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注: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谢灵宁 李娜 杨轩 实习记者 鲍成茸
蹲点挖人、薪水翻番。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中国互联网的大公司们正在陷入人才大战。有人抢到金子,有人拣起泡沫。
如果说在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人才有可能也会成为一种泡沫,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比如说吧,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现在简直就是炙手可热。要挖到这些人,通常有两种方式:通过猎头,或者由朋友之间相互介绍。而一旦挖到项目总监级别的人物,付出的代价将是每年为他们支付50万到60万元薪水,—是其它行业的两倍。
有点夸张?是。就这些?不。
现在每当一个公司需要开展新业务、或者对一项业务的现有发展速度不太满意的时候,组建新团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挖人。大部分公司—在这里我们的主角是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排名前三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对自己的人才流动守口如瓶,不过我们总是有一些办法看到端倪。
人,正在成为一家公司中最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
2010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据知情者说,这个研发中心更像是“挖角中心”,它把目标直接对准了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而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负责引入百度等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而再设法调至淘宝总部的所在地杭州。
这真是煞费苦心。一位曾参与向淘宝推荐百度技术员工的猎头透露,如今淘宝对于引进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一次推荐的20个人中,通过的人通常不会超过5个。引入标准提高了,“内部推荐费”也跟着涨价了。两年前一笔推荐费的数额在8000元以内,如今已经超过了一万元。
大部分流入阿里巴巴的百度员工,有多人集中在淘宝和阿里云这两家子公司之中,并且多为搜索和数据库这样的领域。虽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B2C和C2C平台,但搜索和数据库的应用对于淘宝而言仍是有待证明其实力的领域。
搜索是淘宝的未来之一。2011年6月,淘宝内部分拆成为三家公司:主营C2C平台的淘宝集市、主营B2C平台的淘宝商城(微博),以及专注于搜索技术的一淘网。
搜索将成为淘宝的一种进攻方式,它瞄准的是那些没有在淘宝上开店的商家和品牌。通过向外部商家开放购物搜索,淘宝会获得不局限于开店用户的更广阔的覆盖率。当然,前提是它的技术和品牌推广做得足够好。
如果注意一下淘宝当中那些出自百度的重要雇员,阿里巴巴的这些意图也就不难发现。
阳振坤2010年5月进入淘宝,主持设计和开发淘宝网信息存储与实时检索系统。在此之前,他的职位头衔是百度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则是海量信息处理和算法设计。这一年3月,淘宝网刚刚宣布向商家、企业及消费者开放来自淘宝全网的原始交易数据。按照淘宝当时的统计,截至8月20日,淘宝上近两万卖家开始通过淘宝的“数据魔方”工具进行参考决策,在140天的时间总计数据调用达到了260万次。
对这样的挖角,我们可以理解为“缺什么补什么”。这样的思路很简单,也很高效。因此,阿里巴巴的对手也在这么做,并且还是在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
“腾讯也一直在淘宝定向挖人。”现任“华强北在线”副总裁的龚文祥说。至少到目前为之,这个前走秀网副总裁、自称“电商领域深喉”的人所透露的消息还被认为是准确的。他最新被证实的说法包括1号店(微博)的六名总监级员工离职,以及梦芭莎COO黄郎阳离开了公司。
腾讯对于电子商务的野心显而易见。最近两年,这家公司先后投资了包括易迅、好乐买、柯蓝钻石在内的多家B2C购物网站,并且从2010年底开始,重新打造用以吸引品牌和大卖家入驻的QQ商城,对电子商务行业表达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关注。
身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履历却不那么光鲜。由于成交率过低,腾讯C2C业务—拍拍的市场份额常年徘徊在10%以内,与腾讯的体量相去甚远。不过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意识到,在QQ、网络游戏和无线增值之外,电子商务可以成为其4亿活跃的客户端用户新的消费方式。
在这样的市场上挖人,腾讯瞄准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淘宝,并且比其它的公司都大方。在腾讯电商的中高级管理层中,具备淘宝或者其它B2C电商领域经验的,通常一进入公司就会有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期权。但也有一些条件,他们工作必须满3年,才能从期权变成实际的股权。
对此,淘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淘宝的平均薪酬待遇并非特别突出,也不会动辄开出两三倍的薪水。而这家公司所采取的做法有些出人意料。
与腾讯眼下只关注互联网领域的策略不同,淘宝有意重点在传统行业中寻找人才,给予的则是“与传统行业不同的发展空间”。
这家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吸纳越来越多来自服装、零售和化妆品等行业的人员。在淘宝内部,这些都是带来巨大流量的商品类目。他们通常以C2C网店客服“店小二”的身份被培养两到三年,然后成为适合B2C需求的管理层和员工。
“如今淘宝的态势是,当第一波人攻城掠地拿下之后,需要有第二波人去精耕细作。”顾波说。他不久之前刚从1号店服装鞋帽线产品运营总监的位置上离职,更早之前,在软百货以及服装行业有12年经验。现在他的头衔暂时还是淘宝服饰类目的一名“高级专家”。
他认为过去淘宝是一个追求各个商品类目覆盖率的平台,那是一种横向扩张;而在商城时代,淘宝的计划变成了纵向的发展,通过搭建零售平台找到品牌供应商,继而还需要找到品牌供应商的供应渠道。
淘宝发现了什么?在淘宝商城出现以前,它一直受困于商品的品质。淘宝C2C集市上,卖家们对于服装、鞋类的平均退还率通常只有5%;而在1号店等一些B2C商城,李宁、安踏和特步等品牌的退还率高达20%,每进1万双鞋,就会有2000双“次品”被退回。这会无意之中加剧淘宝C2C平台品质的恶化程度。因为在制造商们的计划中,这些被退回的产品仍然要被销售出去,而且很可能就在淘宝上。
这是促使淘宝推出B2C商城的一系列原因之一。B2C正在取代过去的C2C,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它可以切实地带来收入。然而运营B2C却向那些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者,对产业链条的理解提出了要求。这令互联网出身者们头疼,却是传统行业人才所具备的。
发现这一点的还有京东创始人、CEO刘强东(微博)。按他的统计,京东高管在入职前有92%没有从事过电商、84%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
“所谓的电子商务人才只是一个传说。”刘强东说。
事情正在发生。毫无疑问,淘宝现在是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高地。它的产品和运营人才,正在不断流向腾讯和百度这样的企业,但这家公司却开始频繁地关注传统行业,从中物色新的电商人才,并且在百度等公司中网罗搜索等方面的技术达人。
在移动互联网—这个眼下你几乎已经避无可避的领域,故事同样在发生。
有这样一家猎头公司,它与百度合作了3年,在百度的产品、大客户销售这两个部分人力资源的供应量中名列前茅。这家公司的一位内部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设置的职位数目正在快速变多。2010年这家猎头供应给百度的人中,7成是传统互联网领域,3成是移动互联网领域,而今年变成了5:5。
到了2011年9月,百度终于开始推出自己的手机应用平台“百度·易”,并且宣布了与戴尔公司合作的定制手机计划。
百度移动部门招人的来源,首选腾讯、阿里这些大公司的对应部门,这类人是百度最喜欢的,因为“拿过来就能用”,通常猎头推荐5个,能通过1个,占整体来源的60%;另一大来源则是专业类的中小公司,比如小米、UCweb、3G门户,推荐过去的人15个里大概能通过1个。
这场关乎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的人才争夺,实际上从2010年起就已经陆续上演了。
树大招风的腾讯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2010年底,腾讯被指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如果有人拿着UCweb的Offer直接到腾讯上班,薪资将翻倍;甚至还有消息称这家公司对网龙—这家中国最早进入手机游戏领域的公司之一的员工开出的工资,最高达到了原薪酬的4倍。
腾讯对此给予了迅速回击。按照这家公司当时的回复,腾讯的用人制度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绝不会有让另一家企业录用的人来报到之类的儿戏。“我只能告诉你,腾讯的确曾经针对UCweb、360这些公司在挖人。”一位2011年初离开360的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那是在2010年的最后几个月,“3Q大战”爆发的前夕。
在这种种交错中,有人收获,有人失落。
2011年6月,拥有250万份用户资料、专门从事网上职业介绍的美国新兴网络公司Top Prospect对外透露了一份数据。在这份数据中,苹果、谷歌、Facebook和LinkedIn成为了招人最多的雇主,微软也名列其中。这很容易解释,因为它们都已经成了其他公司挖角的沃土。
其中损失员工最多的包括雅虎、谷歌和亚马逊—谷歌招进员工和流失员工的比例达到了2:3。
在中国,百度正在扮演与谷歌相类似的角色。作为中国最大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它在搜索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人才资源已经被淘宝等公司“重点关照”—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注意到了搜索和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
除了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和淘宝,2011年9月初,腾讯也宣布了自己的面向应用开发者的云平台,形形色色的应用程序和移动App开发者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完成开发,无须添置额外的计算机硬件和服务器。
尽管在人力资源上,百度也从淘宝和腾讯公司有所斩获,但一直无法与其在搜索技术和产品方面重要人员的流失相提并论。
阳振坤是从百度出走的最高级别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一个人—俞军,则是百度搜索产品部门最为重大的损失。
俞军自2001年5月起加入百度,先后担任百度搜索引擎产品市场部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首席产品架构师等职务。2006年12月,他出任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被业内认为是百度产品设计的核心,“贴吧之父”的名字一度广为流传,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成功产品均与他直接相关。但到了2009年6月 30日,他离开百度,直到一年之后的2010年11月,他成为了淘宝搜索产品的“顾问”,没有正式加盟淘宝公司。
不过,也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成为完完全全的胜利者。在人才流失的处境方面,淘宝也并不比百度显得更为乐观。
最近两年,从淘宝离职的高管包括前百度COO叶朋、前博客中国创始人卢亮,他们曾分别在淘宝担任负责商城运营的副总裁、淘宝无线项目负责人。淘宝的离职高管还包括了阿里巴巴集团(微博)副总裁、淘宝网副总裁路鹏。
当叶朋2010年10月加盟淘宝时,被认为在销售、市场及商务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以帮淘宝商城完善商业平台体系。但不到一年,当淘宝内部分拆为三家公司之后,淘宝商城的管理者变成了淘宝商城总裁张勇以及董事长曾鸣。
尽管有些马后炮,但如果对此都不稍微总结一些经验教训,那些付出的代价也未免显得太冤枉了。
薪水很多时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通常是第一要素。在前面那份Top Prospect做出的统计中,硅谷的工程师们所面临的两大诱惑,除了高额股权,就是大额红利。钱是好东西,没人可以否认。
不过也很难完全用薪酬因素去衡量所有人才流失的原因。一位腾讯旗下支付平台财付通的内部员工就声称,“支付宝的技术人才并不好挖”,即使开出较高的薪酬和期权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另一位一年前离开公司的支付宝技术骨干眼中,支付宝比财付通的体制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在腾讯,财付通只是一个部门;而在阿里巴巴,支付宝却是一家独立的子公司,更有技术人才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做技术的,不能荒废手艺,环境很重要。”他说。
曾经高调空降淘宝的叶朋,能力一直没有遭遇质疑。然而,这位空降兵的理念与淘宝更高级别的管理层产生了冲突—如同淘宝商城的第一任COO黄若一样。按照这家公司惯常的说法,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更多的人,则是找到了与老东家相比更具空间和活力的地方。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大企业相比,如今那些蓬勃兴起的中小型创业企业似乎更加求贤若渴。
“在电子商务领域,无论是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还是新兴的独立B2C,对高层职位更为看重的是,这个人能不能立刻带一批人过来。”龚文祥表示。这样的特点,在那些大公司的离职中层和高管中都并不鲜见。
一位淘宝或者京东商城(微博)的总监到一家正试图发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公开的行情是职位至少上升一级到两级;此外还有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图景:众多中小型电子商务公司,每年的销售额不过数十万到数百万,而传统企业通常具有一两百亿规模的线下销售额,其电子商务业务有着冲击数十亿销售额的可能,这足够令很多人野心爆棚了。
有与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曾合作的猎头透露,眼下从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中挖角最多的,实际上是那些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它们拍下两倍甚至三倍的薪水,为的就是能从大公司中找到“顶梁柱”。小公司们有时候更大方,大公司的总监或者其它中层到了中小创业公司,不仅薪水上涨,还往往立刻就能成为副总裁。
9月初,网易总编辑唐岩(微博)向公司递交了辞呈,距其4月份上任不过半年时间,他的创业方向是移动互联网—一款名为“陌陌软件”的手机交友软件;几乎在同样的时间里,网易的另一位高管、网易杭州研究中心总监吴云洋也宣布离开,他加入网易的时间已经长达10年。作为网易研发力量的核心,他直接参与了网易《大话西游》、《梦幻西游》这些至今仍在带来巨额营收的网游产品的研发。
在一封被公开披露的辞职信中,吴云洋表达了对现阶段网易研发文化的一些不满:做游戏项目降低需求,复制一个被市场检验过的产品,然后将细节精益求精地做好,这样的道路更为稳妥,不过这已“并非我内心所期待”。
大公司骨干的离职潮看起来已经不可阻挡。如果你不愿意坐而守成,那么离职创业或者投身更具活力的小公司,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来看一看谷歌的例子。在拉里·佩奇重新担任CEO、改制公司制度、削减一系列非核心项目之前,这家科技巨头正面临那种典型的大公司病:业务规模扩大、工作效率下降、创新动力不足。一些满脑子古怪想法的技术人员对此深为苦恼,不是离职创办自己的小型创业公司,就是跳槽到其他新型的、更具活力的企业。《纽约时报》在2010年年底曾经统计,当时在Facebook所有员工中,至少142名来自谷歌。
这已经足够具有警示意义。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大公司们来说,“人”越来越像一项风险投资:一些人未必是传说中的千里马,一些人与新雇主始终存在理念的冲突;还有一些时候,人才的不断流失,则意味着公司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创新的时候。
还有更令人头疼的一点:有时花了钱也未必能办好事。
2010年上半年,为了发展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盛付通的业务,盛大在线开始有计划地从支付宝挖人,针对一些人不惜开出了相比原公司两倍以上的薪水。不过,这次挖角行动虽然“收获”颇丰,但很可能会使花出去的钱打了水漂。一位知情者透露,很多人并没有发挥预想中的作用,由于只是单纯的依靠履历,实际能力的考察被忽略了。
此类情况可能发生在很多公司身上。仅仅在电子商务领域,眼下合适的人才正是这个行业的大/麻烦之一。2008年前后,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开始有所起色,发展至今的只有淘宝、京东、卓越和当当等少数几家企业。包括维品会、新蛋网、1号店、易讯等众多B2C网站在内,两三年来一直在寻找可以在市场推广上独当一面的副总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与呈现出爆炸性态势的需求相比,留给市场培养人才的时间还太短了。一系列频繁的跳槽开始发生。龚文祥透露说,2010年底,国内电商行业才刚刚经历了一轮人事波动,而仅仅过了半年,其中的三分之一又有所变化了。
浑水摸鱼的故事越来越多。一些人进入公司,3个月便自以为是老员工,工作6个月就敢吹牛说自己资深,工作一年便自认为是专家—这些现象除了意味着浮躁,还意味着泡沫。最近最有名的例子无疑出自高朋。由于一年多来近乎恶性地利用提高薪水大肆挖人,这家团购网站在2011年8月份终于爆发了全国大裁员,而大量被挖来的人员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为公司带来上规模的营收。
融资泡沫和行业泡沫也如影随形。一位投资界人士就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最近一年电商领域的投资,绝大部分的实际投资额比那些公开的数字少一半。
就连Facebook也不能避免这种苦恼。这家全球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最近又一次推迟了上市日期,它的估值已经超过700亿美元,CEO扎克伯格不得不开始警惕公司上市之后员工套现离职的情况出现。在此之前,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多名早期员工都离开了公司。
所以,有时砸钱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如果那些仅仅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中层经理人,动辄就可以拿到上百万元的年薪—就像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出现的这样—这个世界就太疯狂了。
-------------------------------------------------------------------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也感兴趣
40年前的10月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Google+背后的22名女工程师
微博大战僵尸
YouTube创始人:坚信Delicious将重获新生
Android疯狂的专利战争史记
Android优于iPhone的5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