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www.junit.org上获得最新版本的JUnit。与早期的JUnit 3相比,JUnit 4依赖于Java 5.0的新特性,因此无法兼容于jdk 1.4,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框架。JUnit4是JUnit框架有史以来的最大改进,其主要目标便是利用Java5的Annotation特性简化测试用例的编写。
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Annotation,这个单词一般是翻译成元数据。元数据是什么?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在Java里面可以用来和public、static等关键字一样来修饰类名、方法名、变量名。修饰的作用描述这个数据是做什么用的,差不多和public描述这个数据是公有的一样。
JUnit3中的测试类是需要继承junit.framework.TestCase的,但由于JUnit 4充分利用了Java 5.0新增的注解功能,因此便无须再这样做了。在JUnit 4中不再强制要求方法名以test开头,而是允许随意命名,只要符合Java的命名规范就行,但测试用例必须以@Test注解。测试类还有setUp和tearDown这两个方法,并分别使用@Before和@After来进行注解,前者在每个测试方法开始之前执行,多用来做初始化;后者在每个测试方法完成之后执行,多用来清理资源。注意,这两个方法的命名同样没有限制,且定义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只是必须用@Before和@After进行注解。另外,JUnit 4还提供了@BeforeClass和@AfterClass注解,功能与@Before和@After类似,但前者是用在所有用例执行之前做初始化、之后做清理,而后者是在每个用例执行之前做初始化、之后做清理。
加junit-4.9b2.jar包,不要加junit-dep-4.9b2.jar。
若assert语句失败,则assert下面的代码将不会执行。
如果双击方法名,再点右键——Run As——JUnit Test,则只测试这个方法。
@Test下的方法名字可以随便取,没有任何限制,但是返回值必须为void,而且不能有任何参数。
关于assertEquals方法,是Assert类的一个静态方法。在程序开头有这样一行代码,“import static org.junit.Assert.*;”,利用了Java 5.0提供的静态导入将Assert类静态导入,因此我们在程序中可以直接使用Assert类的任何静态方法。
静态类org.junit.Assert主要包含8类22个方法,如下:
1.assertEquals(),8个重载,用来查看对象中存的值是否是期待的值,与字符串比较中使用的equals()方法类似;
2.assertFalse()和assertTrue(),各2个重载,用来查看变量是是否为false或true,如果assertFalse()查看的变量的值是false则测试成功,如果是true则失败,assertTrue()与之相反;
3.assertSame()和assertNotSame(),各2个重载,用来比较两个对象的引用是否相等和不相等,类似于通过“==”和“!=”比较两个对象;
4.assertNull()和assertNotNull(),各2个重载,用来查看对象是否为空和不为空;
5.fail (),2个重载,意为失败,用来抛出错误。我个人认为有两个用途:首先是在测试驱动开发中,由于测试用例都是在被测试的类之前编写,而写成时又不清楚其正确与否,此时就可以使用fail方法抛出错误进行模拟;其次是抛出意外的错误,比如要测试的内容是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数据是否正确,而导致错误的原因却是数据库连接失败。
事实上对float和double应使用
assertEquals(float, float, float delta);
assertEquals(double, double, double delta);
delta指定了两个作比较的浮点数的相差范围,在此范围内的两个浮点数将认为相等。可以传入一个很小的数例如0.0001F。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你把测试代码提交给JUnit框架后,框架如何来运行你的代码呢?答案就是——Runner。在JUnit中有很多个Runner,他们负责调用你的测试代码,每一个Runner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你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Runner来运行你的测试代码。可能你会觉得奇怪,前面我们写了那么多测试,并没有明确指定一个Runner啊?这是因为JUnit中有一个默认Runner,如果你没有指定,那么系统自动使用默认Runner来运行你的代码。换句话说,下面两段代码含义是完全一样的:
import org.junit.internal.runners.TestClassRunner;
import org.junit.runner.RunWith;
//使用了系统默认的TestClassRunner,与下面代码完全一样
public class CalculatorTest ...{...}
@RunWith(TestClass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CalculatorTest ...{...}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要想指定一个Runner,需要使用@RunWith标注,并且把你所指定的Runner作为参数传递给它。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RunWith是用来修饰类的,而不是用来修饰函数的。只要对一个类指定了Runner,那么这个类中的所有函数都被这个Runner来调用。
一次运行多个测试类的方法:
新建一个AllTests类,内容为:
packagecom.junit.model;
import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org.junit.runners.Suite;
@RunWith(Suite.class)
@Suite.SuiteClasses({ BookTest.class, BookTest1.class })
public class AllTests {
}
这里空类AllTests使用@RunWith和@Suite.SuiteClasses进行注解,以作为测试程序入口。将要测试的类BookTest作为@Suite.SuiteClasses注解的参数,然后将测试套件Suite作为参数设置给运行器@RunWith。下面就可以选中该文件,点击“Run As”->“ JUnit Test”了。@Suite.SuiteClasses表明这个类是一个打包测试类
这里注意一点,@Suite.SuiteClasses注解支持数组,例如:
@Suite.SuiteClasses ({BookTest.class, BookTest2.class })
这样就可以一次运行多个测试类了。
注意AllTests.java文件和BookTest.java文件的编码必须一致,否则会出现乱码。
@Ignore注解,忽略测试,用于忽略暂时不想运行的测试用例。
@Test注解的expected参数,异常测试,用于测试是否会抛出指定的异常,若抛出则为成功,反之为失败。如
@Test(expected = Arithmetic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caseException() {
int n = 10 / 0;
}
@Test注解的timeout参数,限时测试,用于限定测试用例耗费的时间,单位毫秒,如果测试用例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则强制停止,认为失败,否则以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为准。如
@Test(timeout = 1000)
public void caseWhile() {
for (;;) {
}
}
这是一个死循环,1秒之后将被强制停止
无论测试用例成功与否,都会执行tearDown方法。
@Parameters注解,参数化测试,用于对同一测试用例测试一组数据。先拿过来一组数据,测试所有用例,再拿一组数据。如
packagecom.junit.model;
import staticorg.junit.Assert.assertEquals;
importjava.util.Arrays;
import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org.junit.After;
importorg.junit.Before;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org.junit.runners.Parameterized;
import org.junit.runners.Parameterized.Parameters;
@RunWith(Parameterized.class)
public class BookTest2 {
private String expectedId;
private String targetId;
private String expectedName;
private String targetName;
Book book = null;
@Parameters
public staticCollection
return Arrays.asList(new String[][] { { "002", "001", "JSP", "ASP" },
{ "001", "001", "ASP", "ASP" } });
}
publicBookTest2(String expectedId, String targetId, String expectedName,
String targetName) {
this.expectedId = expectedId;
this.targetId = targetId;
this.expectedName = expectedName;
this.targetName = targetName;
}
@Before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测试开始!");
System.err.println(expectedId);
book = new Book();
System.out.println("book对象被初始化!");
}
@After
public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book对象将被清理!");
book = null;
System.out.println("测试结束!");
}
@Test
public void caseId() {
book.setId(targetId);
assertEquals(expectedId, book.getId());
System.out.println("id属性被测试!");
}
@Test
public void caseNames() {
book.setName(targetName);
assertEquals(expectedName, book.get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属性被测试!");
}
}
首先是文件头部增加了一行代码:@RunWith(Parameterized.class),用来调用Parameterized类运行,不能是默认的@RunWith;
其次是定义了一个用@Parameters注解的getInitParameters静态方法,该方法用来存放测试数据,必须是静态方法,方法名可以任意,但必须用@Parameters注解,本例存放了2组数据,每组4个;
再次是定义了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其参数个数与每组测试数据的个数相等;
最后是定义了expectedId等4个成员变量,用来传递测试数据到测试用例中。在测试用例对象被实例化的时候用测试数据依次(按顺序)给测试用例对象的属性赋值。
之后是构造函数,其功能就是对先前定义的四个参数进行初始化。在这里你可要注意一下参数的顺序了,要和上面的数据集合的顺序保持一致。如果前面的顺序是{参数,期待的结果},那么你构造函数的顺序也要是“构造函数(参数, 期待的结果)”,反之亦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cb1a810100rm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