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学研合作网络
核心要素:网络节点+关系。下图是网络示意图
1.1网络节点
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节点代表着创新主体,包含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他们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 企业
企业为了获得竞争力,会有技术创新需求,因此企业渴望新的技术能应用于企业生产制造中,也更加注重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流动。
(2) 高校、科研机构
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研成果等资源,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科研资金不足的外部压力、科研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内部压力,因此存在与其他创新主体合作的需求。
(3) 政府
政府不直接参与技术创新中,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协调等多种功能。
(4) 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作为“桥”能够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政府等多种具有异质性的结点和子网络桥接在一起。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商会、技术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专利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审计和会计事务所等服务机构。
(5)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并不直接参与技术创新,而是提供启动资金贷款和相关金融服务,刺激创新主体的产生。
1.2 关系
网络中存在多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都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关系是多样的。主要考虑三种关系。
(1) 产-学/研关系链
产-学/研关系链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企业为高校或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市场技术需求以及相关生产试验场地等,高校或科研机构则是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培养人才以及进行技术支持等。
这种合作关系的产生一般是企业负责人找到高校或科研机构寻求技术支持。
(2) 政-产-学/研关系链
在政-产-学/研关系链中,政府是主导者,企业是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源泉。政府了解创新主体的资源情况,可以通过科技计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引导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
(3) 政—产—学/研—介—金关系链
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更容易占据“结构洞”位置,连接着创新主体。金融机构起到支持作用,为创新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1.3 子网络
基于创新主体的职能的区别,将产学研合作网络可以划分为 核心子网络、支撑子网络、服务子网络。核心子网络负责技术转移与生产、支撑子网络负责制定规则与营造良好环境、服务子网络负责提供信息、金融、法律、财务等服务。
2、中介机构与高校社交
中介机构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服务,需要对接各方优质资源,其中,必然需要与高校学者群体社交。这里便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联系谁,二是怎么联系。
2.1 联系谁?
一般,中介机构是根据企业或政府的需求,去寻找技术对口的专家学者。这里涉及到搜索问题,并不是我课题的主要研究的问题。我的课题应该是:在确定要联系谁之后,帮助解决怎么联系这个问题。
2.2 怎么联系?
方式1:直接联络各个学者
中介人员可以直接去联系目标学者,包括发邮件、打电话、登门拜访等等方式。现实中,这样往往很难取得目标学者的回应。
方式2:通过院长联系
中介人员可以先去拜访学院院长,表明产学研合作意图,通过院长引荐,与目标学者取得联系。这种方式是目前常用的方式,不过,即使是院长,也不可能与学院所有人都是强社交关系。
方式3:通过学者社区联系
中介人员可以先与目标学者所处的社区建立联系,同一社区内学者联系紧密,通过熟人推荐,从而联系到目标学者。
3、现实学者社区发现的意义
首先,高校学者群体中存在着学术团队的概念,即学院中的学者们,会组成不同的学术团队,共同研究课题,承担项目等等。而学术团队的组成,无法从网上知道,现实学者社区发现这一个过程,目的就是在于挖掘出这种学术团队结构特征。
方滨兴院士的书中提到:在社交网络中发现虚拟社区结构有助于理解网络拓扑结构特点、揭示复杂系统内在功能特性、理解社区内个体关系/行为及演化趋势,为信息检索、信息推荐、信息传播控制等诸多用户提供有力支撑。
同样,现实学者社区的划分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对于中介机构了解高校学者群体有着重要意义:
1、可以使得中介人员知道目标学者所处的社区,指引其如何通过熟人社交取得其联系。
2、更好的帮助解决“联系谁”这个问题。即我认为,中介机构在接到企业技术需求后,应该找对应的学术团队,而不仅仅是一个专家学者,因为最终解决问题的应该是靠的一群人,而不会是一个人来解决。在系统平台中,输入对的的技术需求文档,搜索出来应该是一个学术团队。那么,划分出主题相近的学者社区,是学术团队搜索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