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遍历性“来谈谈为什么你不能All in

2016年,物理学家奥利.彼得斯(Ole Peters)和夸克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写了一篇关于遍历性的论文,里面有个例子——

有个赌博玩硬币的赌博游戏,你投入1元,50%可以得到0.6元,50%可以得到1.5元,也就是或者损失40%或者盈利50%。算下来数学期望是5%,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只要数学期望为正,你是可以大胆玩这个游戏的。

但是,两位论文作者说这个游戏有两个玩法。一种是你每次都拿1块钱去玩,假设你有无限多个1块钱,你可以一直玩下去,从长期来看你肯定是赚钱的,平均每把用5%的数学期望算是0.05元,但这样太慢了,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时间能玩下去。这个是加法的关系。

另一种玩法,和我们真实生活中的更接近。我们做投资,一般都是拿出自己能拿出的最大的资金,然后投入进去。剩下的钱能玩的次数就没几次了,还有人会在一次一次的投资中All in。这种玩法是乘法的关系,最后的结果可能是:

账户清零。

平均来算,玩一把之后你的资产相当于减少了10%,如果一直这样玩下去,没有几把就没钱了。这就是All in的结果。

这个就是“遍历性“的厉害之处。

我们说一件事有遍历性,是说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学期望是一致的,反之就是“没有遍历性“。

比如一个赌场,100个人一起去玩,有一个人赔光了,赔光发生的概率是1%。但如果假定这个赔光的概率不变,一个人连续去这家赌场玩100次,他赔光的概率是多少呢。肯定是会输光。

这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数学期望不一致,它是没有遍历性的。

投资就是一个没有遍历性的事情,很少有人有兴趣能一直搞定投,都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把All in赚个大的。

遍历性告诉我们,在投资这件事上不能有侥幸心理,要像一个合格的交易员一样,资金量大筹码多的时候,可以承受更大风险的投资,而在自己手头资金不是那么宽裕的情况下,就谨慎再谨慎。

如果你一次All in进去,几次遍历过后资产清零,就会失去留在场上的资格。电影电视中无数这样的镜头,赌场是不讲任何情面的地方,没钱就出局。投资也是一样的逻辑。

其实生活中也很多这样的事,比如有人就喜欢在开车的时候打手机,还有的会骑摩托看手机,这些小风险一次两次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长期肯定是会出事情的。

老人言:没事儿别作死。还是很有些道理在里面的。

理解遍历性最直观的是我们说的黑天鹅事件,有些事平时看发生的概率确实很小,但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我们倾向于把自己归为正态分布的中间那部分中,毕竟都是普罗大众,但是忽略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还是有机会走到两端的尾部。

这个道理是万维钢老师讲塔勒布的新书《利益攸关》这本书讲到的,我觉得对于每一个投资的人特别有用。如果你投资区块链,可以选择慢慢的进行定投,也可以选择少量大额投入。前提是一定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避免All in。

一个国外投资机构的大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永远记得要让自己在场上。


林场的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遍历性“来谈谈为什么你不能Al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