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中洞见自己

今天是参加好报写作群的第八天,很高兴自己依然在坚持,而且一天都未掉队,但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随着写作的推进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也似乎让我的每天一文变得越来越艰难,我明白如果照此下去,我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正好,借今日的写作,对自己来一个自我批评,及时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也为接下来的写作扫清一些障碍。



1、切入点

读了前几日的日志,尤其最近几天写的东西,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便是立意有点假大空,不论是《感受无可替代》《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还是《接纳小我,成就打我》,听起来总那么神秘,旷远,不是很接地气的感觉,换言之,从题目本身来看,别人并不知道我到底要写什么,切口太大,写着写着就会失去方向,极容易跑偏,而我在写的时候也的确如此,尤其到最后,反而不知道怎么结尾,要想半天才行,这就如同做手术一样,切口太大的话,会给缝合增加难度,无异于自己为难自己,所以切入点要尽可能的小,以小见大,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2、具象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前不久曾学习过一段时间演讲,期间,老师曾多次点出我的问题,不够具象。没想到延伸到写作方面,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道理甚至同一个词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故事或者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地呈现出来。我更喜欢写议论文等观点型的文章,但读了读自己写的文章,总觉得有点干巴巴的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我总喜欢讲道理,但却没有更多的论据来为那些道理作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所以读者看罢很难感同身受,而且缺乏例证的批判性的道理总会显得太正,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得不到读者发自内心的认同。

3、生活阅历

在这方面的局限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个没办法,只能靠我自己在平时的生活里多积累,多留意。我在学校的时间待的太长,出身社会相应的就有点晚了,社会与情感经历方面的匮乏让我对于社会与自我的认知与感受方面比较浅薄,常常看到群伙伴的文章,他们的经历本身的厚重就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而且亲身经历过的东西最具有真情实感,也最能打动人,而反观自己的肤浅,只有在一边羡慕嫉妒恨的份儿,只有在日常里多阅读书籍,多留意时事新闻,尽全力丰富自己认知方面的浅显,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充足的源动力。


写作本身就是与自己对话、自我洞见与反思的过程,每一天的自己都是不同的,记录自己可以看作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也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当然,灵感不可能一直有,上帝不可能每天都来光顾我们的大脑,但只要我们坚持记录,我笃信我们终将会有所收获,为了明天那个更美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写作中洞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