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概述

算是读书笔记吧

极客时间--设计模式之美


设计模式的作用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代码能力是一个程序员最基础的能力,是基本功,是展示一个程序员基础素养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你写的代码,实际上就是你名片。

提升思想维度

让你可以降维的观察旧的代码,从更高的维度审视代码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评价代码质量的高低?

代码的评价,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
怎么样的代码才算可读性好,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不大一样。
评价的准确度,跟工程师自身经验有极大的关系。

最常用到几个评判代码质量的标准是: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简洁性、可复用性、可测试性。
其中,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又是提到最多的、最重要的三个评价标准

1.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如果 bug 容易修复,修改、添加功能能够轻松完成,那我们就可以主观地认为代码对我们来说易维护。

所谓“代码易维护”就是指,在不破坏原有代码设计、不引入新的 bug 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修改或者添加代码。
所谓“代码不易维护”就是指,修改或者添加代码需要冒着极大的引入新 bug 的风险,并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2. 可读性(readability)

通过良好的编程规范以及注释,让代码清晰易懂

任何傻瓜都会编写计算机能理解的代码。好的程序员能够编写人能够理解的代码。

代码的可读性在非常大程度上会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code review 是一个很好的测验代码可读性的手段:
如果你的同事可以轻松地读懂你写的代码,那说明你的代码可读性很好;
如果同事在读你的代码时,有很多疑问,那就说明你的代码可读性有待提高了。

3.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在不修改或少量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展的方式添加新的功能代码。

开闭原则(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为此而生,绝大多数设计模式的指导思想正是开闭原则

  1. 灵活性(flexibility)

简而言之,灵活就是以很小的代价应对新需求和变动

如果一段代码易扩展、易复用或者易用,我们都可以称这段代码写得比较灵活。

  1. 简洁性(simplicity)

尽量保持代码简单、逻辑清晰。

思从深而行从简,真正的高手能云淡风轻地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编程老手跟编程新手的本质区别之一。

开发初期,除非特别必须,我们一定不要过度设计,应用复杂的设计模式。
而是当代码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再针对问题,应用原则和模式进行重构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前期的过度设计。

  1. 可复用性(reusability)

尽量减少重复代码的编写,复用已有的代码。

面向对象的继承、多态特性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
设计模式里像单一职责原则等也跟代码的可复用性相关。
重构时的解耦、高内聚、模块化等都能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

当然,也不要为了复用而复用。比如不同职责的代码,可能初期长得一样。但是随着项目成长可能发展的截然不同。

  1. 可测试性(testability)

主要看代码是否支持单元测试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代码?

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多态能让我们写出可复用的代码;
编码规范能让我们写出可读性好的代码;
设计原则中的单一职责、DRY、基于接口而非实现、里式替换原则等,可以让我们写出可复用、灵活、可读性好、易扩展、易维护的代码;
设计模式可以让我们写出易扩展的代码;持续重构可以时刻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

编码时的五个指导思想

  • 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是很多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等编码实现的基础

封装、抽象、继承、多态的特性的使用,是很多设计模式运作的根基。

  • 设计原则是代码设计的指导思想

比如,“开闭原则”是很多设计模式(策略、模板等)的指导原则

  • 设计模式是具体方法

主要为了提高代码可扩展性

从抽象程度上来讲,设计原则比设计模式更抽象。

  • 编程规范最细化的解决可读性问题

更加偏重代码细节、更加能落地

  • 持续重构可以有效保持代码质量

结合各种方法论,提升代码质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