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mq的基本简介,请参考ZeroMQ基础入门。
发布/订阅模式,全称为Publish/Subscribe,支持多个发布者/多订阅者,使用在消息单向传输的应用场景,消息总是从发布者发送到订阅者。
一般的使用流程为:
pub端:
socket特性:
特性 | 值 |
---|---|
兼容的对端套接字 | ZMQ_SUB |
方向性 | 单向 |
发送/接收模式 | 仅发送 |
进入路由策略 | 无 |
流出路由策略 | 扇出(呈扇形发出) |
ZMQ_HWM 选项行为 | 丢弃 |
sub端:
特性 | 值 |
---|---|
兼容的对端套接字 | ZMQ_PUB |
方向性 | 单向 |
发送/接收模式 | 仅接收 |
进入路由策略 | 平等排队 |
流出路由策略 | 无 |
ZMQ_HWM 选项行为 | 丢弃 |
"a"
时,所有以a开头的消息都会接收""
,长度为0时为订阅所有内容,因为所有消息都匹配成功一般描述为,即使是先启动订阅者,再启动发布者,订阅者也有可能会丢失前一部分数据。你无法得知SUB是何时开始接收消息的。
这是因为订阅者向发布者建立连接也是耗费时间的,虽然时间极短,但不为0。这个时间内发布者发布的内容将没有订阅者能够接收。
几种处理方式:
对于可以容忍数据丢失的应用来说,不必理会丢失的数据。比如接收天气信息的应用,你可能只关注最新的天气信息。
因为数据丢失的原因是发布者在没有稳定接收者的情况下仍然发送了数据,所以可以让发布者等待一段时间再发送数据。
最简单的方式是sleep一段时间。
缺点是:
发布者可以在确保订阅者已经启动成功的情况下再发送数据,只需要订阅者在准备好后通知发布者。
这个不难实现,订阅者在准备好后,首先使用req/rep模式向发布者发送一个特定的请求,发布者接收请求并应答,然后再发布真正的数据。
这种方式增加了简单一步操作,但保证了数据的完整。
注意:context是线程安全的,但socket非线程安全。在多个线程中使用同一个socket会导致程序崩溃(不提倡使用锁,它会导致竞争并减慢性能,不符合zmq的设计理念)。
一种比较常见的场景是,发布者使用多个线程来发布不同的数据,所有的数据通过一个endpoint发送。
这与动态发现问题类似,对于一个应用场景,可能会随时增加发布者或者订阅者,构建一个合适的系统可以减小编码和出错的机会。
如图所示,使用一个proxy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多个发布线程中分别创建socket,connect到xsub,从而避免多线程共用socket。
这种情况下,当发布线程较多时,会导致socket堆积,最终导致系统文件描述符过多而失败。可以使用线程池,每个线程使用自己的socket。
还有一种使用代理的情况是:
这里proxy类似于一个桥,连接了两个不同的网络。也可以作为协议网关,用于连接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
结合天气服务,实现一个Proxy的例程如下:
//
// Weather proxy device C++
//
// Olivier Chamoux
//
#include "zhelpers.hpp"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zmq::context_t context(1);
// This is where the weather server sits
zmq::socket_t frontend(context, ZMQ_SUB);
frontend.connect("tcp://192.168.55.210:5556");
// This is our public endpoint for subscribers
zmq::socket_t backend (context, ZMQ_PUB);
backend.bind("tcp://10.1.1.0:8100");
// Subscribe on everything
frontend.setsockopt(ZMQ_SUBSCRIBE, "", 0);
// Shunt messages out to our own subscribers
while (1) {
while (1) {
zmq::message_t message;
int more;
size_t more_size = sizeof (more);
// Process all parts of the message
frontend.recv(&message);
frontend.getsockopt( ZMQ_RCVMORE, &more, &more_size);
backend.send(message, more? ZMQ_SNDMORE: 0);
if (!more)
break; // Last message part
}
}
return 0;
}
使用push/pull建立一个发布端模型,pull接收到所有数据通过proxy转到pub,再发送出去。
这种方式是使用xpub/xsub的变体。因为实际使用中,在单进程内使用sub绑定,pub连接的方式无法接收到数据,而push/pull是一个可行的替代。
启动代理:
// 代码片断
void StartPubProxy(string& port)
{
try
{
// 面向client的socket,多线程发来所有数据
zmq::socket_t frontend(m_ctx, ZMQ_PULL);
frontend.bind("inproc://#0");
// 面向services的socket,提供对外端口,并实际发布数据
zmq::socket_t backend(m_ctx, ZMQ_PUB);
string strBind = "tcp://*:" + port;
backend.bind(strBind);
// 创建proxy
zmq::proxy(static_cast<void*>(frontend), static_cast<void*>(backend), nullptr);
}
catch(const std::exception& e)
{
std::cerr <<"zmq启动转发代理失败:" << e.what() << '\n';
}
}
原发布线程向"inproc://#0"
push数据即可。
在有些情况下,加锁的多线程未必比无锁单线程更快。
对于多线程发布模型来说,可以把它们要发送的数据通过strand.post到io_service的单线程队列里,由工作线程异步处理。
这种方式简单方便,关于使用asio创建线程的使用可以参考:boost::asio::io_service创建线程池简单实例。
前方讲述,当sub端处理较慢时,pub端在到达高水位线后会丢弃数据。对于重要的应用,由于不能对sub端的性能作出任何假设,所以需要一定的策略来保证。
ZMQ_SNDHWM:对向外发送的消息设置高水位(最大缓存量),ZMQ_RCVHWM:对进入socket的消息设置高水位。
ZMQ_SNDHWM属性将会设置socket参数指定的socket对外发送的消息的高水位。高水位是一个硬限制,它会限制每一个与此socket相连的在内存中排队的未处理的消息数目的最大值。
0值代表着没有限制,默认值为1000,就在bind/connect之前设置该属性。如果设置为无限,可能会导致发布者崩溃。
如果已经到达了规定的限制,socket就需要进入一种异常的状态,表现形式因socket类型而异。socket会进行适当的调节,比如阻塞或者丢弃已发送的消息。
总是给套接字设置一个基于期望的订阅方数量的最大值,你打算用于队列的内存的数量,和一个消息平均大小的高水位线。例如,如果你希望有5000个订阅方,有1G的内存可有,消息平均200字节,那么一个安全的高水位线应该是(1000000000/200/5000)=1000.
?MQ - The Guide
Unable to receive messages when binding subscriber socket
What is a simple example of a working XSUB / XPUB proxy in zeromq
How to implement Pub-Sub Network with a Proxy by using XPUB and XSUB in ZeroMQ(C++)?
Proxy with inproc frontend
ZMQ模式详解——发布/订阅模式
ZeroMQ基础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