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面程序:
class Item:
def __init__ (self, name, price):
self.name = name
self.price = price
# 创建一个Item对象,将之赋给im变量
im = Item('鼠标', 29.8)
# 打印im所引用的Item对象
print(im)
上面程序创建了一个 Item 对象,然后使用 print() 方法输出 Item 对象。编译、运行上面程序,将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__main__.Item object at 0x000001DB45D406D8>
当读者运行上面程序时,可能会看到不同的输出结果,at 后的 16 位十六进制数字可能发生改变。但这个输出结果是怎么来的呢?按道理来说,print() 函数只能在控制台打印字符串,而 Item 实例是内存中的一个对象,怎么能直接转换为字符串输出呢?
事实上,当使用该方法输出 Item 对象时,实际上输出的是 Item 对象的__repr__()
方法的返回值。也就是说,下面两行代码的效果完全一样:
print (im)
print (im.__repr__)
__repr__()
是 Python 类中的一个特殊方法,由于 object 类己提供了该方法,而所有的 Python 类都是 object 类的子类,因此所有的 Python 对象都具有 __repr__()
方法。
因此,当程序需要将任何对象与字符串进行连接时,都可先调用 __repr__()
方法将对象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将两个字符串连接在一起。例如如下代码:
im str = im.__repr() + " "
__repr__()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方法,它是一个“自我描述”的方法,该方法通常用于实现这样一个功能:当程序员直接打印该对象时,系统将会输出该对象的“自我描述”信息,用来告诉外界该对象具有的状态信息。
object 类提供的__repr__()
方法总是返回该对象实现类的 “类名+object at+内存地址” 值,这个返回值并不能真正实现“自我描述”的功能,因此,如果用户需要自定义类能实现“自我描述”的功能,就必须重写 __repr__()
方法。例如下面程序:
class Apple:
# 实现构造器
def __init__(self, color, weight):
self.color = color;
self.weight = weight;
# 重写__repr__方法,用于实现Apple对象的“自我描述”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Apple[color=" + self.color +\
", weight=" + str(self.weight) + "]"
a = Apple("红色" , 5.68)
# 打印Apple对象
print(a)
编译、运行上面程序,可以看到如下运行结果:
Apple[color=红色, weight=5.68]
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重写 Apple 类的 __repr__()
方法,就可以让系统在打印 Apple 对象时打印出该对象的“自我描述”信息。
大部分时候,重写__repr__()
方法总是返回该对象的所有令人感兴趣的信息所组成的字符串。通常可返回如下格式的字符串:
类名[field1 = 值1, field2 =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