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看电商——黄若-11月14号

十一 又见百度做电商

1 百度做电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 淘宝在C2C占额85%,腾讯的拍拍占市场份额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准备做B2C的市场。

百度拥有大量品牌公司,如果当时做的是B2C,而不是C2C整个市场局面可能就不大相同。这个机会百度没有抓住。

3 2015年,百度宣称做百度MALL。定位是:高端路线。

1)最大问题是缺乏商业零售的构建思维,缺乏零售用户视角。

有手机品牌,却没有IPhone.有鞋子类目,却没有耐克,新百伦。

如何把技术,转化成零售商业交易,这是百度一直没解决的问题。

百度做电商,关键在于模式创新上,而不是一味地跟随别人脚步。

思考:作者提出,有流量不代表就能做电商。以前我以为,大公司想做一件事,因占有各种资源优势,就很可能做好。原来不是这样,天时地利,还要人和。关键还是有核心的创新模式,还有经营管理思维。无论公司或者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要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然后干掉它!

十二 中国特色的平台主义

以平台模式作为零售行业的主流,这是中国的特色。原因有三:

1 由于互联网发展很快,导致获取用户的成本不断攀升。所以占用大量用户资源的平台就能以卖流量赚钱。平台拥有大量用户,卖家需要用户。所以向卖家提供平台,以收取广告费,或提成,或服务费的方式,变现。

2 平台模式更容易找到避税的灰色地带。

假如交易额100亿。平台模式,缴税只需要交其中流量费或提成全部加起来是3%,也就是3亿的税,其他97亿进入商家的各个账号。而B2C交易100亿的话,缴税基数是100亿。

作者有对比,美国的税收申报制和中国的征收制。(此处存在疑问)

3 电商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

平台的覆盖能力会超过B2C的买卖模式。B2C每开发一个商品小类目,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

电商的买卖模式为什么很难盈利,而平台看起来容易的多?

1 是成本构成

平台模式主要是市场推广费用。

买卖模式除了市场推广费用,还有选品风险,库存周转,保质期,退货比例等等。

2 是售价竞争

网上的价格是透明的。电商可以做到一个商品比所有商家便宜,也可以做到全部商品比某个商家便宜。但无法做到全部商品都比全部商家便宜。

平台模式接下来的发展趋势?

1 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

2 灰色区域不可能永远持续。

3 消费者走向成熟,消费者需要更专业更垂直化的服务。

平台模式的硬伤:

1 用户体验很难统一。不同的商家,不同的服务标准。

2 难以实现经营效率的最优化。分散下单,分开发货,本身就是资源整合的浪费。

3 过度的价格竞争,导致品质缺失。

十三 关于内容电商

围绕粉丝经营,内容是核心。

1 只要做内容,就必须坚持自己做原创。

2 形式多样化,不仅是图片文字,视频或或者卡通形状,或有趣的测试题。

3 做内容要聚焦于自己定位的内容,还要坚持。

需要注意的是:借助人作为内容传播的溢价是有限的,同时其产品价值应高于市场同类商品的价值。否则,借助内容销售的实践就无法持续。

PS:知乎上有个观点,吴晓波在财经领域收获了很多的粉丝,所以他输入培训课程或者财经相关的书都卖得很好,因为书的内容与他粉丝属性匹配度很高。另他也卖他海岛上的杨梅,销量却不咋样。同样也是因为杨梅与粉丝群属性匹配度不高。

思考:因此要想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定位。然后再销售和自己定位相符的产品。或者成为自己所销售的产品的代言人。

十四 又说资本寒冬

资本是要寻找出处的,如果资本找不到出处的话,它就无法创造价值。

资本永远是过剩的,缺的不是资本,缺的是好项目,好团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我看电商——黄若-11月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