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手里欠着一堆游戏没补完,但玩游戏久了(游戏多了)我就会出现极其严重的选择困难症,总会在 ABCDEF…… 之间反复横跳,结果两边玩的都不尽兴,以至最后还是打开了 CoD 肝战斗通行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想要打穿一款游戏多数情况下都要耗费十小时以上的时间。若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很少能够一口气从头玩到尾,并且库存游戏太多的话(喜加一的困扰…),就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导致无法集中精神专攻一个游戏。
前些日子我打开 eShop 商店,像往常一样选了些价格不贵,看起来就没啥人玩的小游戏(没有贬低的意思),本次成功出镜的几款游戏价格确实很低,类型偏向益智游戏,但玩起来没有那么让人紧张,其中有一款游戏我甚至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连续打了三个小时没放下手柄……
当然,本文所选择的几款游戏依旧仅代表个人喜好,如果各位在购买游戏之后发现并不对胃口,那本人 —— 概 不 负 责,感谢支持。
棋类游戏是我的天敌,每次下象棋的时候我都没办法合理使用手中的棋子,每走一步都是让手中的棋子落入对面的陷阱里。每种棋子不同的行进规则更是让我有限的脑细胞成片自爆,就认定了能直线冲刺的「车」可以一路杀敌,结果被人一棋带走。
如此喜欢一根筋走直线的我,喜欢上了《活跃神经元2》(Active Neurons 2)这游戏……
文章开头也说了,这次选的几个游戏都偏向益智类,《活跃神经元2》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游戏的机制非常简单,在给定的区域内让一个白色方块横竖直走,穿越给定的终点。方块在移动时撞到障碍物会停下,此时可以够调整方块的移动方向,从而一路「撞」到终点。
游戏共有 12 大关,每大关之下包含 10 个小关卡。第一大关的谜题基本属于白送,就算没法看出来解谜思路,一路撞过去最后总能凑巧通过终点。从第二关开始游戏逐渐加入新的机制 —— 会消灭方块的红色尖刺、被撞后会前进一格并定住的发光体、被撞就会直线前进击碎尖刺的绿色方块……从红色尖刺出现开始,解谜才真正开始 —— 移动的红色尖刺会影响玩家对下一步的安排,要在短时间内观察出行进的路线更加困难,只能在反复的试错中不断碰壁(字面意义上的碰壁)。
我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前三个大关的谜题。从第三大关开始,后期几个小关卡都会要多思考(多撞)一会儿才能搞明白。看了看宣传片中后几个大关的新机制 —— 翻转、空间穿越、分身行动,这已经和前几关单纯的障碍物完全是两个世界了,更考验脑细胞了……
虽说谜题越来越难解,但当我看到游戏第一次出现 Logo 时下面配的那句话,就已大彻大悟 ——「能量是我们物质宇宙存在的基础」。
怎么有种神经兮兮的味道,背景的星系看着和游戏的风格并不怎么搭,但又挑不出来什么问题。
在官方给出的游戏介绍中,玩家会在《活跃神经元2》里发现人类 12 项最伟大的发明,并反思人类思想的力量。每打通一大关,游戏就会对一项发明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了指南针、闪米特字母、印刷术等等。我至今没搞明白的是,这些发明和游戏的谜题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一个以直线移动碰撞为主要解谜手段的游戏,会和人类历史上 12 项伟大的发明扯上关系。
或许是为了玩家的活跃脑细胞吧,做到寓教于乐。……这个设定挺神神叨叨的,看介绍他们之后还要出第三部作品,把世界名胜古迹给加进来。
不过好在,《活跃神经元2》本身谜题的设计对得起它的价格,难度适中的谜题和循序渐进的机制引导让我能一口气打上很久。当然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游戏的音乐真的是非常好听,以至于我还去 Youtube 搜了一下「Active Neurons 2 OST」,准备码字的时候听,结果如下:
我还是打开游戏挂机听音乐吧。
看到《Batu Ta Batu》这个名字,估计各位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我也不知道。
《Batu Ta Batu》有中文字幕,把 Batu 直接翻译成了「巴图」,好奇的我就去搜了一下:
估计也就是他们随便音译的。
去搜了一下官方介绍,说「Batu Ta Batu」是巴斯克语中「合并 & 合并」(join and join)的意思,单看这个解释我似乎懂了一点,但又好像啥都没明白。等到下好游戏一试 —— 懂了,颜色版 2048。
简单来说,《Batu Ta Batu》的规则就是将颜色相同的方块进行融合。特定模式要求玩家同时消除指定数量和颜色的方块、让特定颜色的方块能够相邻或是消失,在一个简单的规则之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延伸。玩家可以让手中的方块和相邻的方块交换位置,但需要注意只能和比本方块小或是一样大小的的相邻方块交换(比如一个 1x2 的方块就不能和 2x1 的方块交换,会卡住,但是 2x2 就可以和 2x1 交换)。
「减少巴图」模式指的是让玩家在 nXn 范围的区域中,把所有 1X1 的方块融合成指定数量的方块,形状可以自行定义,随着区域面积的变大,就愈发要注意会不会出现方块因为形状和大小不一而被卡住无法移动的情况。一路打下去,我逐渐感受到宇宙万物合二为一的感受,就好像在《2048》中将一个个相同的数字相加 x2,如果能提前布好局的话就会瞬间清空场上的方块。这种酸爽就好像在小腿图上脱毛膏,酝酿好心情,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脚就把膏连带腿毛撕下来一样。
P.S. 魔性的背景动态效果真的很诡异……
本来是准备打几关「减少巴图」赚够点数开启新模式的,结果我莫名其妙在这模式里打了十多关没停下来。看着不断融合的方块,内心越发舒适。而在永不结束的「无尽模式」里,我更是找到了“无尽的禅意”。
随着一步步把方块融合到四边的染料库中,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轮回 —— 孕育(1x1 方块)、成长(融合成大方块),最后被社会挤兑到边缘地带(交换到四边),最后被淘汰融合(融入染料库)。看着这些不断出生,又最终走向消亡的方块,就好像感受到了宇宙的真理。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玩过六年前 PS+ 会员免费的一款小游戏《孤独的托马斯》(Thomas Was Alone),游戏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方块托马斯渴望走出孤独,后来他与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成为了朋友,一同完成了此前无法通过的挑战。《孤独的托马斯》画面非常精简抽象,但是灵性的旁白赋予了故事活力,操纵不同形状的物体移动会明显感受到手感的微妙差别。
《孤独的托马斯》
《破圆之旅》(Journey of the Broken Circle)和《孤独的托马斯》真有点像,玩家操纵的圆圈移动方式就是在地上不断翻滚,由于缺了一个角,所以翻滚时会感受到硌了一下的卡顿。当与新朋友进行结合后,翻滚时也能意识到不同的物体对翻滚造成的影响,比如松果会凸出来一个角,滚的时候会略微弹起来,特殊效果是可以附着在岩壁上,而气球则会在鼓起的时候让圆圈浮起来。游戏的谜题不是很难,更多是为了故事而服务。
游戏的剧情也不是很复杂,虽然没有中文字幕,不过英文内容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词汇水平大概就是高中英语左右,玩起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隔阂。一个没有朋友,还缺了个角的圆圈,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那一部分而踏上旅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指点迷津(或者在吹逼)的朋友,也结识了数个能够和他那个缺口匹配的生物。
角色的对话像极了现实中我们会遇到的情况,圆圈可以进行对话选择,有时候可以看出来是理性或感性的回答(严重点说就是在杠)。印象最深的是和松果九死一生逃出火山之后,松果说累了想歇一会儿,结果圆圈却坚定表示要前进找到缺失的一块,松果非常失望:“我不走了,我要留下来。” —— 圆圈失去了第一个朋友。
除了朋友,圆圈在游戏中还获得收获了爱情,但也失去了爱情,虽然故事很简单,但像极了人生。
我还没有来到故事的结局,因为一路上我都在听着游戏舒缓的音乐,欣赏着时不时出现的美景:日出、成群结队的热气球 —— 没错,我又感受到了平静。
P.S. 老实说我觉得这游戏的故事,可以让家长作为儿童读物给孩子演示,还能教英文,一举两得。
这一期的三款游戏,我自己还都挺喜欢的。不过写到这里我琢磨了一下,似乎它们都要玩家对上电波才能 Get 到点,说到底还是要隶属于「奇怪游戏」行列的。这里说的奇怪不是游戏做的不好,而是对于很多玩主流游戏的朋友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的可能。好在我成功找到了几个能让自己感受到有趣之处的奇怪游戏,不亏不亏。
微信内搜索VGTIME2015,关注我们
长按图片下载App,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