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刘自朗,我的高中物理老师

1984年,当我还是一个乡下长大的高一学生时,学会了用BASIC语言编写程序,成为湖南第一批写程序的中学生,距今三十六年。这三十六年,我从学生,成为一名专业的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CTO,到自己创业,写程序从未间断。现研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开源的TDengine里就有我自己贡献的4万多行代码。这一切,源于我中学物理老师-刘自朗老师。是刘老师引我这个乡下伢子进入了计算机世界,给我打开了世界科技的大门。今天教师节,刘老师虽已仙去,特刊载我6年前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感谢刘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教过我的所有老师。

1983年我考入长沙县一中,刘老师是我物理老师。那时刘老师已经退休,学校返聘他教高一的物理。他在学校的名气很大,不仅书教的好,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开汽车、修汽车、修电视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待人热情开朗,还是长沙市政协委员。与其他老师相比,还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在1983,而且在一个县的中学,是一个传奇。因此我们第一堂课,就是带着敬意、竖起耳朵听的。

 

刘老师上课,毫无疑问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不管是物理成绩好还是差的都喜欢他的课。他最喜欢用各种比方来解释物理现象,还自己制作实验教具。我的印象是他制作了横波演示,加速度演示的教具(校史馆里应该还留有)。上课用的语言是诙谐的,记得一次他讲城里人太娇气,不说长沙话的“lia 2声”, 而是一个普通话的“累”。上课还不忘让我们记住一些英文单词,比如力用F表示,是因为力的英文单词是Force,质量用M表示,因为质量的英文单词是Mass等等。还记得有次他开完政协会议回来,带了一本牧师送的圣经到教室,念了一页,给大家普及了一下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刘老师的强项还在于动手能力,激发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个学期不到,我马上加入了他组织的摄影兴趣小组。80年代初期,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照片都没拍过几张,就更别说玩照相机了,因此摄影对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让我们看摄影的书,然后拿出他自己的120相机,教我们一些基本技巧。不仅如此,我与几个同学还学会显影、定影,自己冲洗胶卷,放照片。印象特别深的是,没有暗室,我们几个同学都是躲在被子里倒腾显影罐。现在我手里还保留着不少高中时给同学拍的、自己冲洗的黑白照片。搞完摄影,我们又开始在刘老师指导下,学无线电,自己制作收音机。他给我看了本收音机原理方面的书,也给我看了他家里他自己装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我和几个同学准备开干的时候,一个大的变化发生了。

 

84年上半年,刘老师邀请到了当时湖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陈积华教授到学校,给我们做了“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的报告。紧接着,刘老师带着我与很多同学到市里面参观“湖南省首届微型计算机展览”。刘老师在一堂课上,花时间给我们解释计算机的几大模块,解释二进制、十六进制,计算机是如何执行0101代码的。一大群农村出来的孩子,还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被信息革命的前景所深深的吸引住了。

 

长沙县一中的硬件条件一般,没法与长沙市的几所名牌中学相比。但是正巧,邓小平那年说了一句“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赶上了时候。刘老师以及其他学校老师想方设法,让学校获得了六台团中央赠送的电脑-Laser 310. 这个Laser 310是很简单的16位计算机,就一个简单的键盘,要连接电视机做显示屏幕,仅仅能用BASIC语言编程,只有64K内存。计算机到学校后,没有任何老师同学知道如何用。刘老师就安排我与几个同学先看书,同时看湖南电视台当时正播放的一个电视教育节目,长沙铁道学院彭仲昆老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当时连个简单的赋值语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 X = X + 3这样的语句。忽然一天,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一下就清楚了,我能开始写BASIC语言程序了。84年暑假,刘老师还让我把Laser 310带回家。当时很多人来家里看,因为没有人知道电脑是什么样。

 

刘老师以及后来我高二的数学老师王紫阳老师还想了很多办法,让我们几个学电脑的同学有更多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专门去湖南轻工业学校,他们请那儿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算法和编程技巧,包括冒泡分类等排序方法等等。从高一的第二个学期起,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被计算机占住了。高二的时候,我们年级的考试统分就用我写的程序来做了,节省了老师打算盘的时间。因此当时班主任给我一个外号“陶电脑”。

 

刘老师自己后来也完全学会了写程序,那时应该已经是六十好几的人了,是老师中最先学会写程序的。我去美国留学后,中国能够上网,他是率先上网的人,我们之间通过很多次电子邮件,他还问过我很多计算机方面的问题。80岁的时候,有次去看他,我还记得他自己在计算机上编辑制作视频,不停问我这个软件那个软件。

我小学初中是在长沙县乡下上的,即使离长沙市不到30公里,但仍然是封闭落后,根本无法接触到任何新的东西。没有刘老师,我不可能接触到计算机,更不可能去学习写程序,成为湖南第一批写软件的中学生。有趣的是,当时我们一起学计算机的同学,高中毕业后,倒都没有学计算机专业,我是进了中国科大的近代力学系,肖波是进了湖南大学的机械系,毛健进了清华的生物系。但工作后,我们几个人又都进入了IT行业,而且还在IT行业战斗。

85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哈雷彗星一年之后要光顾地球,这是76年才能遇到的奇观,因此觉得应该抓住这机会。但一个县里的中学,没有望远镜,长沙也没有我们学生可以使用的天文台,怎么办?我、肖波、杨旭东、杜金波四个同学当时突发奇想,自己做一望远镜。刘老师成了我们的导师。首先,他自己去长沙县榔梨镇上的县图书馆借来了《天文爱好者》杂志,该杂志连载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杨世杰研究员一篇关于自制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的文章。我爸正好凑巧手里有几块12公分直径的光学玻璃,我姐当时已经参加工作,她们下属单位有个制作放大镜的车间,从那里我找来了金刚砂。我们与刘老师一起琢磨了一下杨世杰的文章,觉得手工到底是怎么磨的。磨镜片,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好的,因此需要专门的地方。刘老师帮我们找到学校物理教研室一间空闲的办公室,我们几个同学下课就聚在那里磨镜片了。折腾一个星期后,觉得镜片应该变凹了。但怎么标定这个镜片是否OK而且测试它的曲率,我们几个人就是搞不明白文章中的阴影测绘法。刘老师鼓励我们写信问天文台。我当时就马上给南京天文台的杨世杰研究员写信,没想到立即得到他的回信,解决了我们的疑惑。镜片磨完后,还要镀银或者镀铝。刘老师帮我们找到从县一中调到市37中当校长的赵建茹老师,要她指导我们用化学方法镀银。在赵老师指导下,我们镀银成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望远镜终于手工制作出来,让老师同学大吃一惊。有次回到母校,看到望远镜还摆在那里,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我后来在中国科大读天体物理,与我高中的这段经历很有关系。刘老师不仅成了我摄影、计算机的启蒙老师,更是成了我天文的启蒙老师。

高二起,刘老师就不教我物理了。但是我仍然经常往他家里跑。他家就在学校校门外,是个独立的小院子,两层楼,修的很精致。到刘老师家里,听他教诲之外,主要是去看他家里的各种小人书,物理类的书,还有什么汽车、电视机的书,也在他家里的小小作坊里看他做的各种电子设备, 包括他自己组装的几台黑白电视机。对我影响很大的应该是小人书。刘老师的原话想不起来,但意思是很多经典名著太厚,太多,没时间看,看看小人书就够,精髓就知道了。因此我整个高中应该是没有读过什么大的文学作品的,后来也很少,完全是受了刘老师的影响。因为老到刘老师家去,很多习惯都受了他的影响。比如刘老师倡导不抽烟、不喝酒、不钓鱼、不打牌,这也成了我的生活态度。

忆恩师刘自朗,我的高中物理老师_第1张图片

2003年与刘老师在湘江边上

高中毕业后,我与刘老师的交往一直没有断过。每次回长沙,我总要找时间去他家去看看,听听他的教诲。到美国留学工作后,我们最开始是书信来往,后来是电子邮件。每次到他家,都是给我看他新拍的照片、视频等等,问我的工作情况。他最关心我的问题是,做的东西听起来都挺不错,就是要知道怎么赚钱才行。马年春节前,我去看他,给他介绍快乐妈咪胎语仪,得到他的肯定,这个应该能够赚钱。每次见到他,看到他都是精神很好,身体很结实,吃大碗面条。80岁那年,有次给我打电话,居然是骑自行车的时候给我打的。80岁以后,他还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只到最近两年,90岁的老人,腿脚终于不太听使唤了,就安心住在女儿家里,不到处跑了。

刘老师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是简单的上了他的物理课,更多的是他给我打开了世界的窗子,让我一个在闭塞环境长大的小孩迅速的了解到了最新的科技,让我有动手的能力,让我从高中起就学会了折腾,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让我有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活榜样,而且让我学会健康快乐的去生活。在80年代,大学升学率还很低,学校的教育完全是100%围绕高考转。而我在刘老师的影响下,成了一个另类。不是一个天天啃数理化书本的学生,而成了一个玩摄影、玩电脑、玩望远镜,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人。按今天的话说,极客一名。

2002年起,我三次创业,而且每次做的都是创新的高科技产品。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头脑灵活、主意很多的人。这创新的源泉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刘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我没有遇到刘老师,我学习成绩一定会更好,但我只会是一个标准的很会读书的乡下伢子,很难想象出我今天在做什么。我真的很幸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位恩师。刘老师,谢谢您!

陶建辉写于北京望京

2014年4月19日


忆恩师刘自朗,我的高中物理老师_第2张图片点击阅读原文,体验我贡献了4万行代码的TDengine!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人工智能,tooltip,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