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远程同步

文章目录

  • rsync远程同步
    • 一、概览
    • 1、关于rsync
      • 2、配置rsync源服务器
      • 3、配置rsync源
      • 4、rsync命令的用法
    • 二、实验
      • 实验一、rsync手动同步及自动同步
        • 1、实验准备
        • 2、关闭防火墙(两台)
        • 3、配置rsync源服务器(服务端)
        • 4、服务端安装apache服务(服务端)
        • 5、客户端同步(客户端)
        • 6、rsync免交互(客户端)
      • 实验二、rsync实时同步
        • 1、实验准备
        • 2、安装apache服务(服务端)
        • 3、删除原有服务器的主机(客户端)
        • 4、编辑配置文件(客户端)
        • 5、安装inotifi-tools工具(服务端)
        • 6、编写触发式同步脚本(服务端)
        • 7、设置服务器只读模式关闭(客户端)
        • 8、增加权限(服务端和客户端)
        • 9、执行脚本启动监控(服务端)
        • 10、查看服务器的变化情况(客户端)

rsync远程同步

一、概览

1、关于rsync

一款快速增量备份工具

  • Remote Sync远程同步
  • 支持本地复制,或者与其他SSH、rsync主机同步
  • 官方网站: htp://rsync.samba.org

2、配置rsync源服务器

rsync同步源

  • 指备份操作的远程服务器,也称为备份源

rsync远程同步_第1张图片

3、配置rsync源

1、基本思路

  • 建立rsyncd.conf配置文件、独立的账号文件
  • 启用rsync的–daemon模式

2、应用示例

  • 用户backuper,允许下行同步
  • 操作的目录为/var/www/html/

3、配置文件rsyncd.conf

  • 需手动建立,语法类似于Samba配置
  • 认证配置auth users、secrets file,不加则为匿名

4、rsync账号文件

  • 采用“用户名:密码”的记录格式,每行一个用户记录
  • 独立的账号数据,不依赖于系统账号

5、启用rsync服务

  • 通过–daemon独自提供服务

4、rsync命令的用法

rsync [选项] 原始位置 目标位置

●常用选项

  • -a: 归档模式,递归并保留对象属性,等同于-rlptgoD
  • -V:显示同步过程的详细(verbose) 信息
  • -Z: 在传输文件时进行压缩(compress)
  • -H:保留硬连接文件
  • -A:保留ACL属性信息
  • -delete: 删除目标位置有而原始位置没有的文件
  • –checksum: 根据对象的校验和来决定是否跳过文件

二、实验

实验一、rsync手动同步及自动同步

1、实验准备

服务端IP:192.168.150.154

客户端IP:192.168.150.156

2、关闭防火墙(两台)

iptables -F

setenforce 0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3、配置rsync源服务器(服务端)

vim /etc/rsyncd.conf          ##修改内容如下所示

uid = nobody    #用户名
gid = nobody    #组信息
use chroot = yes
port 873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hosts allow = 192.168.150.0/24

[wwwroot]                             ##共享站点
path = /var/www/html        ##站点目录
comment = www.kgc.cn     ##域名信息
read only = yes                     ##只读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Z *.rpm *.deb *.bz2   ##文件类型
auth users = backuper                       ##管理员用户名
secrets file = /etc/rsyncd_users.db  ##用户名密码文件



vim /etc/rsyncd_users.db      ##配置文件修改如所示

backuper:abc123                    ##用户名和密码

chmod 600 /etc/rsyncd_users.db     ##给文件添加权限

rsync --daemon                     ##开启服务

netstat -natp | grep rsync   ##查看服务

4、服务端安装apache服务(服务端)

yum install httpd -y

cd /var/www/html/

vim index.html  ##创建网页文件

5、客户端同步(客户端)

格式一:

rsync -avz backuper@192.168.150.154::wwwroot /opt/       //密码abc123

##文件同步成功

格式二:

rsync -avz rsync://backuper@192.168.150.154/wwwroot /opt/   //密码abc123

##文件同步成功

6、rsync免交互(客户端)

vim /etc/server.pass   ##编辑配置文件

abc123                          ##文件中保存密码

chmod 600 /etc/server.pass      ##添加权限

rsync -az --delete --password-file=/etc/server.pass backuper@192.168.150.154::wwwroot /opt/abc

实验二、rsync实时同步

1、实验准备

服务端IP:192.168.150.156

客户端IP:192.168.150.154

2、安装apache服务(服务端)

yum install httpd -y

3、删除原有服务器的主机(客户端)

rm -rf *   ##删除所有网页文件

4、编辑配置文件(客户端)

vim /etc/sysctl.conf

fs.inotify.max_queued_events = 16384
fs.inotify.max_user_instances = 1024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 = 1048576

sysctl -p           ##启动

5、安装inotifi-tools工具(服务端)

cd /opt

tar zxvf inotify-tools-3.14.tar.gz 

cd inotify-tools-3.14/

yum install gcc gcc-c++ make -y              ##安装工具包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并安装

inotifywait -mrq -e modify,create,move,delete /var/www/html/

##执行监控 -m:持续进行监控  -r:递归监控所有子对象  -q:简述输出信息 -e:指定要监控的事件类型



'//此时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另外在开启一个新的终端设置 监控的路径是/var/www/html 

cd /var/www/html/

touch index.txt                     ##在目录中创建文件

inotifywait -mrq -e modify,create,move,delete /var/www/html/

##可以看出都是可以监控到的内容



##第一台服务器主机可以看到内容如下所示

/var/www/html/ CREATE index.txt

6、编写触发式同步脚本(服务端)

vim inotfiy.sh

#!/bin/bash
INOTIFY_CMD="inotifywait -mrq -e modify,create,attrib,move,delete /var/www/html/"
RSYNC_CMD="rsync -azH --delete --password-file=/etc/server.pass /var/www/html/ [email protected]::wwwroot/"
$INOTIFY_CMD | while read DIRECTORY EVENT FILE
do
    if [ $(pgrep rsync | wc -l) -le 0 ] ; then
        $RSYNC_CMD
    fi
done

chmod +x inotfiy.sh        ##增加执行权限

##上述脚本用来检测本机/var/www/html目录的变动情况,一旦有更新触发rsync同步操作,上传备份至服务器192.168.150.156/var/www/html目录下。

7、设置服务器只读模式关闭(客户端)

vim /etc/rsyncd.conf 

read only = no    ##要是开了只读的配置,就不能写入

8、增加权限(服务端和客户端)

chmod 777 /var/www/html/    ##服务端和客户端都要设置权限

9、执行脚本启动监控(服务端)

./inotfiy.sh

##打开源服务器的另一个窗口在/var/www/html目录下创建新的文件

touch 1.txt

touch 2.txt

touch 3.txt

10、查看服务器的变化情况(客户端)

ls /var/www/html/

##已经同步成功,实验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布式,linux,centos,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