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导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一、怎样是真正的“友爱”
> > >第一,首先自己做人要正直,有一种朗朗人格,有一颗善于帮助人的爱心。这样,越帮人,自己的能力也就越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正能量就不断增长。> > >
第二,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世界上是最深沉的一种美德。一个永远不学习宽容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当亲人或朋友有意或无意对你造成某种伤害的时候,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更恒久。
第三,有广博的知识。一个人知识渊博,才更能赢得朋友的敬佩,你看这个“团结”的“团”字偏旁部首的造字智慧,中间是个“才”字,有才的人,大家才喜欢围着你“团团转”。
第四,要有是非观念。自己不做违规的事,也要教育弟妹好朋友不做,看到他们不好的念头和行为,要善于劝阻,这样就如《弟子规》所说:“善相劝,德皆建”。会给我们自身以及朋友的内心增加自省的力量。
性格乖僻自是、好耍“两面派”。看起来和颜悦色,实则以恭维,奉承,骗取人对他的信任,看见人有缺点也不善言相劝,在背后呢,传播谣言,恶意诽谤,传扬人的隐私,心理阴暗等做法,都不是“兄道友”。
二、“弟”不恭怎么办?
有时,兄长友爱弟妹,君子友爱臣下,但也有“弟不恭、臣不恭”的事情发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我们从下面这个故事里寻找一些智慧吧!
有一个历史故事:尉迟敬德在帮助李世民打天下时屡建奇功,并多次救过李世民,但唐太宗在论功行赏时,将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为宰相,执掌朝政,引起了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骁将尉迟敬德的不满。他们自恃战功显赫,资深位高,口出怨言,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唐太宗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说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并大打出手,于是,诸将争功,大吵大闹。对此,唐太宗声色俱厉地对他的叔父李神通说:“叔父虽在义旗初起之时,有首倡之功,但后来却在同窦建德和刘黑闼的两次作战中,一次全军覆没,一次望风逃窜。玄龄、如晦运筹帷幄,安定社稷,论功行赏,理当第一。你虽是我的叔父,国家贵戚,但却决不能以私恩滥与功勋之臣同赏!”接着,他又对尉迟敬德说:“我以前在读《汉书》时,看到汉高祖时的有功将领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常对高祖心怀不满,因而想引以为鉴,有意保护功臣,不使其子孙断绝。但你却经常居功自傲,触犯法律。我今天才明白汉初大将韩信和彭越等人的受戮被杀,家破人亡,并非是汉高祖的过失。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分之恩,不可兼行,你要自珍自爱,免得将来后悔。”叔父及尉迟敬德听完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忙磕头谢罪,从此才约束自己的行为。李世民也开创了“贞观之治”。
三、“弟道恭”至少应该做到几点?
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姊妹。一个人有没有“恭敬心”,体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上。
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恭敬心的人,在与他人说话时,眼睛会专注地看着对方,这样,对方就喜欢和他多说几句,甚至给予“真传”,而缺乏恭敬心的人,眼睛总是东张西望,目光游离:
四肢:《了凡四训》说:从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去加以判断;就可以猜想到这个人可能遭遇到的吉凶祸福。大凡吉祥和凶险的预兆,都在心里发出根苗反应出来,虽然根苗是由心里发出来的,但是会表现到全身的四肢上,譬如一个人很懂得尊重他人,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稳重。一个人目中无人,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轻佻。
四:“恭”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看祖先造“恭”字的智慧:“恭”的下部分是“心”的变形,上面的“共”字,含有外在形式与内心相结合的两层蕴意,从外在形式来看,“共”是“拱”字的省写,就是两人相遇,行“拱手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从内心来看,则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共”——共同做好一件事。
上等人“捧场”,下等人“搅场”。真正的恭敬不仅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恭敬,更重要的是同心同德做事。
一个人凡是与人齐心协力的,一定时常得福;偏在刻薄的,一定时常近祸。一般人没有见识,眼光像被一层自私自利制的膜给遮住了,什么都看不到;就会认为祸福没有一定,而且是无法预测的。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而祸之与福本来我们自造自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些人偶然做点小善,便望得到福报。福报不来,就抱怨。故此无办法改变福薄寿短、贫苦疾病的命运。
有财之人,在得意时,认为我能有今日,功成名就在于我之拼搏和运气甚佳。自恃财势、傲物逞能,却不知有此成就和运气,也是过去生中所积善因成熟的原故,乃至欺压良善伤害生灵而一败涂地,事业失败家道衰落再不复振。
一个人能够做到诚实,稳重,这个人的心就可以与天心相合了,因此;能够用诚心处人处事,福就会自然降临。
德厚者常获福,德薄者常近祸。有恭敬心者为德厚者,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就从眼、耳、心及言谈举止开始培养。
【给孩子点亮一盏心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
衷心希望我对《弟子规》的感悟传播能使更多的孩子德才相长,使更多的家庭受益。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 并一起践行!
我已经在“”发表了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