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录-格物致知

心学录-格物致知_第1张图片
IMG_1880.jpg

在儒家经典中频现的格物致知四个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宏大,也许可以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宋代朱子之前为朴素的原理阶段,即作为大人(君子)之原理教化贤智。
宋代朱子到明代阳明先生期间为变异阶段,明珠暗投,被降解为愚俗的治学方法层面,先生甚至也误入格竹子格到身心俱损的囧途。
阳明先生起至今(姑且吧),格物致知经先生诠释涅槃为立功立言立德为圣的无上方法论,可谓圆满法门。
今我等若有幸有缘有志精进承继先生拨本塞源的志愿,发扬光大此格物致知四各字等,即可成就无量无边无数功德。
一个通常的误区是把格物作为一种外在的研究修炼行为,把致知理解为得到知识或者发现真理的进阶结果。之所以称之为误区参见先生格竹致病的事略即可。
或许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致知这个目标:致非至,知是良知、是非常道、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次确认做为一种亦内亦外的行为方法,是端正规范、是为善去恶。至于物,是一事一物、是万事万物、是无事无物
说到此,想起楞严经中记述了诸大菩萨、罗汉悟道圆通的二十五种法门,其实即是格物致知的集大成者吧。
文将终,还以先生一段精言与诸君共勉: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要不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心学录-格物致知_第2张图片
IMG_1778.jpg

最后再分享一点个人原创心得,我喜实木、好木工,尝有感于实木贵贱如海黄紫檀之比与松榆柴木,做了副对联:
上联是:格物致知不分老少
下联为:从心任性那管紫黄
横批是:玩好是真
真心希望此文此联有缘让老友且舍且得,把那些藏着的黄的紫的金的红的黑的通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玩出个木出于明而胜于明的境界來······不亦乐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学录-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