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忆雨瓷·主播| 佳音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中国古代最高峰是唐朝,唐朝第一明君是唐太宗李世民。
可有人,却偏偏看不上这位千古一帝,非要辞官归隐,活成盛世陶渊明。
他还写诗感叹,没有正人君子与自己志同道合,一起看不上李世民。
矛盾的是,人们欣赏唐太宗,也欣赏这首排斥“贞观之治”的诗。
写诗之人,就是被誉为“斗酒学士”的王绩。
此人身上有太多问号。
如果说他生性淡泊,愚钝无能。
可其年少时就敢拜谒权臣,被赞为“神仙童子”,成年后又屡被举荐。
如果说他是治世能臣,却又三仕三隐、嗜酒如命,宁做东皋小地主,也不当圣主明君的贤臣。
他这一生,才高八斗,却越活越沉默。
人们不禁好奇,真实的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让我们走近隋末唐初这段传奇岁月,了解乱世奇人王绩的一生。
王绩自幼秉烛勤学,博闻强识。
可惜,仅生在隋朝小吏之家。
这在当时,意味着再才华横溢,也难被举荐为官。
不过,这对少有大志的王绩而言,不是问题。
名声没有,可以揄扬;虽不是“官二代”,他却有信心做“官一代”。
开皇二十年(600年),年仅十一岁的王绩,开始了京都长安的游历之旅,第一站就是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
权臣府上的门房,自然有些眼力。
虽然疑惑,还是给这个身量未足,却气度不凡的孩子放了行。
彼时,杨素正与众公卿谈议,童子王绩被安排在离主人最远的席位。
如此群英荟萃的场面,王绩从未经历。
他定了定心神,不急于表现自己,而是耐心倾听。
渐渐地,思考取代了紧张,他不仅跟上了谈议节奏,还有了自己的见解。
杨素早就注意到这个童子,见他时而皱眉摇头,时而颔首微笑,思路与自己不谋而合,便将其唤到跟前。
面对炙手可热的权臣,王绩不卑不亢,大方表明拜谒来意,献上文章。
杨素阅后,捻须赞道:“真乃神仙童子!”
王绩的才名,就此传遍长安。
既得贵人赏识,锦绣前程可期。
有人说,世上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因为他比你会做,而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像王绩一样有才者,可能不乏其人;
但如他般敢于彰显自我、抓住机遇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大业元年(605年),王绩被举荐为官,授秘书正字。
初入官场的王绩,也像其他年青人般壮志满怀。
但隋炀帝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很快朝廷就站满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王绩发现,这样的官场,莫说大展鸿图,想要洁身自好都难。
大业年间,隋炀帝率妃嫔百官,游幸江都。
船队绵延无际,途径之处,五百里内都要上供美酒佳肴。
皇帝立身船头,风吹衣袂,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胸中涌起万丈豪情,命群臣赋诗赞美盛世风华。
王绩内心煎熬。
他很清楚,皇帝滥用民力,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自己的诗越好,反而越是粉饰太平的帮凶。
这一刻,让矛盾已久的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中央,去地方为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王绩是有智慧的人,明白要实现志向,靠的不仅是一腔孤勇,而是通权达变、相机行事。
虽然中央容不下政治清流,改任地方却也许会有一番新局面。
上天似乎有意捉弄王绩,越想远离纷争,反而离动乱核心越近。
他改任扬州做地方官。
而扬州,即将发生江都兵变,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地暗潮涌动,乱象丛生。
稍有政治敏感的人都看得出,扬州即将迎来腥风血雨。
为避世全身,王绩每日喝得烂醉,不理公务,终于被弹劾免职。
那夜,他乘上一叶扁舟,飘然而去。
看似决绝,却发出一句名留史册的感慨:
“网罗在天,吾将安之!”
这句话之所以有名,大约是因为,喊出了乱世才子的心声。
天下之大,却无一处可安身立命;朝廷还在,才华却无处可得施展。
王绩痛觉,自己宛如飞鸟受困,无论如何努力,都突不破王朝末路的罗网。
他的悲歌,也正是天下无数百姓的哀鸣。
苍天在上,却不肯眷顾这片天空下的人,眼看着人们哭干最后一滴泪,流尽最后一滴血。
历史终于翻篇,皇帝从隋炀帝变成了唐高祖,年号也从大业改成了武德。
朝廷初立,对待前朝旧臣,多半是恩威并施,王绩被举荐至门下省为官。
新朝如此宽容,若再有抱怨,简直就是不识抬举!
他寡言少语,每日只管饮酒,仿佛他的嘴生来就只为痛饮。
只有一次例外,面对亲人关切询问,他酒后吐真言:“这个职位,只有每日供给的三升好酒,让我留恋!”
其实,哪有什么“酒后吐真言”?不过是借着醉意,表达心声罢了。
朝廷若不肯用我,且放我归乡;
若要用我,就不要只当作酒囊饭袋,我王绩少怀大志,不是没有经世致用之才!
官员陈叔达,代表朝廷表态,将每日供给他的美酒,由三升提至一斗。
王绩拜谢,脸上带着笑,心里却蔓延着彻骨悲凉。
前朝固然失德,却也不许他尸位素餐;
新朝也许有德,却鼓励他醉生梦死。
他日夜痛饮,被戏称为“斗酒学士”。
可就在朝廷,刚把他定义为“安全”的时候,王绩又辞官了。
李世民登基为帝,通过玄武门之变。
自幼受儒学浸染的王绩,怎么也不信,通过逼父屠兄得到皇位,又将弟弟爱妃纳为己有的男人,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辞官用意太明显,他很快又被朝廷征召。
这次征召,潜台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王绩请求任太乐丞,要在擅长酿酒的太乐署史焦革身旁为吏。
有的事,不喝得烂醉如泥,就勉强不了自己去做。
吏部同意,要的本就是态度。
王绩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
谁都看得出他的无奈与迷茫,朝廷也知道,并对此很满意。
焦革去世后,他的妻子继续给王绩送酒,可一年多后,这个女人也去世了。
王绩似乎得到某种启示,感慨:“也许,这是上天不许我再醉生梦死了吧。”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恶劣的际遇,难免令人焦虑迷茫。
如果不确定方向,越挣扎,越会遍体鳞伤。
王绩终于确定未来的路,他要第三次辞官,这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
挂官归乡后,王绩潜心做起了隐士,自号“东皋子”。
人们惊奇发现,昔日神童,如今变得沉默又孤僻。
其实,答案就在他的诗里。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日落黄昏,王绩旷野瞭望,并无相识之人,感觉孤独。
东皋是他的故乡,怎会没有亲朋故旧?
他的孤独,是心灵的孤独,是不被理解的孤独。
所谓“长歌怀采薇”,是指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认为,纣王纵然无道,也不该以暴易暴,从此隐居首阳山,靠采薇充饥。
在王绩看来,用亲人鲜血,铺平帝王之路的李世民,与被推翻的隋末皇帝并无二致。
然而,世人并不在意是非曲直,只关心谁能给他们带来现实利益。
他的知己,唯有不在人世的伯夷叔齐。
王绩虽然孤独,却并不沮丧。他看懂了人心,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的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有时候,孤独让人心变得更寥廓。
薄暮时分,旷野中踽踽独行的王绩,孤独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坚持的壮美。
看得透人,也就看得淡事。
生逢乱世,又是身份尴尬的前朝旧臣,一切本可以争取的,全成了海市蜃楼。
少年时立下的大志,如今看来竟是一场大梦。
梦醒了,很痛,越痛就越清醒。
王绩终于领悟,王朝的成败不等于个人的成败,官场的失意也不代表人生的失意。
他越发觉出老庄思想的妙处,自号“东皋子”,就是“东皋小地主”之意。
这是在向世人宣布,他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得其乐。
王绩依然饮酒,不为浇愁,只为快乐。
有意思的是,朝廷不再征召他为官,也没惩罚诗中表达的不满。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矛盾。
前半生王绩苦苦挣扎,命运的罗网却越收越紧;
后半生他坦然面对,不惧后果,命运却宽容松绑,放他一马。
王绩并不细究原因,答案对他没有意义。
过去无可挽回,未来难以预料,能把握的惟有当下。
窗外日影西斜,夕阳正好,王绩唇边含笑,推门而出,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安宁。
何须计较,生前身后名。纵观王绩一生,似乎是不幸的。
《庄子》有云: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邀游者也。
才能与智慧,既是上天的恩赐,又是命运的枷锁。
王绩前半生痛苦挣扎,甚至不如普通人潇洒自在。
他的痛苦根源在于,不满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可王绩又是幸运的。
一生中,被赞美过“神仙童子”、被戏称为“斗酒学士”,他却终于放下了这一切,自号“东皋子”。
历经命运沉浮的他,明白人生自有定数。
是自己的,谁也夺不走;不是自己的,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同时代春风得意的许多人,后世已无人知晓;
偃蹇不顺的王绩,却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后人感慨他的遭际,吟咏他的诗歌,叹赏他的勇气。
可王绩并不在乎。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尚且不够。
何须计较,生前身后名?
百部私藏好片,带你读懂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图片来源-
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
忆雨瓷,十点读书邀约作者,写有温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人。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电视台新闻主播,严谨的工作日常,暗藏一颗文艺心,相信总有一种声音温暖你,微信号:zhubojiayin19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