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 VirtualTopic是为了解决持久化模式下多消费端同时接收同一条消息的问题。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生产端产生了一笔订单,作为消息MessageOrder发了出去。
这笔订单既要入订单系统归档,又要入结算系统收款,那怎么办呢?
现在分析该消息的需求:
持久化:订单很重要,丢了可不行
同时接收:既要归档,又要结算
生产端只需向一个Destination发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保持发送的一致性,否则容易乱套
方案A: 使用Topic订阅模式,虽然满足1对多同时接收,然而持久化模式下只能有一个持有clientID的消费者连接,不满足持久化需求
方案B: 使用单队列,队列是1对1模式,消息只能给一个消费者,不满足同时接收的需求
方案C: 使用多队列,显然生产者不太愿意一条消息发送很多次,分别发送给不同的队列,万一队列A发送成功,队列B发送失败怎么办?一致性无法保证,容易乱套
所以,JMS现有规范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ActiveMQ使用VirtualTopic作为JMS规范的补充登场。
那VirtualTopic如何同时满足上述需求呢?
简单说来,就是将Topic和Queue相结合,各取所长。
在方案C中,我们发现使用多队列可以满足持久化和同时接收两个需求,但意味着生产者要发送消息给多个队列,一致性不好,那既然生产者不想分发,那么由Broker来分发可好?
VirtualTopic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对生产者而言它是Topic,对消费者而言它是Queue,内部的处理机制就是由Broker将接收到的消息二次分发给每一个Queue,然后由不同的Queue对应不同的应用实现持久化,不同的消费端只关心并连接到自己的Queue接收消息即可。
现在来复盘开始提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