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总用“黑科技”给自己壮胆

一个思维逻辑是,你展示的技术确实够黑够未来,好吧,未来的东西总是给人一种贵贵的、不实用的感觉,谁会乐意给你的试验品当小白鼠。如当下的许多3D打印技术。


请别总用“黑科技”给自己壮胆_第1张图片

文/张书乐

最近各种媒体报道中都常常看到一个新词——黑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圈子或IT产业,但凡推出个什么新产品,总免不了在宣传文稿上特意加上个设问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产品里藏了多少黑科技。这股潮流袭来,似乎连本地的媒体也不能免俗,前不久在一篇报道里,就以“黑科技”为标题,报道了一个真正科技含量很高的新能源产品。

可这样用词真的好吗?且不论黑科技这个词汇本身出自日本动漫之中,一般是来说明“用人类现有思维,无法理解的科技”,是一个标准的二次元名词。换言之,这个词汇用作营销术语,引起读者围观时,极有可能变成一种自黑行为。

第一个思维逻辑是,如果你展示的技术别人那里早就有了,你不过是换了个名称或外形就出来混,这算哪门子黑科技!如现在炒得很火热的虚拟视觉技术(VR),有许多公司借势推出了百元级的VR眼镜,真可谓价廉质低烂大街,也天天吹嘘自己是黑科技。对了,别忘了同样火热的无人机,许多不过就是给过去的航模加装个摄像头,并通过手机遥控罢了。

另一个思维逻辑是,你展示的技术确实够黑够未来,好吧,未来的东西总是给人一种贵贵的、不实用的感觉,谁会乐意给你的试验品当小白鼠。如当下的许多3D打印技术。

这么多负面元素作用之下,拿“黑科技”三字来博眼球、引关注的公司,是否开始觉得有点不自在了呢?也别担心,在“黑科技”宣传满天飞的当下,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不予围观了。

笔者和网络营销圈子里的朋友们闲聊时谈起“黑科技”刷屏的现象时,有朋友笑谈,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科技类产品本身底气不足,才刻意的找来这么个看起来很噱头的名词来为自己壮胆的结果,可如果本质和营销的概念想去甚远,最后这样的推广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连带殃及了那些真正在技术上有创新、却跟风用上“黑科技”标签的产品。当然,还有些科技产品,在造出黑科技后,却陷入了另一个口碑陷阱之中。

比如说前段时间,国内排名前三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推出了一款用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办公App,并放言这款App中有一个黑科技大招,即可以在无网络信号的状态下可以实现员工打卡,该公司高管还特意在发布会上演示了飞行模式下打卡的效果。这位高管还特别强调说,许多在外奔波的企业员工,总是在移动打卡上遭遇无信号的痛苦,而“被迟到”。

可这个看似贴心小棉袄的黑科技一出来,首先遭遇的就是许多企业员工的吐槽:从被迟到,到被打卡,这样的定位效果,连一点自由和隐私都没有,完全沦为企业“奴隶”,十足黑心科技。

结果呢,这款旨在提高企业运作效能的应用,也就在真正的使用者——企业职工心中,从带着未来感的黑,逆转成了吐槽味浓浓的黑心的黑。这口碑,也就这样被自己给玩坏了。

不由得感叹一句,就算科技真的够黑,也要用户乐意用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别总用“黑科技”给自己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