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无法让人拒绝的城市。
从盲选都好吃的火锅店到午夜集体出动的“脏摊”,从太古里滑板公园到彻夜聚会的339电视塔,从声音玩具乐队到赵雷的《小酒馆》,成都几乎实现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幻想,并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成都,始终是前沿的,鲜活的。
这里有中国最棒的电子音乐氛围,有顶尖的互联网游戏公司和电竞俱乐部,也出现过传奇般的四川全兴足球队,即便成都地处西南,但它却在方方面面引领潮流,吸引、接纳和包容来自全世界的慕名而来者。
成都,并非偶然。
我们相信,成都的美不止浮于表面——在美食、川音和巴适生活之下,成都有着自成一派的城市气质,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接纳和包容所有人。
由此,三联生活周刊推出「想象之外的成都」主题Vlog,探访成都的隐秘角落和有趣灵魂,以众行无限的姿态解锁想象之外的成都,为你展示从未领略过的B面成都——
点击观看《想象之外的成都》主题Vlog
建议全程佩戴耳机观看
#1.
想象之外的成都:不设限的社区空间
隐秘角落:一介·巷子里,残障友好空间
有趣灵魂:Jiezi,一介店长
“无论你是打卡拍照,还是偶然路过”
“或社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残障人士”
“我们都很接纳,随时欢迎你到巷子里来坐一坐”
//
“在成都街头,走路不需要挺胸抬头,你可以按最舒服的状态在街上行走。”
在一介店长Jiezi看来,成都是一座欢迎所有人的城市,而坐落在玉林三巷的巷子里,或许是城市内乌托邦式的存在。“虽然每个人的社区都有公共空间,但一般是小朋友和老年人呆的地方。毕竟住在高楼大厦独栋里,大家更像一座座孤岛。”
无障碍扶手上附有盲文,分别代表了“此处是吧台”、“此处是过道”,“此处是休息区”的信息
巷子里的初衷,便是让生活在社区里的年轻人、小朋友、老人和残障人士等人群,愿意走出家门,从而与其他人产生共鸣。
“不论你是否消费,还是想进来休息,我们都是欢迎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走出家门,走进巷子里。”
Jiezi告诉我们,她希望巷子里可以成为大家眼里的“秘密基地”——年轻人可以打卡拍照,老年人则有自己的下棋专座,小朋友也能玩得尽兴,“正因如此,巷子里希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社区空间”。
也许在年轻人眼里的“网红打卡地”,在爷爷们看来就是可以下棋的地方,巷子里可以是每个人的“归处”
巷子里的出现,是受玉林东路社区和武侯区残联委托而建,不但受到了很多社区提供的行政支持,也得到了周围居民的认可。“原本计划五个月的工期,因种种原因拖到了九个月,幸好居民对我们还比较支持,社区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残障友好空间,巷子里不仅服务和面向残障人士,也不是将特定人群特殊化、区格化对待,而是让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更多人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各自的生活。“比如我们在设计上选择了大片的玻璃窗,也没有设计隔断、盲区,这样每个人坐在里面是感觉和外界互通的,心理上也是安全的,我们认为这种尊重更能打破一些固有的限制。”
日常生活里,Jiezi和附近居民有着不少交流,拍摄时Jiezi还邀请附近穿着最时髦的爷爷上镜,爷爷很爽快地答应了
不仅如此,巷子里也在通过策展和快闪的形式,将自由、平等的生活理念带进社区,从而让人们改变自己的刻板印象。
作为店长,Jiezi负责联系公益机构、艺术家或独立品牌共同策划,也经历过两次印象深刻的快闪活动。一次是以遗弃或残疾宠物为主题的快闪活动,设置摄影展和领养活动。起初Jiezi以参与的人不会很多,她认为大家更愿意要一条健全、漂漂亮亮的宠物,可现场参与的人数之多,让Jiezi非常惊讶。
领养活动后,Jiezi发现附近遛狗的叔叔阿姨更愿意带自家宠物来巷子里转转,活动也在居民心里制造了波澜
另一次则是一场由公益机构和一介共同策划的盲人电影主题放映,不少盲人朋友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来到巷子里,在专业的盲人电影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收听”电影。
大家的观影体验一直很不错,直到电影还有半小时结束时,天上飘起了小雨。“我们害怕观影的盲人朋友有心理负担,担心电影没结束就提出主动退场不合适,于是主动对大家说:‘如果有人需要离开我们可以帮助,不看完电影也没关系’,即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决定要走,大家就这样撑着伞,静静地把那部电影‘看’完。那个场景是很感人的。”
直到今天,即便巷子里只短短出现了五个月,可在居民眼里,它逐渐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可以停留和歇息的地方。
“开始营业的第一个月,来的可能都是年轻人,到了第二个月,就会有时髦的阿姨们率先走进来了,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据Jiezi介绍,如今在街边边的长凳上,偶尔能看到坐着歇脚的爷爷,自在地晃着双腿,也可能出现戴着烫发器的阿姨,和路过的邻居聊起闲天儿,赶上学校放学的时候,玩耍的孩子们会从室外玩到室内,丝毫没有对这里的陌生感。
拍摄同期,恰好赶上一介锦绣街店停止营业,我们与jiezi的相遇则从这里开始
事实上,巷子里是一处由建筑师、年轻人、居民和社区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也会持续做下去。正如Jiezi所说,“巷子里不为任何人设限”,每个走进巷子里的人,都会产生类似的体验。
#2.
想象之外的成都:不设限的生活方式
隐秘角落:New Noise,音乐演出厂牌
有趣灵魂:Jef,New Noise创始人
“我们欢迎所有仍然坚信”
“另类音乐之巨大能量的人们,”
“欢迎每一位希望与他人分享音乐的热忱的人。”
//
New Noise,一个在独立音乐圈颇有影响力的名字。它曾邀请The Fin.、Mogwai、MONO、Pg.lost等大牌乐队来到中国演出,也与成都的摇滚明星关系紧密,更重要的是,它的创始人Jef来自比利时,却在成都一呆就呆了十三年,甚至养成了每顿必吃辣的生活习惯。
“每次带国外乐队来中国巡演,我都会请他们吃川菜和湘菜,还‘骗’他们说:中国的菜只有辣的。我现在回比利时的家,没有四川辣酱就吃不下去饭。”
Jef说,现在看北方朋友发朋友圈,如果说一个白汤面好吃,他怎么都会觉得“恶心”
2007年来到成都的Jef,亲眼目睹了成都从“小村子”到“国际化”的全过程,“十年前的成都就像一个村子,我走在路上所有人都说,老外!老外!你想买一杯咖啡都找不到,可能只有几个星巴克或者土豪大哥去的咖啡厅,但现在什么都有了。以前我觉得成都打车二十块钱就够了,现在我一听三十五块钱,挖槽,怎么这么远?”
Jef(右)曾经在川大读了两次书,第一次是因为偶然,第二次则是因为太想回成都,于是又申请了川大
不过,成都也保留着自己的魅力和特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潮。“成都人特别喜欢玩,大家愿意享受生活,不像大城市的年轻人,拼命工作结果房租就占了一半。这里的人不论工作有多忙,该玩的时候就必须玩,而且我本身就是天秤座,生活里很在意这种平衡。”
“如果你在北京谈事,我们会约个时间准时到,直接讲事情,在成都我们不是这样,谈一个事情要先喝茶、聊天,到最后说几分钟就好了。”
对Jef来说,在成都做音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北京做音乐,你可能要混圈子,互相也有竞争。成都不是,不管你玩的是什么风格,如果我们都做音乐,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每次有成都乐队巡演,所有本地的乐队都会帮忙推荐,特别感动。”
不仅如此,Jef也认为成都有着最棒的观众,“大家特别放松,喜欢跳舞,喜欢跳,喜欢玩,而且不光是年轻人。我记得几年前一个商场做活动,邀请马赛克乐队,台下的叔叔阿姨看摇滚乐队也觉得很热闹,很好玩,都在跳舞。”
New Noise的名字源于Jef很喜欢的一首同名摇滚乐“New Noise”,其中一句歌词便是Real art for real people,这也是Jef想做的事情
在Jef看来,New Noise就是他的孩子,他也不想让New Noise成为一家多么庞大或多么商业的厂牌。“我的团队只有四个人,我不想招一百个人做大老板,也不想玩他们的游戏,只想推广我喜欢的乐队。我就希望我带给观众的每场演出,这个乐队可以感动到他们。”
“成都这个地方,特别包容,就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嘛,但你要选一个你喜欢的事情做,不管每天花多少钱多少时间。我以前十五岁的时候就在比利时做演出,没想到到现在还在做,我就特别快乐。”
#3.
想象之外的成都:不设限的城市美学
隐秘角落:银河路&曹家巷,社区改造
有趣灵魂:周子书,地瓜社区创始人
“在我看来,成都几乎是全国最包容的城市,”
“你站在路边搭讪,很少被拒绝,”
“即使真的被拒绝了,对方也会听完你的话,”
“很礼貌地说‘抱歉我没有时间’。”
//
前几年,周子书创办的地瓜社区曾因地下室改造项目成为各大社交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周子书本人也出现在舆论的中心,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公众人物。
如今,他带领的地瓜社区从“地下”转到了“地上”,开始在成都开始了新的改造项目。北京生根,成都落地,这其中有位于成都二环路外,一条名为“银河路”的老旧街道改造项目,也有象征老成都风貌,代表新老成都交融的曹家巷改造项目。对于周子书来说,选择成都进行改造,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吸引。
“成都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很多人来到这里寻找变化,它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正是在于这种包容性。”
周子书以银河路改造项目举例,“在银河路的改造项目上,店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一方面,我们的团队要和整条街200多家商户挨家挨户沟通,确认需求,另一方面邀请设计师进行设计,我们充当志愿者的角色,这个过程可能比服务甲方还累。”
曾经的银河路,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破败街道,如今却焕然一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过去的银河路照片
要知道,周子书的评价并不夸张。根据银河路改造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李鸿瑞介绍:“除了极少部分商家,大多数时间与商家建立信任是非常难的,他们下意识认为你是政府派来的人,要给我‘使坏’,这时候只能一次次沟通,交流,直到他们相信,这么做其实是对自己好。”
银河路上的涂鸦也大有门道,比如这张涂鸦上就出现了一家花店老板的女儿和店里的猫,绘制前也没有和花店老板打招呼,是她自己发现的,还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
之所以选择商户群体进行改造,周子书认为是一种必然,“城市里的商户可能是很特殊的群体,每个商户都是独立个体,哪怕是开在隔壁的两家店,老板之间也不认识。商户又不像社区里有居委会,可以彼此沟通,唯一一个和他们有交集的行政部门——城管,还经常找他们麻烦。从这个角度看,商户其实是很孤独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瓜社区向银河路的商家提出了商家共治联盟的想法,不仅邀请200多位商户投票选出十几位代表,还对结果进行公示,把整个过程做得一丝不苟,“有了这样的过程,商户自然而然会对街道有一种归属感,他们也愿意与其他的商户交流沟通,打开自己生活的边界。”
李鸿瑞(右一)在商局大会上向商户们的讲述街道运营设想
地瓜社区另一处位于曹家巷的改造项目,则显得更加复杂。周子书向我们解释道,“七八十年代的曹家巷,是建筑工人住的地方,属于那个年代的中产阶级。随着时代变化,曹家巷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几户人家共享一个厨房,厕所还在外面,于是居民就自己成立了拆迁委,由居民自发组织,自己动员拆迁,这件事情当时还轰动了央视。”
着手改造前,周子书与美院的学生们首先为曹家巷绘制了一副人文地图,收集这片区域的文化符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方面,这里几乎是老一辈成都人走出去的地方,坐落于此的明婷饭店见证了曹家巷的繁华与衰落,另一方面,曹家巷也聚集了已经在成都买房,将在这里开始生活的新成都人,新与旧、老派与新潮的对抗正在慢慢形成。在地瓜社区看来,他们所要做的便是在这个象征着文化地标的曹家巷地区,重塑和孕育新成都文化的可能性。
今年十月份,曹家巷地瓜社区就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当本地人、外地人、年轻人和回迁户聚集于此的时候,周子书相信,这便是成都文化的另一个起点。
“我们希望做一个不被定义的空间,要让这里的居民自己来定义,这个房间做什么,那个地方摆什么,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们才认为居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突破过去的限制,形成新的东西。”
#4.
写在最后:
“不囿于身份,不受困时间”
“自由穿行其中,便是「众行无限」”
//
成都的生活,宛如一场流动的盛宴,众人不囿于自己的身份,不受困于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自由自在穿行于城市之中。
只有这样的场景,才是对“众行无限”最佳的注脚。拍摄过程中,我们通过走访隐秘角落,探寻有趣灵魂,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某种共鸣,也驾驶着大众SUV家族全系汽车,在成都的街巷里穿行,并留下我们的痕迹。
作为提出“众行无限”的大众汽车品牌,他们始终相信任何人都拥有解锁生活的能力和途径。
正因如此,三联生活周刊与大众汽车品牌才能共同挖掘出想象之外的成都,并将此般绚丽多彩的成都生活,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
特别感谢Special Thanks To:
一介
New Noise
地瓜社区
欢喜记抄手馆树下Zakka
Haha Taproom
艺术家赵赵
(图片来自受访者、unsplash)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高效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王昊天
作者:王铁砣
视频出品:三联制片厂
出品人:李伟
总策划:高效
项目统筹:张澜千
创意统筹执行:王昊天
导演:jingxi
视频包装:坤士
字幕支持:Slowcook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