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序列,指的是一块可存放多个值的连续内存空间,这些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可通过每个值所在位置的编号(称为索引)访问它们。
在 Python 中,序列类型包括字符串、列表、元组、集合和字典,这些序列支持以下几种通用的操作,但比较特殊的是,集合和字典不支持索引、切片、相加和相乘操作。
注意,在使用负值作为列序中各元素的索引值时,是从 -1 开始,而不是从 0 开始。
切片操作是访问序列中元素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访问一定范围内的元素,通过切片操作,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序列。
序列实现切片操作的语法格式如下:
sname[start : end : step]
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分别是:
sname:表示序列的名称;
start:表示切片的开始索引位置(包括该位置),此参数也可以不指定,会默认为 0,也就是从序列的开头进行切片;
end:表示切片的结束索引位置(不包括该位置),如果不指定,则默认为序列的长度;
step:表示在切片过程中,隔几个存储位置(包含当前位置)取一次元素,也就是说,如果 step 的值大于 1,则在进行切片去序列元素时,会“跳跃式”的取元素。如果省略设置 step 的值,则最后一个冒号就可以省略。
下面是例子
str="C语言中文网"
#取索引区间为[0,2]之间(不包括索引2处的字符)的字符串
print(str[:2])
#隔 1 个字符取一个字符,区间是整个字符串
print(str[::2])
#取整个字符串,此时 [] 中只需一个冒号即可
print(str[:])
Python 中,使用数字 n 乘以一个序列会生成新的序列,其内容为原来序列被重复 n 次的结果。例如:
str="abc"
print(str*3)
输出结果为:
‘abcabcabc’
比较特殊的是,列表类型在进行乘法运算时,还可以实现初始化指定长度列表的功能。例如如下的代码,将创建一个长度为 5 的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是 None,表示什么都没有。
#列表的创建用 [],后续讲解列表时会详细介绍
list = [None]*5
print(list)
输出结果为: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Python 中,可以使用 in 关键字检查某元素是否为序列的成员,其语法格式为:
value in sequence
其中,value 表示要检查的元素,sequence 表示指定的序列。
例如,检查字符‘k’是否包含在字符串“custkdxf”中,可以执行如下代码:
str="custkdxf"
print('k' in str)
运行结果为:
True
和 in 关键字用法相同,但功能恰好相反的,还有 not in 关键字,它用来检查某个元素是否不包含在指定的序列中。
在 Python 中,创建列表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使用 [ ] 直接创建列表
使用[ ]创建列表后,一般使用=将它赋值给某个变量,具体格式如下:
listname = [element1 , element2 , element3 , ... , elementn]
其中,listname 表示变量名,element1 ~ elementn 表示列表元素。
另外,使用此方式创建列表时,列表中元素可以有多个,也可以一个都没有,例如:
emptylist = [ ]
这表明,emptylist 是一个空列表。
使用 list() 函数创建列表
除了使用[ ]创建列表外,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内置的函数 list(),使用它可以将其它数据类型转换为列表类型。例如:
#将字符串转换成列表
list1 = list("hello")
print(list1)
#将元组转换成列表
tuple1 = ('Python', 'Java', 'C++', 'JavaScript')
list2 = list(tuple1)
print(list2)
#将字典转换成列表
dict1 = {
'a':100, 'b':42, 'c':9}
list3 = list(dict1)
print(list3)
#将区间转换成列表
range1 = range(1, 6)
list4 = list(range1)
print(list4)
#创建空列表
print(list())
列表是 Python 序列的一种,我们可以使用索引(Index)访问列表中的某个元素(得到的是一个元素的值),也可以使用切片访问列表中的一组元素(得到的是一个新的子列表)。
使用+运算符可以将多个序列连接起来;列表是序列的一种,所以也可以使用+进行连接,这样就相当于在第一个列表的末尾添加了另一个列表。
例:
language = ["Python", "C++", "Java"]
birthday = [1991, 1998, 1995]
info = language + birthday
print("language =", language)
print("birthday =", birthday)
print("info =", info)
运行结果:
language = [‘Python’, ‘C++’, ‘Java’]
birthday = [1991, 1998, 1995]
info = [‘Python’, ‘C++’, ‘Java’, 1991, 1998, 1995]
从运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会生成一个新的列表,原有的列表不会被改变。
+更多的是用来拼接列表,而且执行效率并不高,如果想在列表中插入元素,应该使用下面的方法。
append() 方法用于在列表的末尾追加元素,该方法的语法格式为:
listname.append(obj)
其中,listname 表示要添加元素的列表;obj 表示到添加到列表末尾的数据,它可以是单个元素,也可以是列表、元组等。
Python extend()方法添加元素
extend() 和 append() 的不同之处在于:extend() 不会把列表或者元祖视为一个整体,而是把它们包含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中。
extend() 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listname.extend(obj)
其中,listname 指的是要添加元素的列表;obj 表示到添加到列表末尾的数据,它可以是单个元素,也可以是列表、元组等,但不能是单个的数字。
append() 和 extend() 方法只能在列表末尾插入元素,如果希望在列表中间某个位置插入元素,那么可以使用 insert() 方法。
insert() 的语法格式如下:
listname.insert(index , obj)
其中,index 表示指定位置的索引值。insert() 会将 obj 插入到 listname 列表第 index 个元素的位置。
当插入列表或者元祖时,insert() 也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元素插入到列表中,这一点和 append() 是一样的。
注意,有的函数并不返回任何值,请大家自己尝试。
这3个函数本身不难,但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去实验。
在 Python 列表中删除元素主要分为以下 3 种场景:
根据目标元素所在位置的索引进行删除,可以使用 del 关键字或者 pop() 方法;
根据元素本身的值进行删除,可使用列表(list类型)提供的 remove() 方法;
将列表中所有元素全部删除,可使用列表(list类型)提供的 clear() 方法。
del:根据索引值删除元素
del 是 Python 中的关键字,专门用来执行删除操作,它不仅可以删除整个列表,还可以删除列表中的某些元素。
del 可以删除列表中的单个元素,格式为:
del listname[index]
其中,listname 表示列表名称,index 表示元素的索引值。
del 也可以删除中间一段连续的元素,格式为:
del listname[start : end]
其中,start 表示起始索引,end 表示结束索引。del 会删除从索引 start 到 end 之间的元素,不包括 end 位置的元素。
pop():根据索引值删除元素
Python pop() 方法用来删除列表中指定索引处的元素,具体格式如下:
listname.pop(index)
其中,listname 表示列表名称,index 表示索引值。如果不写 index 参数,默认会删除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出栈”操作。
大部分编程语言都会提供和 pop() 相对应的方法,就是 push(),该方法用来将元素添加到列表的尾部,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入栈”操作。但是 Python 是个例外,Python 并没有提供 push() 方法,因为完全可以使用 append() 来代替 push() 的功能。
remove():根据元素值进行删除
除了 del 关键字,Python 还提供了 remove() 方法,该方法会根据元素本身的值来进行删除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remove() 方法只会删除第一个和指定值相同的元素,而且必须保证该元素是存在的,否则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
clear():删除列表所有元素
Python clear() 用来删除列表的所有元素,也即清空列表,没什么好说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del 关键字时,一定要搞清楚,删除的到底是变量还是数据。
例如,下面代码演示和删除变量的方法:
tt = 'hello'
#定义一个包含多个类型的 list
list1 = [1,4,tt,3.4,"yes",[1,2]]
l2 = list1
print(id(l2),id(list1))
del list1
print(l2)
print(list1)
运行结果如下:
1765451922248 1765451922248
[1, 4, ‘hello’, 3.4, ‘yes’, [1,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mengma\Desktop\demo.py”, line 8, in
print(list1)
NameError: name ‘list1’ is not defined
第一行输出的内容是 l2 和 list1 的地址,可以看到它们是相同的,说明 l2 和 list1 之间的赋值仅仅是传递内存地址。接下来将 list1 删掉,并打印 l2,可以看到,l2 所指向的内存数据还是存在的,这表明 del 删除 list1 时仅仅是销毁了变量 list1,并没有删除指定的数据。
除了删除变量,其他的删除都是删除数据,比如将列表中数据全部清空,实现代码如下:
tt = 'hello'
#定义一个包含多个类型的 list
list1 = [1,4,tt,3.4,"yes",[1,2]]
l2 = list1
l3 = l2
del l2[:]
print(l2)
print(l3)
输出结果为:
[]
[]
可以看到,l3 和 l2 执行同样的内存地址,当 l2 被清空之后,l3 的内容也被清空了。这表明内存中的数据真正改变了。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即便使用 del 关键字删除了指定变量,且该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再没有其他变量使用,此内存空间也不会真正地被系统回收并进行二次使用,它只是会被标记为无效内存。
Python 提供了两种修改列表(list)元素的方法,你可以每次修改单个元素,也可以每次修改一组元素(多个)。
修改单个元素
修改单个元素非常简单,直接对元素赋值即可。请看下面的例子:
nums = [40, 36, 89, 2, 36, 100, 7]
nums[2] = -26 #使用正数索引
nums[-3] = -66.2 #使用负数索引
print(nums)
运行结果:
[40, 36, -26, 2, -66.2, 100, 7]
使用索引得到列表元素后,通过=赋值就改变了元素的值。
修改一组元素
Python 支持通过切片语法给一组元素赋值。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如果不指定步长(step 参数),Python 就不要求新赋值的元素个数与原来的元素个数相同;这意味,该操作既可以为列表添加元素,也可以为列表删除元素。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修改一组元素的值:
nums = [40, 36, 89, 2, 36, 100, 7]
#修改第 1~4 个元素的值(不包括第4个元素)
nums[1: 4] = [45.25, -77, -52.5]
print(nums)
运行结果:
[40, 45.25, -77, -52.5, 36, 100, 7]
如果对空切片(slice)赋值,就相当于插入一组新的元素:
nums = [40, 36, 89, 2, 36, 100, 7]
#在4个位置插入元素
nums[4: 4] = [-77, -52.5, 999]
print(nums)
运行结果:
[40, 36, 89, 2, -77, -52.5, 999, 36, 100, 7]
*使用切片语法赋值时,Python 不支持单个值,例如下面的写法就是错误的:
nums[4: 4] = -77
但是如果使用字符串赋值,Python 会自动把字符串转换成序列,其中的每个字符都是一个元素,请看下面的代码:
s = list("Hello")
s[2:4] = "XYZ"
print(s)
运行结果:
[‘H’, ‘e’, ‘X’, ‘Y’, ‘Z’, ‘o’]
使用切片语法时也可以指定步长(step 参数),但这个时候就要求所赋值的新元素的个数与原有元素的个数相同,例如:
nums = [40, 36, 89, 2, 36, 100, 7]
#步长为2,为第1、3、5个元素赋值
nums[1: 6: 2] = [0.025, -99, 20.5]
print(nums)
运行结果:
[40, 0.025, 89, -99, 36, 20.5, 7]
Python 列表(list)提供了 index() 和 count() 方法,它们都可以用来查找元素。
index() 方法
index() 方法用来查找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位置(也就是索引),如果该元素不存在,则会导致 ValueError 错误,所以在查找之前最好使用 count() 方法判断一下。
index() 的语法格式为:
listname.index(obj, start, end)
其中,listname 表示列表名称,obj 表示要查找的元素,start 表示起始位置,end 表示结束位置。
start 和 end 参数用来指定检索范围:
start 和 end 可以都不写,此时会检索整个列表;
如果只写 start 不写 end,那么表示检索从 start 到末尾的元素;
如果 start 和 end 都写,那么表示检索 start 和 end 之间的元素。
index() 方法会返回元素所在列表中的索引值。
count()方法
count() 方法用来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基本语法格式为:
listname.count(obj)
其中,listname 代表列表名,obj 表示要统计的元素。
如果 count() 返回 0,就表示列表中不存在该元素,所以 count() 也可以用来判断列表中的某个元素是否存在。
在讲其它内容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下range()的用法
range(start, end, step)
Python range() 函数能够轻松地生成一系列的数字。
例如:
for i in range(1, 10):
print(i, end = ' ')
输出结果:1 2 3 4 5 6 7 8 9
同时还可以指定步长。
例如:
for i in range(1, 10, 2):
print(i, end = ' ')
输出:1 3 5 7 9
for流程控制接下来会讲,看不懂先不要着急。
元组(tuple)是 Python 中另一个重要的序列结构,和列表类似,元组也是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序的元素组成。
元组和列表(list)的不同之处在于:
列表的元素是可以更改的,包括修改元素值,删除和插入元素,所以列表是可变序列;
而元组一旦被创建,它的元素就不可更改了,所以元组是不可变序列。
元组也可以看做是不可变的列表,通常情况下,元组用于保存无需修改的内容。
从形式上看,元组的所有元素都放在一对小括号( )中,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如下所示:
(element1, element2, ... , elementn)
其中 element1~elementn 表示元组中的各个元素,个数没有限制,只要是 Python 支持的数据类型就可以。
我们不妨通过 type() 函数来查看一下元组的类型:
type( ("c.biancheng.net",1,[2,'a'],("abc",3.0)) )
输出:
Python 提供了两种创建元组的方法,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使用 ( ) 直接创建
通过( )创建元组后,一般使用=将它赋值给某个变量,具体格式为:
tuplename = (element1, element2, ..., elementn)
其中,tuplename 表示变量名,element1 ~ elementn 表示元组的元素。
注意:在 Python 中,元组通常都是使用一对小括号将所有元素包围起来的,但小括号不是必须的,只要将各元素用逗号隔开,Python 就会将其视为元组。当创建的元组中只有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元素时,该元素后面必须要加一个逗号,,否则 Python 解释器会将它视为字符串。
使用tuple()函数创建元组
除了使用( )创建元组外,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内置的函数 tuple(),用来将其它数据类型转换为元组类型。
tuple() 的语法格式如下:
tuple(data)
其中,data 表示可以转化为元组的数据,包括字符串、元组、range 对象等。
tuple() 使用示例:
#将字符串转换成元组
tup1 = tuple("hello")
print(tup1)
#将列表转换成元组
list1 = ['Python', 'Java', 'C++', 'JavaScript']
tup2 = tuple(list1)
print(tup2)
#将字典转换成元组
dict1 = {
'a':100, 'b':42, 'c':9}
tup3 = tuple(dict1)
print(tup3)
#将区间转换成元组
range1 = range(1, 6)
tup4 = tuple(range1)
print(tup4)
#创建空元组
print(tuple())
运行结果为:
(‘h’, ‘e’, ‘l’, ‘l’, ‘o’)
(‘Python’, ‘Java’, ‘C++’, ‘JavaScript’)
(‘a’, ‘b’, ‘c’)
(1, 2, 3, 4, 5)
()
Python访问元组元素
和列表一样,我们可以使用索引(Index)访问元组中的某个元素(得到的是一个元素的值),也可以使用切片访问元组中的一组元素(得到的是一个新的子元组)。
使用索引访问元组元素的格式为:
tuplename[i]
其中,tuplename 表示元组名字,i 表示索引值。元组的索引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使用切片访问元组元素的格式为:
tuplename[start : end : step]
其中,start 表示起始索引,end 表示结束索引,step 表示步长。
Python修改元组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元组是不可变序列,元组中的元素不能被修改,所以我们只能创建一个新的元组去替代旧的元组。
另外,还可以通过连接多个元组(使用+可以拼接元组)的方式向元组中添加新元素。
Python删除元组
当创建的元组不再使用时,可以通过 del 关键字将其删除,例如:
Python 自带垃圾回收功能,会自动销毁不用的元组,所以一般不需要通过 del 来手动删除。
Python 字典(dict)是一种无序的、可变的序列,它的元素以“键值对(key-value)”的形式存储。相对地,列表(list)和元组(tuple)都是有序的序列,它们的元素在底层是挨着存放的。
创建字典的方式有很多。
使用 { } 创建字典
由于字典中每个元素都包含两部分,分别是键(key)和值(value),因此在创建字典时,键和值之间使用冒号:分隔,相邻元素之间使用逗号,分隔,所有元素放在大括号{ }中。
使用{ }创建字典的语法格式如下:
dictname = {
'key':'value1', 'key2':'value2', ..., 'keyn':valuen}
其中 dictname 表示字典变量名,keyn : valuen 表示各个元素的键值对。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字典中的各个键必须唯一,不能重复。
通过 fromkeys() 方法创建字典
Python 中,还可以使用 dict 字典类型提供的 fromkeys() 方法创建带有默认值的字典,具体格式为:
dictname = dict.fromkeys(list,value=None)
其中,list 参数表示字典中所有键的列表(list);value 参数表示默认值,如果不写,则为空值 None。
请看下面的例子:
knowledge = ['语文', '数学', '英语']
scores = dict.fromkeys(knowledge, 60)
print(scores)
运行结果为:
{
'语文': 60, '英语': 60, '数学': 60}
可以看到,knowledge 列表中的元素全部作为了 scores 字典的键,而各个键对应的值都是 60。这种创建方式通常用于初始化字典,设置 value 的默认值。
通过 dict() 映射函数创建字典
Python 访问字典
列表和元组是通过下标来访问元素的,而字典不同,它通过键来访问对应的值。因为字典中的元素是无序的,每个元素的位置都不固定,所以字典也不能像列表和元组那样,采用切片的方式一次性访问多个元素。
Python 访问字典元素的具体格式为:
dictname[key]
其中,dictname 表示字典变量的名字,key 表示键名。注意,键必须是存在的,否则会抛出异常。
请看下面的例子:
tup = (['two',26], ['one',88], ['three',100], ['four',-59])
dic = dict(tup)
print(dic['one']) #键存在
print(dic['five']) #键不存在
运行结果:
8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mozhiyan\Desktop\demo.py”, line 4, in
print(dic[‘five’]) #键不存在
KeyError: ‘five’
除了上面这种方式外,Python 更推荐使用 dict 类型提供的 get() 方法来获取指定键对应的值。当指定的键不存在时,get() 方法不会抛出异常。
get() 方法的语法格式为:
dictname.get(key[,default])
其中,dictname 表示字典变量的名字;key 表示指定的键;default 用于指定要查询的键不存在时,此方法返回的默认值,如果不手动指定,会返回 None。
Python删除字典
和删除列表、元组一样,手动删除字典也可以使用 del 关键字,例如:
a = dict(two=0.65, one=88, three=100, four=-59)
print(a)
del a
print(a)
运行结果:
{‘two’: 0.65, ‘one’: 88, ‘three’: 100, ‘four’: -5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mozhiyan\Desktop\demo.py”, line 4, in
print(a)
NameError: name ‘a’ is not defined
Python 自带垃圾回收功能,会自动销毁不用的字典,所以一般不需要通过 del 来手动删除。
由于字典属于可变序列,所以我们可以任意操作字典中的键值对(key-value)。
Python 中,常见的字典操作有以下几种:
向现有字典中添加新的键值对。
修改现有字典中的键值对。
从现有字典中删除指定的键值对。
判断现有字典中是否存在指定的键值对。
初学者要牢记,字典是由一个一个的 key-value 构成的,key 是找到数据的关键,Python 对字典的操作都是通过 key 来完成的。
Python字典添加键值对
为字典添加新的键值对很简单,直接给不存在的 key 赋值即可,具体语法格式如下:
dictname[key] = value
对各个部分的说明:
dictname 表示字典名称。
key 表示新的键。
value 表示新的值,只要是 Python 支持的数据类型都可以。
Python字典修改键值对
Python 字典中键(key)的名字不能被修改,我们只能修改值(value)。
字典中各元素的键必须是唯一的,因此,如果新添加元素的键与已存在元素的键相同,那么键所对应的值就会被新的值替换掉,以此达到修改元素值的目的。请看下面的代码:
a = {
'数学': 95, '语文': 89, '英语': 90}
print(a)
a['语文'] = 100
print(a)
运行结果:
{‘数学’: 95, ‘语文’: 89, ‘英语’: 90}
{‘数学’: 95, ‘语文’: 100, ‘英语’: 90}
Python字典删除键值对
如果要删除字典中的键值对,还是可以使用 del 语句。例如:
# 使用del语句删除键值对
a = {
'数学': 95, '语文': 89, '英语': 90}
del a['语文']
del a['数学']
print(a)
运行结果为:
{‘英语’: 90}
判断字典中是否存在指定键值对
如果要判断字典中是否存在指定键值对,首先应判断字典中是否有对应的键。判断字典是否包含指定键值对的键,可以使用 in 或 not in 运算符。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 dict 而言,in 或 not in 运算符都是基于 key 来判断的。
例如如下代码:
a = {
'数学': 95, '语文': 89, '英语': 90}
# 判断 a 中是否包含名为'数学'的key
print('数学' in a) # True
# 判断 a 是否包含名为'物理'的key
print('物理' in a) # False
运行结果为:
True
False
通过 in(或 not in)运算符,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判断出现有字典中是否包含某个键,如果存在,由于
通过键可以很轻易的获取对应的值,因此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字典中是否有指定的键值对。
python dict还有很多方法,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举。请大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即和使用较少,也比较好理解,这里不再讲解。清同学们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