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图?
通俗的讲,视图就是一条SELECT语句执行后返回的结果集。
所以我们在创建视图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就落在创建这条SQL查询语句上。
视图的特点
视图是对若干张基本表的引用,一张虚表,查询语句执行的结果,
不存储具体的数据(基本表数据发生了改变,视图也会跟着改变);
视图的最主要的作用
如果数据库因为需求等原因发生了改变,为了保证查询出来的数据与之前相同,
则需要在多个地方进行修改,维护起来非常麻烦,这个时候使用视图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视图的定义方式
create view 视图名称(一般使用v开头) as select语句;
create view v_students as (select students.*,classes.name as classname from students inner join classes on students.cid = classes.id);
– 删除视图
– drop view ;
drop view v_students;
视图只能用于查询
视图作用总结
1 提高了重用性,就像一个函数
2 对数据库重构,却不影响已经编写好的程序运行
3 提高了安全性能,可以对不同的用户
4 让数据更加清爽
视图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程序对数据库操作,一旦数据库发生变化,程序需要修改,这时如果使用视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事物(ACID)
– 原子性 一致性
第一步 打开 终端1 终端2
第二步 终端1 打开事物 begin
终端1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xxx” where …;
终端1 select * from 表名; 发现数据改变
第三步 终端2 select * from 表名;
发现数据其实并没有改变 其实这个时候对数据的相关操作信息存在缓存中,
当commit之后,这些操作才会一次性的完成
第四步 终端1 commit 数据数数据真的改变
终端2 select * from 表名,数据改变了
隔离性
第一步 打开 终端1 终端2
第二步 终端1 打开事物 begin
终端1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xxx” where …;
第三步 终端2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yyy” where …;
发现 处于阻塞状态
第四步 终端1 commit
回滚(rollback)
第一步 打开 终端1 begin
第二步 终端1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xxx” where …;
第三步 rollback 数据返回最开始的原始值
持久性
– 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会永久保存到数据库
-- 注意
-- innodb能使用事物
-- 使用python操作数据库的时候 默认开启事物的
-- 但是python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的时候 需要手动commit
-- 使用终端操作数据库(也就是mysql的客户端)的时候 也是默认开始事物的
-- 只是在回车确认操作的时候 终端会默认的commit 所以我们不需要commit
– 事物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 某些事情需要一次性完成 中途不允许出现中断 例如银行取钱 事物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 索引
– 注意
– 要注意的是,建立太多的索引将会影响更新和插入的速度,因为它需要同样更新每个索引文件。
– 对于一个经常需要更新和插入的表格,就没有必要为一个很少使用的where字句单独建立索引了,
– 对于比较小的表,排序的开销不会很大,也没有必要建立另外的索引。
-- 建立索引会占用磁盘空间
– 索引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 当数据非常庞大时,并且这些数据不需要经常修改,为了加快查询速度,我们会使用索引
– 创建一张表
create table test_index(title varchar(10));
– python插入10条数据
–测试步骤
1. 开启运行时间监测:
set profiling=1;
2. 查找第1万条数据ha-99999
select * from test_index where title=’ha-99999’;
3. 查看执行的时间:
show profiles;
4. 为表title_index的title列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字段名称)
create index my_index on test_index(title);
5. 执行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test_index where title='ha-99999';
6. 再次查看执行的时间
show profiles;
*--查看索引*
-- show index from 表名;
show index from test_index;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drop index my_index on test_index;
– 权限管理(了解) 对用户的管理
-- 查看有哪些账户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使用mysql数据库
3 用户的信息存放在 user 表中
-- select host,user,authentication_string from user;
Host表示允许访问的主机
User表示用户名
authentication_string表示密码,为加密后的值
select host,user,authentication_string from user;
*-- 创建账户、授权*
-- 案例一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创建账户并授予所有权限(部分权限)
-- grant 权限列表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访问主机' identified by '密码';(语法格式)
-- 注意
-- 1 访问主机通常使用 百分号% 表示此账户可以使用任何ip的主机登录访问此数据库
-- 2 访问主机可以设置成 localhost 或具体的ip,表示只允许本机或特定主机访问
-- 查看用户有哪些权限
-- show grants for 用户@访问主机;
3 退出root的登录 使用oldyang账户登录
-- 使用查询操作是可以的,(插入也可以)
-- 使用其他操作是不可以的
***-- 案例二***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创建账户并授予所有权限(所有权限) all privileges
--grant 权限列表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访问主机' identified by '密码';(语法格式)
-- 注意 访问链接设置成 % 十分危险 不要使用
**-- 修改权限**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修改用户权限
-- grant 权限名称 on 数据库 to 账户@主机 with grant option;(语法格式)
3 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
-- 修改密码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选择mysql数据库
3 使用password()函数进行密码加密 对user表进行修改
-- update 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新密码') where user='用户名';(语法格式)
例:update 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222') where user='oldyang';
4 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
-- 删除用户
1 使用root账户登录
2 删除用户
第一种方式 drop user '用户名'@'主机';(语法格式) 卸载
例:drop user 'oldyang'@'%';
第二种方式 delete from user where user='用户名';(语法格式) 手动删除
例:delete from user where user='laowang';
-- 操作结束之后需要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
-- 推荐使用语法1删除用户, 如果使用语法1删除失败,采用语法2方式
-- 远程登录(谨慎使用)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72.16.251.138', master_user='slave', master_password='slave',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125', master_log_pos=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