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月9日,小程序来了。深度解析2017微信公开课




时代与腾讯造就了张小龙,张小龙也造就了今天的腾讯。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默默写FoxMail的男人,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拉风的人。我是一个开发者,我天然对这种代码起家,不善言辞,又略带文艺范儿的人有好感。特别是今天喊出了很多个“没有”后,我觉得说他最拉风,一点都不为过吧。

我的知乎专栏:小楼昨夜又秋风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17年春节微信没有红包活动了~,把手机丢到角落去,好好陪家人过年吧。

微信相当高明的又打了支付宝一巴掌。

第一年推出红包,支付宝傻了。

第二年微信金色限时付费红包,支付宝还在玩集“福”(结果全国绝大多数人民都没凑齐福字,你可以不让我分钱,但你不能让我缺一个“福”。结果支付宝被爆骂,又把“福”给补上了)。

第三年支付宝憋了个大招AR红包,微信说,懒得跟你玩了,今年撒都没,那都是小孩子玩的,我们是工具,不搞那些节日营销,俗气。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映照的支付宝好尴尬。不能不说,腾讯的产品和运营真的厉害,不然LOL能卖那么多皮肤?

2017年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公布了几乎完整的小程序生态模式:微信里没有小程序入口、没有应用市场,分发模式几乎沿用公众号的模式,去中心化。张小龙做到了他承诺的:小程序不做应用市场(难怪苹果会允许小程序这种生态的出现)。

很多人调侃张小龙的局促与紧张,但我却很欣赏这样的演讲,原因无他,因为真实,因为他很像我所理解的程序员成长之路。写代码的时光,就抽着烟听着歌,构建一个虚幻的世界;做产品的时候就认真思考商业与人、人与社会的本质。丝毫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所谓的演讲技巧上,越是局促,我越倍感亲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老罗单口相声独撑台面,微信公开课几乎每个上台演讲的人,都拙于言语。

这个时代人人都有情怀,但能保持一份初心,并有机会把情怀呈现给亿万的人真的不多,Allan是一个。

一如往年公开课一样紧张的张小龙,断断续续的展开了小程序的各种谜团,我们一起来看下:

0. 小程序的分发途径只剩下两个了:扫码与搜索。

一如张小龙在微信小程序才出来时说的那句话“扫一扫或者搜一搜即可打开小程序”。这家伙还真是言出必行,多一个途径都不给。

1. 微信里没有小程序的入口底部的四个Tab栏里不会新增“小程序”,发现里也不会有小程序。

所有人都很关注,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因为只要知道入口在哪里,就能够大致推断出小程序的模式,这也是我之前文章里反复提到的,什么都不重要,除了搜一搜和扫一扫,还有没有其他入口非常重要。结果是没有入口。由此可见,内测时候的传言是多么的不靠谱。

2. 小程序真的没有官方应用市场。

注意,我说的是官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这给了第三方市场无限的可能与机会,一如现在Android市场的乱象。众多的第三方应用市场,让微信小程序的去中心化变的毫无意义。没有应用市场可以让众多开发者将精力集中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上,关注用户真正的需求,它减少了运营的成本。

但众多的应用市场将让小程序的生态变的更加复杂,对草根创业者极其不利。SEO、ASO这样的概念又会在小程序生态里出现,小程序开发者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排名,而这是和小程序的初衷相违背的。

3. 用户不能够像关注公众号一样关注小程

一定程度上这是为了保护服务号和订阅号。同时,也非常符合小程序的定位。张小龙反复在公开课中回忆PC单机应用时代与Web时代,可以看出他对过去的怀念。他也反复举例:我们去网站使用服务时,网站并不需要粉丝,只有访问量。可以看出,张小龙是想在移动时代,去伪求真,让Web的特质能够在移动时代延续。我们在Web时代有粉丝的概念吗?没有,或者说很淡。在Web时代,我们目的很明确的去使用Web服务。但到了移动时代,一切都变了,所有的利益几乎都和粉丝挂钩,好的服务被堙没在浮夸的营销中。而小程序想做的就是回归服务的本质,纯粹又透明。

所以小程序不能被关注,服务的口碑决定了用户是否会再次访问。早期出现“关注"这个概念,只是为了方便用户获取一个通知,从而快速抵达服务,比如RSS订阅,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但深层次讲,现在的关注已失去了信息传递的本质,而变成了一种营销手段。高粉丝量,比如微博的大V们,无疑天然就抢占了用户的时间与流量入口 。同类型的服务很难再有出头之日。而微信小程序没有关注,就刻意的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不让你累积粉丝,自然其他的开发者就有开发更优质服务的机会。这对用户是好事儿,小程序看似简单,但由于门槛低,没有关注的存量累积,垄断就失去了土壤,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很多开发者一听门槛低、竞争激烈,顿时得出了小程序没有前景的结论。我认为这想当然了,市场永远存在着优胜劣淘,这才是市场的本质,而不应该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好的服务就应该优先被用户选择,天然就应该获得巨大的优势,就像《择天记》里陈长生说的:好人就应该有好报。

4. 小程序没有推送、群发消息的能力。

同样是保护现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和不能关注这个限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只见过平台天天骚扰用户的,你见过工具骚扰用户的吗(这里我们说的是工具的特性,当然,现在很多工具,比如QQ、360,已不是纯粹的工具,不要拿这个说事儿)。张小龙反复强调微信是工具,是工具,是工具,重要的事儿说3遍。我觉得他快2个小时的演讲,1个半小时都在说微信是个工具。也难怪,话是这么讲,但有多少人会真的认为微信是工具?

但至少张小龙努力想把微信做成工具或者说他至少自己认为微信是个工具。所以,没有推送和群发消息的能力就很容易理解了。

有开发者会说,那公众号一样可以推送,怎么能说微信是个工具呢?但我们要想想,公众号是你自己选择订阅的,既然你选择了订阅,就默认你需要这个订阅服务,它依然保持有工具的属性。但QQ不是,QQ的各种弹窗是你没有选择的。所以我一直认为QQ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工具,微信至少还带着那么点儿工具的味道。

群发是不可能的,但微信有模板和客服消息。这些消息的触发都是被动的,一定程度上极为克制的解决了信息从产品向用户的传递问题。

虽然小程序自身没有群发能力,但可以借助公众号来传播,把小程序的二维码附加在公众号上传递也许是可以行的(没有验证过,从现在开发的 角度来看,是可以的,不知道会不会还有其他限制条件)

5. 有一定的分享能力,可以分享给朋友和群聊,但不能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应用是不可能完全被限制传播能力的,适当的有条件的开放分享是个不错的选择。小程序12月21日的122100版本里才新增了分享这个功能,这么重要的功能放到快正式开放前才放出来(不同于模板消息,模板消息在内测时就已经写在文档里了,而分享此前几乎没有任何消息),可见官方对这个功能也是有着争论与商榷的。具体用法请移步:122100版本功能解析。分享看似让小程序有了媒体传播的性质,但这是有限制的。

看看分享的两个场景:好友和群聊。这就将传播和扩散范围画了一个圈圈儿,你只能在和你相近的关系链的范围里有限的传播小程序。不支持朋友圈,几乎腰斩了小程序的营销能力,刷爆朋友圈这个词儿估计短期内和小程序是无缘的,没有了朋友圈儿的支持,小程序的营销一下子就回到了原始时代。

但可以分享给好友和群聊就已经可以做很多的文章了。张小龙在公开课中举了一个例子,把股票小程序页面分享到群里,让小程序具有协作的意义,关键是分享出去的信息是“动态”的,它不是文本,而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打开这个信息,都是最新的数据。

我在之前的文章122100版本功能解析里提到过,小程序的分享是以页面为单位,这让小程序具有了一定的厚度,它不再被看做是一个整体,而是具有很多的维度,可以只分享关键的信息页面而非整个小程序。这保证了信息的精准扩散,排除了无用信息,又一次体现了小程序的克制。

6. 关于搜索小程序。

我们不可能只依靠二维码来获取小程序,无需下载也好、用完即走也好,首要条件是,你得获取到小程序。

只有二维码能够获取小程序,这是不可能的。小程序的分发途径里,必须有搜索这一环。不是所有的服务都是线下的,我们依然有大量的线上服务,必须依靠搜索来完成,无论如何都逃不掉。

张小龙说,用户触发的机制不是基于流量的,可以有限搜索,节制使用。显然这个我们现在理解的搜素引擎是有区别的。但这一点是整个公开课里,我唯一没搞清楚的地方。没有应用市场,可以避免排名、竞价等行为,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但搜索结果呢?如何保证公平性,如何避免排名?这个有限搜索将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对于同质化服务的关键字,搜索结果如何处理?按照什么算法排序?

目前还不得而知。

7. 公众号与小程序的关系:并行、互不影响。

官方当然这么说,不这么说,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但我还是认为,小程序对服务号的打击是巨大的。可参考换个角度,再来看小程序的开发与发展中关于两者关系的分析。小程序初期已经具备代替服务号的特质,经过持续发展,不断的完善,服务号的地位真的岌岌可危。但订阅号不会,它依然拥有很强的媒体性质。小程序将借助订阅号的媒体能力,订阅号将借助小程序的服务能力。

8. 公众号与小程序可以互相发现

这是微信对现在4大号之间的一个处理和链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具体表现为,对于同一家公司、企业,公众号里可以看到该公司的小程序,同时,小程序里也可以看到该公司的公众号。但这个功能描述的比较模糊,具体如何看到,并没有详细的描述。

9. 附近的小程序

早上关于公开课的媒体消息已经满天飞了。但大多数媒体文章都没有给予这个功能以足够的关注度,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整个公开课最有价值的消息,这是场景化应用的第一步。我在这篇也许小程序正将场景化应用带到每个人的身边里反复强调了,小程序最终的价值是场景化的应用。去中心化,没有应用市场是场景化应用的土壤。

附件的小程序将极大的提高小程序在线下的应用价值,预计会对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要小看线下能力。现在获取用户线上数据,对于很多产品来说,已经轻而易举了。但线下数据的获取还是有难度的。线下数据很难伪装,几乎是用户最核心、最精准的数据。滴滴、Uber这些公司为什么估值很高,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几乎掌握了每个用户最真实的线下数据,数据的价值在这个时代是不可估量的。有了精准的数据,用户的画像会越来越完善,成百上千倍的提升营销精准度。这只是数据的一个应用方面,有了精准数据,能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BAT最值钱的是他们现在的产品线上的产品吗,恐怕不是。最有价值的应该是这么多年海量用户留给他们的用户数据。百度当年为什么要推出贴吧,就是因为百度一直没有自己的ID系统,空有海量的流量,而不能形成有效的用户数据。

这个功能也印证了张小龙在公开开头所提到的,什么是小程序?他想让小程序像AR眼镜一样,扫到哪里哪里就是服务,哪里就是二维码,哪里就是小程序。即使我们可以长期的潜伏在网络上,但始终脱离不了线下。小程序天然的支持“附近”这个概念,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或者说是新的创业之路。


总结

今天的公开课,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三个字“不可以”。各种“不可以”,都不是独立的、想当然的,每一项决定都是为了支撑小程序的根本定位:用完即走的服务。这之间的权衡取舍,相比也是经过大量的讨论和挣扎后才做出的决定。这些决定,相当值得我们产品经理去琢磨和分析。

有情怀的人很多,但能够坚持情怀的人不多,能有像张小龙这样背靠微信去坚持自己情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个上台都不能完整说话的男人,站在微信这个庞然大物上,面对巨大的商机与利益前,居然说出了很多的“不”。

时代与腾讯造就了张小龙,张小龙也造就了今天的腾讯。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默默写FoxMail的男人,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拉风的人。我是一个开发者,我天然对这种代码起家,不善言辞,又略带文艺范儿的人有好感。特别是今天喊出了很多个“没有”后,我觉得说他最拉风,一点都不为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程序,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