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预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时机把握等等,这些都只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它不代表整个交易。交易一个是判定系统,一个是操作系统,一笔成功的交易往往是两者完美的结合。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应当包括,交易品种的选择,交易时机的选择,交易方向的判断,资金如何在各交易品种中分配,单个品种的每次交易资金又该如何分配,风险如何控制,交易成本等等都要全面考虑。就像一个木桶,每一块木板都要有标准的长度,并且每块板之间都有极强的粘合性才能做到滴水不漏。因此,预测只是其中的交易方向判断,如果不和资金管理结合,不考虑风险控制方案,是绝对不能够指导交易的。
为什么要建立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是建立在非常庞大的理论基础之上,它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事件都进行了量化,应该说是比目前任何一种单一的分析方法都要更全面、更系统。
证券业内对于交易系统的叫法很多,比如:成交撮合系统,委托下单系统,行情播报系统,行情分析系统等,都被称之为交易系统。为了使交易系统的概念更准确,可以用来进行交易,这里对交易系统进行了重新定义。
交易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包括形成交易决策的全部过程,最终能形成确定的交易决策。这里用2W1H(what、when、how much)来概括交易决策的整个过程。2W:what:买什么,选择哪些品种构建投资组合;when:什么时候(也就是价位)买进与卖出;在这一点上应该深入理解,它不仅仅是交易时机的把握,同时也蕴含了止盈止损的资金管理概念,交易时机与止盈止损永远是相互关联,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它们割裂起来;how much:买多少。这三个环节建立完整的规则,然后耦合形成一整套的交易法则,最终形成确定的交易决策。
交易系统的功能之二,是要摒弃人性的弱点,客观理性的形成交易决策。
使用交易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确定的交易决策,因此,交易系统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交易决策系统”。
为什么使用交易系统对于交易如此重要呢?
1、各种规则相对固定化,决策结果量化,避免了人为依据规则交易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减小了规则应用上的偏差和失误;
2、克服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等弱点,使得交易更理性更科学;
3、具备完整的各种规则,避免了由于交易时机把握和资金运用管理两方面,在规则上的缺失和不能相互对应与融合;
4、可以在实际操作前进行大量实验,可相对客观、准确地把握交易思想和方法体系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方法不成熟造成的交易风险;
5、能够通过精密的测算和完备的规则来控制风险,包括单笔交易的风险和整体交易的风险,并且在头寸调整上更加精确合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构造一个交易系统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预期达到的目标。
二、对所研究的实际问题即现实原型,分析其对象与关系结构(包括量变因果关系)的本质属性。
三、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并抓住主要矛盾。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变量或量的关系进行考察,弄清关系结构。
四、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抽象,将系统关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
五、用计算机将其编为程式化交易系统。
六、根据目标建立系统评估的指标。
七、对交易系统进行历史数据的统计验证和优化,看是否能达到评估的指标。
八、对交易系统进行完整周期的实战验证和优化,看是否能达到评估的指标。
如历史数据检验和实战检验都能符合评估指标,证明该系统能够适应市场,可以用于交易。如不能,需要返回第一步进行重新分析。
交易系统的评估: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至少可以从逻辑性、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从逻辑性方面看包括:
-
系统内的各项规则是预先确定的;
-
各规则在同等条件下运行结果是相同的惟一的;
-
发出交易指令所依据的条件是客观存在且必然发生的;
-
指令的发出依据当下的条件而非事后的条件;
-
指令发出后不可更改;
-
各项规则之间有严密的条理性;
-
各项规则不会冲突并最终得出统一的结果。
-
从完备性方面看包括:
-
有入市时机判定的规则;
-
有出市时机判定的规则;
-
有确定头寸规模的规则;
-
有确定仓位增减的规则;
-
有止损和止赢的规则;
-
有确定资金占用比例的规则;
-
有组合交易或集中交易的规则;
-
有应对市场交易规则变化的规则;
-
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规则;
-
有控制帐户总体风险的规则;
-
每笔交易中交易时机的判定和资金运用的管理规则一一对应。
-
从可操作性方面看包括:
-
市场中存在满足要求的交易品种;
-
符合所交易的市场的各项法规制度;
-
对行情传输和指令传达等方面的要求在技术上可实现;
-
交易指令明确无歧义;
-
可直接根据指令交易不需再次分析判断;
-
交易指令可在市场中执行;
-
指令发出所依据的条件客观存在且必然发生;
-
指令发出所依据的条件是量化的;
-
至少能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易循环。
-
从普适性来看包括:
-
适合同质的不同市场;
-
适合同市场的不同品种;
适合同品种的不同时间周期。
(具体测试只要成功率达到50%,单笔交易平均赢利与亏损额的比值达到3:1就算成功)
交易系统建立的基础:
商品市场的变化最终都会体现在价格的变化上。但商品市场中价格的运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价格是如何运动的?各大经典投资理论都有自己经典的认识,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大理论在解释市场现象时越来越力不从心。在深入分析各大经典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力图进行拓展应用,从而更全面的描述了价格运动的本质。
对价格运动的研究最终要归于研究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各自的权重如何确定?是如何影响价格运动的?
我们先看看普通商品的价格是怎样确定的,它的价格和价值又有怎样关系?按照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随着价值量转化为价格,这种必然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同在它之外存在的货币商品的交换比例。这种交换比例既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以表现比它大或小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就是按这种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19、120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
但证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普通商品的性质,也有其独有的特性,其价格与价值的运动规律与普通商品有很大的不同的。
基本面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价值投资 ”,它认为:股票的价值决定了其价格,价格是围绕着价值波动的。股票的价值总是被高估或低估,但总有一天价格会回归价值。所以,通过这种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进行套利。因此,判断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至关重要。“基本面分析派”认为股票的价值是由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而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又分为两个方面:(1)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实物资产与货币资产所体现的最低市场使用价值;(2)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基本面分析派又分成了“价值股票”投资派和“增长股票”投资派。
“价值股票”投资派对股票价值进行估价时,主要是“清偿”的思路,即估算当该公司进行市场拍卖时,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这一“清偿”价格就被认为是非常接近公司的“内在价值”。“增长股票”投资派则是沿袭了“折现”的思路,即公司未来盈利的现在价值构成了公司的市场价值。
无论是“价值股票”投资派还是“增长股票”投资派对内在价值进行估价的时候,都是“预测上的预测”。“价值股票”投资派评估公司在清偿时的价值,进而评估内在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增长股票”投资派则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进行预测,在这个预测值的基础上判断内在价值是否被高估和低估。因此,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并且它必须是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不断调整的估计值。
通常基本面分析方法比较适宜的研究对象是传统成熟行业的企业。因为,传统成熟型已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规模,相对其他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在未来竞争中他们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并且企业自身的抗风险性较强,发展前景不会受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进行估价,相对容易与准确。如果不是以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企业,估价就相对困难,例如“微软”。
价格围绕着内涵价值线进行波动,基本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找到这条线。只是内涵价值线本身受多种因素影响,是高度随机波动的,价格又围绕着内在价值线进行波动,价格的波动方向越来越难以判断,呈现高度随机的运动状态。基本面分析虽然认识到价值与价格的偏离,但却无法准确的判定偏离的度,以及回归的时间。
以基金为首的机构研究者,在基本分析的研究上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他们相较于普通的交易者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研究优势,因此,能够对内涵价值线的把握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无法做到精准的判定其偏离度及回归时间。一方面,股票价格回归价值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交易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长期的交易。并且,必须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承受过程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回归的时间也可能是非常急促的,必须能迅速反应,做出决策。
在期货市场同样如此。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期货商品的价格走势。然而对商品供求关系的研究并不是简单的分析某几个因素,细微的差别对于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基本面分析确定交易品种内涵价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加以应用,主要在投资组合的建立。价格围绕着内涵价值线运动,不断地上下位移,虽然有偏离,但内涵价值线对价格始终有一个吸引因子。方法是跟随吸引因子,通过对交易品种自身内涵价值的多空对冲,在每一个内涵价值点上寻找多、空博弈下的最优决策。
技术分析派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价格运动的问题,他们认为每一点的价格都是各种力量均衡的结果,因此,所有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都反映在价格上,对于价格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技术分析认为价格的运动是呈现趋势的。为什么是趋势运行的呢?我们从价格图表上看,确实在一定的阶段呈现出一定的趋向性。趋势实际上是价格在形态上的一种表象。因为人们的行为在某些事件出现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技术分析派认为总结这些相似的事件,可以对后市的预测起到一定的作用。
技术分析捕捉到了价格运行的部分相似性,但却最终没有将这些进行精准的量化。只是最终归结于经验的总结。在技术分析中有大量的图表形态,这些形态都是无数的技术分析家们在长期的交易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但是没有哪个形态在出现时是完全相似的,其内在的结构有着千差万别。
技术分析的主要代表理论: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其中提到的方法“五浪上涨,三浪下跌”、“螺旋规律”、“黄金线法则”等这些其实都是涵盖游戏,由于涵盖的范围广,价格的波动总会落在其中,并不能做到给交易者一个唯一的解。
道氏理论作为技术分析的根基,对于价格运动的描述,最为经典。但是它对价格运行的特征描述过于高度精炼,用趋势就代表了价格运动的全部特征。但我们认为价格运动的特征在各种条件下是千差万别的,仅用趋势进行概括过于精炼与笼统。而仅靠一条趋势线进行交易,是非常不全面的。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捕捉每一个价格节点的运动特征。
波浪理论里将价格运动比喻海的波浪,认为股票市场遵循一种周而复始的节律,先是五浪上涨,随之有三浪下跌。艾略特认为不管趋势处于何等规模,其基本的八浪周期是不变的。这样,每一浪都可以向下一层划分成小浪,而小浪同样可以进一步向更下一层次划分出更小的浪。每一浪都有可能发生延长的现象。每一浪中还包括复杂的形态。诚然,股市也许会和大自然的某些现象规律相吻合。但如果没有一种定量的方法去描述这种规律,在我们的交易中就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你无法准确的判断目前价格的运动处于哪一浪。而浪与浪之间的细微差别会直接导致判断的误差。我们用分形的方法剥离价格运动的最小特征单位——特征模板。用能量因子、特征因子、速率因子综合成波浪理论里的每一浪,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现象。
江恩理论是在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它之于先前理论的先进性在于,它在研究价格运动规律时加入了时间的概念。在江恩首创的各种概念中,有方阵中心价格和时间均衡法,以及几何角度等。江恩从价格图表里发现了许多价格运行的规律。比如用角度线来衡量价格的百分比回撤。但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价格的运动是否会一直遵循一个规律?这个我们无从验证。我们认为应该使用更量化,精准的方法去捕捉价格运动的特征,而不是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去描述价格运行的特征。
综观技术分析,它总结了大量价格运动的形态和特征,是无数交易者的经验凝结。美中不足的是它过于笼统,更多的是定性的描述,存在着多种非此即彼的可能性。对于交易者来说只有交易的时间越长,对这些形态规律才能把握的越好。而我们针对技术分析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从价格分形的角度,更微观的描述了价格运动的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价格指数的运动状态是围绕着内涵价值进行随机而有序的准周期的运动。准周期的概念是价格指数运动的相似性特征会出现,但出现的周期是随机的。
价格的运动具备“混沌”系统的特征: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极为有限的可预测性;3、内部存在着有序。价格指数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规律,但也并非完全随机,它的运动具有一定的“人为特征表象”,只是这些特征掩盖在高度随机下。
建立交易系统的完整要素分析:
一、风险控制
1、利用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风险控制是交易的第一要务。许多交易者为什么会交易失败,大部分是因为没有风险控制的概念。用通俗的话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个股的风险控制主要从两方面看:
(1)止损是非常重要的交易理念。面对每一次方向错误时,必须要认错出局,不然就会被市场踢出局。至于设定多少作为止损位,每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同,但一般不应超过资金的10%。如果超过了这个值,要想将亏损弥补回来就很难了。另一方面,也要控制连续亏损次数,如果连续亏损次数太多,即便是单次的亏损不大,累积起来也是很大的。
(2)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分散个股风险。
证券市场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也就是个股风险。
系统风险与市场的整体运动相关联,通常表现为某个领域、某个金融市场或某个行业部门的整体变化,它涉及面广,往往使整个一类或一组证券产生价格波动。这类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市场整体的影响,强调的是对整个证券市场所有证券的影响。它的主要来源有市场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非系统风险则基本上只同某个具体的证券相关联,而与其他证券和市场无关,它强调的是对某一个证券的个别影响。它的主要来源有违约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破产风险。
系统风险通常是难以回避和消除的,交易者因为承担了系统性风险,将会获得相应的交易回报。而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进行分散。经验研究表明,如果交易者持有的股票尽可能的分散于不同的行业时,当股票的数目达到17只时,非系统风险的比例将降至5%以下。
如何进行投资组合呢?
现代金融交易理论里有关于投资组合的数学模型,但运用起来运算过于复杂,不适合普通的交易者。我们可以运用技术分析、基本分析的指标对交易品种进行初选。然后对初选的品种进行特征因子的计算,捕捉它的特征,然后进行能量因子的匹配,匹配的结果呈放大状态说明具备了进行实际操作的条件。
2、止损/止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小的不利因素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感冒虽小,但全球每年因感冒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50万人。股市上一个大的亏损必是从一个小的亏损开始的,一只股票从100元跌到最后的20元,必然是先慢慢跌破90元、80元、70元……最后才跌到20元的。
止损在交易中是非常重要的,永远不要心存侥幸,一旦亏损超过了设定的止损位要立马认赔出局,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现在的交易市场上,止损/止盈的方法很多,但都是人为事先设定好的,面对不同的情况适应性不强,无法做到利润的放大。
如果根据特征因子和能量因子的匹配结果,进行止盈止损。更好的与行情相结合,最终做到“让你的利润去奔跑,让亏损截止”。
二、资金管理
在交易中,交易品种的资金分配,每笔交易资金使用的大小等,这些都将最终影响你的交易成绩。一个顶级的交易员必须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规则,并且要严格按照此规则来进行操作。人性有很多的弱点,比如:过度自信、贪婪。当你自以为你的判断是准确时,为了能获取更大利润可能打破制定的资金管理规则,加大仓位,但是事实并不如所料,多次交易积攒起来的利润,全部赔了进去。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自己的交易成果不会一朝被毁。
1、投资组合的资金管理
一个投资组合里有多个交易品种,每个交易品种的行情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资金的分配也应有所不同。根据每个交易品种的特征因子和能量因子的匹配结果对资金进行拟合分配,这样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交易过程中单品种交易头寸的管理
关于头寸的管理,四大经典交易理论都没有明确的叙述。价格是完全随机运动还是随机有序的运动,使用的资金管理的方法完全不同。如果价格是完全随机的运动,要想盈利可以采用加倍投入法,每下注失败后,在下次下注时就投入上次投注的双倍资金,只要赢一次就可以获得盈利。当然前提是在假设资金无限大的情况下。但目前市场的价格虽然是高度随机波动的,但也存在人为特征表象。如何将资金和行情很好结合在一起,是获利的关键,并且利滚利,盈利结果非常可观。
传统建立头寸的方法一般是交易者根据资金的规模、所能承担的风险、对行情的偏好进行头寸的建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最好的资金分配是在行情上涨的时候全仓操作,在行情下跌时不进行交易,不使用资金。但这几乎是不能做到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准确的预知明天的行情如何。怎样将资金与行情进行拟合呢?
如果根据特征因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值,匹配相应的能量因子,形成不同加速度的价格因子,最终求加速度的矢量和,就可以得到价格节点的量,也就是头寸。
三、买卖点
通过运用分形的方法,划分区间,价格在每个区间上的落点——价格节点,就是买卖点。为了交易的可实现性,在交易系统中区间的设置要考虑交易品种的交易规则和手续费等因素。
四、对特殊事件、特殊行情的处理
特殊事件是指在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价格突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在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交易者往往是束手无策的。
但特征因子对特殊事件的发生是非常灵敏的,当特殊事件出现时,特征因子就会特别活跃。因此在交易系统中,特征拾取系统会在价格反向的前两个区间对这一特征进行拾取,放大稳压系统会进行稳压,在第三个区间即跟着所形成的方向进行交易。
五、交易成本的控制。
1、手续费的控制。在交易系统最终的交易策略中,交易的手续费都是已经对冲处理过的,在没有利润空间时不能发出交易指令。
2、通过交易指令的准确实施控制交易成本。在现实交易中,交易者从分析行情到形成交易决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造成交易指令不能及时、准确的下达,因此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在系统中,所有的价格节点在区间划定时已经确定了,因此在交易系统中,可计算双向的交易决策预案,也就是说在交易者进行交易之前,交易策略已经准备好了。因此,可以减少时间的延误和价格的误差。
六、通过足够的交易数量来验证交易效果。
根据统计标准差与统计样本数目之间的反比关系,可知统计样本数目越大,则统计标准误差越小,检验结果可靠性越高。如果交易次数太少就不能在概率上体现交易成功的次数,一套成熟的交易系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交易次数来充分验证交易效果。因此,在系统建立后,必须进行实际效果的验证。能够在一定周期内达到长期稳定的盈利,说明交易系统已经粘合了行情特征。
如何解决市场时机的选择:
要判断市场方向,把握入场点,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价格是如何围绕着内涵价值进行运动的?
我们先看一下经典投资理论是如何看待价格运动的:
流派 观点
技术分析 价格的运动是以趋势方式演变的
基本分析 价格的运动是围绕着价值进行波动的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 价格的运动是随机的
行为金融 价格的运动是受投资者行为影响的不均衡运动
我们可以肯定价格的波动是围绕着内在价值进行波动的,但是从目前经济的发展来看,内在价值本身受多种因素影响,是高度随机波动的,价格又围绕着内在价值进行波动,价格的波动方向越来越难以判断,呈现高度随机的运动状态。基本分析可以判断价值与价格的偏离,但却无法准确的判定偏离的度,以及回归的时间。股票价格回归价值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长期的投资。并且,由于回归的时间可能很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承受过程中的压力。回归的时间也可能是非常急促的,必须能迅速反应,做出决策。
技术分析派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价格运动的问题,他们认为每一点的价格都是各种力量均衡的结果,因此,所有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都反映在价格上,对于价格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技术分析认为价格的运动是呈现趋势的。为什么是趋势运行的呢?很多人没有很好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技术分析理论上说它是趋势,我们从价格图表上看,确实在一定的阶段呈现出一定的趋向性,就认为它是趋势。趋势实际上是价格在形态上的一种表象。因为人们的行为在某些事件出现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相似性,通俗的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技术分析派认为总结这些事件,可以对后市的预测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学有一定的相通性。技术分析在进行入场点和出场点判断的时候相对于基本分析和现代金融投资理论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技术分析的判断一般都会滞后于行情的发展。因为它要验证信号是否有效必须得等行情基本确立。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在看待价格运动上与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观点截然不同,并且它将对市场的认识从定性上升到了定量。它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的、运动方向各异的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了资产的定价模型。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价格是高度随机波动的。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莫里斯·肯德尔对股票价格进行实验观察后发现,股价的变动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完全是随机选择,它们在任何一天都有可能上升或者下降,过去的数据无法为将来的预测提供依据。1970年5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发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一文,在文章中,法玛首次提出“有效市场假说”。他认为在一个有效资本市场中,信息的批露和传递是充分的,即好消息会立即导致价格的上升,坏消息会使价格立即下降。如果信息已经在证券价格中全部得到反映,那么证券价格的变动将不存在内在联系,任何时刻,证券价格都将是证券价值的最佳评估。“有效市场假说”为现代金融投资理论(数理金融)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济学上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建立一定的假设条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化约,方便于研究。即便这些约束条件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但最终的结论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有效市场假说”建立在以下假设前提下:(1)资本市场信息全部公开化;(2)信息的获取没有成本或几乎没有成本;(3)市场存在大量理性投资者;(4)投资者会对信息做出全面迅速的反应,从而导致股价的变化。最终,证券市场上价格能反映所有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按照市场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信息集范围的不同代表不同程度的市场效率,“有效市场假说”将市场有效分为弱有效、半强有效和强有效三种。在弱有效市场下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当前股票市场信息,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现在股票价格的任何变动都完全独立于其过去的运动。弱有效市场假说直接否定了技术分析的存在基础。在半强有效市场下,价格已充分反映了当前全部的公共信息,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投资者不可能利用当前已公布的市场数据和非市场数据来获得投资对象风险水平以上的任何超额收益。半强有效市场假说同时否定了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存在基础。而在强有效市场,价格不仅充分反映了当前全部的信息,包括公共信息及非公共信息,因此,任何投资者都不能获得投资对象风险水平以上的任何超额收益。因此,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主要的投资方法是构建投资组合规避系统风险,对股票进行长期持有。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市场有效的基础是:市场是理性的市场,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人,如果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价格运动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按照有效市场的假说,既然信息都已经充分反映到了价格上,那么投资者心理波动对价格运动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相关的因素。但从大量的历史事件看,投资者的心理波动会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价格的波动。例如:红利之谜。1973年至1974年能源危机期间,纽约城市电力公司准备取消红利支付。在1974年该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许多中小股东为此闹事,甚至有人扬言要对公司董事会成员采取暴力举动。按照现代金融投资学的分析框架,CEC的股东只会对能源危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敏感,而绝不会为公司暂停支付红利的决定如此激动。因为在现代金融投资学的框架下,投资者遵循套利定价理论,他们知道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一美元的红利和一美元的资本利得并没有什么差异,他们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而在收入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的现实世界,减少股利支付会使股东的境况更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多股份公司还要发放红利呢?CEC的股东为什么会对公司停止支付红利做出如此激进的反映呢?这是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投资学的争论之端。
投资者是否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这是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投资学的争论核心。行为金融学用“前景理论”描述人的真实性,认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是不具有长期理性行为的,至多拥有“有限理性”。短期来看,在某个具体的决策上,投资者可能是理性的、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不具有统筹的、连续性的最优投资决策,不能严格按照“贝叶斯规则”行事,其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噪声交易者。人类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变的,面对市场行情的刺激,金钱的欲望,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保持理性,但即使是这极少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因为其他非理性投资者的影响而变得不理性。由于人类的这些心理特征,会出现“羊群效应”,助跌助涨,价格会出现与价值的高度偏离,产生价格泡沫。行为金融学通过构建投资者的行为模型,对金融市场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市场是否真的有效,价格是否真的随机?
我们认为,内涵价值是高度随机波动的,价格是围绕着内涵价值高度随机波动的,但价格的波动同时又具有人为痕迹。对内涵价值的判断是无法非常精确的,并且普通的投资者也无法做到对内涵价值的估价进行研究。因此,最好的投资策略是跟随价格的随机波动进行即时交易,通过捕捉价格中的人为痕迹波动进行获利。
人为痕迹如何捕捉呢?人们总是会以某一因素去推断价格的运动,认为有因必有果。人们自古以来不断地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寻找不变的规律,这种行为形成了化约论(注:又称化约主义或还原论。是一种将把表面上较为错综复杂的东西还原为较简单明了的一种学说。企图将复杂的事象经分析简化,由最基本元素的性质去了解整体事象变化原理的理念)和决定论(注: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的世界观。牛顿和拉普拉斯更使得这种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影响科学界数百年之久。决定论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问题有很重大的影响。决定论认为系统没有任何不可掌握或随机的成分,一切条件都是确定的。线性方程的特质正好满足了这种世界观。对于一个决定性的动力系统而言,只要知道其动力方程和起始状态,系统的过去未来都会在掌握之中。
证券市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其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具有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特征,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证券市场上一个因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初始值的微小变化会对结果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分形的思想将对系统初始值的变化把握放到一个很微观的层面去把握。也就是说我们将价格以区间划分,区间可以无限等分,观察每一个价格区间的价格波动,并将多种影响因素化为无数的两个因素一组的线性方程,最终组成非线性方程,求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以把握价格波动中的人为因素。
市场方向你可以看见,但方向出现之前是无法准确获知的,所以,时机抉择在交易中占的比重只能算5%,成功交易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时机抉择正确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时机抉择错误时进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