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归期未有期,归来已成“歪果仁”

问君归期未有期,归来已成“歪果仁”_第1张图片
我来自中世纪

结束假期,从国内回到法国,短短几天就开始头发枯涩,脸上起痘,眼鼻干燥,打不起精神。

OMG,竟然水土不服!

如果说初来乍到,一时不适应另外一个国度的饮食气候,那倒也正常,可我在这里已经驻扎了九年,这次只不过离开了三周时间,我的身体,竟然已经自动调整回初始设置状态了!

这可真是个不尴不尬的状态,不适应法国倒罢了,回中国也前所未有地不适应!因为我的祖国这几年来噌噌噌地 “版本更新”,我这个出厂设置已经被远远地甩到了国外,totally OUT了。

手机手机我爱你

如果我说,在法国我每月只有50M的流量,不知道会收集多少惊掉的眼珠。而且,这区区50M也有富余。

上班或者周末外出,我常常一天都不看手机。
出门要自己开车,没法看手机,大屏幕的GPS更实用。
出去旅游,我跟古董法国人一样,找份当地的纸质地图圈圈画画。
听中文歌,我还在用国内大约已经绝迹的U盘还有CD。

我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晚上回家刷微信刷微博看邮件,仅此而已,但日子也照过,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没体会到任何不便。

一回国,我感觉自己像是一身汉服,穿越而来。

两年前从国内回法国时,特地带回了一部分现金,为的是再回国时不用满机场去找取款机,找到了却发现忘了银行卡密码。

真回去了却发现,我简直最土豪,别人不要说随身不带那么多现金,真有人干脆连钱包都不带。

买四个桃子五块三,手机拿出来,“滴——”手不沾钱,不用找零,就这么文明卫生地结束了交易。想我在法国还专门备一个放零钱的小包。
晚上不想带孩子出去吃,手机上刷刷图片看看点评,一会儿功夫就送到家门口来。想我在法国,外卖能送到门的只有披萨,还得另交送餐费。
出门打车,滴滴一叫,马上有电话过来确认位置,两分钟就到。想我在法国,想打车要提前预约,马路上根本没车可打。
家里四个孩子只有两个同样的毛绒玩具,谁也不肯当好人,姨妈打开手机,两分钟就下了单,第二天就人手一只各自玩去了。想我在法国,不过年过节,买什么玩具!等买回来,热乎劲儿早过了!

为了确保我们一家的假期质量,我抓紧学习,不耻下问,很快我的手机里也下载了美团,淘宝,驴妈,高德地图,甚至K健身,荔枝电台;微信除了抢发红包之外,也频繁用起了转账,扫一扫和滴滴打车。反正每个月2G的流量,能用流量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用顺了手以后,生活真是无比流畅。在外面玩,遇到饿了渴了要回家了甚至想上厕所了,我都会下意识点亮手机。

手机成了跟婚戒一样不离手的重要个人物品。

我理解了大街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看手机的人,那些在饭店里同一个桌却各看各手机的人,那些进了厕所就出不来的人!

回想在法国,我对手机的利用率之低下简直都可以剥夺中国国籍了!


车轮上的帝国

拿到中国驾照十二年来,第一次人在中国却没有开车。

首先是因为害怕。

短短几年,马路上的车像爆米花一样暴涨。路上已经看不到我那个年代的自行车大军,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车和又新又亮的私家车。

我真是十分佩服中国司机们。他们在熙熙攘攘的车流里一边开车,一边闪展腾挪——要躲左右斜插上来的车、前方逆行的车还有侧方追着绿灯尾巴横穿马路的电动车,还要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超车。

不知道多少次我在出租车副驾的位置上脱口惊叫,只待一瞬之后一场车祸横生,可是没有,一次也没有,只换来司机鄙视的目光。

按说在法国开过车的我不应该害怕。法国的路通常又窄又弯还是单车道,而法国人在限速90的地方绝不只开80,我也就被逼得学会了开快车。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形容法国人开车像开赛车,可我担保,要是他看过中国司机开车,他会明白,法国人那只是场地内无障碍赛车而已,小儿科。

不开车,还因为怕停车难。车上留自己的电话号码已经成了私家车标配,也是中国新特色!

滴滴打车也成了我不开车的一大动力,又方便又便宜,坐在车里还能刷刷手机看看风景。

在国内有一次订了间民宿,结果房东那边出问题,想哄我退订,憋出一个理由说“我那房子离地铁站太远,您去哪儿玩都不方便”,我很土豪地回她:“不劳操心,我出门都打车的!”

还真没撒谎,在国内三周,如果没有家人朋友捎带,我们全靠打车。打车的费用跟在法国比就是大白菜,在法国去上班打一次车的费用够我们在国内打一周!

Last but not least,中国的高铁,论速度,论准点率,论宽敞舒适程度,论卫生整洁,都可以睥睨欧洲了。

人民币铺路

随身带一沓人民币,一边花钱包一边瘪下去,花多花少非常直观。但当手机取代了人民币后,花钱就好像变成了跟自己账户无关的事,一天“滴滴滴”下来,还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假期结束后,我细看微信,才发现有非常详细的账目清单,一算下来吓自己一跳,比在欧洲度假一点都不便宜。

在国内,吃饭和出行便宜,但是旅游和带孩子出去玩并不便宜。

参观景点,不但门票价格翻了几番,而且大门票套小门票,终于进去了发现还是绕不过各路让人掏钱的坑:拍照,纪念品,餐饮,上香,价格还不一定透明。去长城的时候,团里一个德国小伙说他在长城上喝了今生最贵的一小瓶啤酒,100块人民币。

平常带孩子出去玩,只要出了门,就要人民币先行。孩子在游乐场的每个笑脸背后晃动的都是毛爷爷的身影。而在法国,带小孩子去玩大多是在公园和野外,自己带水带三明治,一分钱都不花就能玩上一天。记得有个朋友刚到法国的时候,第一次带女儿去家附近的公园玩,口袋里装了10欧元,想给女儿买瓶水或者买个冰淇淋。可这10欧愣是没花出去,因为卖什么的都没有!

这其实并不算什么,毕竟中国人不是天天去旅游。如果老外们能跟中国人聊上一聊,了解一下他们的工资和工资涨幅,了解一下他们的房价和自购房率,了解一下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就会感觉这个世界已经反转,贫穷落后的不是号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是他们。

中国有着欧洲所缺乏的赚钱意识和动力。在中国,有钱没钱,直接关系着一举一动的质量,更不要说居住和教育。

欧洲现在还有什么动力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君归期未有期,归来已成“歪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