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时间记录营】2-1计时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时间记录营

今日主题:2-1计时

学习日期:2020年3月30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回顾

(1)小伙伴提到用别人的眼光发现自己的亮点,所以我们要多去链接,多去和小伙伴们去进行交流碰撞,从而拓展关系力

(2)小伙伴通过实践发现四字的名称不太喜欢,决定换回两个字,觉得两个字更加清晰明了,崔律对这个做法表示赞同,那么有伙伴可能就会问:那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去尝试4个字呢?直接让大家设置两个字不就可以了吗?

崔律对于这个点的回应,每个伙伴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所以喜好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4个字的设置,而有的人喜欢简单明了的,我们可以先尝试,之后觉得哪一种更适合自己,最后做出选择就可以了,这个尝试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PS:小伙伴说到的这个点我也很有感触,因为我设成4个字的之后,感觉找图标找起来更麻烦了,有的不知道该往哪个类别下面放,导致会浪费一些时间,所以最后也决定换回简单明了的方式

(3)优美小伙伴提到自己的图标,用心设计过之后看着非常的舒服,这其中的原理是:多投入一份感情,就会多一份喜欢,所以要想把时间记录做好,我们在这个设置上面多花一点功夫,多花一点心思是值得的,想到我们这个软件是要用一辈子的,那现在我们多在上面花一些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在操作软件时先对着策略的讲解视频操作,不懂得去翻书,如果再不懂得向学霸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求知的欲望,通过问自己,然后呢,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4)时间记录的类别,命名及颜色都要体现我喜欢三个字,自己喜欢的事物会更加的爱不释手,会用的更加的持久

1.2新知

(1)时间记录三部曲,

①类别设置②记录时间③统计分析

崔律声明所有APP的用法都是崔律自行摸索研发和原创。

PS:崔律的很多做法体现的都是遇到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软件的使用。

而我过去在遇到一个新的软件的时候,开始觉得很新鲜,然后就风风火火的用起来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用的很混乱,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无论是高效TODO还是a time logger,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直到遇到了崔律这两个软件才真正的用了起来

(2)关于最小活动时间的设置,我们可以设置成一分钟,两分钟,5分钟,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比如设置两分钟,持续两分钟之内的活动,将不体现在历史活动清单里面。

这个设置可以用来应对点错图标或或原本没想好要做什么,而匆匆开始的一些活动

(3)开始计时vs结束时计时

开始计时是在活动界面直接点击图标操作即可

结束即使是在历史活动详情里面,或者是饼图界面中,点击右下角的加号来进行即时操作

1.3小剧场

小伙伴在参加了崔律线上拆解《极简时间》这本书之后,对比《极简时间》和崔律的精时力手册,发现《极简时间》里面的方法都堆在一起,看上去很简单,但用起来并不好用,而崔律的书看起来这个知识点都很小,但却像搭积木一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对此崔律回应,精时力是系统!

2.[践行]我今天的刻意实践:

再去好好体会一下,开始计时和结束计时的不同

研究一下结束计时的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3.[分享]我在计时的亮点:

(1)目前我计时是用开始计时的方式,只有偶尔补记的时候会用结束计时的方式

(2)现在还是比较适应开始计时的方式,因为这是开始某件事情的仪式感

4.[复训]我在计时的不足:

(1)开始计时,目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想好具体做什么的话,就很容易忘记备注;或者是没想好做什么的时候,迟迟不去点活动图标,导致上一个任务的时间会被拉长

5.[发现]我的疑问:

6.[看法]对于精时力学习的类别设置,我的经验是:

小伙伴提到,关于精时力小类的划分问题

我在去年100天训练营期间,因为要带天津的小伙伴去组织线下活动,所以我当时把精时力设为一个大类,然后下面有4个小类,分为学习日志,备课输入,分享输出,以及成果沉淀这4部分

到今年在用的时候,发现用的最多的就是学习日志这个类别,其他的备课还有分享,这部分基本上都没有了

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把精时力作为一个大类,没有再去分小类,只要是和精时力相关的事项都放到精时力类别下,然后做好备注

以前小类多的时候会纠结该放到哪个类别下,现在只有一个类别在计时的时候就不需要多想了,直接点击,然后备注自己要做什么就可以了,发现这样更加省时间了

另外再分享我的一个小的做法,就是在不知道一个大类该如何分小类的时候,可以先用大类来记,然后添加备注,然后去统计自己备注里面做的比较多的事情,然后再去设置小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30【时间记录营】2-1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