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深度好文)


点击上方 绿标 即可收听 主播傅小米音频
作者 |一本叔来源 |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结尾曲:东来东往-海角七号

沉默,是最狠的报复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说的是高手一般不轻易显摆,懂得韬光养晦。
是啊,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谨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
很喜欢的一段话:
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
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
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
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这一路走来,流言蜚语也好,落井下石也罢,心里再波涛汹涌,也逐渐学会了不露声色。
有时候,保持沉默,不是懦弱,不是亏欠,是不想让随口的一句话成为别人伤害自己的利刃。
你再好,也有人说三道四。既然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那就安心做好自己,无愧于心。
别人赞赏你时,沉默是一种谦谦君子之范,微微一笑即是回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别人蔑视你时,沉默是无声的反击,无需任何言语,你的无动于衷就能让对方无地自容;
别人功成名就之时,沉默是藏于心间的祝福,不够热烈却发自肺腑;
别人功亏一篑之际,沉默即是助力,莫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加油助威,成了他人的负担……
能说会道的人自有他的可爱之处,但祸从口出也是这个道理。沉默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睿智。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深度好文)_第1张图片

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过去有个寺庙,因庙里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于世,因此来庙里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但供奉念珠的地方,只有寺庙的方丈老和尚和他的7个弟子知道。
这7个弟子悟性都很高,老方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以光大佛法。
不想有一天,那串念珠不翼而飞,方丈就把他们叫到后院,追问道:“不管是谁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位,我就不追究了,佛祖也不会怪罪。”大家面面相觑,都摇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还是没有找到,方丈又说:“罢了罢了,只要谁承认了,那念珠就归他所有。”
但7天后,还是没有人承认。
老方丈很失望,若有所思:“既然没人承认拿了念珠,说明你们内心都无比坦荡,明天你们就可以下山了,拿了念珠的那个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吧。”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行囊,轻轻松松的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了下来。
“你承认是你拿的了?”
“我没拿。”
“那你为何要背负这个偷盗的罪名?”
“这几天大家都在怀疑,互相之间都有了芥蒂,只要有人承认,其他人就解脱了。 再说,念珠虽然不见了,佛还在不是吗。”

老方丈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丢失”的念珠戴在了这名弟子手上。
是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清者自清,你自心中向佛,满眼便都是善意。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千万遍也是徒劳。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沉默是面对流言蜚语时一笑而过的从容,是面对尔虞我诈能安定自若的通透,是面对是是非非淡然处之的豁达。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深度好文)_第2张图片

半生已过,学会沉默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为图一吐为快,忽略了别人是不是真的想听,说的话有没有戳到对方的痛点。
往往断送了一段感情,才会换来“言语是银,沉默是金”的教训。
余生,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说、少说无意义的话。
适时的沉默,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修养。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那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无异于将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走过半生,你开始懂得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至关紧要的;
那些无关痛痒的人和事都成了你人生的湖面中一圈圈荡涤着的涟漪,终究会归于平静。
人在低谷时,不要打扰任何人。做一个沉默不语的哑巴,踏实一点,熬过了这段时间,你想要的都会纷至沓来。
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优秀的人都会经历一段沉默的时光。
那些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感动的日子该是多么静谧、安详。
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点个【在看】,往后余生,愿你不争不抢,不卑不亢,静守欢喜。
愿你千帆归来,岁月如故,学会沉默,惜字如金。



作者简介:一本叔,公众号: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还想看更多? 戳这里搜索你想要的


这些天,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如果你没有将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分享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淹没在你的茫茫订阅列表中。


大叔特别害怕会和亲爱的你失散,所以,需要你将不二大叔设为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


分享 出去,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