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型教材和手册型教材

  这学期开汇编语言课。选教材时有过纠结,随着课程的开展,为备课,又多看了一些汇编的书,几本教材鲜明的特点,萌发了将教材分分类的念头。

  一类教材,称为教学型教材。例如,我们选定的王爽老师的《汇编语言》。其特点是,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内容,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展现学科思维,安排学习活动(如问题、检测、实验等),将书看下去,就是一个很自然的学习过程。概括地说,就是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呈现内容的。
  论教学型教材和手册型教材_第1张图片

  第二类教材,称为手册型教材。例如,我将之作为第一辅助教材的沈美明老师的《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其特点是,按知识的结构展开,内容齐全,阐述详尽,将书通读下来,看懂了,整个的知识结构也就完整明白了。概括地说,是围绕着知识体系组织的。
  论教学型教材和手册型教材_第2张图片

  再从其他角度说一说这两类教材。教学型教材,注重了学科基本思维、基本能力的培养,往往在知识、技术的覆盖面上有所欠缺。不过,掌握了基本思维,从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角度,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手册型教材,注重了知识体系的完善,但在知识呈现的顺序安排上稍有不当,就会让初学者陷入恐慌:“又是一个新名词!”。而这个词恰好是后面要讲的一个重要概念或技术。

  作为老师,由于面向初学者,我倾向于使用教学型教材。随着图书越来越丰富,教学型教材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体现了当前教育在逐渐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不过,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参考一些手册型教材,在学生具备了学科思维基础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供较为丰富的案例、实践。

  作为学生,尤其是在关系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中,要清楚按照教学型教材学完的价值,也要知道其不足。如果教学型教材起到了“师傅引进门”的作用,那手册型教材,则支持“修行在各人”。这两种教材,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讲究用在何时,如何用。这一点,作为要让自己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需要知道的,需要具有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学习的不同目标与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教材的能力。

  那么。有没有集二者之优,避双方之劣的教材呢?是有的。这种书少,作者需要既是教学专家,又是技术专家,写好了不容易,也不容易写好。计算机类学科中,不少引进教材,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例子,如我正在看的基普·欧文的《汇编语言——基于x86处理器》。不崇洋媚外到全无自信,国产的这类书也逐渐多起来了。凡事都有过程,能看到我们的进步。
  论教学型教材和手册型教材_第3张图片

  但是,这种好书,一般又有个特点:厚。再加一个自然而来的特点:贵。其实,在教一门课的时候,很想指定这样的教材,再三思考,常放弃。这样的厚书,自然不能全讲,学生会有微辞,而要求全读,必有人反对。何时能够选这种书做教材?这有待师生一起努力,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最后再重申,这篇小文,不是品头论足某一本教材,要能够对老师选教材,大学生安排学习中参考什么样的书有启发,那就完全不枉作者敲键盘的一番辛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教学型教材和手册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