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总结
String:
是对象不是原始类型.
为不可变对象,一旦被创建,就不能修改它的值.
对于已经存在的String对象的修改都是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然后把新的值保存进去.
String 是final类,即不能被继承.
StringBuffer:
是一个可变对象,当对他进行修改的时候不会像String那样重新建立对象
它只能通过构造函数来建立,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note:不能通过付值符号对他进行付值.
sb = "welcome to here!";//error
对象被建立以后,在内存中就会分配内存空间,并初始保存一个null.向StringBuffer
中付值的时候可以通过它的append方法.
sb.append("hello");
效率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是:StringBuilder > StingBuffer > String
有上知道了String是字符串常量,所以他的效率自然而然是最低的。对于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它们属于变量,是可以改变的对象,每次对字符串的操作,实际上实在一个对象上操作,所以效率更高一些。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考虑到安全问题,相对他的性能会更低一点。由此知道了从效率的角度看,StringBuilder最高,其次是StringBuffer,最后是String字符串常量。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的运行效率和内存占用几乎一致,这是因为二者都是对对象本身进行操作,不会生成新的字符串对象。二者的区别主要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而StringBuilder是线程不安全的。
String是不可变的对象,每次对String进行操作的时候,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对象,这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
1.数组:
数组是将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由于每个元素占用内存相同,可以通过下标迅速访问数组中任何元素。但是如果要
在数组中增加一个元素,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在内存中空出一个元素的空间,然后将要增加的元素放在其中。同样的
道理,如果想删除一个元素,同样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去填掉被移动的元素。
如果应用需要快速访问数据,很少插入和删除元素,就应该用数组。
2.链表:
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不是顺序存储的,而是通过存在元素中的指针联系到一起,每个结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存
储数据元素 的数据域,另一个是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的 指针。如果要访问链表中一个元素,需要从第一个元素始,
一直找到需要的元素位置。但是增加和删除一个元素对于链表数据结构就非常简单了,只要修改元素中的指针就可以
了。
如果应用需要经常插入和删除元素你就需要用链表。
3.区别:
(1)存储位置上:
数组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存储位置上也相邻,而链表不一定;
(2)存储空间上:
链表存放的内存空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数组则是连续的一段内存空间。一般情况下存放相同多的数
据数组占用较小的内存,而链表还需要存放其前驱和后继的空间。
(3)长度的可变性:
链表的长度是按实际需要可以伸缩的,而数组的长度是在定义时要给定的,如果存放的数据个数超过了数组的初始大
小,则会出现溢出现象。
(4)按序号查找时,数组可以随机访问,时间复杂度为O(1),而链表不支持随机访问,平均需要O(n);
(5)按值查找时,若数组无序,数组和链表时间复杂度均为O(1),但是当数组有序时,可以采用折半查找将时间复
杂度降为O(logn);
(6)插入和删除时,数组平均需要移动n/2个元素,而链表只需修改指针即可;
(7)空间分配方面:
数组在静态存储分配情形下,存储元素数量受限制,动态存储分配情形下,虽然存储空间可以扩充,但需要移动大量
元素,导致操作效率降低,而且如果内存中没有更大块连续存储空间将导致分配失败; 即数组从栈中分配空间,,对
于程序员方便快速,但自由度小。
链表存储的节点空间只在需要的时候申请分配,只要内存中有空间就可以分配,操作比较灵活高效;即链表从堆中分
配空间, 自由度大但申请管理比较麻烦。
1、内联接(典型的联接运算,使用像 = 或 <> 之类的比较运算符)。包括相等联接和自然联接。
内联接使用比较运算符根据每个表共有的列的值匹配两个表中的行。例如,检索 students和courses表中学生标识号相同的所有行。
2、外联接。外联接可以是左向外联接、右向外联接或完整外部联接。
在 FROM子句中指定外联接时,可以由下列几组关键字中的一组指定:
1)LEFT JOIN或LEFT OUTER JOIN
left join 是left outer join的简写,它的全称是左外连接,是外连接中的一种。
左(外)连接,左表(a_table)的记录将会全部表示出来,而右表(b_table)只会显示符合搜索条件的记录。右表记录不足的地方均为NULL。
2)RIGHT JOIN 或 RIGHT OUTER JOIN
right join是right outer join的简写,它的全称是右外连接,是外连接中的一种。
与左(外)连接相反,右(外)连接,左表(a_table)只会显示符合搜索条件的记录,而右表(b_table)的记录将会全部表示出来。左表记录不足的地方均为NULL。
3)FULL JOIN 或 FULL OUTER JOIN
完整外部联接返回左表和右表中的所有行。当某行在另一个表中没有匹配行时,则另一个表的选择列表列包含空值。如果表之间有匹配行,则整个结果集行包含基表的数据值。
3、交叉联接
交叉联接返回左表中的所有行,左表中的每一行与右表中的所有行组合。交叉联接也称作笛卡尔积。
FROM 子句中的表或视图可通过内联接或完整外部联接按任意顺序指定;但是,用左或右向外联接指定表或视图时,表或视图的顺序很重要。有关使用左或右向外联接排列表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使用外联接。
如果我们需要将两个select语句的结果作为一个整体显示出来,我们就需要用到union或者union all关键字。
union(或称为联合)的作用是将多个结果合并在一起显示出来。
union和union all的区别是,union会自动压缩多个结果集合中的重复结果,而union all则将所有的结果全部显示出来,不管是不是重复。
Union:对两个结果集进行并集操作,不包括重复行,同时进行默认规则的排序;
Union All:对两个结果集进行并集操作,包括重复行,不进行排序;
Intersect:对两个结果集进行交集操作,不包括重复行,同时进行默认规则的排序;
Minus:对两个结果集进行差操作,不包括重复行,同时进行默认规则的排序。
可以在最后一个结果集中指定Order by子句改变排序方式。
有关union和union all关键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union 和 union all都可以将多个结果集合并,而不仅仅是两个,你可以将多个结果集串起来。
这种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AOP技术则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速度最快 1 > 2 > 3 Oracle数据库三种分页:
1,根据ROWID来分页
select * from t_xiaoxi where rowid in(
select rid from (
select rownum rn ,rid from (
select rowid rid, cid from t_xiaoxi order by cid desc
) where rownum <10000
) where rn >9980
)
order by cid desc;
执行时间0.03秒,效率最高;
2,按ROWNUM来分
select * from (
select t.*, rownum rn from
( select * from table order by cid desc ) t
where rownum <10000
) where rn >9980;
执行时间0.1秒,效率第二;
3,按分析函数来分
select * from
(select t.*,row_number() over(order by cid desc) rk
from t_xiaoxi t
)
where rk<10000 and rk>9980;
执行时间1.01秒,效率最差;
介绍下rowid(为什么rowid比rownum快)
1. rowid 确定了每条记录在oracle中的那一个数据对象,那个数据文件,块,行上。相当于直接在磁盘上读取数据.rownum 相对于是一个映射值,还需要根据这个映射值去到磁盘上找。
2. rowid的格式如下:
(有人说根据每个段的大小可以算出每个物理文件的大小。)
Proxy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
按照代理的创建时期,代理类可以分为两种:
静态:由程序员创建代理类或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再对其编译。在程序运行前代理类的.class文件就已经存在了。
动态:在程序运行时运用反射机制动态创建而成。
静态代理类优缺点
优点:
代理使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实现类是什么,怎么做的,而客户端只需知道代理即可(解耦合),对于如上的客户端代码,newUserManagerImpl()可以应用工厂将它隐藏,如上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缺点:
1)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代理类通过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方法。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代码重复。如果接口增加一个方法,除了所有实现类需要实现这个方法外,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
2)代理对象只服务于一种类型的对象,如果要服务多类型的对象。势必要为每一种对象都进行代理,静态代理在程序规模稍大时就无法胜任了。如上的代码是只为UserManager类的访问提供了代理,但是如果还要为其他类如Department类提供代理的话,就需要我们再次添加代理Department的代理类。
举例说明:代理可以对实现类进行统一的管理,如在调用具体实现类之前,需要打印日志等信息,这样我们只需要添加一个代理类,在代理类中添加打印日志的功能,然后调用实现类,这样就避免了修改具体实现类。满足我们所说的开闭原则。但是如果想让每个实现类都添加打印日志的功能的话,就需要添加多个代理类,以及代理类中各个方法都需要添加打印日志功能(如上的代理方法中删除,修改,以及查询都需要添加上打印日志的功能)
即静态代理类只能为特定的接口(Service)服务。如想要为多个接口服务则需要建立很多个代理类。
引入动态代理:
根据如上的介绍,你会发现每个代理类只能为一个接口服务,这样程序开发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代理类
所以我们就会想办法可以通过一个代理类完成全部的代理功能,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动态代理
在上面的示例中,一个代理只能代理一种类型,而且是在编译器就已经确定被代理的对象。而动态代理是在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实现动态代理,并且能够代理各种类型的对象
动态代理优点:
动态代理与静态代理相比较,最大的好处是接口中声明的所有方法都被转移到调用处理器一个集中的方法中处理(InvocationHandler.invoke)。这样,在接口方法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灵活处理,而不需要像静态代理那样每一个方法进行中转。而且动态代理的应用使我们的类职责更加单一,复用性更强
a) 了解一点高并发性问题,比如一W人抢一张票时,如何保证票在没买走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能看见这张票,显然是不能用同步机制,因为synchronize是锁同步一次只能一个人进行。这时候可以用到锁机制,采用乐观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乐观锁的简单意思是在不锁定表的情况下,利用业务的控制来解决并发问题,这样即保证数据的可读性,又保证保存数据的排他性,保证性能的同时解决了并发带来的脏读数据问题。
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里,乐观并发控制(又名“乐观锁”,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缩写“OCC”)是一种并发控制的方法。它假设多用户并发的事务在处理时不会彼此互相影响,各事务能够在不产生锁的情况下处理各自影响的那部分数据。在提交数据更新之前,每个事务会先检查在该事务读取数据后,有没有其他事务又修改了该数据。如果其他事务有更新的话,正在提交的事务会进行回滚。乐观事务控制最早是由孔祥重(H.T.Kung)教授提出。
数据版本,为数据增加的一个版本标识。当读取数据时,将版本标识的值一同读出,数据每更新一次,同时对版本标识进行更新。当我们提交更新的时候,判断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信息与第一次取出来的版本标识进行比对,如果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与第一次取出来的版本标识值相等,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里,悲观并发控制(又名“悲观锁”,Pess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缩写“PCC”)是一种并发控制的方法。它可以阻止一个事务以影响其他用户的方式来修改数据。如果一个事务执行的操作都某行数据应用了锁,那只有当这个事务把锁释放,其他事务才能够执行与该锁冲突的操作。
悲观并发控制主要用于数据争用激烈的环境,以及发生并发冲突时使用锁保护数据的成本要低于回滚事务的成本的环境中。
多态分两种:(1) 编译时多态(设计时多态):方法重载。(2) 运行时多态:JAVA运行时系统根据调用该方法的实例的类型来决定选择调用哪个方法则被称为运行时多态。(我们平时说得多的事运行时多态,所以多态主要也是指运行时多态)运行时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要有继承(包括接口的实现); 二、要有重写; 三、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多态的好处:1.可替换性(substitutability)。多态对已存在代码具有可替换性。例如,多态对圆Circle类工作,对其他任何圆形几何体,如圆环,也同样工作。2.可扩充性(extensibility)。多态对代码具有可扩充性。增加新的子类不影响已存在类的多态性、继承性,以及其他特性的运行和操作。实际上新加子类更容易获得多态功能。例如,在实现了圆锥、半圆锥以及半球体的多态基础上,很容易增添球体类的多态性。3.接口性(interface-ability)。多态是超类通过方法签名,向子类提供了一个共同接口,由子类来完善或者覆盖它而实现的。如图8.3 所示。图中超类Shape规定了两个实现多态的接口方法,computeArea()以及computeVolume()。子类,如Circle和Sphere为了实现多态,完善或者覆盖这两个接口方法。4.灵活性(flexibility)。它在应用中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5.简化性(simplicity)。多态简化对应用软件的代码编写和修改过程,尤其在处理大量对象的运算和操作时,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和重要。注意:优先级从高到低:this.show(O)、super.show(O)、this.show((super)O)、super.show((super)O)。
具体来说cookie机制采用的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的方案,而session机制采用的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采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在客户端也需要保存一个标识,所以session机制可能需要借助于cookie机制
来达到保存标识的目的,但实际上它还有其他选择。
cookie机制。正统的cookie分发是通过扩展HTTP协议来实现的,服务器通过在HTTP的响应头中加上一行特殊的指示以提示
浏览器按照指示生成相应的cookie。然而纯粹的客户端脚本如JavaScript或者VBScript也可以生成cookie。而cookie的使用
是由浏览器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后台自动发送给服务器的。浏览器检查所有存储的cookie,如果某个cookie所声明的作用范围
大于等于将要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位置,则把该cookie附在请求资源的HTTP请求头上发送给服务器。
cookie的内容主要包括:名字,值,过期时间,路径和域。路径与域一起构成cookie的作用范围。若不设置过期时间,则表示这
个cookie的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间,关闭浏览器窗口,cookie就消失。这种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的cookie被称为会话cookie。
会话cookie一般不存储在硬盘上而是保存在内存里,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规范规定的。若设置了过期时间,浏览器就会把cookie
保存到硬盘上,关闭后再次打开浏览器,这些cookie仍然有效直到超过设定的过期时间。存储在硬盘上的cookie可以在不同的浏
览器进程间共享,比如两个IE窗口。而对于保存在内存里的cookie,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session机制。session机制是一种服务器端的机制,服务器使用一种类似于散列表的结构(也可能就是使用散列表)来保存信息。
当程序需要为某个客户端的请求创建一个session时,服务器首先检查这个客户端的请求里是否已包含了一个session标识
(称为session id),如果已包含则说明以前已经为此客户端创建过session,服务器就按照session id把这个session检索出来
使用(检索不到,会新建一个),如果客户端请求不包含session id,则为此客户端创建一个session并且生成一个与此session相
关联的session id,session id的值应该是一个既不会重复,又不容易被找到规律以仿造的字符串,这个session id将被在本次响应
中返回给客户端保存。保存这个session id的方式可以采用cookie,这样在交互过程中浏览器可以自动的按照规则把这个标识发送给
服务器。一般这个cookie的名字都是类似于SEEESIONID。但cookie可以被人为的禁止,则必须有其他机制以便在cookie被禁止时
仍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
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叫做URL重写,就是把session id直接附加在URL路径的后面。还有一种技术叫做表单隐藏字段。就是服务器
会自动修改表单,添加一个隐藏字段,以便在表单提交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比如:
实际上这种技术可以简单的用对action应用URL重写来代替。
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cookie和session的比较
一、对于cookie:
①cookie是创建于服务器端
②cookie保存在浏览器端
③cookie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cookie.setMaxAge(2000);来设置,如果没有设置setMaxAge,
则cookie的生命周期当浏览器关闭的时候,就消亡了
④cookie可以被多个同类型的浏览器共享 可以把cookie想象成一张表
比较:
①存在的位置:
cookie 存在于客户端,临时文件夹中
session:存在于服务器的内存中,一个session域对象为一个用户浏览器服务
②安全性
cookie是以明文的方式存放在客户端的,安全性低,可以通过一个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存放
session存放于服务器的内存中,所以安全性好
③网络传输量
cookie会传递消息给服务器
session本身存放于服务器,不会有传送流量
④生命周期(以20分钟为例)
(1)cookie的生命周期是累计的,从创建时,就开始计时,20分钟后,cookie生命周期结束,
(2)session的生命周期是间隔的,从创建时,开始计时如在20分钟,没有访问session,那么session生命周期被销毁
但是,如果在20分钟内(如在第19分钟时)访问过session,那么,将重新计算session的生命周期
(3)关机会造成session生命周期的结束,但是对cookie没有影响
⑤访问范围
session为一个用户浏览器独享
cookie为多个用户浏览器共享
使session失效的方法:
1.关闭tomcat
2.reload web应用
3.session时间到
4invalidate session
1、Cookie
JavaScript是运行在客户端的脚本,因此一般是不能够设置Session的,因为Session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而cookie是运行在客户端的,所以可以用JS来设置cookie。
cookie的结构:简单地说,cookie是以键值对的形式保存的,即key=value的格式。各个cookie之间一般是以“;”分隔。
cookie是浏览器提供的一种机制,它将document 对象的cookie属性提供给JavaScript。可以由JavaScript对其进行控制,而并不是JavaScript本身的性质。cookie是存于用户硬盘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通常对应于一个域名,当浏览器再次访问这个域名时,便使这个cookie可用。因此,cookie可以跨越一个域名下的多个网页,但不能跨越多个域名使用。
cookie机制将信息存储于用户硬盘,因此可以作为全局变量,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它可以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1)保存用户登录状态。
(2)跟踪用户行为。
(3)定制页面。
(4)创建购物车,例如淘宝网就使用cookie记录了用户曾经浏览过的商品,方便随时进行比较。
cookie能完成的部分应用,还有更多的功能需要全局变量。cookie的缺点主要集中于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cookie可能被禁用。当用户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时,他很可能禁用浏览器的cookie功能;
(2)cookie是与浏览器相关的。这意味着即使访问的是同一个页面,不同浏览器之间所保存的cookie也是不能互相访问的;
(3)cookie可能被删除。因为每个cookie都是硬盘上的一个文件,因此很有可能被用户删除;
(4)cookie安全性不够高。所有的cookie都是以纯文本的形式记录于文件中,因此如果要保存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时,最好事先经过加密处理。
2、localStorage
一、什么是localstorage?
在HTML5中,新加入了一个localStorage特性,这个特性主要是用来作为本地存储来使用的,解决了cookie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cookie中每条cookie的存储空间为4k),localStorage中一般浏览器支持的是5M大小,这个在不同的浏览器中localStorage会有所不同。
二、localstorage的优势与局限
localStorage的优势
1、 localStorage拓展了cookie的4K限制
2、 localStorage会可以将第一次请求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本地,这个相当于一个5M大小的针对于前端页面的数据库,相比于cookie可以节约带宽,但是这个却是只有在高版本的浏览器中才支持的
localStorage的局限
1、 浏览器的大小不统一,并且在IE8以上的IE版本才支持localStorage这个属性
2、 目前所有的浏览器中都会把localStorage的值类型限定为string类型,这个在对我们日常比较常见的JSON对象类型需要一些转换
3、 localStorage在浏览器的隐私模式下面是不可读取的
4、 localStorage本质上是对字符串的读取,如果存储内容多的话会消耗内存空间,会导致页面变卡
5、 localStorage不能被爬虫抓取到
localStorage与sessionStorage的唯一一点区别就是localStorage属于永久性存储,而sessionStorage属于当会话结束的时候,sessionStorage中的键值对会被清空
三、localstorage的使用
这里要特别声明一下,如果是使用IE浏览器的话,那么就要UserData来作为存储,这里主要讲解的是localStorage的内容,所以userData不做过多的解释,而且以博主个人的看法,也是没有必要去学习UserData的使用来的,因为目前的IE6/IE7属于淘汰的位置上,而且在如今的很多页面开发都会涉及到HTML5\CSS3等新兴的技术,所以在使用上面一般我们不会去对其进行兼容
首先在使用localStorage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浏览器是否支持localStorage这个属性
3、sessionStorage
sessionStorage用于本地存储一个会话(session)中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有在同一个会话中的页面才能访问并且当会话结束后数据也随之销毁。因此sessionStorage不是一种持久化的本地存储,仅仅是会话级别的存储。
4、ApplicationCache
applicationCache是html5新增的一个离线应用功能
•离线浏览: 用户可以在离线状态下浏览网站内容。
•更快的速度: 因为数据被存储在本地,所以速度会更快.
•减轻服务器的负载: 浏览器只会下载在服务器上发生改变的资源。
在对应用进行缓存的时候需要一个manifest文件,
cache manifest 格式如下
首行必须是CACHE MANIFEST
接下来可以分为三段: CACHE, NETWORK,与 FALLBACK
CACHE:这是缓存文件中记录所属的默认段落。在 CACHE: 段落标题后(或直接跟在 CACHE MANIFEST 行后)列出的文件会在它们第一次下载完毕后缓存起来。NETWORK:在 NETWORK: 段落标题下列出的文件是需要与服务器连接的白名单资源。所有类似资源的请求都会绕过缓存,即使用户处于离线状态。可以使用通配符。FALLBACK:FALLBACK: 段指定了一个后备页面,当资源无法访问时,浏览器会使用该页面。该段落的每条记录都列出两个 URI—第一个表示资源,第二个表示后备页面。两个 URI 都必须使用相对路径并且与清单文件同源。可以使用通配符。
CACHE, NETWORK, 和 FALLBACK 段落可以以任意顺序出现在缓存清单文件中,并且每个段落可以在同一清单文件中出现多次。
(1) 基本概念:
JVM是可运行Java代码的假想计算机 ,包括一套字节码指令集、一组寄存器、一个栈、一个垃圾回收,堆 和 一个存储方法域。JVM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它与硬件没有直接的交互。
(2) 运行过程:
我们都知道Java源文件,通过编译器,能够生产相应的.Class文件,也就是字节码文件,而字节码文件又通过Java虚拟机中的解释器,编译成特定机器上的机器码 。
也就是如下:
① Java源文件—->编译器—->字节码文件
② 字节码文件—->JVM—->机器码
每一种平台的解释器是不同的,但是实现的虚拟机是相同的,这也就是Java为什么能够跨平台的原因了 ,当一个程序从开始运行,这时虚拟机就开始实例化了,多个程序启动就会存在多个虚拟机实例。程序退出或者关闭,则虚拟机实例消亡,多个虚拟机实例之间数据不能共享。
JVM在Java程序开始执行的时候,它才运行,程序结束的时它就停止。
一个Java程序会开启一个JVM进程,如果一台机器上运行三个程序,那么就会有三个运行中的JVM进程。
JVM中的线程分为两种:守护线程和普通线程
守护线程是JVM自己使用的线程,比如垃圾回收(GC)就是一个守护线程。
普通线程一般是Java程序的线程,只要JVM中有普通线程在执行,那么JVM就不会停止。
权限足够的话,可以调用exit()方法终止程序。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13880
https://blog.csdn.net/qq_33048603/article/details/52727991
目前常用的连接池有:C3P0、DBCP,Druid,BoneCP、Proxool、DDConnectionBroker
网上的评价是:
C3P0:在具体项目应用中
优点:发现此连接池的持续运行的稳定性相当不错,在大并发量的压力下稳定性也有一定保证,默认自动回收空闲连接功能。
缺点:比较耗费资源,效率方面可能要低一点,单线程,性能较差,适用于小型系统, 此外不提供连接池监控。
DBCP :在实践中存在BUG,在某些种情会产生很多空连接不能释放,Hibernate3.0已经放弃了对其的支持。
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发现此连接池的持续运行的稳定性还是可以,不过速度稍慢,在大并发量的压力下稳定性有所下降,单线程,适用于小型系统。此外不提供连接池监控,dbcp默认不自动回收空闲连接,需要手动开启。
Proxool :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发现此连接池的持续运行的稳定性有一定问题,有一个需要长时间跑批的任务场景任务,同样的代码在另外2个开源连接池中成功结束,但在proxool中出现异常退出。但是它提供即时监控连接池状态的功能,便于发现连接泄漏的情况。
Druid:是Java语言中最好的数据库连接池,Druid能够提供强大的监控和扩展功能,是一个可用于大数据实时查询和分析的高容错、高性能的开源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当发生代码部署、机器故障以及其他产品系统遇到宕机等情况时,Druid仍能够保持100%正常运行。
主要特色:为分析监控设计;快速的交互式查询;高可用;可扩展;Druid是一个开源项目,源码托管在github上。
BoneCP:官方说法BoneCP是一个高效、免费、开源的Java数据库连接池实现库。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提高数据库连接池性能,根据某些测试数据显示,BoneCP的速度是最快的,要比当时第二快速的连接池快25倍左右,完美集成到一些持久化产品如Hibernate和DataNucleus中。BoneCP特色:高度可扩展,快速;连接状态切换的回调机制;允许直接访问连接;自动化重置能力;JMX支持;懒加载能力;支持XML和属性文件配置方式;较好的Java代码组织,100%单元测试分支代码覆盖率;代码40KB左右。
1.创建Servlet对象,通过服务器反射机制创建Servlet对象,第一次请求时才会创建。(默认)
2,调用Servlet对象的init()方法,初始化Servlet的信息,init()方法只会在创建后被调用一次;
3,响应请求,调用service()或者是doGet(),doPost()方法来处理请求,这些方法是运行的在多线程状态下的。
4, 在长时间没有被调用或者是服务器关闭时,会调用destroy()方法来销毁Servlet对象。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非同步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HashMap储存的是键值对,HashMap很快。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数组:存储区间连续,占用内存严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困难;
链表:存储区间离散,占用内存比较宽松,寻址困难,插入删除容易;
Hashmap综合应用了这两种数据结构,实现了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
第一种 DOM 实现方法:
第二种,DOM4J实现方法
第三种 JDOM实现方法:
第四种SAX实现方法:
select * from (
select t.*,rownum rn from (
select * from t_xiaoxi order by cid desc
) t where ru <10000
) where rn >9980;
第一范式,每一个列不可再分。
对应我们设计就是不能出现重复的列。这个是关系数据库的基础没有人会犯这个错误(数据库也不让)。
下面举一个我们可能会犯错的例子。
学生表,(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班主任姓名,班主任职称,所选课程,课程学分)。
这里如果是教育局查看所有所有的表,可能会出现,统计一下北京通州区的学生数量,统计一下北京海淀区的学生数量。这样没有办法统计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设计应该是。学生表(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班主任姓名,班主任职称,所选课程,课程学分)。
理解:设计数据库的时候,根据业务最好把东西拆分成合适的粒子。我们还出现一个2的情况,就是字段不够了,也不能随便加数据库字段,我就把一个备用字段,中间用,“,”作为分隔符,放了好多东西,最后要分类统计,就2了。
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非主属性依赖于主属性。
还是上面的例子。
主属性,候选码,都是唯一的意思(也就是数据库中的主键)。如果学生姓名是唯一的,学生姓名也就是码,那么就有了主属性。如果每个学生只选择一门课程。那么课程也是唯一依赖于姓名。但是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容易重名,学生也要选择多门课程。所以以上违背第二范式。改变为,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班主任姓名,班主任职称,所选课程号) ,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
理解:程序中必须设置主键,一对多关系必须差分开,多对多也是一样。有的时候为了连表方便也把名称和主键都放在另一个表里。这样就省去连表了,但是会出现一种情况
教师的名称改变了,但是你学生表的老师名称没有改变。
第三范式,消除非主属性传递依赖。
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班主任姓名,班主任职称,所选课程号)
这时候,班主任依赖于学号,班主任名称依赖于班主任,间接依赖于学号,这就是传递依赖应该变为。
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班主任编号,所选课程号)
教师表(教师编号,姓名,职称)
理解:程序中除了主键其他信息不能出现在其他表中。(也就是任意两个表,不能出现重复的非主键字段)
BC范式,消除主属性传递依赖
假设学校脑抽,让录指纹方便打卡。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指纹)
这里就会出现指纹是唯一的,指纹依赖于学号,那么就出现了主属性依赖。
如果学生退学了,指纹信息也消失了,这个系统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指纹库,那么不符合需求了。
这是候差分成,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市,家庭所在区,指纹ID)。指纹表(指纹ID,指纹)
理解:1对1关系,最好也进行差分。
https://blog.csdn.net/u011377803/article/details/55271474
第一种 :n! 通过递归实现 |
/** * n! 通过递归实现 * * @param n * @return */ public int Factorial(int n) {
if (0 == n) { return 1; } return n * Factorial(n - 1); }
|
第一种 :n! 通过For循环实现 |
/** * n! 通过For循环实现 * @param n * @return */ public int FactorialFor(int n) { int sum = 1;
if (0 == n) { return 1; }
for (int i = 1; i <= n; i++) { sum = sum*i; } return sum; }
|
/**
* @Description: 计算100 的阶乘:1*2*3*....100
* 因为int无法保存下100的阶乘的结果,100的阶乘的长度至少大于50位,也要大于long,double
* @Author:
* @Date: 2019/8/27 15:14
**/
@Test
public void factorial01(){
BigInteger result = new BigInteger("1");
for (int i = 1; i <= 40 ; i++) {
BigInteger num = new BigInteger(String.valueOf(i));
result = result.multiply(num) ;
}
System.out.println("100的阶乘等于:"+result);
}
mysql与oracle区别的一个整理
相同点:
1.都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不同点:
1.单引号的处理
MYSQL里可以用双引号包起字符串,ORACLE里只可以用单引号包起字符串。在插入和修改字符串前必须做单引号的替换:把所有出现的一个单引号替换成两个单引号。
2.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处理
mysql是一个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插入数据的时候,不需要管理,它自己会自动增长,oracle不支持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通过建立一个自动增长的序列号来完成自动增长。
3.sql语句的扩展和灵活性
mysql对sql语句有很多非常实用而方便的扩展,比如limit功能,insert可以一次插入多行数据,select某些管理数据可以不加from。
oracle在这方面感觉更加稳重传统一些。
4.事物提交方式
oracle默认不自动提交,需要用户手动提交。
mysql默认是自动提交。不支持事物。
mysql默认自动提交,也就是你提交一个query,他就直接执行,我们可以通过
set autocommit=0 禁止自动提交
set autocommit=1 开启自动提交
一、并发性
并发性是oltp数据库最重要的特性,但并发涉及到资源的获取、共享与锁定。
mysql:
mysql以表级锁为主,对资源锁定的粒度很大,如果一个session对一个表加锁时间过长,会让其他session无法更新此表中的数据。
虽然InnoDB引擎的表可以用行级锁,但这个行级锁的机制依赖于表的索引,如果表没有索引,或者sql语句没有使用索引,那么仍然使用表级锁。
oracle:
oracle使用行级锁,对资源锁定的粒度要小很多,只是锁定sql需要的资源,并且加锁是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行上,不依赖与索引。所以oracle对并发性的支持要好很多。
二、一致性
oracle:
oracle支持serializable的隔离级别,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读一致性。每个session提交后其他session才能看到提交的更改。oracle通过在undo表空间中构造多版本数据块来实现读一致性,
每个session查询时,如果对应的数据块发生变化,oracle会在undo表空间中为这个session构造它查询时的旧的数据块。
mysql:
mysql没有类似oracle的构造多版本数据块的机制,只支持read commited的隔离级别。一个session读取数据时,其他session不能更改数据,但可以在表最后插入数据。
session更新数据时,要加上排它锁,其他session无法访问数据。
三、事务
oracle很早就完全支持事务。
mysql在innodb存储引擎的行级锁的情况下才支持事务。
四、数据持久性
oracle
保证提交的数据均可恢复,因为oracle把提交的sql操作线写入了在线联机日志文件中,保持到了磁盘上,
如果出现数据库或主机异常重启,重启后oracle可以考联机在线日志恢复客户提交的数据。
mysql:
默认提交sql语句,但如果更新过程中出现db或主机重启的问题,也许会丢失数据。
五、提交方式
oracle默认不自动提交,需要用户手动提交。
mysql默认是自动提交。
六、逻辑备份
oracle逻辑备份时不锁定数据,且备份的数据是一致的。
mysql逻辑备份时要锁定数据,才能保证备份的数据是一致的,影响业务正常的dml使用。
七、热备份
oracle有成熟的热备工具rman,热备时,不影响用户使用数据库。即使备份的数据库不一致,也可以在恢复时通过归档日志和联机重做日志进行一致的回复。
mysql:
myisam的引擎,用mysql自带的mysqlhostcopy热备时,需要给表加读锁,影响dml操作。
innodb的引擎,它会备份innodb的表和索引,但是不会备份.frm文件。用ibbackup备份时,会有一个日志文件记录备份期间的数据变化,因此可以不用锁表,不影响其他用户使用数据库。但此工具是收费的。
innobackup是结合ibbackup使用的一个脚本,他会协助对.frm文件的备份。
八、sql语句的扩展和灵活性
mysql对sql语句有很多非常实用而方便的扩展,比如limit功能,insert可以一次插入多行数据,select某些管理数据可以不加from。
oracle在这方面感觉更加稳重传统一些。
九、复制
oracle:既有推或拉式的传统数据复制,也有dataguard的双机或多机容灾机制,主库出现问题是,可以自动切换备库到主库,但配置管理较复杂。
mysql:复制服务器配置简单,但主库出问题时,丛库有可能丢失一定的数据。且需要手工切换丛库到主库。
十、性能诊断
oracle有各种成熟的性能诊断调优工具,能实现很多自动分析、诊断功能。比如awr、addm、sqltrace、tkproof等
mysql的诊断调优方法较少,主要有慢查询日志。
十一、权限与安全
mysql的用户与主机有关,感觉没有什么意义,另外更容易被仿冒主机及ip有可乘之机。
oracle的权限与安全概念比较传统,中规中矩。
十二、分区表和分区索引
oracle的分区表和分区索引功能很成熟,可以提高用户访问db的体验。
mysql的分区表还不太成熟稳定。
十三、管理工具
oracle有多种成熟的命令行、图形界面、web管理工具,还有很多第三方的管理工具,管理极其方便高效。
mysql管理工具较少,在linux下的管理工具的安装有时要安装额外的包(phpmyadmin, etc),有一定复杂性。
其他:
1. Oracle是大型数据库而Mysql是中小型数据库,Oracle市场占有率达40%,Mysql只有20%左右,同时Mysql是开源的而Oracle价格非常高。
2. Oracle支持大并发,大访问量,是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最好的工具。
3. 安装所用的空间差别也是很大的,Mysql安装完后才152M而Oracle有3G左右,且使用的时候Oracle占用特别大的内存空间和其他机器性能。
MongoDB的特性
MongoDB 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
1).简单的查询语句,没有Join操作
2).文档型存储,其数据是用二进制的Json格式Bson存储的。其数据就像Ruby的hashes,或者Python的字典,或者PHP的数组
3).Sharding,MongoDB提供auto-sharding实现数据的扩展性
4).GridFS,MongoDB的提供的文件存储API
5).数组索引,你可以对文档中的某个数组属性建立索引
6).MapReduce,可以用于进行复杂的统计和并行计算
7).高性能,通过使用mmap和定时fsync的方法,避免了频繁IO,使其性能更高
MongoDB的优点
1).高性能,速度非常快(如果你的内存足够大的话)
2).没有固定的表结构,不用为了修改表结构而进行数据迁移
3).查询语言简单,容易上手
4).使用Sharding实现水平扩展
5).部署方便
1、Integer是int提供的封装类,而int是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2、Integer默认值是null,而int默认值是0;
3、声明为Integer的变量需要实例化,而声明为int的变量不需要实例化;
4、Integer是对象,用一个引用指向这个对象,而int是基本类型,直接存储数值。
一、抽象类的基本概念
普通类是一个完善的功能类,可以直接产生实例化对象,并且在普通类中可以包含有构造方法、普通方法、static方法、常量和变量等内容。而抽象类是指在普通类的结构里面增加抽象方法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叫抽象方法呢?在所有的普通方法上面都会有一个“{}”,这个表示方法体,有方法体的方法一定可以被对象直接使用。而抽象方法,是指没有方法体的方法,同时抽象方法还必须使用关键字abstract做修饰。
而拥有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要使用abstract关键字声明。
(1)抽象方法必须为public或者protected(因为如果为private,则不能被子类继承,子类便无法实现该方法),缺省情况下默认为public;
(2)抽象类不能直接实例化,需要依靠子类采用向上转型的方式处理;
(3)抽象类必须有子类,使用extends继承,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4)子类(如果不是抽象类)则必须覆写抽象类之中的全部抽象方法(如果子类没有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则必须将子类也定义为为abstract类。);
接口有以下特性:
接口是隐式抽象的,当声明一个接口的时候,不必使用abstract关键字。
接口中每一个方法也是隐式抽象的,声明时同样不需要abstract关键字。
接口中的方法都是公有的。
接口不能用于实例化对象。
接口没有构造方法。
接口中所有的方法必须是抽象方法。
接口不能包含成员变量,除了 static 和 final 变量。
接口不是被类继承了,而是要被类实现。
接口支持多继承。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1. 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有方法体,就是能实现方法的具体功能,但是接口中的方法不行。
2. 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
3. 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而抽象类是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
4.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
创建索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一,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第二,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第四,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第五,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创建索引也有许多不利的方面
第一,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要建立聚簇索引,那么需要的空间就会更大。
第三,索引是动态的,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
答:ACID是指数据库事务具有的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只有使据库事务中所有的操作都执行成功,才算整个事务成功;事务中任何一个SQL语句执行失败,那么已经执行成功的SQL语句也必须撤销,数据库状态应该回滚(ROLLBACK)到执行事务前的状态。
一致性:如果在执行事务之前数据库是一致的,那么在执行事务之后数据库也还是一致的;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因此当数据库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时,就说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如果数据库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有些事务尚未完成就被迫中断,这些尚未完成的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有一部分已写入物理数据库,这时数据库就处于一种不正确的状态,或者说是不一致的状态。例如某公司在银行中有A、B两个账号,现在公司想从A中减去一万元,存入账号B。那么就可以定义一个事务,该事务包括两个操作,第一个操作就是从账号A减去一万元,第二个操作就是向账号B中加入一万元。这两个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数据库都处于一致性状态。如果只做一个操作则用户逻辑上就会发生错误,少了一万元,这时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状态。可见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独立的数据库事务集合以不相互冲突的方式执行。仍使用这个银行类比,考虑两个客户同时在帐户之间转移资金。数据库必须分别跟踪两个转帐;否则,资金可能进入错误的帐户。
持久性: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 只要事务成功结束,它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就必须永久保存下来。即使发生系统崩溃,重新启动数据库系统后,数据库还能恢复到事务成功结束时的状态。
Java分为两种线程:用户线程和守护线程
守护线程与用户线程
用户线程:我们平常创建的普通线程。
守护线程:用来服务于用户线程;不需要上层逻辑介入。
所谓守护线程是指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在后台提供一种通用服务的线程,比如垃圾回收线程就是一个很称职的守护者,并且这种线程并不属于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 此,当所有的非守护线程结束时,程序也就终止了,同时会杀死进程中的所有守护线程。反过来说,只要任何非守护线程还在运行,程序就不会终止。
守护线程和用户线程的没啥本质的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虚拟机的离开:如果用户线程已经全部退出运行了,只剩下守护线程存在了,虚拟机也就退出了。 因为没有了被守护者,守护线程也就没有工作可做了,也就没有继续运行程序的必要了。
将线程转换为守护线程可以通过调用Thread对象的setDaemon(true)方法来实现。在使用守护线程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thread.setDaemon(true)必须在thread.start()之前设置,否则会跑出一个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你不能把正在运行的常规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
(2) 在Daemon线程中产生的新线程也是Daemon的。
(3) 守护线程应该永远不去访问固有资源,如文件、数据库,因为它会在任何时候甚至在一个操作的中间发生中断。
OOM(out of memory)即内存泄露。一个程序中,已经不需要使用某个对象,但是因为仍然有引用指向它垃圾回收器就无法回收它,当该对象占用的内存无法被回收时,就容易造成内存泄露。
1.Java heap 溢出;
2.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溢出;
3.运行时常量池溢出;
4.方法区溢出;
JDBC事务与事务隔离级别详解
事务基本概念
一组要么同时执行成功,要么同时执行失败的SQL语句。是数据库操作的一个执行单元。
事务开始于:
连接到数据库上,并执行一条DML语句insert、update或delete
前一个事务结束后,又输入了另一条DML语句
事务结束于
执行commit或rollback语句。
执行一条DDL语句,例如create table语句,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动执行commit语句。
执行一条DDL语句,例如grant语句,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动执行commit。
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
执行了一条DML语句,该语句却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中,会为这个无效的DML语句执行rollback语句。
事务的四大特点(ACID)
actomicity(原子性)
表示一个事务内的所有操作是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consistency(一致性)
表示一个事务内有一个操作失败时,所有的更改过的数据都必须回滚到修改前状态
isolation(隔离性)
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
durability(持久性)
持久性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事务隔离级别
SQL标准定义了4类隔离级别,包括了一些具体规则,用来限定事务内外的哪些改变是可见的,哪些是不可见的。低级别的隔离级一般支持更高的并发处理,并拥有更低的系统开销。
Read 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内容)
在该隔离级别,所有事务都可以看到其他未提交事务的执行结果。本隔离级别很少用于实际应用,因为它的性能也不比其他级别好多少。读取未提交的数据,也被称之为脏读(Dirty Read)。
Read 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
这是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默认隔离级别(但不是MySQL默认的)。它满足了隔离的简单定义:一个事务只能看见已经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这种隔离级别 也支持所谓的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因为同一事务的其他实例在该实例处理其间可能会有新的commit,所以同一select可能返回不同结果。
Repeatable Read(可重读)
这是MySQL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它确保同一事务的多个实例在并发读取数据时,会看到同样的数据行。不过理论上,这会导致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幻读 (Phantom Read)。简单的说,幻读指当用户读取某一范围的数据行时,另一个事务又在该范围内插入了新行,当用户再读取该范围的数据行时,会发现有新的“幻影” 行。InnoDB和Falcon存储引擎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解决了该问题。
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它通过强制事务排序,使之不可能相互冲突,从而解决幻读问题。简言之,它是在每个读的数据行上加上共享锁。在这个级别,可能导致大量的超时现象和锁竞争。
这四种隔离级别采取不同的锁类型来实现,若读取的是同一个数据的话,就容易发生问题。
list与Set、Map区别及适用场景
1、List,Set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Map则不是
2、List特点:元素有放入顺序,元素可重复 ,Set特点:元素无放入顺序,元素不可重复,重复元素会覆盖掉,(注意:元素虽然无放入顺序,但是元素在set中的位置是有该元素的HashCode决定的,其位置其实是固定的,加入Set 的Object必须定义equals()方法 ,另外list支持for循环,也就是通过下标来遍历,也可以用迭代器,但是set只能用迭代,因为他无序,无法用下标来取得想要的值。)
3.Set和List对比:
Set:检索元素效率低下,删除和插入效率高,插入和删除不会引起元素位置改变。
List:和数组类似,List可以动态增长,查找元素效率高,插入删除元素效率低,因为会引起其他元素位置改变。
4.Map适合储存键值对的数据
5.线程安全集合类与非线程安全集合类
LinkedList、ArrayList、HashSet是非线程安全的,Vector是线程安全的;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
StringBuilder是非线程安全的,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
ArrayList与LinkedList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Arraylist:
优点:ArrayList是实现了基于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因为地址连续,一旦数据存储好了,查询操作效率会比较高(在内存里是连着放的)。
缺点:因为地址连续, ArrayList要移动数据,所以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比较低。
LinkedList:
优点:LinkedList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地址是任意的,所以在开辟内存空间的时候不需要等一个连续的地址,对于新增和删除操作add和remove,LinedList比较占优势。LinkedList 适用于要头尾操作或插入指定位置的场景
缺点: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所以查询操作性能比较低。
适用场景分析:
当需要对数据进行对此访问的情况下选用ArrayList,当需要对数据进行多次增加删除修改时采用LinkedList。
ArrayList与Vector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ArrayList有三个构造方法:
Java代码
1.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构造一个具有指定初始容量的空列表。
2. public ArrayList()//构造一个初始容量为10的空列表。
3.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构造一个包含指定 collection 的元素的列表
Vector有四个构造方法:
Java代码
1. public Vector()//使用指定的初始容量和等于零的容量增量构造一个空向量。
2.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构造一个空向量,使其内部数据数组的大小,其标准容量增量为零。
3. public Vector(Collection extends E> c)//构造一个包含指定 collection 中的元素的向量
4.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int capacityIncrement)//使用指定的初始容量和容量增量构造一个空的向量
ArrayList和Vector都是用数组实现的,主要有这么三个区别:
1.Vector是多线程安全的,线程安全就是说多线程访问同一代码,不会产生不确定的结果。而ArrayList不是,这个可以从源码中看出,Vector类中的方法很多有synchronized进行修饰,这样就导致了Vector在效率上无法与ArrayList相比;
2.两个都是采用的线性连续空间存储元素,但是当空间不足的时候,两个类的增加方式是不同。
3.Vector可以设置增长因子,而ArrayList不可以。
4.Vector是一种老的动态数组,是线程同步的,效率很低,一般不赞成使用。
适用场景分析:
1.Vector是线程同步的,所以它也是线程安全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异步的,是不安全的。如果不考虑到线程的安全因素,一般用ArrayList效率比较高。
2.如果集合中的元素的数目大于目前集合数组的长度时,在集合中使用数据量比较大的数据,用Vector有一定的优势。
HashSet与Treeset的适用场景
1.TreeSet 是二差树(红黑树的树据结构)实现的,Treeset中的数据是自动排好序的,不允许放入null值
2.HashSet 是哈希表实现的,HashSet中的数据是无序的,可以放入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两者中的值都不能重复,就如数据库中唯一约束
3.HashSet要求放入的对象必须实现HashCode()方法,放入的对象,是以hashcode码作为标识的,而具有相同内容的String对象,hashcode是一样,所以放入的内容不能重复。但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可以放入不同的实例
适用场景分析:HashSet是基于Hash算法实现的,其性能通常都优于TreeSet。为快速查找而设计的Set,我们通常都应该使用HashSet,在我们需要排序的功能时,我们才使用TreeSet。
HashMap与TreeMap、HashTable的区别及适用场景
HashMap 非线程安全
HashMap:基于哈希表实现。使用HashMap要求添加的键类明确定义了hashCode()和equals()[可以重写hashCode()和equals()],为了优化HashMap空间的使用,您可以调优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
TreeMap:非线程安全基于红黑树实现。TreeMap没有调优选项,因为该树总处于平衡状态。
适用场景分析:
HashMap和HashTable:HashMap去掉了HashTable的contains方法,但是加上了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方法。HashTable同步的,而HashMap是非同步的,效率上比HashTable要高。HashMap允许空键值,而HashTable不允许。
HashMap:适用于Map中插入、删除和定位元素。
Treemap:适用于按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遍历键(key)。
1.整型 |
|
3.char类型 类型 存储需求 bit数 取值范围 备注 |
4.boolean类型 |
https://blog.csdn.net/chance2015/article/details/51427304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6c67b1d6a09f9a2786bb1e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