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笔记〈一〉

文/柳若水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周    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我们做学问的,对周代以及上古的诗、书、礼、乐等文献。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利用时间学习这些文献中的知识,弄懂这些著作中的内容并在各个方面实践、比较,应用这些知识。再深入研究、总结提高水平。 经常学习,复习,研究,实践,应用这些知识、理论,使自己能够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提高才干,能够答疑解惑,有所作为。这难道不是一种使自己内心感到愉悦的事情吗?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说,在我们学习、实践、研究这些文献的过程中,免不了枯燥、寂寞。遇到疑难问题解释不清,也比较烦恼、郁闷。如果有自己的同学,或者是一些同样有学习、研究这些文献的学者,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或近或远,从各地赶来互相探讨、研究这些学问,大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水平。这种互相学习、研究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很快乐,很舒心的过程。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我们学习、钻研这些知识,但是有些人就是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他们经常嘲笑我们,甚至认为我们是傻瓜。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无知、嘲讽就去迁怒、怨恨、恼怒他们,因为他们不喜欢这些学说。对他们来讲,这些学说没有什么意义,也看不懂,不知道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或者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他们根本用不着这些知识。我们对他们宣扬这些知识,他们根本听不懂,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君子必须能大肚容人,人各有志,不好勉强别人与我们有同样的爱好。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一笑了之。这才是有理想、有道德的君子的行为。 【注释】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论语》中的[子曰]中的“子”,就的是指孔子。 〈学〉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学习西周的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时候”,或者“在适当时候”。“习”含有学习、练习、研究、实践的意思。 〈说yue4〉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在同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人为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现干外。 〈人不知己〉“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己”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慍yun4〉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心目中有高尚人格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