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就是一台用来计算机的机器,人让计算机干什么计算机就得干什么!
需要通过计算机的语言来控制计算机(编程语言)!
计算机语言其实和人类的语言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点就是交流的主体不同!
计算机语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机器语言
- 机器语言通过二进制编码来编写程序
- 执行效率好,编写起来太麻烦
符号语言(汇编)
- 使用符号来代替机器码
- 编写程序时,不需要使用二进制,而是直接编写符号
- 编写完成后,需要将符号转换为机器码,然后再由计算机执行
符号转换为机器码的过程称为汇编
- 将机器码转换为符号的过程,称为反汇编
- 汇编语言一般只适用于某些硬件,兼容性比较差
高级语言
- 高级语言的语法基本和现在英语语法类似,并且和硬件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了
-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高级语言开发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硬件系统中执行
- 并且高级语言学习起来也更加的容易,现在我们知道的语言基本都是高级语言
- C、C++、C#、Java、JavaScript、Python 。。。
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编码(机器码),所以任何的语言在交由计算机执行时必须要先转换为机器码,
也就是像 print('hello') 必需要转换为类似 1010101 这样的机器码
根据转换时机的不同,语言分成了两大类:
编译型语言
- C语言
- 编译型语言,会在代码执行前将代码编译为机器码,然后将机器码交由计算机执行
- a(源码) --编译--> b(编译后的机器码)
- 特点:
执行速度特别快
跨平台性比较差
解释型语言
- Python JS Java
- 解释型语言,不会在执行前对代码进行编译,而是在执行的同时一边执行一边编译
- a(源码)--解释器--> 解释执行
- 特点:
执行速度比较慢
跨平台性比较好
Python是解释型语言
Python(英国发音:/ˈpaɪθən/ 美国发音:/ˈpaɪθɑː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属于通用型编程语言,由吉多·范罗苏姆创造,第一版发布于1991年。可以视之为一种改良(加入一些其他编程语言的优点,如面向对象)的LISP。作为一种解释型语言,Python的设计哲学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和简洁的语法(尤其是使用空格缩进划分代码块,而非使用大括号或者关键词)。相比于C++或Java,Python让开发者能够用更少的代码表达想法。不管是小型还是大型程序,该语言都试图让程序的结构清晰明了。
Life is short you need Python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Python的用途:
WEB应用
Facebook 豆瓣 。。。
爬虫程序
科学计算
自动化运维
大数据(数据清洗)
云计算
桌面软件/游戏
人工智能
。。。
开发环境搭建就是安装Python的解释器
Python的解释器分类:
CPython(官方)
用c语言编写的Python解释器
PyPy
用Python语言编写的Python解释器
IronPython
用.net编写的Python解释器
Jython
用Java编写的Python解释器
步骤:
1.下载安装包 python-3.6.5.exe
- 3.x
- 2.x
2.安装(傻瓜式安装)
3.打开命令行窗口,输入python 出现如下内容
Python 3.6.5 (v3.6.5:f59c0932b4, Mar 28 2018, 16:07:46) [MSC v.1900 32 bit (Intel)] on win32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当我们通过命令行来输入Python,所进入到的界面就是Python的交互界面
结构:
版本和版权声明:
Python 3.6.5 (v3.6.5:f59c0932b4, Mar 28 2018, 16:07:46) [MSC v.1900 32 bit (Intel)] on win32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命令提示符:
>>>
在命令提示符后可以直接输入Python的指令!输入完的指令将会被Python的解释器立即执行!
安装Python的同时,会自动安装一个Python的开发工具IDLE,通过IDLE也可以进入到交互模式
但是不同的是,在IDLE中可以通过TAB键来查看语句的提示。
IDLE实际上就是一个交互界面,但是他可以有一些简单的提示,并且可以将代码保存
交互模式只能你输入一行代码,它就是执行一行,所以他并不适用于我们日常的开发!
仅可以用来做一些日常的简单的测试!
我们一般会将Python代码编写到一个py文件中,然后通过python指令来执行文件中的代码
1.在Sublime中执行Python代码,ctrl + b 自动在Sublime内置的控制台中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在某些版本的Sublime中对中文支持不好,并且不能使用input()函数
2.使用SublimeREPL来运行python代码
安装完成,设置快捷键,希望按f5则自动执行当前的Python代码
{ "keys": ["f5"], "caption": "SublimeREPL:Python","command": "run_existing_window_command", "args":{"id": "repl_python_run","file": "config/Python/Main.sublime-menu"}},
1.表达式
表达式就是一个类似于数学公式的东西
比如:10 + 5 8 - 4
表达式一般仅仅用了计算一些结果,不会对程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在交互模式中输入一个表达式,解释器会自动将表达式的结果输出
2.语句
在程序中语句一般需要完成某种功能,比如打印信息、获取信息、为变量赋值。。。
比如:
print()
input()
a = 10
语句的执行一般会对程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交互模式中不一定会输出语句的执行结果
3.程序(program)
程序就是由一条一条的语句和一条一条的表达式构成的。
4.函数(function)
函数就是一种语句,函数专门用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函数长的形如:xxx()
函数的分类:
内置函数
- 由Python解释器提供的函数,可以在Python中直接使用
自定义函数
- 由程序员自主的创建的函数
当我们需要完成某个功能时,就可以去调用内置函数,或者自定义函数
函数的两个要素:
参数
- ()中的内容就是函数的参数
- 函数中可以没有参数,也可以有多个参数,多个参数之间使用,隔开
返回值
- 返回值是函数的返回结果,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返回值
1.在Python中严格区分大小写
2.Python中的每一行就是一条语句,每条语句以换行结束
3.Python中每一行语句不要过长(规范中建议每行不要超过80个字符)
"rulers":[80],
4.一条语句可以分多行编写,多行编写时语句后边以\结尾
5.Python是缩进严格的语言,所以在Python中不要随便写缩进
6.在Python中使用#来表示注释,#后的内容都属于注释,注释的内容将会被解释器所忽略
我们可以通过注释来对程序进行解释说明,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编写注释的习惯
注释要求简单明了,一般习惯上#后边会跟着一个空格
print('he\
aaa\
aaa')
# 这是一个打印语句,请你看见了不要慌张
# 这是一个注释
# 注释会被解释器所忽略
# print(123+456) 这行代码被注释了,将不会执行
print('abc') # 这是一个单行注释
字面量就是一个一个的值,比如:1,2,3,4,5,6,‘HELLO’
字面量所表示的意思就是它的字面的值,在程序中可以直接使用字面量
变量(variable)变量可以用来保存字面量,并且变量中保存的字面量是不定的
变量本身没有任何意思,它会根据不同的字面量表示不同的意思
一般我们在开发时,很少直接使用字面量,都是将字面量保存到变量中,通过变量来引用字面量
# Python中使用变量,不需要声明,直接为变量赋值即可
a = 10
# 不能使用没有进行过赋值的变量
# 如果使用没有赋值过的变量,会报错 NameError: name 'b' is not defined
# print(b)
# Python是一个动态类型的语言,可以为变量赋任意类型的值,也可以任意修改变量的值
a = 'hello'
# print(a)
# 标识符
# 在Python中所有可以自主命名的内容都属于标识符
# 比如:变量名、函数名、类名
# 标识符必须遵循标识符的规范
# 1.标识符中可以含有字母、数字、_,但是不能使用数字开头
# 例子:a_1 _a1 _1a
# 2.标识符不能是Python中的关键字和保留字
# 也不建议使用Python中的函数名作为标识符,因为这样会导致函数被覆盖
# 3.命名规范:
# 在Python中注意遵循两种命名规范:
# 下划线命名法
# 所有字母小写,单词之间使用_分割
# max_length min_length hello_world xxx_yyy_zzz
# 帕斯卡命名法(大驼峰命名法)
# 首字母大写,每个单词开头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
# MaxLength MinLength HelloWorld XxxYyyZzz
#
# 如果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标识符,将会报错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 练习:尝试自己定义几个变量(复杂一些,尝试不同的命名法),然后打印一些变量
#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还有哪些其他的命名规范
_b123 = 20
# print(_b123)
# print = 123
# print(print)
数据类型指的就是变量的值得类型,也就是可以为变量赋哪些值
数值
整型
布尔值
浮点型
复数
字符串
空值
# 在Python数值分成了三种:整数、浮点数(小数)、复数
# 在Python中所有的整数都是int类型
a = 10
b = 20
# Python中的整数的大小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无限大的整数
# c =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 100
# 如果数字的长度过大,可以使用下划线作为分隔符
c = 123_456_789
# d = 0123 10进制的数字不能以0开头
# 其他进制的整数,只要是数字打印时一定是以十进制的形式显示的
# 二进制 0b开头
c = 0b10 # 二进制的10
# 八进制 0o开头
c = 0o10
# 十六进制 0x开头
c = 0x10
# 也可以通过运算符来对数字进行运算,并且可以保证整数运算的精确
c = -100
c = c + 3
# 浮点数(小数),在Python中所有的小数都是float类型
c = 1.23
c = 4.56
# 对浮点数进行运算时,可能会得到一个不精确的结果
c = 0.1 + 0.2 # 0.30000000000000004
print(c)
# 字符串(str)
# 字符串用来表示一段文本信息,字符串是程序中使用的最多的数据类型
# 在Python中字符串需要使用引号引起来
s = 'hello'
# s = abc # 字符串必须使用引号引起来,不使用不是字符串
# 引号可以是双引号,也可以是单引号,但是注意不要混着用
s = 'hello'
s = "hello"
# s = 'hello" 引号不能混合使用 SyntaxError: EOL while scanning string literal
# 相同的引号之间不能嵌套
# s = "子曰:"学而时习之,乐呵乐呵!""
s = '子曰:"学而时习之,乐呵乐呵!"'
# 长字符串
# 单引号和双引号不能跨行使用
s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使用三重引号来表示一个长字符串 ''' """
# 三重引号可以换行,并且会保留字符串中的格式
s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转义字符
# 可以使用 \ 作为转义字符,通过转义字符,可以在字符串中使用一些特殊的内容
# 例子:
# \' 表示'
# \" 表示"
# \t 表示制表符
# \n 表示换行符
# \\ 表示反斜杠
# \uxxxx 表示Unicode编码
s = "子曰:\"学而时习之,\\\\n乐呵乐呵!\""
s = '\u2250'
print(s)
# 格式化字符串
a = 'hello'
# 字符串之间也可以进行加法运算
# 如果将两个字符串进行相加,则会自动将两个字符串拼接为一个
a = 'abc' + 'haha' + '哈哈'
# a = 123
# 字符串只能不能和其他的类型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做了会出现异常 TypeError: must be str, not int
# print("a = "+a) # 这种写法在Python中不常见
a = 123
# print('a =',a)
# 在创建字符串时,可以在字符串中指定占位符
# %s 在字符串中表示任意字符
# %f 浮点数占位符
# %d 整数占位符
b = 'Hello %s'%'孙悟空'
b = 'hello %s 你好 %s'%('tom','孙悟空')
b = 'hello %3.5s'%'abcdefg' # %3.5s字符串的长度限制在3-5之间
b = 'hello %s'%123.456
b = 'hello %.2f'%123.456
b = 'hello %d'%123.95
b = '呵呵'
# print('a = %s'%a)
# 格式化字符串,可以通过在字符串前添加一个f来创建一个格式化字符串
# 在格式化字符串中可以直接嵌入变量
c = f'hello {a} {b}'
print(f'a = {a}')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你的名字
name = '孙悟空'
# 使用四种方式来输出,欢迎 xxx 光临
# 拼串
print('欢迎 '+name+' 光临!')
# 多个参数
print('欢迎',name,'光临!')
# 占位符
print('欢迎 %s 光临!'%name)
# 格式化字符串
print(f'欢迎 {name} 光临!')
# 字符串的复制(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
a = 'abc'
# * 在语言中表示乘法
# 如果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则解释器会将字符串重复指定的次数并返回
a = a * 20
print(a)
# 布尔值(bool)
# 布尔值主要用来做逻辑判断
# 布尔值一共有两个 True 和 False
# True表示真 False表示假
a = True
a = False
# print('a =',a)
# 布尔值实际上也属于整型,True就相当于1,False就相当于0
# print(1 + False)
# None(空值)
# None专门用来表示不存在
b = None
print(b)
# 通过类型检查,可以检查只能值(变量)的类型
a = 123 # 数值
b = '123' # 字符串
# print('a =',a)
# print('b =',b)、
# type()用来检查值的类型
# 该函数会将检查的结果作为返回值返回,可以通过变量来接收函数的返回值
c = type('123')
c = type(a)
# print(type(b))
print(type(1)) #
print(type(1.5)) #
print(type(True)) #
print(type('hello')) #
print(type(None)) #
-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 一切皆对象!
- 程序运行当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到内存当中然后再运行的!
- 对象就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指定数据的一块区域
- 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专门用来存储数据
- 像我们之前学习的数值、字符串、布尔值、None都是对象
- 每个对象中都要保存三种数据
- id(标识)
> id用来标识对象的唯一性,每一个对象都有唯一的id
> 对象的id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一样
> 可以通过id()函数来查看对象的id
> id是由解析器生成的,在CPython中,id就是对象的内存地址
> 对象一旦创建,则它的id永远不能再改变
- type(类型)
> 类型用来标识当前对象所属的类型
> 比如:int str float bool 。。。
> 类型决定了对象有哪些功能
> 通过type()函数来查看对象的类型
> Python是一门强类型的语言,对象一旦创建类型便不能修改
- value(值)
> 值就是对象中存储的具体的数据
> 对于有些对象值是可以改变的
> 对象分成两大类,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
可变对象的值可以改变
不可变对象的值不能改变,之前学习的对象都是不可变对象
- 对象并没有直接存储到变量中,在Python中变量更像是给对象起了一个别名
- 变量中存储的不是对象的值,而是对象的id(内存地址),
当我们使用变量时,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对象id在查找对象
- 变量中保存的对象,只有在为变量重新赋值时才会改变
- 变量和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修改一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个变量
- 所谓的类型转换,将一个类型的对象转换为其他对象
- 类型转换不是改变对象本身的类型,而是根据当前对象的值创建一个新对象
# 类型转换四个函数 int() float() str() bool()
# int() 可以用来将其他的对象转换为整型
# 规则:
# 布尔值:True -> 1 False -> 0
# 浮点数:直接取整,省略小数点后的内容
# 字符串:合法的整数字符串,直接转换为对应的数字
# 如果不是一个合法的整数字符串,则报错 ValueError: invalid literal for int() with base 10: '11.5'
# 对于其他不可转换为整型的对象,直接抛出异常 ValueError
# float() 和 int()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它会将对象转换为浮点数
# str() 可以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 True -> 'True'
# False -> 'False'
# 123 -> '123'
# 。。。
# bool() 可以将对象转换为布尔值,任何对象都可以转换为布尔值
# 规则:对于所有表示空性的对象都会转换为False,其余的转换为True
# 哪些表示的空性:0 、 None 、 '' 。。。
a = True
# 调用int()来将a转换为整型
# int()函数不会对原来的变量产生影响,他是对象转换为指定的类型并将其作为返回值返回
# 如果希望修改原来的变量,则需要对变量进行重新赋值
a = int(a)
a = False
a = int(a)
a = '123'
a = int(a)
a = 11.6
a = int(a)
a = '11.5'
# a = int(a)
a = None
# a = int(a)
a = 1
a = float(a)
a = False
a = float(a)
a = 123
a = str(a)
a = None
a = bool(a)
print('a =',a)
print('a的类型是',type(a))
# b = 456
# print('hello'+str(b))
- 运算符可以对一个值或多个值进行运算或各种操作
- 比如 + 、-、= 都属于运算符
- 运算符的分类:
1.算术运算符
2.赋值运算符
3.比较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4.逻辑运算符
5.条件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 加法运算符(如果是两个字符串之间进行加法运算,则会进行拼串操作)
# - 减法运算符
# * 乘法运算符(如果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则会对字符串进行复制操作,将字符串重复指定次数)
# / 除法运算符,运算时结果总会返回一个浮点类型
# // 整除,只会保留计算后的整数位,总会返回一个整型
# ** 幂运算,求一个值的几次幂
# % 取模,求两个数相除的余数
a = 10 + 5 # 计算
a = 'hello' + ' ' + 'world' # 拼串
a = 10 - 5 # 计算
a = 5 - True
a = a - 2 # 用变量a的值减去2,然后再赋值给a
# a = 'hello' - 'h' TypeError
a = 5 * 5
a = 10 / 5
a = 5 / 2
# a = 5 / 0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a = 10 / 3
a = 10 // 3
a = 5 // 2
a = 2 ** 2
a = 10 ** 5
a = 16 ** 0.5 # 求16的平方根
a = 10 % 5 # 0
a = 10 % 4 # 2
a = 10 % 3 # 1
a = 10 % 2 # 0
print("a =",a)
# 赋值运算符
# = 可以将等号右侧的值赋值给等号左侧的变量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a = 10
# a = a + 5
# a += 5
a -= 5
a *= 5
a **= 2
a /= 25
a = 25.0 # 在对浮点数做算术运算时,结果也会返回一个浮点数
a //= 5
a = 5
a %= 4
print('a =',a)
# 关系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用来比较两个值之间的关系,总会返回一个布尔值
# 如果关系成立,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 比较左侧值是否大于右侧值
# >= 比较左侧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侧的值
# < 比较左侧值是否小于右侧值
# <= 比较左侧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侧的值
# ==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不相等
# 相等和不等比较的是对象的值,而不是id
# is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比较的是对象的id
# is not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是同一个对象,比较的是对象的id
result = 10 > 20 # False
result = 30 > 20 # True
result = 30 < 20 # False
result = 10 >= 10 # True
result = 2 > True # True
# result = 2 > '1' TypeError: '>'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int' and 'str'
# 0032 > 0031
result = '2' > '1' # True
result = '2' > '11' # True
# 在Python中可以对两个字符串进行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运算,
# 当对字符串进行比较时,实际上比较的是字符串的Unicode编码
# 比较两个字符串的Unicode编码时,是逐位比较的
# 利用该特性可以对字符串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但是对于中文来说意义不是特别大
# 注意:如果不希望比较两个字符串的Unicode编码,则需要将其转换为数字然后再比较
# 0061 > 0062
result = 'a' > 'b' # False
result = 'c' < 'd' # True
result = 'ab' > 'b' # False
# print(int('2') > int('11'))
result = 1 == 1 # True
result = 'hello' == 'hello' # True
result = 'abc' == 'bcd' # False
result = 'abc' != 'bcd' # True
result = 1 == True # True
result = 1 is True # False
result = 1 is not True # True
print('result =',result)
print(id(1),id(True))
# 逻辑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主要用来做一些逻辑判断
# not 逻辑非
# not可以对符号右侧的值进行非运算
# 对于布尔值,非运算会对其进行取反操作,True变False,False变True
# 对于非布尔值,非运算会先将其转换为布尔值,然后再取反
#
# and 逻辑与
# and可以对符号两侧的值进行与运算
# 只有在符号两侧的值都为True时,才会返回True,只要有一个False就返回False
# 与运算是找False的
# Python中的与运算是短路的与,如果第一个值为False,则不再看第二个值
#
# or 逻辑或
# or 可以对符号两侧的值进行或运算
# 或运算两个值中只要有一个True,就会返回True
# 或运算是找True的
# Python中的或运算是短路的或,如果第一个值为True,则不再看第二个值
#
# 练习:
# 尝试一下对布尔值进行三种逻辑运算
# 尝试对非布尔值进行三种逻辑运算,并观察返回的结果
#
a = True
a = not a # 对a进行非运算
a = 1
a = ''
a = not a
# print('a =',a)
result = True and True # True
result = True and False # False
result = False and True # False
result = False and False # False
# print(result)
# True and print('你猜我出来吗?') 第一个值是True,会看第二个值,所以print()会执行
# False and print('你猜我出来吗?')第一个值是False,不会看第二个值,所以print()不会执行
result = True or True # True
result = True or False # True
result = False or True # True
result = False or False # False
# print(result)
# False or print('你猜我出来吗?') 第一个值为False,继续看第二个,所以打印语句执行
# True or print('你猜我出来吗?') 第一个值为True,不看第二个,所以打印语句不执行
# 非布尔值的与或运算
# 当我们对非布尔值进行与或运算时,Python会将其当做布尔值运算,最终会返回原值
# 与运算的规则
# 与运算是找False的,如果第一个值是False,则不看第二个值
# 如果第一个值是False,则直接返回第一个值,否则返回第二个值
# 或运算的规则
# 或运算是找True的,如果第一个值是True,则不看第二个值
# 如果第一个值是True,则直接返回第一个值,否则返回第二个值
# True and True
result = 1 and 2 # 2
# True and False
result = 1 and 0 # 0
# False and True
result = 0 and 1 # 0
# False and False
result = 0 and None # 0
# True or True
result = 1 or 2 # 1
# True or False
result = 1 or 0 # 1
# False or True
result = 0 or 1 # 1
# False or False
result = 0 or None # None
print(result)
# 条件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 语法: 语句1 if 条件表达式 else 语句2
# 执行流程:
# 条件运算符在执行时,会先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判断结果为True,则执行语句1,并返回执行结果
# 如果判断结果为False,则执行语句2,并返回执行结果
# print('你好') if False else print('Hello')
a = 30
b = 50
# print('a的值比较大!') if a > b else print('b的值比较大!')
# 获取a和b之间的较大值
max = a if a > b else b
print(max)
# 练习:
# 现在有a b c三个变量,三个变量中分别保存有三个数值,
# 请通过条件运算符获取三个值中的最大值
a = 40
b = 50
c = 30
# 通过条件运算符获取三个值中的最大值
# max = a if a > b else b
# max = max if max > c else c
max = a if (a > b and a > c) else (b if b > c else c) # 不推荐这么使用
# max = a if (b < a > c) else (b if b > c else c)
# print(max)
# 运算符的优先级
# 和数学中一样,在Python运算也有优先级,比如先乘除 后加减
# 运算符的优先级可以根据优先级的表格来查询,
# 在表格中位置越靠下的运算符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的越优先计算
# 如果优先级一样则自左向右计算
# 关于优先级的表格,你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够了,千万不要去记
# 在开发中如果遇到优先级不清楚的,则可以通过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a = 1 + 2 * 3
# 一样 and高 or高
# 如果or的优先级高,或者两个运算符的优先级一样高
# 则需要先进行或运算,则运算结果是3
# 如果and的优先级高,则应该先计算与运算
# 则运算结果是1
a = 1 or 2 and 3
# print(a)
# 逻辑运算符(补充)
# 逻辑运算符可以连着使用
result = 1 < 2 < 3 # 相当于 1 < 2 and 2 < 3
result = 10 < 20 > 15
print(result)
Python代码在执行时是按照自上向下顺序执行的。
通过流程控制语句,可以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也可以让指定的程序反复执行多次
流程控制语句分成两大类:条件判断语句,循环语句
# 条件判断语句(if语句)
# 语法: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执行的流程:if语句在执行时,会先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为True,则执行if后的语句
# 如果为False,则不执行
# 默认情况下,if语句只会控制紧随其后的那条语句,如果希望if可以控制多条语句,
# 则可以在if后跟着一个代码块
# 代码块
# 代码块中保存着一组代码,同一个代码块中的代码,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 代码块就是一种为代码分组的机制
# 如果要编写代码块,语句就不能紧随在:后边,而是要写在下一行
# 代码块以缩进开始,直到代码恢复到之前的缩进级别时结束
#
# 缩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tab键,一种是使用空格(四个)
# Python的官方文档中推荐我们使用空格来缩进
# Python代码中使用的缩进方式必须统一
# "translate_tabs_to_spaces": true,
# if False : print('你猜我出来么?')
num = 10
# if num > 10 : print('num比10大!')
# print('谁也管不了我')
if False :
print(123)
print(456)
print(789)
print(101112)
# print('hello')
num = 28
# 可以使用逻辑运算符来连接多个条件,
# 如果希望所有条件同时满足,则需要使用and
# 如果希望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即可,则需要使用or
# if num > 10 and num < 20 :
# print('num比10大,num比20小!')
# if 10 < num < 20 :
# print('num比10大,num比20小!')
# input()函数
# 该函数用来获取用户的输入
# input()调用后,程序会立即暂停,等待用户输入
# 用户输入完内容以后,点击回车程序才会继续向下执行
# 用户输入完成以后,其所输入的的内容会以返回值得形式返回
# 注意:input()的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
# input()函数中可以设置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这个字符串将会作为提示文字显示
# a = input('请输入任意内容:')
# print('用户输入的内容是:',a)
# input()也可以用于暂时阻止程序结束
# 在命令行让用户输入一个用户名,获取用户输入,并进行判断
# 如果用户输入的用户名是admin,则显示欢迎管理员光临
# 如果用户输入的是其他的用户名,则什么也不做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你的用户名:')
# 判断用户名是否是admin
if username == 'admin' :
print('欢迎管理员光临!')
# 让用户在控制台中输入一个年龄
# age = int(input('请输入你的年龄:'))
# 如果用户的年龄大于18岁,则显示你已经成年了
# if age >= 18 :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 if-else语句
# 语法:
# 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se :
# 代码块
# 执行流程:
# if-else语句在执行时,先对if后的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为True,则执行if后的代码块
# 如果为False,则执行else后的代码块
age = 7
if age > 17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else :
print('你还未成年~~')
# if-elif-else语句
# 语法:
# 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if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se :
# 代码块
#
# 执行流程:
# if-elif-else语句在执行时,会自上向下依次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表达式的结果为True,则执行当前代码块,然后语句结束
# 如果表达式的结果为False,则继续向下判断,直到找到True为止
# 如果所有的表达式都是False,则执行else后的代码块
# if-elif-else中只会有一个代码块会执行
age = 210
# if age > 200 :
# print('活着可真没劲呢!')
# elif age > 100 :
# print('你也是老大不小了!')
# elif age >= 60 :
# print('你已经退休了!')
# elif age >= 30 :
# print('你已经是中年了!')
# elif age >= 18 :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 else :
# print('你还是个小孩!')
age = 68
if age >= 18 and age < 30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elif age >= 30 and age < 60 :
print('你已经中年了!')
elif age >= 60 :
print('你已经退休了!')
# 练习1:
# 编写一个程序,获取一个用户输入的整数。然后通过程序显示这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 获取用户输入的整数
#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任意的整数:'))
# # 显示num是奇数还是偶数
# if num % 2 == 0 :
# print(num , "是偶数")
# else :
# print(num , '是奇数')
# 练习2:
# 编写一个程序,检查任意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
# 如果一个年份可以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可以被400整除,这个年份就是闰年
# year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任意的年份:'))
# # 检查这个年份是否是闰年
# #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 if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
# print(year,'是闰年')
# else :
# print(year,'是平年')
# 练习3:
# 我家的狗5岁了,5岁的狗相当于多大年龄的人呢?
# 其实非常简单,狗的前两年每一年相当于人类的10.5岁,然后每增加一年就增加四岁。
# 那么5岁的狗相等于人类的年龄就应该是10.5+10.5+4+4+4 = 33岁
# 编写一个程序,获取用户输入的狗的年龄,然后通过程序显示其相当于人类的年龄。
# 如果用户输入负数,请显示一个提示信息
# dog_age = float(input('请输入狗的年龄:'))
# like_person_age = 0
# 检查用户输入的是否是负数
# if dog_age < 0 :
# print('你的输入不合法!')
# # 如果狗的年龄在两岁以下(包含两岁)
# elif dog_age <= 2 :
# # 直接将当前的年龄乘以10.5
# like_person_age = dog_age * 10.5
# # 如果狗的年龄在两岁以上
# else :
# # 计算前两岁相当于人类的年纪
# like_person_age = 2 * 10.5
# # 计算超过两岁的部分相对于人类的年纪,并进行相加
# like_person_age += ( dog_age - 2 ) * 4
# if dog_age > 0 :
# print(dog_age,'岁的狗,年纪相当于',like_person_age,'岁的人')
#
# 在if也可以去嵌套if,代码块是可以嵌套的,每增加一个缩进的级别,代码块就低一级
# 检查用户的输入是否合法
# if dog_age > 0 :
# # 如果狗的年龄在两岁以下(包含两岁)
# if dog_age <= 2 :
# # 直接将当前的年龄乘以10.5
# like_person_age = dog_age * 10.5
# # 如果狗的年龄在两岁以上
# else :
# # 计算前两岁相当于人类的年纪
# like_person_age = 2 * 10.5
# # 计算超过两岁的部分相对于人类的年纪,并进行相加
# like_person_age += ( dog_age - 2 ) * 4
# print(dog_age,'岁的狗,年纪相当于',like_person_age,'岁的人')
# else :
# print('请输入一个合法的年龄!')
# 练习4:
# 从键盘输入小明的期末成绩:
# 当成绩为100时,'奖励一辆BMW'
# 当成绩为[80-99]时,'奖励一台iphone'
# 当成绩为[60-79]时,'奖励一本参考书'
# 其他时,什么奖励也没有
# 获取小明的成绩
# score = float(input('请输入你的期末成绩(0-100):'))
# # 打印分割线
# print("="*40)
# # 检查用户的输入是否合法
# if 0 <= score <= 100 :
# # 判断发给的奖励
# if score == 100 :
# print('宝马,拿去玩!')
# elif score >= 80 :
# print('苹果手机,拿去玩!')
# elif score >= 60 :
# print('参考书,拿去玩!')
# else :
# print('棍子一根!')
# else :
# # 用户输入的不合法,弹出一个友好提示
# print('你输入的内容不合法,拉出去毙了!')
# 练习5:
# 大家都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女方家长要嫁女儿,当然要提出一定的条件:
# 高:180cm以上; 富:1000万以上; 帅:500以上;
# 如果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我一定要嫁给他'
# 如果三个条件有为真的情况,则:'嫁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如果三个条件都不满足,则:'不嫁!'
# 获取用户的三个数据,身高、财富、颜值
height = float(input('请输入你的身高(厘米):'))
money = float(input('请输入你的财富(万):'))
face = float(input('请输入你的颜值(平方厘米):'))
# 判断到底嫁不嫁
# 如果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我一定要嫁给他'
if height > 180 and money > 1000 and face > 500 :
print('我一定要嫁给他!')
# 如果三个条件有为真的情况,则:'嫁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elif height > 180 or money > 1000 or face > 500 :
print('嫁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如果三个条件都不满足,则:'不嫁!'
else :
print('不嫁!')
# 循环语句
# 循环语句可以使指定的代码块重复指定的次数
# 循环语句分成两种,while循环 和 for循环
# while循环
# 语法:
# while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se :
# 代码块
# 执行流程:
# while语句在执行时,会先对while后的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判断结果为True,则执行循环体(代码块),
# 循环体执行完毕,继续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以此类推,
# 直到判断结果为False,则循环终止,如果循环有对应的else,则执行else后的代码块
# 条件表达式恒为True的循环语句,称为死循环,它会一直运行,慎用!
# while True :
# print('hello')
# 循环的三个要件(表达式)
# 初始化表达式,通过初始化表达式初始化一个变量
# i = 0
# # 条件表达式,条件表达式用来设置循环执行的条件
# while i < 10 :
# print(i)
# # 更新表达式,修改初始化变量的值
# i += 1
# 创建一个执行十次的循环
i = 0
while i < 10 :
i += 1
print(i,'hello')
else :
print('else中的代码块')
练习1:
求100以内所有的奇数之和
# 求100以内所有的奇数之和
# 获取所有100以内数
# i = 0
# # 创建一个变量,用来保存结果
# result = 0
# while i < 100 :
# i += 1
# # 判断i是否是奇数
# if i % 2 != 0:
# result += i
# print('result =',result)
# 获取100以内所有的奇数
# i = 1
# while i < 100:
# print(i)
# i += 2
练习2:
求100以内所有7的倍数之和,以及个数
# 求100以内所有7的倍数之和,以及个数
i = 7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创建一个计数器,用来记录循环执行的次数
# 计数器就是一个变量,专门用来记录次数的变量
count = 0
while i < 100:
# 为计数器加1
count += 1
result += i
i += 7
print('总和为:',result,'总数量为:',count)
练习3: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 n 位数(n≥3 ),它的每个位上的数字的 n 次幂之和等于它本身(例如:13 + 53 + 3**3 = 153)。
求1000以内所有的水仙花数
#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 n 位数(n≥3 ),它的每个位上的数字的 n 次幂之和等于它本身(例如:1**3 + 5**3 + 3**3 = 153)。
# 求1000以内所有的水仙花数
# 获取1000以内的三位数
i = 100
while i < 1000:
# 假设,i的百位数是a,十位数b,个位数c
# 求i的百位数
a = i // 100
# 求i的十位数
# b = i // 10 % 10
b = (i - a * 100) // 10
# 求i的个位数字
c = i % 10
# print(i , a , b , c)
# 判断i是否是水仙花数
if a**3 + b**3 + c**3 == i :
print(i)
i += 1
练习4:
获取用户输入的任意数,判断其是否是质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的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获取用户输入的任意数,判断其是否是质数。
num = int(input('输入一个任意的大于1的整数:'))
# 判断num是否是质数,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的数就是质数
# 获取到所有的可能整除num的整数
i = 2
# 创建一个变量,用来记录num是否是质数,默认认为num是质数
flag = True
while i < num:
# 判断num能否被i整除
# 如果num能被i整除,则说明num一定不是质数
if num % i == 0 :
# 一旦进入判断,则证明num不是质数,则需要将flag修改为false
flag = False
i += 1
if flag :
print(num,'是质数')
else :
print(num,'不是质数')
# 练习1:
# 打印99乘法表
# 1*1=1
# 1*2=2 2*2=4
# 1*3=3 2*3=6 3*3=9
# ... 9*9=81
# 创建一个外层循环来控制图形的高度
i = 0
while i < 9:
i += 1
# 创建一个内层循环来控制图形的宽度
j = 0
while j < i:
j += 1
print(f"{j}*{i}={i*j} ",end="")
print()
# 求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 创建一个循环,求1-100以内所有的数
i = 2
while i <= 100:
# 创建一个变量,记录i的状态,默认认为i是质数
flag = True
# 判断i是否是质数
# 获取所有可能成为i的因数的数
j = 2
while j < i:
# 判断i能否被j整除
if i % j == 0:
# i能被j整除,证明i不是质数,修改flag为False
flag = False
j += 1
# 验证结果并输出
if flag :
print(i)
i += 1
# break
# break可以用来立即退出循环语句(包括else)
# continue
# continue可以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 break和continue都是只对离他最近的循环起作用
# pass
# pass是用来在判断或循环语句中占位的
# 创建一个5次的循环
# i = 0
# while i < 5:
# if i == 3:
# break
# print(i)
# i += 1
# else :
# print('循环结束')
# i = 0
# while i < 5:
# i += 1
# if i == 2:
# continue
# print(i)
# else :
# print('循环结束')
i = 0
if i < 5:
pass
# 模块,通过模块可以对Python进行扩展
# 引入一个time模块,来统计程序执行的时间
from time import *
# time()函数可以用来获取当前的时间,返回的单位是秒
# 获取程序开始的时间
begin = time()
i = 2
while i <= 100000:
flag = True
j = 2
while j <= i ** 0.5:
if i % j == 0:
flag = False
# 一旦进入判断,则证明i一定不是质数,此时内层循环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
# 使用break来退出内层的循环
break
j += 1
if flag :
# print(i)
pass
i += 1
# 获取程序结束的时间
end = time()
# 计算程序执行的时间
print("程序执行花费了:",end - begin , "秒")
1、身份选择
① 显示提示信息
欢迎光临 xxx 游戏!
请选择你的身份:
1.xxx
2.xxx
请选择:x
② 根据用户选择来分配身份(显示不同的提示消息)
1.---
2.---
3.---
2、游戏进行
① 显示玩家的基本信息(攻击力 生命值)
② 显示玩家可以进行的操作:
1、练级
- 提升玩家的攻击力和生命值
2、打BOSS
- 玩家对BOSS进行攻击,玩家要攻击BOSS,BOSS对玩家进行反击
- 计算BOSS是否被玩家消灭,玩家是否被BOSS消灭
- 游戏结束
3、逃跑
- 退出游戏,显示提示信息,游戏结束!
# 显示欢迎信息
print('-'*20,'欢迎光临《唐僧大战白骨精》','-'*20)
# 显示身份选择的信息
print('请选择你的身份:')
print('\t1.唐僧')
print('\t2.白骨精')
# 游戏的身份选择
player_choose = input('请选择[1-2]:')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 根据用户的选择来显示不同的提示信息
if player_choose == '1':
# 选择1
print('你已经选择了1,你将以->唐僧<-的身份来进行游戏!')
elif player_choose == '2':
# 选择2
print('你竟然选择了白骨精,太不要脸了,你将以->唐僧<-的身份来进行游戏!')
else :
# 选择3
print('你的输入有误,系统将自动分配身份,你将以->唐僧<-的身份来进行游戏!')
# 进入游戏
# 创建变量,来保存玩家的生命值和攻击力
player_life = 2 # 生命值
player_attack = 2 # 攻击力
# 创建一个变量,保存boss的生命值和攻击力
boss_life = 10
boss_attack = 10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 显示玩家的信息(攻击力、生命值)
print(f'唐僧,你的生命值是 {player_life} , 你的攻击力是 {player_attack}')
# 由于游戏选项是需要反复显示的,所以必须将其编写到一个循环中
while True :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 显示游戏选项,游戏正式开始
print('请选择你要进行的操作:')
print('\t1.练级')
print('\t2.打BOSS')
print('\t3.逃跑')
game_choose = input('请选择要做的操作[1-3]:')
# 处理用户的选择
if game_choose == '1' :
# 增加玩家的生命值和攻击力
player_life += 2
player_attack += 2
# 显示最新的信息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 显示玩家的信息(攻击力、生命值)
print(f'恭喜你升级了!,你现在的生命值是 {player_life} , 你的攻击力是 {player_attack}')
elif game_choose == '2' :
# 玩家攻击boss
# 减去boss的生命值,减去的生命值应该等于玩家的攻击力
boss_life -= player_attack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print('->唐僧<- 攻击了 ->白骨精<-')
# 检查boss是否死亡
if boss_life <= 0 :
# boss死亡,player胜利,游戏结束
print(f'->白骨精<-受到了 {player_attack} 点伤害,重伤不治死了,->唐僧<-赢得了胜利!')
# 游戏结束
break
# boss要反击玩家
# 减去玩家的生命值
player_life -= boss_attack
print(' ->白骨精<- 攻击了 ->唐僧<-')
# 检查玩家是否死亡
if player_life <= 0 :
# 玩家死亡
print(f'你受到了 {boss_attack} 点伤害,重伤不治死了!GAME OVER')
# 游戏结束
break
elif game_choose == '3' :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 逃跑,退出游戏
print('->唐僧<-一扭头,撒腿就跑!GAME OVER')
break
else :
# 打印一条分割线
print('-'*66)
print('你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 列表是Python中的一个对象
- 对象(object)就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之前我们学习的对象,像数值,它只能保存一个单一的数据
- 列表中可以保存多个有序的数据
- 列表是用来存储对象的对象
- 列表的使用:
1.列表的创建
2.操作列表中的数据
# 创建列表,通过[]来创建列表
my_list = [] # 创建了一个空列表
# print(my_list , type(my_list))
# 列表存储的数据,我们称为元素
# 一个列表中可以存储多个元素,也可以在创建列表时,来指定列表中的元素
my_list = [10] # 创建一个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列表
# 当向列表中添加多个元素时,多个元素之间使用,隔开
my_list = [10,20,30,40,50] # 创建了一个保护有5个元素的列表
# 列表中可以保存任意的对象
my_list = [10,'hello',True,None,[1,2,3],print]
# 列表中的对象都会按照插入的顺序存储到列表中,
# 第一个插入的对象保存到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保存到第二个位置
# 我们可以通过索引(index)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索引是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索引
# 索引是从0开始的整数,列表第一个位置索引为0,第二个位置索引为1,第三个位置索引为2,以此类推
my_list = [10,20,30,40,50]
# 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语法:my_list[索引] my_list[0]
# print(my_list[4])
# 如果使用的索引超过了最大的范围,会抛出异常
# print(my_list[5])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获取列表的长度,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 len()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获取列表的长度
# 获取到的长度的值,是列表的最大索引 + 1
print(len(my_list)) # 5
# 切片
# 切片指从现有列表中,获取一个子列表
# 创建一个列表,一般创建列表时,变量的名字会使用复数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列表的索引可以是负数
# 如果索引是负数,则从后向前获取元素,-1表示倒数第一个,-2表示倒数第二个 以此类推
# print(stus[-2])
# 通过切片来获取指定的元素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
# 通过切片获取元素时,会包括起始位置的元素,不会包括结束位置的元素
# 做切片操作时,总会返回一个新的列表,不会影响原来的列表
# 起始和结束位置的索引都可以省略不写
# 如果省略结束位置,则会一直截取到最后
# 如果省略起始位置,则会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截取
# 如果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全部省略,则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列表的副本
# print(stus[1:])
# print(stus[:3])
# print(stus[:])
# print(stus)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步长]
# 步长表示,每次获取元素的间隔,默认值是1
# print(stus[0:5:3])
# 步长不能是0,但是可以是负数
# print(stus[::0]) ValueError: slice step cannot be zero
# 如果是负数,则会从列表的后部向前边取元素
print(stus[::-1])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直接通过索引来修改元素
stus[0] = 'sunwukong'
stus[2] = '哈哈'
# 通过del来删除元素
del stus[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print('修改后:',stus)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通过切片来修改列表
# 在给切片进行赋值时,只能使用序列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 使用新的元素替换旧元素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stus[0:0] = ['牛魔王'] # 向索引为0的位置插入元素
# 当设置了步长时,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切片中元素的个数一致
# stus[::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通过切片来删除元素
# del stus[0:2]
# del stus[::2]
# stus[1:3] = []
# print('修改后:',stus)
# 以上操作,只适用于可变序列
s = 'hello'
# s[1] = 'a' 不可变序列,无法通过索引来修改
# 可以通过 list() 函数将其他的序列转换为list
s = list(s)
print(s)
# 列表的方法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
# print('原列表:',stus)
# append()
# 向列表的最后添加一个元素
# stus.append('唐僧')
# insert()
# 向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 参数:
# 1.要插入的位置
# 2.要插入的元素
# stus.insert(2,'唐僧')
# extend()
# 使用新的序列来扩展当前序列
# 需要一个序列作为参数,它会将该序列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列表中
# stus.extend(['唐僧','白骨精'])
# stus += ['唐僧','白骨精']
# clear()
# 清空序列
# stus.clear()
# pop()
# 根据索引删除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 # 删除最后一个
# print('result =',result)
# remove()
# 删除指定值得元素,如果相同值得元素有多个,只会删除第一个
# stus.remove('猪八戒')
# reverse()
# 用来反转列表
# stus.reverse()
# sort()
# 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是升序排列
# 如果需要降序排列,则需要传递一个reverse=True作为参数
my_list = list('asnbdnbasdabd')
my_list = [10,1,20,3,4,5,0,-2]
print('修改前',my_list)
my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修改后',my_list)
# print('修改后:',stus)
# 遍历列表,指的就是将列表中的所有元素取出来
# 创建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白骨精','蜘蛛精']
# 遍历列表
# print(stus[0])
# print(stus[1])
# print(stus[2])
# print(stus[3])
# 通过while循环来遍历列表
# i = 0
# while i < len(stus):
# print(stus[i])
# i += 1
# 通过for循环来遍历列表
# 语法:
# for 变量 in 序列 :
# 代码块
# for循环的代码块会执行多次,序列中有几个元素就会执行几次
# 没执行一次就会将序列中的一个元素赋值给变量,
#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变量,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for s in stus :
print(s)
- 序列是Python中最基本的一种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指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方式
- 序列用于保存一组有序的数据,所有的数据在序列当中都有一个唯一的位置(索引)
并且序列中的数据会按照添加的顺序来分配索引
- 序列的分类:
可变序列(序列中的元素可以改变):
> 列表(list)
不可变序列(序列中的元素不能改变):
> 字符串(str)
> 元组(tuple)
- 刚刚我们所讲所有操作都是序列的通用操作01 02 03 三个文件中的操作
# + 和 *
# +可以将两个列表拼接为一个列表
my_list = [1,2,3] + [4,5,6]
# * 可以将列表重复指定的次数
my_list = [1,2,3] * 5
# print(my_list)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沙和尚','沙和尚']
# in 和 not in
#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 如果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not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不在列表中
# 如果不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rint('牛魔王' not in stus)
# print('牛魔王' in stus)
# len()获取列表中的元素的个数
# min() 获取列表中的最小值
# max() 获取列表中的最大值
arr = [10,1,2,5,100,77]
# print(min(arr) , max(arr))
# 两个方法(method),方法和函数基本上是一样,只不过方法必须通过 对象.方法() 的形式调用
# xxx.print() 方法实际上就是和对象关系紧密的函数
# s.index() 获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第一次出现时索引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
# index()的第二个参数,表示查找的起始位置 , 第三个参数,表示查找的结束位置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3,7))
# 如果要获取列表中没有的元素,会抛出异常
# print(stus.index('牛魔王')) ValueError: '牛魔王' is not in list
# s.count() 统计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print(stus.count('牛魔王'))
# range()是一个函数,可以用来生成一个自然数的序列
r = range(5) # 生成一个这样的序列[0,1,2,3,4]
r = range(0,10,2)
r = range(10,0,-1)
# 该函数需要三个参数
# 1.起始位置(可以省略,默认是0)
# 2.结束位置
# 3.步长(可以省略,默认是1)
# print(list(r))
# 通过range()可以创建一个执行指定次数的for循环
# for()循环除了创建方式以外,其余的都和while一样,
# 包括else、包括break continue都可以在for循环中使用
# 并且for循环使用也更加简单
# 将之前使用while循环做的练习,再使用for循环完成一次!
for i in range(30):
print(i)
# for s in 'hello':
# print(s)
- 做命令行版本的员工管理系统
- 功能:
四个:
1.查询
- 显示当前系统当中的所有员工
2.添加
- 将员工添加到当前系统中
3.删除
- 将员工从系统当中删除
4.退出
- 退出系统
- 员工信息要保存到哪里? 列表,在系统中应该有一个列表,专门用来保存所有员工信息的
# 显示系统的欢迎信息
print('-'*20 , '欢迎使用员工管理系统', '-'*20)
# 创建一个列表,用来保存员工的信息,员工的信息以字符串的形式统一保存到列表
emps = ['孙悟空\t18\t男\t花果山','猪八戒\t28\t男\t高老庄']
# 创建一个死循环
while True:
# 显示用户的选项
print('请选择要做的操作:')
print('\t1.查询员工')
print('\t2.添加员工')
print('\t3.删除员工')
print('\t4.退出系统')
user_choose = input('请选择[1-4]:')
print('-'*62)
# 根据用户的选择做相关的操作
if user_choose == '1' :
# 查询员工
# 打印表头
print('\t序号\t姓名\t年龄\t性别\t住址')
# 创建一个变量,来表示员工的序号
n = 1
# 显示员工信息
for emp in emps :
print(f'\t{n}\t{emp}')
n += 1
elif user_choose == '2':
# 添加员工
# 获取要添加员工的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址
emp_name = input('请输入员工的姓名:')
emp_age = input('请输入员工的年龄:')
emp_gender = input('请输入员工的性别:')
emp_address = input('请输入员工的住址:')
# 创建员工信息
# 将四个信息拼接为一个字符串,然后插入到列表中
emp = f'{emp_name}\t{emp_age}\t{emp_gender}\t{emp_address}'
# 显示一个提示信息
print('以下员工将被添加到系统中')
print('-'*62)
print('姓名\t年龄\t性别\t住址')
print(emp)
print('-'*62)
user_confirm = input('是否确认该操作[Y/N]:')
# 判断
if user_confirm == 'y' or user_confirm == 'yes' :
# 确认
emps.append(emp)
# 显示提示信息
print('添加成功!')
else :
# 取消操作
print('添加已取消!')
elif user_choose == '3':
# 删除员工,根据员工的序号来删除员工
# 获取要删除的员工的序号
del_num = int(input('请输入要删除的员工的序号:'))
# 判断序号是否有效
if 0 < del_num <= len(emps) :
# 输入合法,根据序号来获取索引
del_i = del_num - 1
# 显示一个提示信息
print('以下员工将被删除')
print('-'*62)
print('\t序号\t姓名\t年龄\t性别\t住址')
print(f'\t{del_num}\t{emps[del_i]}')
print('-'*62)
user_confirm = input('该操作不可恢复,是否确认[Y/N]:')
# 判断
if user_confirm == 'y' or user_confirm == 'yes' :
# 删除元素
emps.pop(del_i)
# 显示提示
print('员工已被删除!')
else :
# 操作取消
print('操作已取消!')
else :
# 输入有误
print('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操作!')
elif user_choose == '4':
# 退出
print('欢迎使用!再见!')
input('点击回车键退出!')
break
else :
print('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选择!')
# 打印分割线
print('-'*62)
# 元组 tuple
# 元组是一个不可变的序列
# 它的操作的方式基本上和列表是一致的
# 所以你在操作元组时,就把元组当成是一个不可变的列表就ok了
# 一般当我们希望数据不改变时,就使用元组,其余情况都使用列表
# 创建元组
# 使用()来创建元组
my_tuple = () # 创建了一个空元组
# print(my_tuple,type(my_tuple)) #
my_tuple = (1,2,3,4,5) # 创建了一个5个元素的元组
# 元组是不可变对象,不能尝试为元组中的元素重新赋值
# my_tuple[3] = 10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print(my_tuple[3])
# 当元组不是空元组时,括号可以省略
# 如果元组不是空元组,它里边至少要有一个,
my_tuple = 10,20,30,40
my_tuple = 40,
# print(my_tuple , type(my_tuple))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元组的解包(解构)
# 解包指就是将元组当中每一个元素都赋值给一个变量
a,b,c,d = my_tuple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print("d =",d)
a = 100
b = 300
# print(a , b)
# 交互a 和 b的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元组的解包
a , b = b , a
# print(a , b)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在对一个元组进行解包时,变量的数量必须和元组中的元素的数量一致
# 也可以在变量前边添加一个*,这样变量将会获取元组中所有剩余的元素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1,2,3,4,5,6,7]
a , b , *c = 'hello world'
# 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变量
# *a , *b , c = my_tuple SyntaxError: two starred expressions in assignment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每个对象中都保存了三个数据:
id(标识)
type(类型)
value(值)
- 列表就是一个可变对象
a = [1,2,3]
- a[0] = 10 (改对象)
- 这个操作是在通过变量去修改对象的值
- 这种操作不会改变变量所指向的对象
- 当我们去修改对象时,如果有其他变量也指向了该对象,则修改也会在其他的变量中体现
- a = [4,5,6] (改变量)
- 这个操作是在给变量重新赋值
- 这种操作会改变变量所指向的对象
- 为一个变量重新赋值时,不会影响其他的变量
- 一般只有在为变量赋值时才是修改变量,其余的都是修改对象
# # 可变对象
# a = [1,2,3]
# print('修改前:', a , id(a))
# # 通过索引修改列表
# a[0] = 10
# print('修改后:', a , id(a))
# # 为变量重新赋值
# a = [4,5,6]
# print('修改后:', a , id(a))
a = [1,2,3]
b = a
# b[0] = 10
b = [10,2,3]
# print("a",a,id(a))
# print("b",b,id(b))
# == != is is not
# == != 比较的是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is is not 比较的是对象的id是否相等(比较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a = [1,2,3]
b = [1,2,3]
print(a,b)
print(id(a),id(b))
print(a == b) # a和b的值相等,使用==会返回True
print(a is b) # a和b不是同一个对象,内存地址不同,使用is会返回False
- 字典属于一种新的数据结构,称为映射(mapping)
- 字典的作用和列表类似,都是用来存储对象的容器
- 列表存储数据的性能很好,但是查询数据的性能的很差
- 在字典中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名字,通过这个唯一的名字可以快速的查找到指定的元素
- 在查询元素时,字典的效率是非常快的
- 在字典中可以保存多个对象,每个对象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名字
这个唯一的名字,我们称其为键(key),通过key可以快速的查询value
这个对象,我们称其为值(value)
所以字典,我们也称为叫做键值对(key-value)结构
每个字典中都可以有多个键值对,而每一个键值对我们称其为一项(item)
# 字典
# 使用 {} 来创建字典
d = {
} # 创建了一个空字典
# 创建一个保护有数据的字典
# 语法:
# {key:value,key:value,key:value}
#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对象
# 字典的键可以是任意的不可变对象(int、str、bool、tuple ...),但是一般我们都会使用str
# 字典的键是不能重复的,如果出现重复的后边的会替换到前边的
# d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d =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
# print(d , type(d))
# 需要根据键来获取值
# print(d['name'],d['age'],d['gender'])
# 如果使用了字典中不存在的键,会报错
# print(d['hello']) KeyError: 'hello'
# 创建字典
# 使用{}
# 语法:{k1:v1,k2:v2,k3:v3}
# 使用 dict()函数来创建字典
# 每一个参数都是一个键值对,参数名就是键,参数名就是值(这种方式创建的字典,key都是字符串)
d = dict(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也可以将一个包含有双值子序列的序列转换为字典
# 双值序列,序列中只有两个值,[1,2] ('a',3) 'ab'
# 子序列,如果序列中的元素也是序列,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元素为子序列
# [(1,2),(3,5)]
d = dict([('name','孙悟饭'),('age',18)])
# print(d , type(d))
d = dict(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len() 获取字典中键值对的个数
# print(len(d))
#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 not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不包含指定的键
# print('hello' in d)
# 获取字典中的值,根据键来获取值
# 语法:d[key]
# print(d['age'])
# n = 'name'
# print(d[n])
# 通过[]来获取值时,如果键不存在,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 get(key[, default]) 该方法用来根据键来获取字典中的值
# 如果获取的键在字典中不存在,会返回None
# 也可以指定一个默认值,来作为第二个参数,这样获取不到值时将会返回默认值
# print(d.get('name'))
# print(d.get('hello','默认值'))
# 修改字典
# d[key] = value 如果key存在则覆盖,不存在则添加
d['name'] = 'sunwukong' # 修改字典的key-value
d['address'] = '花果山'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print(d)
# setdefault(key[, default]) 可以用来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如果key已经存在于字典中,则返回key的值,不会对字典做任何操作
# 如果key不存在,则向字典中添加这个key,并设置value
result = d.setdefault('name','猪八戒')
result = d.setdefault('hello','猪八戒')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update([other])
# 将其他的字典中的key-value添加到当前字典中
# 如果有重复的key,则后边的会替换到当前的
d = {
'a':1,'b':2,'c':3}
d2 = {
'd':4,'e':5,'f':6, 'a':7}
d.update(d2)
# print(d)
# 删除,可以使用 del 来删除字典中的 key-value
del d['a']
del d['b']
# popitem()
# 随机删除字典中的一个键值对,一般都会删除最后一个键值对
# 删除之后,它会将删除的key-value作为返回值返回
# 返回的是一个元组,元组中有两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删除的key,第二个是删除的value
# 当使用popitem()删除一个空字典时,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popitem(): dictionary is empty'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pop(key[, default])
# 根据key删除字典中的key-value
# 会将被删除的value返回!
# 如果删除不存在的key,会抛出异常
# 如果指定了默认值,再删除不存在的key时,不会报错,而是直接返回默认值
result = d.pop('d')
result = d.pop('z','这是默认值')
# del d['z'] z不存在,报错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clear()用来清空字典
d.clear()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copy()
# 该方法用于对字典进行浅复制
# 复制以后的对象,和原对象是独立,修改一个不会影响另一个
# 注意,浅复制会简单复制对象内部的值,如果值也是一个可变对象,这个可变对象不会被复制
d = {
'a':1,'b':2,'c':3}
d2 = d.copy()
# d['a'] = 100
d = {
'a':{
'name':'孙悟空','age':18},'b':2,'c':3}
d2 = d.copy()
d2['a']['name'] = '猪八戒'
print('d = ',d , id(d))
print('d2 = ',d2 , id(d2))
# 遍历字典
# keys() 该方法会返回字典的所有的key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保存有字典的所有的键
d = {
'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通过遍历keys()来获取所有的键
# for k in d.keys() :
# print(k , d[k])
# values()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保存有字典的左右的值
# for v in d.values():
# print(v)
# items()
# 该方法会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项
# 它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包含有双值子序列
# 双值分别是,字典中的key和value
# print(d.items())
for k,v in d.items() :
print(k , '=' , v)
- 集合和列表非常相似
- 不同点:
1.集合中只能存储不可变对象
2.集合中存储的对象是无序(不是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保存)
3.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元素
# 集合
# 使用 {} 来创建集合
s = {
10,3,5,1,2,1,2,3,1,1,1,1} #
# s = {[1,2,3],[4,6,7]}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 使用 set() 函数来创建集合
s = set() # 空集合
# 可以通过set()来将序列和字典转换为集合
s = set([1,2,3,4,5,1,1,2,3,4,5])
s = set('hello')
s = set({
'a':1,'b':2,'c':3}) # 使用set()将字典转换为集合时,只会包含字典中的键
# 创建集合
s = {
'a' , 'b' , 1 , 2 , 3 , 1}
# 使用in和not in来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 print('c' in s)
# 使用len()来获取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 print(len(s))
# add() 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s.add(10)
s.add(30)
# update() 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集合中
# update()可以传递序列或字典作为参数,字典只会使用键
s2 = set('hello')
s.update(s2)
s.update((10,20,30,40,50))
s.update({
10:'ab',20:'bc',100:'cd',1000:'ef'})
# {1, 2, 3, 100, 40, 'o', 10, 1000, 'a', 'h', 'b', 'l', 20, 50, 'e', 30}
# pop()随机删除并返回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 result = s.pop()
# remove()删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
s.remove(100)
s.remove(1000)
# clear()清空集合
s.clear()
# copy()对集合进行浅复制
# print(result)
print(s , type(s))
# 在对集合做运算时,不会影响原来的集合,而是返回一个运算结果
# 创建两个集合
s = {
1,2,3,4,5}
s2 = {
3,4,5,6,7}
# & 交集运算
result = s & s2 # {3, 4, 5}
# | 并集运算
result = s | s2 # {1,2,3,4,5,6,7}
# - 差集
result = s - s2 # {1, 2}
# ^ 异或集 获取只在一个集合中出现的元素
result = s ^ s2 # {1, 2, 6, 7}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 如果a集合中的元素全部都在b集合中出现,那么a集合就是b集合的子集,b集合是a集合超集
a = {
1,2,3}
b = {
1,2,3,4,5}
result = a <= b # True
result = {
1,2,3} <= {
1,2,3} # True
result = {
1,2,3,4,5} <= {
1,2,3} # False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如果超集b中含有子集a中所有元素,并且b中还有a中没有的元素,则b就是a的真超集,a是b的真子集
result = {
1,2,3} < {
1,2,3} # False
result = {
1,2,3} < {
1,2,3,4,5} # True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的超集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的真超集
print('result =',result)
- 函数也是一个对象
- 对象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函数可以用来保存一些可执行的代码,并且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语句进行多次的调用
- 创建函数:
def 函数名([形参1,形参2,...形参n]) :
代码块
- 函数名必须要符号标识符的规范
(可以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
- 函数中保存的代码不会立即执行,需要调用函数代码才会执行
- 调用函数:
函数对象()
- 定义函数一般都是要实现某种功能的
# 比如有如下三行代码,这三行代码是一个完整的功能
# print('Hello')
# print('你好')
# print('再见')
# 定义一个函数
def fn() :
print('这是我的第一个函数!')
print('hello')
print('今天天气真不错!')
# 打印fn
# print(fn)
# print(type(fn))
# fn是函数对象 fn()调用函数
# print是函数对象 print()调用函数
# fn()
# 定义函数时指定形参
def fn2(a , b) :
# print('a =',a)
# print('b =',b)
print(a,"+",b,"=",a + b)
# 调用函数时,来传递实参
fn2(10,20)
fn2(123,456)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名后的()中定义数量不等的形参,
多个形参之间使用,隔开
- 形参(形式参数),定义形参就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变量,但是并不赋值
- 实参(实际参数)
- 如果函数定义时,指定了形参,那么在调用函数时也必须传递实参,
实参将会赋值给对应的形参,简单来说,有几个形参就得传几个实参
# 求任意三个数的乘积
def mul(a,b,c):
print(a*b*c)
# 根据不同的用户名显示不同的欢迎信息
def welcome(username):
print('欢迎',username,'光临')
# mul(1,2,3)
# welcome('孙悟空')
# 定义一个函数
# 定义形参时,可以为形参指定默认值
# 指定了默认值以后,如果用户传递了参数则默认值没有任何作用
# 如果用户没有传递,则默认值就会生效
def fn(a = 5 , b = 10 , c = 20):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fn(1 , 2 , 3)
# fn(1 , 2)
# fn()
# 实参的传递方式
# 位置参数
# 位置参数就是将对应位置的实参复制给对应位置的形参
# 第一个实参赋值给第一个形参,第二个实参赋值给第二个形参 。。。
# fn(1 , 2 , 3)
# 关键字参数
# 关键字参数,可以不按照形参定义的顺序去传递,而直接根据参数名去传递参数
# fn(b=1 , c=2 , a=3)
# print('hello' , end='')
# 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可以混合使用
# 混合使用关键字和位置参数时,必须将位置参数写到前面
# fn(1,c=30)
def fn2(a):
print('a =',a)
# 函数在调用时,解析器不会检查实参的类型
# 实参可以传递任意类型的对象
b = 123
b = True
b = 'hello'
b = None
b = [1,2,3]
# fn2(b)
fn2(fn)
def fn3(a , b):
print(a+b)
# fn3(123,"456")
def fn4(a):
# 在函数中对形参进行重新赋值,不会影响其他的变量
# a = 20
# a是一个列表,尝试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如果形参执行的是一个对象,当我们通过形参去修改对象时
# 会影响到所有指向该对象的变量
a[0] = 30
print('a =',a,id(a))
c = 10
c = [1,2,3]
# fn4(c)
# fn4(c.copy())
# fn4(c[:])
# print('c =',c,id(c))
# 不定长的参数
# 定义一个函数,可以求任意个数字的和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print(result)
# sum(123,456,789,10,20,30,40)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形参前边加上一个*,这样这个形参将会获取到所有的实参
# 它将会将所有的实参保存到一个元组中
# a,b,*c = (1,2,3,4,5,6)
# *a会接受所有的位置实参,并且会将这些实参统一保存到一个元组中(装包)
def fn(*a):
print("a =",a,type(a))
# fn(1,2,3,4,5)
# 带星号的形参只能有一个
# 带星号的参数,可以和其他参数配合使用
# 第一个参数给a,第二个参数给b,剩下的都保存到c的元组中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可变参数不是必须写在最后,但是注意,带*的参数后的所有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
# 第一个参数给a,剩下的位置参数给b的元组,c必须使用关键字参数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所有的位置参数都给a,b和c必须使用关键字参数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如果在形参的开头直接写一个*,则要求我们的所有的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
def fn2(*,a,b,c):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fn2(a=3,b=4,c=5)
# *形参只能接收位置参数,而不能接收关键字参数
# def fn3(*a) :
# print('a =',a)
# **形参可以接收其他的关键字参数,它会将这些参数统一保存到一个字典中
# 字典的key就是参数的名字,字典的value就是参数的值
# **形参只能有一个,并且必须写在所有参数的最后
def fn3(b,c,**a) :
print('a =',a,type(a))
print('b =',b)
print('c =',c)
# fn3(b=1,d=2,c=3,e=10,f=20)
# 参数的解包(拆包)
def fn4(a,b,c):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创建一个元组
t = (10,20,30)
# 传递实参时,也可以在序列类型的参数前添加星号,这样他会自动将序列中的元素依次作为参数传递
# 这里要求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形参的个数的一致
# fn4(*t)
# 创建一个字典
d = {
'a':100,'b':200,'c':300}
# 通过 **来对一个字典进行解包操作
fn4(**d)
break 用来退出当前循环
continue 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return 用来结束函数
# 返回值,返回值就是函数执行以后返回的结果
# 可以通过 return 来指定函数的返回值
# 可以之间使用函数的返回值,也可以通过一个变量来接收函数的返回值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print(result)
# sum(123,456,789)
# return 后边跟什么值,函数就会返回什么值
# return 后边可以跟任意的对象,返回值甚至可以是一个函数
def fn():
# return 'Hello'
# return [1,2,3]
# return {'k':'v'}
def fn2() :
print('hello')
return fn2 # 返回值也可以是一个函数
r = fn() # 这个函数的执行结果就是它的返回值
# r()
# print(fn())
# print(r)
# 如果仅仅写一个return 或者 不写return,则相当于return None
def fn2() :
a = 10
return
# 在函数中,return后的代码都不会执行,return 一旦执行函数自动结束
def fn3():
print('hello')
return
print('abc')
# r = fn3()
# print(r)
def fn4() :
for i in range(5):
if i == 3 :
# break 用来退出当前循环
# continue 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return # return 用来结束函数
print(i)
print('循环执行完毕!')
# fn4()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return result
r = sum(123,456,789)
# print(r + 778)
def fn5():
return 10
# fn5 和 fn5()的区别
print(fn5) # fn5是函数对象,打印fn5实际是在打印函数对象
print(fn5()) # fn5()是在调用函数,打印fn5()实际上是在打印fn5()函数的返回值 10
# help()是Python中的内置函数
# 通过help()函数可以查询python中的函数的用法
# 语法:help(函数对象)
# help(print) # 获取print()函数的使用说明
# 文档字符串(doc str)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内部编写文档字符串,文档字符串就是函数的说明
# 当我们编写了文档字符串时,就可以通过help()函数来查看函数的说明
# 文档字符串非常简单,其实直接在函数的第一行写一个字符串就是文档字符串
def fn(a:int,b:bool,c:str='hello') -> int:
'''
这是一个文档字符串的示例
函数的作用:。。。。。
函数的参数:
a,作用,类型,默认值。。。。
b,作用,类型,默认值。。。。
c,作用,类型,默认值。。。。
'''
return 10
help(fn)
# 作用域(scope)
# 作用域指的是变量生效的区域
b = 20 # 全局变量
def fn():
a = 10 # a定义在了函数内部,所以他的作用域就是函数内部,函数外部无法访问
print('函数内部:','a =',a)
print('函数内部:','b =',b)
# fn()
# print('函数外部:','a =',a)
# print('函数外部:','b =',b)
# 在Python中一共有两种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 - 全局作用域在程序执行时创建,在程序执行结束时销毁
# - 所有函数以外的区域都是全局作用域
# - 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属于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被访问
#
# 函数作用域
# - 函数作用域在函数调用时创建,在调用结束时销毁
# - 函数每调用一次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函数作用域
# - 在函数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它只能在函数内部被访问
#
# 变量的查找
# - 当我们使用变量时,会优先在当前作用域中寻找该变量,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依然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以此类推
# 直到找到全局作用域,依然没有找到,则会抛出异常
# NameError: name 'a' is not defined
def fn2():
def fn3():
print('fn3中:','a =',a)
fn3()
# fn2()
a = 20
def fn3():
# a = 10 # 在函数中为变量赋值时,默认都是为局部变量赋值
# 如果希望在函数内部修改全局变量,则需要使用global关键字,来声明变量
global a # 声明在函数内部的使用a是全局变量,此时再去修改a时,就是在修改全局的a
a = 10 # 修改全局变量
print('函数内部:','a =',a)
# fn3()
# print('函数外部:','a =',a)
locals()用来获取当前作用域的命名空间
# 命名空间(namespace)
# 命名空间指的是变量存储的位置,每一个变量都需要存储到指定的命名空间当中
# 每一个作用域都会有一个它对应的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全局变量。函数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函数中的变量
# 命名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典,是一个专门用来存储变量的字典
# locals()用来获取当前作用域的命名空间
# 如果在全局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全局命名空间,如果在函数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函数命名空间
# 返回的是一个字典
scope = locals() # 当前命名空间
print(type(scope))
# print(a)
# print(scope['a'])
# 向scope中添加一个key-value
scope['c'] = 1000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就相当于在全局中创建了一个变量(一般不建议这么做)
# print(c)
def fn4():
a = 10
# scope = locals() # 在函数内部调用locals()会获取到函数的命名空间
# scope['b'] = 20 # 可以通过scope来操作函数的命名空间,但是也是不建议这么做
# globals() 函数可以用来在任意位置获取全局命名空间
global_scope = globals()
# print(global_scope['a'])
global_scope['a'] = 30
# print(scope)
fn4()
# 尝试求10的阶乘(10!)
# 1! = 1
# 2! = 1*2 = 2
# 3! = 1*2*3 = 6
# 4! = 1*2*3*4 = 24
# print(1*2*3*4*5*6*7*8*9*10)
# 创建一个变量保存结果
# n = 10
# for i in range(1,10):
# n *= i
# print(n)
# 创建一个函数,可以用来求任意数的阶乘
def factorial(n):
'''
该函数用来求任意数的阶乘
参数:
n 要求阶乘的数字
'''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n
for i in range(1,n):
result *= i
return result
# 求10的阶乘
# print(factorial(20))
# 递归式的函数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
# 递归简单理解就是自己去引用自己!
# 递归式函数,在函数中自己调用自己!
# 无穷递归,如果这个函数被调用,程序的内存会溢出,效果类似于死循环
# def fn():
# fn()
# fn()
# 递归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和循环很像
# 它的整体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的小问题,直到问题无法分解时,再去解决问题
# 递归式函数的两个要件
# 1.基线条件
# - 问题可以被分解为的最小问题,当满足基线条件时,递归就不在执行了
# 2.递归条件
# - 将问题继续分解的条件
# 递归和循环类似,基本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 循环编写起来比较容易,阅读起来稍难
# 递归编写起来难,但是方便阅读
# 10! = 10 * 9!
# 9! = 9 * 8!
# 8! = 8 * 7!
# ...
# 1! = 1
def factorial(n):
'''
该函数用来求任意数的阶乘
参数:
n 要求阶乘的数字
'''
# 基线条件 判断n是否为1,如果为1则此时不能再继续递归
if n == 1 :
# 1的阶乘就是1,直接返回1
return 1
# 递归条件
return n * factorial(n-1)
# print(factorial(10))
# 练习
# 创建一个函数 power 来为任意数字做幂运算 n ** i
# 10 ** 5 = 10 * 10 ** 4
# 10 ** 4 = 10 * 10 ** 3
# ...
# 10 ** 1 = 10
def power(n , i):
'''
power()用来为任意的数字做幂运算
参数:
n 要做幂运算的数字
i 做幂运算的次数
'''
# 基线条件
if i == 1:
# 求1次幂
return n
# 递归条件
return n * power(n , i-1)
# print(power(8,6))
#
# 练习
# 创建一个函数,用来检查一个任意的字符串是否是回文字符串,如果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回文字符串,字符串从前往后念和从后往前念是一样的
# abcba
# abcdefgfedcba
# 先检查第一个字符和最后一个字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不是回文字符串
# 如果一致,则看剩余的部分是否是回文字符串
# 检查 abcdefgfedcba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bcdefgfedcb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cdefgfedc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defgfed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efgfe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fgf 是不是回文
# 检查 g 是不是回文
def hui_wen(s):
'''
该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字符串是否回文字符串,如果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参数:
s:就是要检查的字符串
'''
# 基线条件
if len(s) < 2 :
# 字符串的长度小于2,则字符串一定是回文
return True
elif s[0] != s[-1]:
# 第一个字符和最后一个字符不相等,不是回文字符串
return False
# 递归条件
return hui_wen(s[1:-1]) #切片
# def hui_wen(s):
# '''
# 该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字符串是否回文字符串,如果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参数:
# s:就是要检查的字符串
# '''
# # 基线条件
# if len(s) < 2 :
# # 字符串的长度小于2,则字符串一定是回文
# return True
# # 递归条件
# return s[0] == s[-1] and hui_wen(s[1:-1])
print(hui_wen('abcdefgfedcba'))
- 在Python中,函数是一等对象
- 一等对象一般都会具有如下特点:
① 对象是在运行时创建的
② 能赋值给变量或作为数据结构中的元素
③ 能作为参数传递
④ 能作为返回值返回
- 高阶函数
- 高阶函数至少要符合以下两个特点中的一个
① 接收一个或多个函数作为参数
② 将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
# 高阶函数
# 接收函数作为参数,或者将函数作为返回值的函数是高阶函数
# 当我们使用一个函数作为参数时,实际上是将指定的代码传递进了目标函数
# 创建一个列表
l = [1,2,3,4,5,6,7,8,9,10]
# 定义一个函数
# 可以将指定列表中的所有的偶数,保存到一个新的列表中返回
# 定义一个函数,用来检查一个任意的数字是否是偶数
def fn2(i) :
if i % 2 == 0 :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这个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数字是否大于5
def fn3(i):
if i > 5 :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def fn(func , lst) :
'''
fn()函数可以将指定列表中的所有偶数获取出来,并保存到一个新列表中返回
参数:
lst:要进行筛选的列表
'''
# 创建一个新列表
new_list = []
# 对列表进行筛选
for n in lst :
# 判断n的奇偶
if func(n) :
new_list.append(n)
# if n > 5 :
# new_list.append(n)
# 返回新列表
return new_list
# def fn4(i):
# if i % 3 == 0: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def fn4(i):
return i % 3 == 0
# print(fn(fn4 , l))
# filter()
# filter()可以从序列中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元素,保存到一个新的序列中
# 参数:
# 1.函数,根据该函数来过滤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2.需要过滤的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返回值:
# 过滤后的新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fn4是作为参数传递进filter()函数中
# 而fn4实际上只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filter()的参数
# filter()调用完毕以后,fn4就已经没用
# 匿名函数 lambda 函数表达式 (语法糖)
# lambda函数表达式专门用来创建一些简单的函数,他是函数创建的又一种方式
# 语法:lambda 参数列表 : 返回值
# 匿名函数一般都是作为参数使用,其他地方一般不会使用
def fn5(a , b):
return a + b
# (lambda a,b : a + b)(10,20)
# 也可以将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一般不会这么做
fn6 = lambda a,b : a + b
# print(fn6(10,30))
r = filter(lambda i : i > 5 , l)
# print(list(r))
# map()
# map()函数可以对可跌倒对象中的所有元素做指定的操作,然后将其添加到一个新的对象中返回
l = [1,2,3,4,5,6,7,8,9,10]
r = map(lambda i : i ** 2 , l)
# print(list(r))
# sort()
# 该方法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 sort()方法默认是直接比较列表中的元素的大小
# 在sort()可以接收一个关键字参数 , key
# key需要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当设置了函数作为参数
# 每次都会以列表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参数来调用函数,并且使用函数的返回值来比较元素的大小
l = ['bb','aaaa','c','ddddddddd','fff']
# l.sort(key=len)
l = [2,5,'1',3,'6','4']
l.sort(key=int)
# print(l)
# sorted()
# 这个函数和sort()的用法基本一致,但是sorted()可以对任意的序列进行排序
# 并且使用sorted()排序不会影响原来的对象,而是返回一个新对象
l = [2,5,'1',3,'6','4']
# l = "123765816742634781"
print('排序前:',l)
print(sorted(l,key=int))
print('排序后:',l)
# 将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也是一种高阶函数
# 这种高阶函数我们也称为叫做闭包,通过闭包可以创建一些只有当前函数能访问的变量
# 可以将一些私有的数据藏到的闭包中
def fn():
a = 10
# 函数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
def inner():
print('我是fn2' , a)
# 将内部函数 inner作为返回值返回
return inner
# r是一个函数,是调用fn()后返回的函数
# 这个函数实在fn()内部定义,并不是全局函数
# 所以这个函数总是能访问到fn()函数内的变量
r = fn()
# r()
# 求多个数的平均值
# nums = [50,30,20,10,77]
# sum()用来求一个列表中所有元素的和
# print(sum(nums)/len(nums))
# 形成闭包的要件
# ① 函数嵌套
# ② 将内部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
# ③ 内部函数必须要使用到外部函数的变量
def make_averager():
# 创建一个列表,用来保存数值
nums = []
# 创建一个函数,用来计算平均值
def averager(n) :
# 将n添加到列表中
nums.append(n)
# 求平均值
return sum(nums)/len(nums)
return averager
averager = make_averager()
print(averager(10))
print(averager(20))
print(averager(30))
print(averager(40))
通过装饰器来扩展函数的功能的
*args所有未知参数 , **kwargs所有关键字参数
# 创建几个函数
def add(a , b):
'''
求任意两个数的和
'''
r = a + b
return r
def mul(a , b):
'''
求任意两个数的积
'''
r = a * b
return r
# 希望函数可以在计算前,打印开始计算,计算结束后打印计算完毕
#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修改函数中的代码来完成这个需求,但是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 ① 如果要修改的函数过多,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
# ② 并且不方便后期的维护
# ③ 并且这样做会违反开闭原则(OCP)
# 程序的设计,要求开发对程序的扩展,要关闭对程序的修改
# r = add(123,456)
# print(r)
# 我们希望在不修改原函数的情况下,来对函数进行扩展
def fn():
print('我是fn函数....')
# 只需要根据现有的函数,来创建一个新的函数
def fn2():
print('函数开始执行~~~')
fn()
print('函数执行结束~~~')
# fn2()
def new_add(a,b):
print('计算开始~~~')
r = add(a,b)
print('计算结束~~~')
return r
# r = new_add(111,222)
# print(r)
# 上边的方式,已经可以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对函数进行扩展了
# 但是,这种方式要求我们每扩展一个函数就要手动创建一个新的函数,实在是太麻烦了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创建一个函数,让这个函数可以自动的帮助我们生产函数
def begin_end(old):
'''
用来对其他函数进行扩展,使其他函数可以在执行前打印开始执行,执行后打印执行结束
参数:m
old 要扩展的函数对象
'''
# 创建一个新函数
def new_function(*args , **kwargs): #*args所有未知参数 , **kwargs所有关键字参数
print('开始执行~~~~')
# 调用被扩展的函数
result = old(*args , **kwargs)
print('执行结束~~~~')
# 返回函数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返回新函数
return new_function
f = begin_end(fn)
f2 = begin_end(add)
f3 = begin_end(mul)
# r = f()
# r = f2(123,456)
# r = f3(123,456)
# print(r)
# 向begin_end()这种函数我们就称它为装饰器
# 通过装饰器,可以在不修改原来函数的情况下来对函数进行扩展
# 在开发中,我们都是通过装饰器来扩展函数的功能的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通过@装饰器,来使用指定的装饰器,来装饰当前的函数
# 可以同时为一个函数指定多个装饰器,这样函数将会安装从内向外的顺序被装饰
def fn3(old):
'''
用来对其他函数进行扩展,使其他函数可以在执行前打印开始执行,执行后打印执行结束
参数:
old 要扩展的函数对象
'''
# 创建一个新函数
def new_function(*args , **kwargs):
print('fn3装饰~开始执行~~~~')
# 调用被扩展的函数
result = old(*args , **kwargs)
print('fn3装饰~执行结束~~~~')
# 返回函数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返回新函数
return new_function
@fn3
@begin_end
def say_hello():
print('大家好~~~')
say_hello()
- 对象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对象中可以存放各种数据(比如:数字、布尔值、代码)
- 对象由三部分组成:
1.对象的标识(id)
2.对象的类型(type)
3.对象的值(value)
-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所谓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简单理解就是语言中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对象来进行的
- 面向过程的编程的语言
- 面向过程指将我们的程序的逻辑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步骤,
通过对每个步骤的抽象,来完成程序
- 例子:
- 孩子上学
1.妈妈起床
2.妈妈上厕所
3.妈妈洗漱
4.妈妈做早饭
5.妈妈叫孩子起床
6.孩子上厕所
7.孩子要洗漱
8.孩子吃饭
9.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校
- 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将一个功能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步骤,
我们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小的步骤来完成一个程序
- 这种编程方式,符合我们人类的思维,编写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 但是这种方式编写代码的往往只适用于一个功能,
如果要在实现别的功能,即使功能相差极小,也往往要重新编写代码,
所以它可复用性比较低,并且难于维护
-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关注的是对象,而不关注过程
- 对于面向对象的语言来说,一切都是对象
- 例子:
1.孩他妈起床叫孩子上学
-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所有的功能统一保存到对应的对象中
比如,妈妈功能保存到妈妈的对象中,孩子的功能保存到孩子对象中
要使用某个功能,直接找到对应的对象即可
- 这种方式编写的代码,比较容易阅读,并且比较易于维护,容易复用。
- 但是这种方式编写,不太符合常规的思维,编写起来稍微麻烦一点
- 简单归纳一下,面向对象的思想
1.找对象
2.搞对象
- 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对象都是Python内置的对象
- 但是内置对象并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开发中经常需要自定义一些对象
- 类,简单理解它就相当于一个图纸。在程序中我们需要根据类来创建对象
- 类就是对象的图纸!
- 我们也称对象是类的实例(instance)
- 如果多个对象是通过一个类创建的,我们称这些对象是一类对象
- 像 int() float() bool() str() list() dict() .... 这些都是类
- a = int(10) # 创建一个int类的实例 等价于 a = 10
- 我们自定义的类都需要使用大写字母开头,使用大驼峰命名法(帕斯卡命名法)来对类命名
- 类也是一个对象!
- 类就是一个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类是type类型的对象,定义类实际上就是定义了一个type类型的对象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a = int(10) # 创建一个int类的实例
b = str('hello') # 创建一个str类的实例
# print(a , type(a))
# print(b , type(b))
# 定义一个简单的类
# 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定义类,语法和函数很像!
# class 类名([父类]):
# 代码块
#
class MyClass():
pass
# print(MyClass)
# 使用MyClass创建一个对象
#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就像调用一个函数一样
mc = MyClass() # mc就是通过MyClass创建的对象,mc是MyClass的实例
mc_2 = MyClass()
mc_3 = MyClass()
mc_4 = MyClass()
# mc mc_2 mc_3 mc_4 都是MyClass的实例,他们都是一类对象
#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result = isinstance(mc_2,MyClass)
result = isinstance(mc_2,str)
# print(mc , type(mc))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id(MyClass) , type(MyClass))
# 现在我们通过MyClass这个类创建的对象都是一个空对象
# 也就是对象中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就相当于是一个空的盒子
# 可以向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称为属性
# 语法:对象.属性名 = 属性值
mc.name = '孙悟空'
mc_2.name = '猪八戒'
print(mc_2.name)
1.创建一个变量
2.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3.将对象的id赋值给变量
- 类和对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程序中的内容的抽象
- 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由两部分构成:
1.数据(属性)
2.行为(方法)
- 在类的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变量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属性,所有的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名 的形式访问
函数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方法,所有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方法名() 的形式调用方法
- 注意:
方法调用时,第一个参数由解析器自动传递,所以定义方法时,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实例为什么能访问到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实例都可以访问
- 属性和方法查找的流程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属性时,解析器会先在当前对象中寻找是否含有该属性,
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
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去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
如果类对象中依然没有,则报错!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中都可以保存属性(方法)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所有的实例共享的,则应该将其保存到类对象中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某个实例独有,则应该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 一般情况下,属性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而方法需要保存到类对象中
# 尝试定义一个表示人的类
class Person :
# 在类的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 在类中我们所定义的变量,将会成为所有的实例的公共属性
# 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这些变量
name = 'swk' # 公共属性,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
# 在类中也可以定义函数,类中的定义的函数,我们称为方法
#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该类的所有实例来访问
def say_hello(self) :
# 方法每次被调用时,解析器都会自动传递第一个实参
# 第一个参数,就是调用方法的对象本身,
# 如果是p1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1对象
# 如果是p2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2对象
# 一般我们都会将这个参数命名为self
# say_hello()这个方法,可以显示如下格式的数据:
# 你好!我是 xxx
# 在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类中的属性
print('你好!我是 %s' %self.name)
# 创建Person的实例
p1 = Person()
p2 = Person()
# print(p2.name)
# 调用方法,对象.方法名()
# 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
# 如果是函数调用,则调用时传几个参数,就会有几个实参
# 但是如果是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修改p1的name属性
p1.name = '猪八戒'
p2.name = '沙和尚'
p1.say_hello() # '你好!我是 猪八戒'
p2.say_hello() # '你好!我是 沙和尚'
# del p2.name # 删除p2的name属性
# print(p1.name)
# print(p2.name)
p1 = Person()的运行流程
1.创建一个变量
2.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3.__init__(self)方法执行
4.将对象的id赋值给变量
class 类名([父类]) :
公共的属性...
# 对象的初始化方法
def __init__(self,...):
...
# 其他的方法
def method_1(self,...):
...
def method_2(self,...):
...
...
class Person :
# 在类中可以定义一些特殊方法(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以__开头,__结尾的方法
# 特殊方法不需要我们自己调用,不要尝试去调用特殊方法
# 特殊方法将会在特殊的时刻自动调用
# 学习特殊方法:
# 1.特殊方法什么时候调用
# 2.特殊方法有什么作用
# 创建对象的流程
# p1 = Person()的运行流程
# 1.创建一个变量
# 2.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 3.__init__(self)方法执行
# 4.将对象的id赋值给变量
# init会在对象创建以后离开执行
# init可以用来向新创建的对象中初始化属性
# 调用类创建对象时,类后边的所有参数都会依次传递到init()中
def __init__(self,name):
# print(self)
# 通过self向新建的对象中初始化属性
self.name = nam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大家好,我是%s'%self.name)
# 目前来讲,对于Person类来说name是必须的,并且每一个对象中的name属性基本上都是不同
# 而我们现在是将name属性在定义为对象以后,手动添加到对象中,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错误
# 我们希望,在创建对象时,必须设置name属性,如果不设置对象将无法创建
# 并且属性的创建应该是自动完成的,而不是在创建对象以后手动完成
# p1 = Person()
# # 手动向对象添加name属性
# p1.name = '孙悟空'
# p2 = Person()
# p2.name = '猪八戒'
# p3 = Person()
# p3.name = '沙和尚'
# p3.say_hello()
p1 = Person('孙悟空')
p2 = Person('猪八戒')
p3 = Person('沙和尚')
p4 = Person('唐僧')
# p1.__init__() 不要这么做
# print(p1.name)
# print(p2.name)
# print(p3.name)
# print(p4.name)
p4.say_hello()
练习:
尝试自定义一个表示狗的类(Dog)
属性:
name
age
gender
height
…
方法:
jiao()
yao()
run()
…
class Dog():
"""
Dog类
属性:name, age, gender, height
方法:...
"""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gender, height):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gender = gender
self.height = height
def jiao(self):
print('我叫%s'%self.name,'我会叫')
def yao(self):
print('我叫%s'%self.name,'我会咬')
def run(self):
print('我叫%s'%self.name,'我会跑')
dog = Dog('小黑',8,'male',30)
dog.jiao()
dog.run()
print('我的年纪是 %s'%dog.age,'岁')
# 目前我们可以直接通过 对象.属性 的方式来修改属性的值,这种方式导致对象中的属性可以随意修改
# 非常的不安全,值可以任意修改,不论对错
# 现在我们就需要一种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 1.属性不能随意修改(我让你改你才能改,不让你改你就不能改)
# 2.属性不能修改为任意的值(年龄不能是负数)
dog.age = 16
print('我的年纪是 %s'%dog.age,'岁')
#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
# 封装指的是隐藏对象中一些不希望被外部所访问到的属性或方法
# 如何隐藏一个对象中的属性?
# - 将对象的属性名,修改为一个外部不知道的名字
# 如何获取(修改)对象中的属性?
# - 需要提供一个getter和setter方法使外部可以访问到属性
# - getter 获取对象中的指定属性(get_属性名)
# - setter 用来设置对象的指定属性(set_属性名)
# 使用封装,确实增加了类的定义的复杂程度,但是它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 1.隐藏了属性名,使调用者无法随意的修改对象中的属性
# 2.增加了getter和setter方法,很好的控制的属性是否是只读的
# 如果希望属性是只读的,则可以直接去掉setter方法
# 如果希望属性不能被外部访问,则可以直接去掉getter方法
# 3.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可以增加数据的验证,确保数据的值是正确的
# 4.使用getter方法获取属性,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
# 可以在读取属性和修改属性的同时做一些其他的处理
# 5.使用getter方法可以表示一些计算的属性
class Dog:
'''
表示狗的类
'''
def __init__(self , name , age):
self.hidden_name = name
self.hidden_age = ag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大家好,我是 %s'%self.hidden_name)
def get_name(self):
'''
get_name()用来获取对象的name属性
'''
# print('用户读取了属性')
return self.hidden_name
def set_name(self , name):
# print('用户修改了属性')
self.hidden_name = name
def get_age(self):
return self.hidden_age
def set_age(self , age):
if age > 0 :
self.hidden_age = age
d = Dog('旺财',8)
# d.say_hello()
# 调用setter来修改name属性
d.set_name('小黑')
d.set_age(-10)
# d.say_hello()
print(d.get_age())
class Rectangle:
'''
表示矩形的类
'''
def __init__(self,width,height):
self.hidden_width = width
self.hidden_height = height
def get_width(self):
return self.hidden_width
def get_height(self):
return self.hidden_height
def set_width(self , width):
self.hidden_width = width
def set_height(self , height):
self.hidden_height = height
def get_area(self):
return self.hidden_width * self.hidden_height
# r = Rectangle(5,2)
# r.set_width(10)
# r.set_height(20)
# print(r.get_area())
# 可以为对象的属性使用双下划线开头,__xxx
# 双下划线开头的属性,是对象的隐藏属性,隐藏属性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 其实隐藏属性只不过是Python自动为属性改了一个名字
# 实际上是将名字修改为了,_类名__属性名 比如 __name -> _Person__name
# class Person:
# def __init__(self,name):
# self.__name = name
# def get_name(self):
# return self.__name
# def set_name(self , name):
# self.__name = name
# p = Person('孙悟空')
# print(p.__name) __开头的属性是隐藏属性,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 p.__name = '猪八戒'
# print(p._Person__name)
# p._Person__name = '猪八戒'
# print(p.get_name())
# 使用__开头的属性,实际上依然可以在外部访问,所以这种方式我们一般不用
# 一般我们会将一些私有属性(不希望被外部访问的属性)以_开头
# 一般情况下,使用_开头的属性都是私有属性,没有特殊需要不要修改私有属性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def set_name(self , name):
self._name = name
p = Person('孙悟空')
print(p._nam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_name = name
self._age = age
# property装饰器,用来将一个get方法,转换为对象的属性
# 添加为property装饰器以后,我们就可以像调用属性一样使用get方法
# 使用property装饰的方法,必须和属性名是一样的
@property
def name(self):
print('get方法执行了~~~')
return self._name
# setter方法的装饰器:@属性名.setter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 name):
print('setter方法调用了')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 age):
self._age = age
p = Person('猪八戒',18)
p.name = '孙悟空'
p.age = 28
print(p.name,p.age)
#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 封装
# - 确保对象中的数据安全
# 继承
# - 保证了对象的可扩展性
# 多态
# - 保证了程序的灵活性
# 继承
# 定义一个类 Animal(动物)
# 这个类中需要两个方法:run() sleep()
class Animal:
def run(self):
print('动物会跑~~~')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睡觉~~~')
# def bark(self):
# print('动物嚎叫~~~')
# 定义一个类 Dog(狗)
# 这个类中需要三个方法:run() sleep() bark()
# class Dog:
# def run(self):
# print('狗会跑~~~')
# def sleep(self):
# print('狗睡觉~~~')
# def bark(self):
# print('汪汪汪~~~')
# 有一个类,能够实现我们需要的大部分功能,但是不能实现全部功能
# 如何能让这个类来实现全部的功能呢?
# ① 直接修改这个类,在这个类中添加我们需要的功能
# - 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并且会违反OCP原则
# ② 直接创建一个新的类
# - 创建一个新的类比较麻烦,并且需要大量的进行复制粘贴,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性代码
# ③ 直接从Animal类中来继承它的属性和方法
# - 继承是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 - 通过继承我们可以使一个类获取到其他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 - 在定义类时,可以在类名后的括号中指定当前类的父类(超类、基类、super)
# 子类(衍生类)可以直接继承父类中的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
# 通过继承可以直接让子类获取到父类的方法或属性,避免编写重复性的代码,并且也符合OCP原则
# 所以我们经常需要通过继承来对一个类进行扩展
class Dog(Animal):
def bark(self):
print('汪汪汪~~~')
def run(self):
print('狗跑~~~~')
class Hashiqi(Dog):
def fan_sha(self):
print('我是一只傻傻的哈士奇')
d = Dog()
h = Hashiqi()
# d.run()
# d.sleep()
# d.bark()
# r = isinstance(d , Dog)
# r = isinstance(d , Animal)
# print(r)
# 在创建类时,如果省略了父类,则默认父类为object
# 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所有类都继承自object
class Person(object):
pass
# issubclass() 检查一个类是否是另一个类的子类
# print(issubclass(Animal , Dog))
# print(issubclass(Animal , object))
# print(issubclass(Person , object))
#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 如果这个类是这个对象的父类,也会返回True
# 所有的对象都是object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print , object))
# 继承
# 定义一个类 Animal(动物)
# 这个类中需要两个方法:run() sleep()
class Animal:
def run(self):
print('动物会跑~~~')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睡觉~~~')
class Dog(Animal):
def bark(self):
print('汪汪汪~~~')
def run(self):
print('狗跑~~~~')
# 如果在子类中如果有和父类同名的方法,则通过子类实例去调用方法时,
# 会调用子类的方法而不是父类的方法,这个特点我们成为叫做方法的重写(覆盖,override)
# 创建Dog类的实例
# d = Dog()
# d.run()
#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方法时,
# 会优先去当前对象中寻找是否具有该方法,如果有则直接调用
# 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父类中寻找,如果父类中有则直接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 如果没有,则去父类的父类中寻找,以此类推,直到找到object,如果依然没有找到,则报错
class A(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AAA')
class B(A):
def test(self):
print('BBB')
class C(B):
def test(self):
print('CCC')
# 创建一个c的实例
c = C()
c.test()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run(self):
print('动物会跑~~~')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睡觉~~~')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 父类中的所有方法都会被子类继承,包括特殊方法,也可以重写特殊方法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 希望可以直接调用父类的__init__来初始化父类中定义的属性
# super() 可以用来获取当前类的父类,
# 并且通过super()返回对象调用父类方法时,不需要传递self
super().__init__(name)
self._age = age
def bark(self):
print('汪汪汪~~~')
def run(self):
print('狗跑~~~~')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age):
self._age = name
d = Dog('旺财',18)
print(d.name)
print(d.age)
class A(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AAA')
class B(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B中的test()方法~~')
def test2(self):
print('BBB')
# 在Python中是支持多重继承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为一个类同时指定多个父类
# 可以在类名的()后边添加多个类,来实现多重继承
# 多重继承,会使子类同时拥有多个父类,并且会获取到所有父类中的方法
# 在开发中没有特殊的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多重继承,因为多重继承会让我们的代码过于复杂
# 如果多个父类中有同名的方法,则会现在第一个父类中寻找,然后找第二个,然后找第三个。。。
# 前边父类的方法会覆盖后边父类的方法
class C(A,B):
pass
# 类名.__bases__ 这个属性可以用来获取当前类的所有父类
# print(C.__bases__) (,)
# print(B.__bases__) (,)
# print(C.__bases__) # (, )
c = C()
c.test()
# 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之一
# 多态从字面上理解是多种形态
# 狗(狼狗、藏獒、哈士奇、古牧 。。。)
# 一个对象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去呈现
# 定义两个类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__len__(self):
return 10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C:
pass
a = A('孙悟空')
b = B('猪八戒')
c = C()
# 定义一个函数
# 对于say_hello()这个函数来说,只要对象中含有name属性,它就可以作为参数传递
# 这个函数并不会考虑对象的类型,只要有name属性即可
def say_hello(obj):
print('你好 %s'%obj.name)
# 在say_hello_2中我们做了一个类型检查,也就是只有obj是A类型的对象时,才可以正常使用,
# 其他类型的对象都无法使用该函数,这个函数就违反了多态
# 违反了多态的函数,只适用于一种类型的对象,无法处理其他类型对象,这样导致函数的适应性非常的差
# 注意,向isinstance()这种函数,在开发中一般是不会使用的!
def say_hello_2(obj):
# 做类型检查
if isinstance(obj , A):
print('你好 %s'%obj.name)
# say_hello(b)
# say_hello_2(b)
# 鸭子类型
# 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 len()
# 之所以一个对象能通过len()来获取长度,是因为对象中具有一个特殊方法__len__
# 换句话说,只要对象中具有__len__特殊方法,就可以通过len()来获取它的长度
l = [1,2,3]
s = 'hello'
# print(len(l))
# print(len(s))
print(len(b))
print(len(c))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object):
# 类属性
# 实例属性
# 类方法
# 实例方法
# 静态方法
# 类属性,直接在类中定义的属性是类属性
# 类属性可以通过类或类的实例访问到
# 但是类属性只能通过类对象来修改,无法通过实例对象修改
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 实例属性只能通过实例对象来访问和修改,类对象无法访问修改
self.name = '孙悟空'
# 实例方法
# 在类中定义,以self为第一个参数的方法都是实例方法
# 实例方法在调用时,Python会将调用对象作为self传入
# 实例方法可以通过实例和类去调用
# 当通过实例调用时,会自动将当前调用对象作为self传入
# 当通过类调用时,不会自动传递self,此时我们必须手动传递self
def test(self):
print('这是test方法~~~ ' , self)
# 类方法
# 在类内部使用 @class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类方法
# 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也会被自动传递,cls就是当前的类对象
# 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的区别,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而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
# 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去调用,也可以通过实例调用,没有区别
@classmethod
def test_2(cls):
print('这是test_2方法,他是一个类方法~~~ ',cls)
print(cls.count)
# 静态方法
# 在类中使用 @static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静态方法
# 静态方法不需要指定任何的默认参数,静态方法可以通过类和实例去调用
# 静态方法,基本上是一个和当前类无关的方法,它只是一个保存到当前类中的函数
# 静态方法一般都是一些工具方法,和当前类无关
@staticmethod
def test_3():
print('test_3执行了~~~')
a = A()
#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 a.count = 10
# A.count = 100
# print('A ,',A.count)
# print('a ,',a.count)
# print('A ,',A.name)
# print('a ,',a.name)
# a.test() 等价于 A.test(a)
# A.test_2() 等价于 a.test_2()
A.test_3()
a.test_3()
在Python中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它会自动将这些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删除
# 就像我们生活中会产生垃圾一样,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垃圾
# 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影响到程序的运行的运行性能,所以这些垃圾必须被及时清理
# 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 在程序中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就是垃圾,这种垃圾对象过多以后会影响到程序的运行的性能
#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及时的垃圾回收,所谓的垃圾回收就是讲垃圾对象从内存中删除
# 在Python中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它会自动将这些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删除,
# 所以我们不用手动处理垃圾回收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A类'
# del是一个特殊方法,它会在对象被垃圾回收前调用
def __del__(self):
print('A()对象被删除了~~~',self)
a = A()
b = a # 又使用一个变量b,来引用a对应的对象
print(a.name)
# a = None # 将a设置为了None,此时没有任何的变量对A()对象进行引用,它就是变成了垃圾
# b = None
# del a
# del b
input('回车键退出...')
# 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使用__开头和结尾的
# 特殊方法一般不需要我们手动调用,需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执行
# 定义一个Person类
class Person(object):
"""人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__st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尝试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时候调用
# 它的作用可以用来指定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结果 (print函数)
def __str__(self):
return 'Person [name=%s , age=%d]'%(self.name,self.age)
# __rep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对当前对象使用repr()函数时调用
# 它的作用是指定对象在 ‘交互模式’中直接输出的效果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Hello'
# object.__add__(self, other)
# object.__sub__(self, other)
# object.__mul__(self, other)
# object.__matmul__(self, other)
# object.__truediv__(self, other)
# object.__floordiv__(self, other)
# object.__mod__(self, other)
# object.__divmod__(self, other)
# object.__pow__(self, other[, modulo])
# object.__lshift__(self, other)
# object.__rshift__(self, other)
# object.__and__(self, other)
# object.__xor__(self, other)
# object.__or__(self, other)
# object.__lt__(self, other) 小于 <
# object.__le__(self, other) 小于等于 <=
# object.__eq__(self, other) 等于 ==
# object.__ne__(self, other) 不等于 !=
# object.__gt__(self, other) 大于 >
# object.__ge__(self, other) 大于等于 >=
# __len__()获取对象的长度
# object.__bool__(self)
# 可以通过bool来指定对象转换为布尔值的情况
def __bool__(self):
return self.age > 17
# __gt__会在对象做大于比较的时候调用,该方法的返回值将会作为比较的结果
# 他需要两个参数,一个self表示当前对象,other表示和当前对象比较的对象
# self > other
def __gt__(self , other):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 创建两个Person类的实例
p1 = Person('孙悟空',18)
p2 = Person('猪八戒',28)
# 打印p1
# 当我们打印一个对象时,实际上打印的是对象的中特殊方法 __str__()的返回值
# print(p1) #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4E95090>
# print(p1)
# print(p2)
# print(repr(p1))
# t = 1,2,3
# print(t) # (1, 2, 3)
# print(p1 > p2)
# print(p2 > p1)
# print(bool(p1))
# if p1 :
# print(p1.name,'已经成年了')
# else :
# print(p1.name,'还未成年了')
模块(module)
# 模块(module)
# 模块化,模块化指将一个完整的程序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模块
# 通过将模块组合,来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程序
# 不采用模块化,统一将所有的代码编写到一个文件中
# 采用模块化,将程序分别编写到多个文件中
# 模块化的有点:
# ① 方便开发
# ② 方便维护
# ③ 模块可以复用!
# 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是一个模块,要想创建模块,实际上就是创建一个python文件
# 注意:模块名要符号标识符的规范
# 在一个模块中引入外部模块
# ① import 模块名 (模块名,就是python文件的名字,注意不要py)
# ② import 模块名 as 模块别名
# - 可以引入同一个模块多次,但是模块的实例只会创建一个
# - import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调用,但是一般情况下,import语句都会统一写在程序的开头
# - 在每一个模块内部都有一个__name__属性,通过这个属性可以获取到模块的名字
# - __name__属性值为 __main__的模块是主模块,一个程序中只会有一个主模块
# 主模块就是我们直接通过 python 执行的模块
import test_module as test
# print(test.__name__)
print(__name__)
# import m
# # 访问模块中的变量:模块名.变量名
# # print(m.a , m.b)
# # m.test2()
# p = m.Person()
# print(p.name)
def test2():
print('这是主模块中的test2')
# 也可以只引入模块中的部分内容
# 语法 from 模块名 import 变量,变量....
# from m import Person
# from m import test
# from m import Person,test
# from m import * # 引入到模块中所有内容,一般不会使用
# p1 = Person()
# print(p1)
# test()
# test2()
# 也可以为引入的变量使用别名
# 语法:from 模块名 import 变量 as 别名
# from m import test2 as new_test2
# test2()
# new_test2()
from m import *
# print(_c)
# import xxx
# import xxx as yyy
# from xxx import yyy , zzz , fff
# from xxx import *
# from xxx import yyy as zz
# 包 Package
# 包也是一个模块
# 当我们模块中代码过多时,或者一个模块需要被分解为多个模块时,这时就需要使用到包
# 普通的模块就是一个py文件,而包是一个文件夹
# 包中必须要一个一个 __init__.py 这个文件,这个文件中可以包含有包中的主要内容
from hello import a , b
print(a.c)
print(b.d)
# __pycache__ 是模块的缓存文件
# py代码在执行前,需要被解析器先转换为机器码,然后再执行
# 所以我们在使用模块(包)时,也需要将模块的代码先转换为机器码然后再交由计算机执行
# 而为了提高程序运行的性能,python会在编译过一次以后,将代码保存到一个缓存文件中
# 这样在下次加载这个模块(包)时,就可以不再重新编译而是直接加载缓存中编译好的代码即可
# 开箱即用
# 为了实现开箱即用的思想,Python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块的标准库
# 在这个标准库中,有很多很强大的模块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 并且标准库会随Python的安装一同安装
# sys模块,它里面提供了一些变量和函数,使我们可以获取到Python解析器的信息
# 或者通过函数来操作Python解析器
# 引入sys模块
import sys
# pprint 模块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 pprint() 该方法可以用来对打印的数据做简单的格式化
import pprint
# sys.argv
# 获取执行代码时,命令行中所包含的参数
# 该属性是一个列表,列表中保存了当前命令的所有参数
# print(sys.argv)
# sys.modules
# 获取当前程序中引入的所有模块
# modules是一个字典,字典的key是模块的名字,字典的value是模块对象
# pprint.pprint(sys.modules)
# sys.path
# 他是一个列表,列表中保存的是模块的搜索路径
# ['C:\\Users\\lilichao\\Desktop\\resource\\course\\lesson_06\\code',
# 'C:\\dev\\python\\python36\\python36.zip',
# 'C:\\dev\\python\\python36\\DLLs',
# 'C:\\dev\\python\\python36\\lib',
# 'C:\\dev\\python\\python36',
# 'C:\\dev\\python\\python36\\lib\\site-packages']
# pprint.pprint(sys.path)
# sys.platform
# 表示当前Python运行的平台
# print(sys.platform)
# sys.exit()
# 函数用来退出程序
# sys.exit('程序出现异常,结束!')
# print('hello')
# os 模块让我们可以对操作系统进行访问
import os
# os.environ
# 通过这个属性可以获取到系统的环境变量
# pprint.pprint(os.environ['path'])
# os.system()
# 可以用来执行操作系统的名字
# os.system('dir')
os.system('notepad')
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
使用了没有赋值过的变量
使用了不存在的索引
除0
...
这些错误在程序中,我们称其为异常。
程序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将会导致程序立即终止,异常以后的代码全部都不会执行!
程序运行时出现异常,目的并不是让我们的程序直接终止!
Python是希望在出现异常时,我们可以编写代码来对异常进行处理!
try语句
try:
代码块(可能出现错误的语句)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名:
代码块(出现错误以后的处理方式)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名:
代码块(出现错误以后的处理方式)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名:
代码块(出现错误以后的处理方式)
else:
代码块(没出错时要执行的语句)
finally:
代码块(该代码块总会执行)
try是必须的 else语句有没有都行
except和finally至少有一个
可以将可能出错的代码放入到try语句,这样如果代码没有错误,则会正常执行,
如果出现错误,则会执行expect子句中的代码,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代码来处理异常
避免因为一个异常导致整个程序的终止
# print('hello')
# try:
# # try中放置的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的代码
# print(10/0)
# except:
# # except中放置的是出错以后的处理防暑
# print('哈哈哈,出错了~~~')
# else:
# print('程序正常执行没有错误')
# print('你好')
# print(10/0)
当在函数中出现异常时,如果在函数中对异常进行了处理,则异常不会再继续传播,
如果函数中没有对异常进行处理,则异常会继续向函数调用处传播,
如果函数调用处处理了异常,则不再传播,如果没有处理则继续向调用处传播
直到传递到全局作用域(主模块)如果依然没有处理,则程序终止,并且显示异常信息
当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以后,所有的异常信息会被保存一个专门的异常对象中,
而异常传播时,实际上就是异常对象抛给了调用处
比如 : ZeroDivisionError类的对象专门用来表示除0的异常
NameError类的对象专门用来处理变量错误的异常
....
在Python为我们提供了多个异常对象
# 异常的传播
def fn():
print('Hello fn')
print(a)
print(10/0)
def fn2():
print('Hello fn2')
fn()
def fn3():
print('Hello fn3')
fn2()
fn3()
# 异常对象
print('异常出现前')
l = []
try:
# print(c)
# l[10]
# 1 + 'hello'
print(10/0)
except NameError:
# 如果except后不跟任何的内容,则此时它会捕获到所有的异常
# 如果在except后跟着一个异常的类型,那么此时它只会捕获该类型的异常
print('出现 NameError 异常')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出现 ZeroDivisionError 异常')
except IndexError:
print('出现 IndexError 异常')
# Exception 是所有异常类的父类,所以如果except后跟的是Exception,他也会捕获到所有的异常
# 可以在异常类后边跟着一个 as xx 此时xx就是异常对象
except Exception as e :
print('未知异常',e,type(e))
finally :
print('无论是否出现异常,该子句都会执行')
print('异常出现后')
###- 抛出异常
- 可以使用 raise 语句来抛出异常,
raise语句后需要跟一个异常类 或 异常的实例
# 也可以自定义异常类,只需要创建一个类继承Exception即可
class MyError(Exception):
pass
def add(a,b):
# 如果a和b中有负数,就向调用处抛出异常
if a < 0 or b < 0:
# raise用于向外部抛出异常,后边可以跟一个异常类,或异常类的实例
# raise Exception
# 抛出异常的目的,告诉调用者这里调用时出现问题,希望你自己处理一下
# raise Exception('两个参数中不能有负数!')
raise MyError('自定义的异常')
# 也可以通过if else来代替异常的处理
# return None
r = a + b
return r
print(add(-123,456))
- 通过Python程序来对计算机中的各种文件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 I/O(Input / Output)
- 操作文件的步骤:
① 打开文件
② 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读、写),然后保存
③ 关闭文件
# open(file, mode='r', buffering=-1, encoding_=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opener=None)
# 使用open函数来打开一个文件
# 参数:
# file 要打开的文件的名字(路径)
# 返回值:
# 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代表了当前打开的文件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文件的名字
# 如果目标文件和当前文件在同一级目录下,则直接使用文件名即可
file_name = 'demo.txt'
# 在windows系统使用路径时,可以使用/来代替 \
# 或者可以使用 \\ 来代替 \
# 或者也可以使用原始字符串
file_name = 'hello\\demo.txt'
file_name = r'hello\demo.txt'
# 表示路径,可以使用..来返回一级目录
file_name = '../hello/demo.txt'
# 如果目标文件距离当前文件比较远,此时可以使用绝对路径
# 绝对路径应该从磁盘的根目录开始书写
file_name = r'C:\Users\lilichao\Desktop\hello.txt'
# file_obj = open(file_name) # 打开 file_name 对应的文件
# print(file_obj)
with … as 语句
# 打开文件
file_name = 'demo.txt'
# 调用open()来打开文件
# file_obj = open(file_name)
# # 当我们获取了文件对象以后,所有的对文件的操作都应该通过对象来进行
# # 读取文件中的内容
# # read()方法,用来读取文件中的内容,它会将内容全部保存为一个字符串返回
# content = file_obj.read()
# print(content)
# # 关闭文件
# # 调用close()方法来关闭文件
# file_obj.close()
# with ... as 语句
# with open(file_name) as file_obj :
# # 在with语句中可以直接使用file_obj来做文件操作
# # 此时这个文件只能在with中使用,一旦with结束则文件会自动close()
# print(file_obj.read())
file_name = 'hello'
try:
with open(file_name) as file_obj :
print(file_obj.read())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file_name} 文件不存在~~')
file_name = 'demo2.txt'
try:
# 调用open()来打开一个文件,可以将文件分成两种类型
# 一种,是纯文本文件(使用utf-8等编码编写的文本文件)
# 一种,是二进制文件(图片、mp3、ppt等这些文件)
# open()打开文件时,默认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打开的,但是open()默认的编码为None
# 所以处理文本文件时,必须要指定文件的编码
with open(file_name,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通过 read() 来读取文件中的内容
# 如果直接调用read()它会将文本文件的所有内容全部都读取出来
# 如果要读取的文件较大的话,会一次性将文件的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容易导致内存泄漏
# 所以对于较大的文件,不要直接调用read()
# help(file_obj.read)
# read()可以接收一个size作为参数,该参数用来指定要读取的字符的数量
# 默认值为-1,它会读取文件中的所有字符
# 可以为size指定一个值,这样read()会读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 每一次读取都是从上次读取到位置开始读取的
# 如果字符的数量小于size,则会读取剩余所有的
# 如果已经读取到了文件的最后了,则会返回''空串
# content = file_obj.read(-1)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 print(content)
# print(len(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
print(f'{file_name} 这个文件不存在!')
# 读取大文件的方式
file_name = 'demo.txt'
try:
with open(file_name,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文件的内容
file_content = ''
# 定义一个变量,来指定每次读取的大小
chunk = 100
# 创建一个循环来读取文件内容
while True:
# 读取chunk大小的内容
content = file_obj.read(chunk)
# 检查是否读取到了内容
if not content:
# 内容读取完毕,退出循环
break
# 输出内容
# print(content,end='')
file_content += 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
print(f'{file_name} 这个文件不存在!')
print(file_content)
import pprint
import os
file_name = 'demo.txt'
with open(file_name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readline()
# 该方法可以用来读取一行内容
# print(file_obj.readline(),end='')
# print(file_obj.readline())
# print(file_obj.readline())
# readlines()
# 该方法用于一行一行的读取内容,它会一次性将读取到的内容封装到一个列表中返回
# r = file_obj.readlines()
# pprint.pprint(r[0])
# pprint.pprint(r[1])
# pprint.pprint(r[2])
# 也可以使用for循环直接返回每行数据
for t in file_obj:
print(t)
file_name = 'demo5.txt'
# 使用open()打开文件时必须要指定打开文件所要做的操作(读、写、追加)
# 如果不指定操作类型,则默认是 读取文件 , 而读取文件时是不能向文件中写入的
# r 表示只读的
# w 表示是可写的,使用w来写入文件时,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创建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则会截断文件
# 截断文件指删除原来文件中的所有内容
# a 表示追加内容,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创建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则会向文件中追加内容
# x 用来新建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报错
# + 为操作符增加功能
# r+ 即可读又可写,文件不存在会报错
# w+
# a+
# with open(file_name , 'w'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with open(file_name , 'r+'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with open(file_name , 'x'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write()来向文件中写入内容,
# 如果操作的是一个文本文件的话,则write()需要传递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
# 该方法会可以分多次向文件中写入内容
# 写入完成以后,该方法会返回写入的字符的个数
file_obj.write('aaa\n')
file_obj.write('bbb\n')
file_obj.write('ccc\n')
r = file_obj.write(str(123)+'123123\n')
r = file_obj.write('今天天气真不错')
print(r)
file_name = 'c:/Users/lilichao/Desktop/告白气球.flac'
# 读取模式
# t 读取文本文件(默认值)
# b 读取二进制文件
with open(file_name , 'rb') as file_obj:
# 读取文本文件时,size是以字符为单位的
# 读取二进制文件时,size是以字节为单位
# print(file_obj.read(100))
# 将读取到的内容写出来
# 定义一个新的文件
new_name = 'aa.flac'
with open(new_name , 'wb') as new_obj:
# 定义每次读取的大小
chunk = 1024 * 100
while True :
# 从已有的对象中读取数据
content = file_obj.read(chunk)
# 内容读取完毕,终止循环
if not content :
break
# 将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新对象中
new_obj.write(content)
# with open('demo.txt','rb') as file_obj:
# # print(file_obj.read(100))
# # print(file_obj.read(30))
# # seek() 可以修改当前读取的位置
# file_obj.seek(55)
# file_obj.seek(80,0)
# file_obj.seek(70,1)
# file_obj.seek(-10,2)
# # seek()需要两个参数
# # 第一个 是要切换到的位置
# # 第二个 计算位置方式
# # 可选值:
# # 0 从头计算,默认值
# # 1 从当前位置计算
# # 2 从最后位置开始计算
# print(file_obj.read())
# # tell() 方法用来查看当前读取的位置
# print('当前读取到了 -->',file_obj.tell())
with open('demo2.txt','rt'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print(file_obj.read(100))
# print(file_obj.read(30))
# seek() 可以修改当前读取的位置
file_obj.seek(9)
# seek()需要两个参数
# 第一个 是要切换到的位置
# 第二个 计算位置方式
# 可选值:
# 0 从头计算,默认值
# 1 从当前位置计算
# 2 从最后位置开始计算
print(file_obj.read())
# tell() 方法用来查看当前读取的位置
print('当前读取到了 -->',file_obj.tell())
import os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 os.listdir() 获取指定目录的目录结构
# 需要一个路径作为参数,会获取到该路径下的目录结构,默认路径为 . 当前目录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列表,目录中的每一个文件(夹)的名字都是列表中的一个元素
r = os.listdir()
# os.getcwd() 获取当前所在的目录
r = os.getcwd()
# os.chdir() 切换当前所在的目录 作用相当于 cd
# os.chdir('c:/')
# r = os.getcwd()
# 创建目录
# os.mkdir("aaa") #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字为 aaa 的目录
# 删除目录
# os.rmdir('abc')
# open('aa.txt','w')
# 删除文件
# os.remove('aa.txt')
# os.rename('旧名字','新名字') 可以对一个文件进行重命名,也可以用来移动一个文件
# os.rename('aa.txt','bb.txt')
os.rename('bb.txt','c:/users/lilichao/desktop/bb.txt')
ppri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