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雄安)中师生 挺好的

(我在雄安)中师生 挺好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城市就像是快速流动的水。在西安时,我的同事大多是80后、90后拥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孩子们。

到了容城,却发现这里更像是波澜不惊的白洋淀。我结识到了更多的是同龄人。

同龄人就都理解一个特定时代的名词——“中师”。

上世纪80、90年代,国家为了缓解中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就读,然后再分配到教育一线。

二十多年间。近500万中考尖子生进入中师,然后又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撑起了当下中小学教育。

还依稀记得那些年,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不是读高中,而是念中师。只有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才有可能被中师录取。在中师选拔完之后,剩下的学生才去读高中,考大学。

至今我还记得89年中考,我在我们全县数学单科成绩排名第二。因高分而顺利考入中师,由此引来无数同龄人艳羡的眼神。

我女儿常在我得意洋洋自夸成绩的时候问:那你为什么不考大学啊?

那时的人都懂——

因为只要考上师范,国家就开始月月发生活补贴,毕业分配后能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吃上商品粮。

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这是“知识改变命运”“走出田间地头”的好机会。

对于当年的我来说,也是减轻家里负担的好出路。

可等到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学历不断贬值,中师生就颇为尴尬了。

当年,那些成绩不如我们的同龄人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毕业分配的工作单位都不错,基本上都在城市工作。他们的起点高,平台大,到今天为止取得的成就也就更多。

而我的同学有的当上了基层的教导主任、校长;也有的被调到政府部门工作;但是大多数人一直呆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到现在我们再提起中师学历都觉得不好意思,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骄傲。

我呢,随着企业融入西安,中间又放弃了中师给我的好处——正式编制。

有没有后悔当年的选择呢?

我想告诉女儿的是:时代就像是一条河流,作为个体,我们都是河流中的一滴水。没有好的选择和坏的选择之分,也没有错过一说。一个人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不管什么样的起点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幸福。

中师生,挺好的。我们撑起了一个时代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雄安)中师生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