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信息时代,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等产品都支持触控操作,就连汽车行业也开始普及触屏功能了,但是笔记本电脑从有触屏型号起,至今还没完成触屏功能的普及,太慢了。
曾经触屏是一个很高科技的功能,但自从智能手机流行起来后,触屏成本越来越低,为何笔记本电脑厂商们不愿意普及触屏功能呢?
今天我们就用一台触屏笔电,来分析一下原因:
华为 MateBook14 锐龙版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R7 4800H 处理器
16GB 内存
512GB 固态硬盘
14英寸 2160*1440分辨率 100%sRGB色域 IPS触屏
电池容量 56Wh
厚 15.6mm
机身重 1.46kg
适配器重 191g
目前售价56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重做后散热进步显著,性能释放强
2,触屏素质较好,3:2比例少见
3,机器外壳做工有进步
缺点!
1,内存频率较低,影响核显性能发挥
2,唯一Type-C接口被充电器占用
3,摄像头位置比较尴尬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不难,卸下底面螺丝即可揭开后盖看,注意螺丝有两种长度。
双通道16GB内存已经足够满足日常办公娱乐需求,内存为板载不可更换。
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512GB,型号为西数SN730,支持PCIe3.0×4和NVMe,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换。
【购买建议】
1,对屏幕素质要求较高
2,对CPU性能有较高要求
3,不经常使用摄像头的用户
华为 MateBook14 锐龙版的内部设计与Intel酷睿版完全不同,没有了MX独显的干扰,散热更集中,性能释放也更强了。
不过,这台电脑仍然采用了2666MHz内存,较低的内存频率会影响核显性能发挥,一些对内存速度敏感的应用也可能受到影响。
屏幕方面,3:2比例的2K屏支持触控,可以实现三指下滑截屏,截屏内容自动识别文字并转换文本等功能,实测色域容积为101.2%sRGB,色域覆盖为98.0%sRGB,平均△E为1.81,最大△E为3.9。
续航方面,PCmark10续航测试成绩为10小时19分钟,就算是高分屏+标压锐龙,成绩依旧还可以。
噪音方面,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6.4dB。
华为 MateBook14 锐龙版就三个配置,分别是今天的触屏R7,以及触屏R5和非触屏R5,好在都支持16GB内存,个人认为非触屏R5性价比最高,最值得推荐。
但如果你对CPU性能的需求高于普通办公,那可以考虑顶配R7版。
【猪王的良心结语】
上图是华为 MateBook14 锐龙版的拆机实拍图,双热管双风扇的组合,散热模组与Intel版完全不同。
室温25℃
反射率1.00
BIOS版本:1.01
使用Fn+P切换至高能模式,在Stress CPU测试中,CPU温度最高97.1℃,稳定在95.8℃,功耗37W,频率维持在4.0GHz。
如果要功耗更高,可以切换至Stress FPU模式下,此时CPU功耗会提升至39.7W,温度最终维持在94.5℃,频率3.3Ghz。
左滑看背面温度
机身背面温度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温度最高为48.4℃,WASD键位区域在41℃附近,方向键34.0℃,背面中心点40.4℃。
总的来说,华为MateBook14 锐龙版的核心散热很猛,功耗设定也很激进,新的散热设计发挥了作用。
不过键盘左侧很大面积都超过了40℃,用起来确实比较热,日常状态时建议使用Fn+P切换到“平衡模式”。
现在的触屏笔记本主要长啥样?
基本是屏幕后部有支撑的形态,例如微软Surface Pro系列,或者支持360°翻转的型号,例如联想的YOGA C系列。
然而传统笔记本电脑只是书本结构,多数型号还不支持180°开合,一旦使用手指点按,这类产品的屏幕就会明显晃动,整体操作手感很差。
总结一下,笔记本电脑普及触屏有三座大山:
1,产品形态受限
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书本结构的笔电背部没有支撑,触屏操作手感不好。
2,操作系统适配较差
Windows10操作系统是PC普及触屏的最大阻碍,95%的日常操作如果变成触控,就是简单地将手指当鼠标使,缺乏触控设计与触摸思维方式。
3,软件生态切换困难
如何将Office、Adobe、Autodesk进行触控优化?这问题我想起来就感到十分绝望,或许深度工作天生就不适合触控?这一点连智能触屏祖师爷(苹果公司)都很难给出答案。
在我看来,只要笔电拘泥于现在的书本形态,那普及触屏是基本不可能了,因为做触屏设备起家的苹果公司,旗下的MacBook系列这么多年都没搭载触屏功能,可见这活儿有多难做。
现在华为旗下的MateBook开始发力多屏协同功能,手机屏幕能直接同步到笔记本电脑上,虽然把手抬起来操作看上去有点别扭,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一个触屏功能的新尝试,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