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及其应用——ch2 基础结构:集合、函数、序列和求和

     公理化集合论是乔治康托尔建立的,它是整个现代数学的基础,这突出表现在很多很重要的数学概念,比如函数,都是通过“集合”来建立的。本章重点介绍了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并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被称为“序列”的函数。本章的基础和重点集中在集合和函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面,学习函数,要注意和重视“集合”的概念是如何在函数中体现的。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是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深刻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是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
一.集合论
     集合表示对象的一种无序组。集合的对象又称为元素,我们可以将任意的元素构造出我们想要的集合,但在实际应用中,集合中的各元素往往具有共同性质,比如小于或等于10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一些常用的集合包括有理数集Q,实数集R,整数集Z,自然数集N等等。计算机科学的中的data type就是一类元素的集合,再加上这组元素上的操作的集合构成的。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者“不属于”的关系。元素也可以是集合,也就是说,一个集合的元素可以是其他的集合。所以要特别注意辨析空集和{空集}的区别。集合S的幂集合P(S)就是由S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
     说完了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下面来看看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和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或者不包含的关系。集合A包含于集合B,当且仅当对于所有的x,我们能从x属于A推导出x属于B,那么,我们就证明了A包含于B。请注意空集和集合S本身都是S的子集。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能证明存在一个元素y属于B,但y不属于A,那么A就是B的真子集;否则,反过来,如果我们能证明B也包含于A,那么我们就能证明A=B,因此A=B比单纯的包含关系要“强”一些。研究集合之间关系最直观的工具是用Venn图,一个集合的元素个数被称为该集合的“基数”,记作|S|。集合S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P(S)称为S的幂集合,它的基数(也就是S的子集个数)为2^|S|。基数的概念可以被推广到无穷集。对于任意集合A和B,|A| = |B|当且仅当A到B存在一个一一映射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个概念,我们说,一个集合是可数的,当且仅当该集合是有穷集,或者,当这个集合是无穷集时,它的基数与正整数集的基数相等。另外,如果一个无穷集是可数的,当且仅当该集合的元素可以一个一个列举出来形成正整数索引的序列,这个可以这么理解,既然A可数,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正整数集到A集合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f,因此我们可以将f(1) = a1、f(2) = a2、f(3) = a3……等一个一个列举出来,这也比较形象直观地说明了集合是“可数的”是个什么意思。
     集合表示的是无序的元素组,于此相对我们引入“有序的元素组”这样的概念,即有序n元组(a1,a2,……,an)。当n=2时,有序二元组被称为有序对(ordered pairs)。集合的笛卡尔积就是有序对的集合。A×B={(a,b)|a属于A^b属于B},A×B的一个子集定义了被称为“关系”的数学概念,笛卡尔积的特殊子集也可以定义“函数”和“函数图像”的概念。注意A×B和B×A是不相同的,笛卡尔积不满足交换律。
     集合的运算包含基本的并集、交集和差集运算,补集是差集的特殊情况。有了集合运算后我们得到和逻辑恒等式相类似的集合恒等式,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德摩根律。集合恒等式的证明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高中数学就学过的利用逻辑推导的直接证明法;另一种方法是Set Builder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好,推荐;最后就是成员关系表证明法,不过这种方法适合于集合不多的情况下,它有点类似真值表。
二.函数
     “函数”本质上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如果我们有两个非空集合A和B,那么函数f : A-->B就表示A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分配到一个B中的元素,注意这里只能分配有且仅有的一个元素,如果A中存在某些元素没有分配到,或者分配到多于一个的B中元素 ,那么f就不是函数了。这里的A称为域(domain),而B称为伴域(codomain),A中的元素称为原象(preimage),它们得到的B中的分配称为象(image),象的集合叫做值域(range)。映射关系、域和伴域被称为函数的三要素,三要素都相等的两个函数被称为相等函数。函数的概念还可以通过笛卡尔积来定义,对A×B中所有a取一次形成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就是一个函数关系,这些有序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体现就构成了函数图像。要理解函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隐喻:函数其实就像一面镜子,那么A中的每个元素a站在f这面镜子面前,都能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也就是他的象),因此,不会存在某个元素a站在镜子面前看不见自己的象,或者发现照出来的象居然有两个的情况!这样的隐喻有一点不符合实际生活中镜子的情况——两个不相同的a站在镜子面前可能会照出一个样子来!
     然后,就是函数的各种关系的介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f1 + f2(x) = f1(x) + f2(x)和f1f2(x) = f1(x) * f2(x),其中f1和f2都是A到R的函数。接着是两类特殊的映射关系——分别是“一对一”函数和“映上”函数。一对一函数是指,对于A中不同的两个元素a1和a2,不会给它们分配同样的元素b,所以,如果能从f(a1) = f(a2)推出a1 = a2,或者它的逆否命题成立,这个函数就是一对一的函数。“映上”函数是指对于B中每一个元素b,都是A中某元素a的象。即量词:对于所有的属于B的元素b,都存在一个属于A的元素a,使得f(a) = b。如果我们能证明一个函数既是一对一的又是映上的,那么我们就能证明这个函数是一一对应的,一一对应的函数是可反的(invertible)函数,它存在一个反函数,该反函数使得B中的每一个元素b都分配到A中仅有的一个元素a,使得f(a) = b(注意这个条件很重要,不是任意的逆映射都是f的反函数,必须是跟f相关的),反函数是原函数映射关系的一种逆转。接下来是复合函数f。g(a) = f(g(a)),它代表一种多重的映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分配给元素a的元素是f准备分配给g(a)的元素,注意,复合的次序是不能交换的,而且g的值域必须是f定义域的子集。函数f和它的反函数的复合形成了等价函数。
     接下来讨论两个离散数学中应用很广的函数——天花板函数(ceiling)和 地板函数(flooring)。两个函数得到的都是关于x的整数,天花板函数得到的整数是大于等于x的整数中的最小值,而地板函数得到的是小于等于x的整数中的最大值,两个整数 都是最接近x的,也就是说它们和x的差在0和1之间(大于等于0且小于1)。由此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关于这两个函数的共九个常用性质(见书)。实际证明关于这两个函数的题目时,一个常用的技巧就是设x = n - e(此时x的天花板函数等于x)或x = n + e(此时x的地板函数等于x),e是epsilon,都大于等于0且小于1。
三.序列
     本章的最后讨论了序列,序列是从整数集的子集{1,2,3……}或{0,1,2……}到集合S的函数关系,常见的有几何级数、算术级数和调和级数。计算机中比特序列和字符序列(字符串)都是常见的序列。数学上序列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给你一个序列的前几项,然后让你推导它的一般公式,当然推导出来之后要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有时候你不一定能一下子得到这个一般公式(称为闭形式),有时候会得到关于序列某几项的递推式(如名震千古的菲波拉契数列),这时候就要用递推式求闭形式然后数学归纳法证明。序列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对其进行求和,这在算法分析上尤为常见,基本的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都有求和公式,平方和立方和等公式也要博闻强记,熟练掌握。求和运算中一个常用的技巧是下标替换。
     

你可能感兴趣的:(E,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离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