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Patterns】23种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的分类

  • 创建型模式(5种)

    • 工厂方法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
    • 建造者模式
    • 单例模式
    • 原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7种)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器模式
    • 代理模式
    • 外观模式
    • 桥接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 行为模式(11种)

    • 模板方法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迭代子模式
    • 责任链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解释器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状态模式

下图表示整体关系:

【Design Patterns】23种设计模式概述_第1张图片

各种模式中的关键点

# 创建型模式
单例模式: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

简单工厂: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那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工厂方法: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那个类。

抽象工厂: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明确指定具体类。

建造者模式:封装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并可以按步骤构造。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

 
#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方法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装饰模式:动态的给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便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亨元(蝇量)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来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外观模式: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 行为模式
模板模式:定义一个算法结构,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实现。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对象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观察者模式: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保持对象的内部状态。

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命令模式: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来进行参数化。

访问者模式: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作用于一组对象元素的新功能。

责任链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的多个对象都有处理这个请求的机会。

迭代器模式:一种遍历访问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结构。

设计模式遵循的6个原则

1.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 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 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

3.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降低耦合度)。

5.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继承实际上破坏了类的封装性,超类的方法可能会被子类修改。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254055/blog/3000963

你可能感兴趣的:(【Design Patterns】23种设计模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