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洁带我品鼓浪

                            龚 洁 带 我 品 鼓 浪

      旅游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拥有一段共同的回忆。

      旅游前的策划、设计,则可以让这段回忆历久弥新!

      当鼓浪屿遇上龚洁,作为旁观者,将会亲历一种什么样的惊奇?

龚洁带我品鼓浪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纯粹是徒步上班的途中,遥望烟雾缭绕的日光岩,我突然灵光乍现:老是带儿子瞎逛鼓浪屿,只见一座座沉默的老建筑,却很难触摸它背后的人文故事、历史风云。不如邀请鼓浪屿老别墅的著名专家----龚洁老先生同游,在他娓娓道来的讲解中,真正走进百年前的租界时空,对话一个多世纪的风云人物。念及至此,我三步并作两步,疾行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电话联系上龚老。

      落实好主角,配角怎么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请到龚老的机会实在是非常的难得,独享如此美妙的饕餮大餐,会不会有点暴殄天物的罪恶感?试着微信朋友圈一发,居然应者如云,主动请缨者更是接踵而至。满满的鼓舞,拳拳的支持,心心的信任,反而让我有点担心,要是龚老临时爽约,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2015年8月22日的早晨,台风来临前的厦门,天空别样的蓝,悠闲飘荡的朵朵白云,有如我们的轻松惬意。男女老少,认识和不认识的,途中临时加入的游客,46位鼓浪屿的爱好者,在盈科厦门律所的蓝色大旗下,跟着八十五岁龚洁老人健步如飞的身影,逶迤走进了浩荡的历史烟云,从美国领事馆、船形屋、汇丰银行公馆、许斐飞故居,到林文庆别墅、会审公堂、姐妹楼、语堂故居等,且行且品味……

      三丘田畔、笔架山上、姐妹楼前,瞪大眼睛,竖起耳朵,打开摄影机,按下照相机,我们恨不得用心镌刻下龚老滔滔悬河下的每一个字、每一滴水,每一栋匠心独运的建筑,每一位叱咤风云的名人,每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荡气回肠中,追想感怀里,我们穿越了!眼前的鼓浪屿,满血复活了。

图片发自App


            身体力行的精神感召——龚洁老师


        85岁的老人,上山下海十里路,全程健步快走,没有一点气喘拖沓;边走边说,中气十足,思如泉涌,滔滔不绝;一个个历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信手拈来,脱口而言,像蹦出龙头的激流,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受此影响感染,不管是三岁左右的小朋友,还是60多岁的老妇女,大家都忘了炎热酷暑,忘记了汗流浃背,忘记了腰酸脚疼,一齐沉浸在龚老行云流水般的口述历史中。虽是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却集合准时、令行禁止、井然有序,原计划要到十二点才能勉强走完的路线,十一点就圆满完成。

      担心老人家身体吃不消,我把接他的时间安排在早晨7点。7:25,我们已经坐在轮渡码头的候船大厅里。看着他精神抖擞并坚持要帮我儿子拎一个装满文化衫的手提袋,我就顺口聊起平时的起居。原来,龚老每天晚上9点左右休息,早晨3点起床,开始写作,长年笔耕不辍。偶尔,会在五点左右到万石植物岩喂食野猫,顺便锻炼身体。

      每一天,当旭日冉冉、大地苏醒的时候,他已经写完洋洋洒洒的文章。眯着双眼瞄向远方,龚老很陶醉地说,这个时候写文章最好,四周很安静,空气特别清新,思路不会被打断。原来如此,难怪乎他能如此高产。因为也曾极为偶然地“享受”过凌晨这种独处写作的时光,我很是能够理解龚老的这份惬意怡然。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游走鼓浪屿,本可以从龙头路、中华路等相对宽阔平坦的路线轻松前行,只是所能看到的别墅相对大众化一些。为了让我们此行的收获更大些,龚老主动提出,不走寻常路,带领大家走一条游客罕至的小径,见识一下藏在茂密丛林中的神奇。就这样,从美国领事馆过后,我们拐上船形屋前的半坡,再沿着陡急的石阶,登上笔架山的顶端,见到了汇丰银行的公馆、金库,音乐家许斐平的故居等。

      阳光透过树丛,照射在寂静的小路上,龚老抑扬顿挫的男中音,借由小蜜锋扩音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龚洁带我品鼓浪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榕树下的集体聆听——会审公堂


      相信若干年后,笔山路1、3号的小卖部老板,一定还会记得,2015年初秋的某一天上午,发生在会审公堂进门台阶的这一幕:

      百年古榕,须髯飘曳。树下的进门石阶上,一群年龄相差悬殊、操持本地口音的“游客”,依次面向大门而坐,满怀虔诚,表情肃穆,十分专注地洗耳恭听。与其对面而立的,是一位鬓角花白,身挎小蜜蜂扩音器,精神玃烁的老人,操着一口江苏腔,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厦门小刀会血泪抗争、义薄云天的历史,以及头领之一的后人如何避难南洋,事业有成后回乡购地建房,之后被租界工部局租赁用于会审公堂的来龙去脉。

      听完全球最专业的鼓浪屿导游----龚洁老先生的介绍后,大家走进别墅参观,浑厚的历史沉重感扑面而来。遗憾的是,虽然别墅本身风采依旧,昭示着一个多世纪的风华绝代,却看不到一丝关于厦门小刀会、关于会审公堂的影子,倒是杂乱无章的搭盖、随意晾晒的衣服,提醒着观众,鼓浪屿的这一角落,严重缺乏管理和爱护。

      走出大门,回头再望,榕树根须遒劲,门廊通道青光幽幽。树荫下静卧百年的台阶,青苔湿润了岁月,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屈辱。门柱子上的“H”浮雕,见证着这栋鼓浪屿十大建筑之一的黄姓归属,更见证着门前的人来人往、昭华流逝。


    追思感怀文学巨匠的浪漫情怀——语堂故居


      文学巨匠林语堂先生在鼓浪屿的故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榕、香樟、玉兰树层层掩遮下的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班驳的墙体、残缺的窗棂、灰暗的石柱、破烂的院子,让人看着难免黯然神伤,更难于把这些,跟巨匠的风花雪月联系在一起。

        有趣的是,这些表象,丝毫没有影响龚老的情绪,《京华烟云》的原型故事瀑布般飞流直下。对着坐满台阶的我们,龚老从林语堂在大学里对陈小姐的惊鸿一瞥、陈老先生的巧妙心机、廖小姐的闺蜜情愫、林语堂的终生牵挂,到林语堂二个女儿及其他后人。百年时光,林氏家人与鼓浪屿难割难舍的情缘,令人叹为听止。

      沉醉在龚老描述的浪漫情怀中,眼前的房屋似乎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依旧鲜艳的红砖,仿佛语堂先生当年火热的激情。图案精美的瓦当、中西结合的女儿墙、做工讲究的拱形,隐约可见当年廖家的豪门风范,更加佐证了廖小姐对穷困潦倒的语堂之才华的高度认可。王宝钏式的豪门下嫁,赌上一生的幸福,需要多少风险投资的过人胆识。因了这一独到的眼光和忠贞不二的爱情,廖翠凤小姐与林语堂先生一起,名垂千古。


        遗憾的是,一路下来所见所闻,社会各界对鼓浪屿的管理和爱护,差强人意!

        可惜的是,顾着现场组织指挥,不能全程听解记录,遗漏太多宝贵内容,再难补上!

        鼓浪屿,何时再能走进你九曲回肠的小巷尽头,走进浩如烟海的历史深处?

        写于2015年09月0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龚洁带我品鼓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