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

当逆境袭来

是瑟缩着卑微地死去

还是走到太阳下

有尊严地活着

这两种行为

哪一种更高贵

                                    ————读李雁雁博士《逆境》有感

李雁雁博士是安徽池州市人,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不想在读书期间突患眼疾,双目全盲,被迫终止了即将完成的大学学业。在1985年到1995年这十年间,李雁雁经历了痛苦,迷茫,自暴自弃,在家人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封闭的自我。1995年,经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面试合格,李雁雁获全额奖学金赴日留学,并取得日本针灸、按摩、指压“三疗师”资格。之后,又只身自费赴美国著名的帕默整脊大学留学,经历7年苦读,终于获得脊柱神经矫正专业博士学位,并取得美国独立行医资格。

这无疑是一部杰出的个人奋斗史,正能量爆棚。但我不想基于此而空谈什么理想奋斗,也不想为作者的丰功伟绩击掌高歌(这是政宣部门该干的事儿,而且他们已经干过了)。虽然我深深感动于作者的人生,但我认为跟李雁雁自身从逆境走向辉煌的苦难经历相比,任何赞美和褒奖都是苍白无力的,纯属狗尾续貂的马后炮。我只想Highlight这本书中的三句话(准确地说是三个标题),与命运握手言和;想一想你是为了什么在学习;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人们常说不向命运低头,其实这句话颇有与命运抗争之意。年轻时我也觉得这句话很对,但年纪稍长之后就开始对于这种与天斗,与地斗的情怀产生了怀疑。越来越觉得如果能平静地与命运和解,心平气和的面对现实,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方为上上之策。一直想着与命“斗”,就说明并未放下,如果一直放不下,又怎能够“斗得赢”?

现在又常有一种读书无用论,论据多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也没有找到什么与之学历相当的工作,但旋即有人怼之以几位互联网大佬的名校履历。说起来大家其实从根本上都认为学习的价值衡量方式是金钱和地位,既然标准那么明确,又确实既有鸡犬升天之辈又有大把loser,让人来评评理,到底哪个输哪个赢?我常对儿子说,学习好不一定能挣大钱,你如果抱着这个希望去学习,将来有很大的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学习,明白了道理,从中得到乐趣,过好自己的人生,这就肯定是笔包赚不赔的买卖。

西方有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据说他有个关于宇宙能量的观点,很类似于精神力量无所不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对着一个珠宝店的橱窗默想:那串珍珠项链是我的,那串珍珠项链是我的……如果你的这个念头足够强烈(让全宇宙听见你的愿望),那么下一秒你一低头,嘿,项链就挂在你的脖子上。我觉得李雁雁之所以在书中提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也是为了鼓励跟自己一样身处逆境的读者。但我私以为以人生之无常,仅凭相信能也未必就能够“所以能”。不过我十分同意还是要始终“相信能”,毕竟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真正去尝试,能够成功固然好,若终是折戟,毕竟也努力过了,不留遗憾。

书中引用了一段来自于美式整脊医学科普文章的话,我觉得很不错,不仅放之在医学界,放之于人生也毫不逊色,权当这篇读书笔记的结语:Vision is that sense of possibility that keeps us focusing on the bigger picture, on a whole that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