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上周看了《呼兰河传》,萧红写得很平实,以小女孩独特的视角将呼兰河的小镇生活勾勒出来。有琐碎平淡的日常生活,写得很有趣。卖东西的小贩走家串巷,有打着拨浪鼓的货郎,卖麻花、烧饼的,最令人羡慕的还是卖豆腐的。萧红一定是个资深吃货,

【晚饭时节,吃了小葱沾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豆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多浪费两碗苞米大云豆粥的。一吃就吃多,那是很自然的,豆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豆腐,那就能够吃下半碗饭,再到豆腐上去触一下,一碗饭就完了。因为豆腐而多吃两碗饭,并不算吃得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能够晓得其中滋味的。

所以卖豆腐的人来了,男女老幼,全都欢迎。打开门来,笑盈盈的,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彼此有一种融洽的感情,默默生了起来。

似乎卖豆腐的在说:

‘我的豆腐真好!’

似乎买豆腐的回答:

‘你的豆腐果然不错。’ 】

这小镇还有很多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当然,跳大神在现在看来不过是装腔作势,但是在那时候,对那里的人而言,就是日复一日疲劳生活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大神们唱着听不懂的词调,混合着当当的鼓声,冷森森地从远方传来。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那鼓声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幼时的萧红有一种自在的气质,在后园里和慈祥而犹有童心的祖父玩耍,在旧储藏室里翻找着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在她的眼里,【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哪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后面又写到许多可怜又有些可爱的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和她的婆婆。这老胡家的婆婆为什么认为她的小团圆媳妇必须狠狠地“管教”呢?小团圆媳妇又有哪些地方让她看得不顺眼呢?因为那小团圆无意间违背了“对小团圆媳妇的刻板印象”,“一点都不知道羞,头一天到婆家,吃饭就吃了三碗。”因为街坊公论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她的婆婆坚信非严加管教不可。但当这小媳妇被“管教”出毛病后,婆婆又不惜花大价钱给她“治病”,一面拿出钱来,一面又会想如果用这钱去养鸡会是怎样一番场景?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这婆婆其实也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一个牺牲者。大神让这媳妇在滚烫的热水里“驱鬼”,当她被烫晕过去后,围观的人赶紧过去,看看有没有死?(若还有气,那就不用救,她会自己活转回来的。若是死了,那就赶快浇凉水。不然,就怕真死了。)

里面的人物都有些消极,这些人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但多是比较善良的,生活也是悠然自得其乐。看完这本书,感觉就像经历了父母辈的童年和一部分自己童年的缩影,对更多的人也就多了分理解,毕竟是他的经历和环境造就了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