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札记之《老兽》

海报

电影《老兽》贴近时代之处在于,它描绘出社会转型时期人的转型没有跟上社会造成的整体矛盾。老杨无疑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代,我们从老杨招待老朋友的方式,以及他购买奶牛时的谈判方法大概能够了解这代商人快速成功的技巧。另外老杨赌博的嗜好也反映出他的冒险精神。正是这些使他成功的因素,造成他的事业失败。在改革开放初期,像老杨这样敢于冒险抓住机会的人确实能风生水起。但影片中的烂尾楼在呈现泡沫破裂后的颓废,虚假繁荣后的消沉。电影的整体色调都在烘托这样一种大的时代背景基调,人物之间的矛盾就是在这样的基调下上演的。

老杨的秉性符合改革开放初期的冒险者风格。但这种社会时期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趋向保守。这就像,任何提倡打破社会制度的革命行动在革命成功后会制定规则来捍卫革命者的利益——这道出某种革命本质:革命就是为了制定规则,让社会达到另一个稳定的状态。老杨还沉浸在推波斩浪勇往无前敢于冒险的改革初期的商人心理状态中,但这个社会已经趋向:泡沫碎裂,梦想坠地,需要更稳健,更保守的策略。偏淡色调和水泥楼房无不在昭示,这是一种更成熟更冷漠的工业社会。

老杨已经被时代抛弃,他为什么还会被家庭抛弃?

在老杨的家庭,矛盾的焦点在道德层面。老杨不该出去赌博,不该出去打麻将,不该出去晃荡,他不该再去维护他那早已丢尽的失败商人的颜面。他如果能按他们要求的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爷爷,一个公公,他以他儿女的孝顺确实能衣食无忧。但衣食无忧并不是人的唯一追求,这就是老杨宿命中的悲剧所在:一个冒险的弄潮儿是注定果决执着,不被理解,不能丧失自我的人,不然他跟死了没有分别。廉颇虽老,尚能征战,这是万幸。老杨就没那么幸运,他因自己的孤绝对抗,被亲人抛弃,老而弥伤,既是垂死的英雄亦不委屈自己。

道德的虚伪被老杨小市民式的家人发挥地淋漓尽致。他们总为自己自私的目的找到崇高的道德说辞,亲人之爱经不起考验是这个社会冷漠的最佳的注脚。老杨最疼小女儿,他对她说小时候白疼她了。这如果不是一时气话,就必然反映出某种真实的亲情本质:我们对别人付出感情,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感情。但这明显是对”母爱无私“和”父爱如山“的反对,真正的无私和伟大难道也需要被无私地、被伟大地爱着的人的回馈?老杨在发达时对儿女们利益输送来表达自己的爱,这些事现在被老杨提起,便成了对过去的爱的追讨。老杨不该是片名的”老兽“,因为动物还出自本能哺育幼崽,尚不图回报,老杨怎么能因为小女儿不给六千五百块钱就跟她说小时候白疼了她呢?他这样说就是禽兽不如啊。

老杨必死,他不见容于社会,不见容于家庭,他就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的自我型塑于一个逝去的时代,他身上的品性不足以支撑他在家庭、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札记之《老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