云等各个场景,真正做到无处不在。
从商业应用角度说,华为也不会固步自封。华为说的很清楚,会根据业务场景和其他厂商的芯片配合起来使用,也就是说,哪家符合客户需求就使用哪家。这样做的好处是,促使内部自由竞争,保持产品活力。
当然,也不必太过于神话AI芯片,它的使用范围有限,一些场景中也需要配合通用CPU使用。这也是华为强调的,芯片不会单独销售,打包成产品、解决方案或者是服务销售。
有了芯片,等于华为真正将AI能力攥在手中。
全栈全场景:核心技术全掌握
说完了芯片,再说华为的AI全栈方案,这就是“全栈全场景”。
全栈指,从底层芯片到中间算法、框架和应用平台,华为均有解决方案;全场景则指面向所有的业务场景。
技术视角来看,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与算法、算力和数据相关。数据是指具体场景,和客户有关。华为要做的事情是,将算法和算力做到极致。
全栈方案包括四层。
最底层是Ascend,解决的是算力,以上芯片为核心;
第二层是CANN,是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可以理解成各类算法,包括主流的CNN等;
第三层是MindSpore,支持端、边、云独立的和协同的统一训练和推理框架;与业内的TensorFlow、Caffe、Keras、CNTK等类似。华为认为,日后会随着产品的发展决定是否开源。
第四层是应用使能:提供全流程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方便开发者使用和集成。
从“全栈全场景”来说,华为已经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能节约一大笔资金之外,在开发和使用方面更具有主动权。想想华为的各类硬件盒子哪一个不是这样的思路?历经多年,最终拥有自己的手机芯片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另外从应用角度来说,拥有自主全栈技术之后,系统之间的协同处理能力会增强,提高效率。比如像华为云可以提供从平台基础服务、通用API、高阶API以及预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商业变现角度,拥有“全栈全场景”之后,将支持华为将AI能力成为平台,进入所有的产品中,无所不在。
AI商业变现的逻辑
有了AI能力之后,华为接下来会怎么做?
按照华为的思路,有了基础的技术平台之后,就会做大生态,进入全行业,这也是之前战略的一贯延续。毕竟,华为是一家平台型公司而非简单的产品销售公司。
生态方面。华为认为要以具体的场景为起点,加上行业智慧,才能够进入到不同的行业中;同时,AI不仅仅要具有技术价值,也要带来商业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未来将是平台+AI+行业智慧+生态的打法。
在开发者方面。华为计划3年发展100万名AI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并希望通过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搭建一个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通道,帮助开发者、高校、合作伙伴等快速使用AI。华为也有全套的AI全流程开发平台与工具,全面降低AI使用门槛。
由此可见,华为的AI战略并不是单纯的以芯片为噱头,而是包括一整套的战略规划和打法。它将不遗余力,集合全公司上下之力,大力推出从芯片到框架到平台到生态的路线,走的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全栈产品——平台——生态——各行业解决方案——360行(全场景)——实现商业变现这一条路线。
在这个路径中,每一级做好之后就会为下一级提供倍增的力量,从而让最后的商业变现最大化。反着推,这个商业变现的原点是什么?当然是芯片了,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也是本次华为HC2018最大的亮点。
正如在第一天大会中所说,AI对华为的价值太大了。对内,支持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对电信运营商业务,通过SoftCOM AI 促进运维效率提升;对消费者业务,通过HiAI,让终端走向智慧;对企业市场,通过各类云让各个组织使用更好的AI。
换句话说,如果华为的AI与ICT产品和解决方案结合,就会形成新的生产力,重新定义生产关系,甚至是重新定义生产资料,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华为的商业价值又会如何呢?
未来的想象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