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贾樟柯访谈评《疯狂的程序员》

先声明,《疯狂的程序员》我只看了1,2,3,26-33回和最后一回。没有全看。

今天看到《贾樟柯访谈:中国电影毛病在哪里》,恍惚回到了学生年代,那个时候我念中文专业,知道什么叫做文学。电影,小说,叙事或灌水的BLOG,视频短片,如此等等都可以认为是文学。如果是专业的文学工作者(作家、记者、演员等等),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表达和挖掘。而非装也的文学工作者是没有挖掘的要求的,只要表达即可。

从这个(文学)角度看,太多的票房冠军电影都不是来自于专业文学工作者!《疯狂的程序员》也是。在《疯狂的程序员》中,很少挖掘,或者根本看不到挖掘的痕迹,里面充斥着表达,算不上专业。先前看到某明星的小学作文,连个顿号都不会用,我真替汉字的发扬光大感到心慌。

经过漫长的封闭的封建社会后,中国人都没有表达的机会;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就不知所以然的表达、表达、表达,直至灌水了之。然之,就看不到挖掘了。安静点,表达之前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表达,这样,你就会发现更多,而这些发现就是挖掘。挖掘自己,挖掘周围的人,挖掘社会,这才是练就文学“高手”的正途。贾樟柯看到了农村赌博的一些“根源”,而我看来这些根源跟现在的网瘾有很大相似性。这种“看到”是一种挖掘,如果贾樟柯有后人,应该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挖掘到更为坚实的真正的根源乃至本质。我热切的希望看到(消费)这种发现挖掘,为了看到这种思考我愿意付费。电影《卧虎藏龙》是我唯一看了VCD还要去看电影院看的戏。戏中有个逻辑,绝顶武功练就了,也就不怕顶级装备了,但是为了抵消顶级装备而练就绝顶武功,最后牺牲了个人的幸福(李慕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写照?它给了我一种震撼,现实中,为了抵住富豪或者权力的讽嘲(贫穷的人容易仇富),人们努力赚钱;有些人赚到了,而幸福呢?随着钱的到来而远去。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老板了。我觉得电影就应该告诉读者除了华丽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我愿意付费的。又看《贾樟柯访谈:中国电影毛病在哪里》中还说一句:所有人都不是底层,因为他总能找到“比我更惨的人”。这是一种社会思考,贾樟柯付出了自己的劳动,而且是有价值的劳动。

我想写个《yesry访谈:中国BLOG毛病在哪里》,来评《疯狂的程序员》缺少我要的东西。我想在《疯狂的程序员》中要什么?我想要“主人翁为何要疯狂,何以能疯狂”的交代或启发。

阅读文学,阅读自己,阅读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