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



9月25日上午,一代又一代小患者的“宝藏爷爷”医生、张金哲院士迎来了100岁生日。站在张金哲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站台上,“宝藏爷爷”发表的生日感言句句与孩子们有关。


他说,“我希望儿无痛、母不悲。”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1张图片


在我国小儿外科医疗界,无论长幼、曾否谋面,只要提起张金哲,无不心生崇敬。


从医70年来,他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已近百岁的他,到去年为止依然坚持每周到医院上班。


给小孩检查身体时,他会提前把听诊器焐热;他还很注重保护患儿隐私,查体时会遮挡孩子的隐私部位。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2张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金哲特意写了一幅带哲理的书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科学政策。”落款:“百岁儿医张金哲”。


张金哲的种种故事在小儿外科同道间广为传颂。


从1950年代的5张床开创小儿外科,从土法上马的“北京三绝”,到以“张氏瓣”“张氏钳”“张氏膜”为代表的小儿外科“中国制造”,张金哲及全国同道在发展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道路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2000年张金哲获得丹尼斯-布朗金奖,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这也代表我国小儿外科医疗事业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然而,低调的老人家却总是强调他只是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而且戏称所有荣誉的获得只是因为他活的时间最长。


战乱时期辗转求学,抗美援朝战场上钻研麻醉,新中国妇幼卫生工作兴起时开创小儿外科,在“文革的牛棚”中也没有停下技术革新……张金哲一生博思勤动,永不停歇,成就了我国小儿外科的伟业丰碑,也铸就了老人传奇人生之长命百岁。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3张图片


创新手术治疗方式

先拿自己女儿开刀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丹尼斯·布朗”金奖的获得者。他1920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


1948年前后,全国流行产房皮下坏疽,新生儿一旦感染,两三天内整个后背皮下化脓,死亡率几乎是100%。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金哲做了一个大胆设想:如能抢在发生大面积感染前,把患处切开放出脓血,或能救人。但这一设想与传统外科原则背道而驰,中西医老师们均不支持手术治疗。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4张图片


此时张金哲刚出生三天的女儿也不幸被传染上皮下坏疽。张金哲选择了自己的女儿来当第一个受试者。“我就那么一划,好了!”70多年后说起这段经历,张金哲云淡风轻,但不难想象他当时下刀时的紧张。


所幸,这轻轻一划,张金哲的女儿很快康复了。而这种手术方式的推广,使当年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几近100%下降到5%,现在已经成为罕见病。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5张图片


“我所做的是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


有了那次“拿自己女儿开刀”的经历后,张金哲认真地把目光转向了当时还是一片荒漠的小儿外科学。1955年,张金哲调入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并主持建立了独立的小儿外科团队。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6张图片

张金哲94岁时,在家中工作


从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首创小儿外科,到80年代建立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他亲手创造和改良了许多适合于小儿疾病诊断和手术的器械。他针对先天性巨结肠设计的环钳吻合术,由于简便安全,被称之为“张氏钳”,还有“张氏膜”“张氏瓣”。这些简便易行的发明,帮助基础差、底子薄的中国小儿外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7张图片


“我所做的是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所以这些器械和方法均是‘版权没有,欢迎翻印’。”张金哲幽默地说,“那时候设备少,现在再用自制的医疗设备就是犯法了。”


“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


作为儿科医生,张金哲说过:“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


他自身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出诊,他都会温和地起身迎送患儿;查体时,他一定会先把听诊器焐热;看完病,他也会起身送患者离开。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8张图片


为了减少孩子对检查的抗拒,他还学会了魔术。“有时候小孩怎么哄,他也会哭,实在没办法了,我掏出个东西给他表演一下,他一瞧新鲜,就不哭了。”



“外科张金哲”

要跟患者交托命的朋友


张金哲有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接诊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与患者的平等相处。


“我们看病首先是跟病人交朋友,你交朋友,你连名字都不告诉人家,那有什么诚意。我们现在有那个小牌,那个字太小了,那不是给病人看的。所以我就在衣服上写上‘外科张金哲’。”张金哲说,“要跟患者交那种托命的朋友。”



为了让病人一进门就知道谁在为他看病,张老用醒目的字体在白大褂的左前胸描出5个字“外科张金哲”。每次换洗白大褂,字迹模糊了,他就用签字笔重新描一遍。


从医70多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

“我手灵活,还能做手术”


从医70多年来,张金哲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即使在他担任副院长、社会职务最多的时期,也要求自己再忙也不能耽搁出门诊。实在不能出诊,必提前向已经约好的病人说明情况,更改日期。


常常有人不解,问张金哲:“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坚持出门诊?”


张老回答:“长寿在于工作,医生,做的是服务于人民的工作,就必须接触人民。一个医生,可以其他什么都不会,但一定要会看门诊!”


2019年9月25日,张金哲99周岁,医院为他举行了简单的生日会。他在现场拿出了一个小小的金属“拇指帽”,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指尖小魔术。老人得意地说:“我这手啊,灵活,还能做手术!”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9张图片


就在去年,张金哲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决定不再让张金哲出门诊,老人其实心里有点不情愿,但他尊重医院的决定。查房,张金哲觉得没问题。99岁的老人走在查房队伍的最前面,旁边的学生下意识地伸手去搀扶他,张金哲摆摆手,“不用搀,我能走。”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10张图片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张金哲院士写下16个字:“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这也是他的毕生修身之道。


行至百年,已然人瑞。


张金哲还有自己的梦想:“我希望将儿童医院打造成一个无痛、无恐的儿童健康乐园。”带着这个梦想,百岁院士脚步仍在继续。


「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_第11张图片


先生之风,山高水远。


祝这位百岁儿医

生日快乐!



来源:健康界 整理:暗子
本文内容整理自: 北京日报、健康时报、复旦上医、央视新闻、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封面图、视频 引自@北京儿童医院


好想法、好创意、好线索,
请添加微信(ID:lubinxun2727)交流 一经采用 即奉酬劳50-5000元


小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进入公众号,查看以往的文章列表; 如果有一天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那可能因为微信改变了推荐方式,不是我们没有更新哟; 你可以在搜索框搜索“健康界”,进入公众号,阅读往期文章。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欢迎点个“在看”或者看完点个“

你的鼓励是我们坚持每天更新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儿外科之父」迎百年大寿:希望儿无痛、母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