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是在扯谈

       前一段时间阿尔法go打败韩国棋手,人类的创造力还真是有无限的可能。由摩尔定律指出硬件是在不断的提升,在绝大多数的日常领域都已经溢出了人们的需求。各种延迟已经超出人类的感知水平,而且大多数的应用程序都已经落后于硬件的发展,软件已经无法很好的或者完全的利用硬件。


       如果把人计算机化(可参考《计算机仿生学》一文),可以发现人类近期以来硬件应该是没有大的进化的,人类获取资讯的手段不外乎两种,眼睛和耳朵,但是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带宽是有限的,一秒钟只能看30帧,或者听多少个字,都有带宽的极限,带宽乘以核心频率应该算是吞吐量,人类理解事物的能力应该也是有极限的,也就是核心频率也是有极限的,如此说来,人类一生中能够吞吐的数据量是有理论极限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多少多少岁拿几个学位,或者走向各种人生巅峰,这些人应该是受严格的科学的训练的结果,应该在理论上能够代表人类现阶段的某种理论极限所在。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在某一领域达到熟练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不断增加,所需的基础教育时间越来越长,解决这个问题的现行的办法是社会分工,以及标准化,对过程进行封装。现在正在执行的一些科技重大项目,都需要各国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以及动则几十年的周期,若干年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个体通过学习实践到达成熟体的成本越来越高, 人与人之间沟通成本 ,项目组与项目组沟通成本越来越高,分工无法在细分,那就只能靠堆时间来完成了。如果科技发展到某天,各种个体成本加起来超过人类个体的理论极限,不知道会怎么样,当然这是遥远的未来才需要考虑。社会分工带来的后果在于,整个文明鲁棒性在下降,如果全世界造芯片的那一小撮人不在了,整个文明估计也就瘫痪了吧。


       解决方案,提高人类的寿命,提高人类获取的资讯的浓缩度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学习思考的效率类似提高算法,加快人类进化,绕过天生的传感器直接与大脑连接。


       观《三体》,任何物种由于硬件的原因,决定了在食物链的高度,好像动物世界里面的动物,你在给他拍照,它们无法理解你在干什么(什么是光,什么是电),即便是几千年后或者几万年后,它们也许还是没有这个灵智,就好像如果有外星的文明,他们的核心频率以及带宽远超与我们,引力波像他们的小学物理课一样,我们还刚刚发现而已,在他们看来,我们人类就像之前所提及的动物一样,外星文明在做的事,我们人类根本不能理解,也就发现不了。


      软件失控窘境,人类个体既无法看到全局(系统过于庞大,复杂),也无法看到细节(过于快速,精细),就好像人类无法理解生物系统本身,估计人类也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慢速设备无法监控快速设备),前提是我们做出来了,它能做什么(存的什么内容),它在想什么(它在处理什么),它的内部状态,因为它的容量巨大,核心频率太快,人类完全的无法进行监控,何况没有不跑飞的硬件,没有无bug的软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