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梦:别问“意思”,但求“意义”!


梦的“意思”具有不确定性,看那些把梦中的场景说成是什么意思的人解梦,真像是痴人说梦;而像我这样的心理医生只关注梦的“意义”。意义源于赋予!


醒来方知是梦境。


我坐在一个即将到终点站的公交车上,车厢内只剩下了几个人。就在我想着自己为什么乘车、要去哪儿的时候,突然飞进来一只鸟。那是一只成年的白头翁,我能够听得懂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对儿女的呼唤。这个时候,我听到车座下有雏鸟在叫,伸手去抓时它竟然扑腾着翅膀飞到了另外一个座位下。好不容易才抓住,攥在手里能感受到雏鸟的惊恐。接下来又在座位下发现了两只更加幼小的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我在车厢内到处找吃的,总算找到了一个显然是被啃过的大枣,我赶忙捡起来用手指掐着一小块一小块地喂鸟。张开的鸟嘴很快由苍白变成鲜红,我在想,这鸟还有救……

今晨醒来方知以上只是一个梦,没有顾忌体验情绪,就赶紧打开电脑记录下来。

“记下来”是我释梦第一步。接下来我才围绕着所记录的内容做自由联想,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相关背景,二是对梦境的想象。

相关背景就是在做梦的前一天或前几天都发生了什么,一般我会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罗列:昨天晚上看了沈腾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富》,笑得我肚子疼,看完后在想这真是个喜剧天才;昨天上午一位求助者跟我说到一个梦,他说不明白为什么会梦到“一幅不合群的画”,而这幅画竟然被其它几幅给烧了,我观察到他在跟我说自己的梦境时很平静,而且还时而面露微笑。


非常值得一看,就像一个白日梦。


对梦境的想象,其核心部分是在醒来却未睁眼之前完成的。自对释(自己的)梦感兴趣后,我便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我觉得有必要诠释的梦境,都会在醒来后先闭着眼睛想一会儿,这有对断续梦境的“串联”——所记录下来的梦境就是这一串联的结果,但更多的是由梦中的某一点所产生的联想。这一方法完全是从《梦的解析》中学来的,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

“公交车上”让我想到的是自家的阳台,因为放养着那几只白头翁,它们飞来飞去,就像公交车的乘客上上下下。

“为什么乘车、要去哪儿”让我想到的是,最近经常在思考,所养的这几只鸟终归要死去,人也终归要死去,整天忙忙碌碌有什么价值?

“我能够听得懂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对儿女的呼唤”让我想到那天捡到两窝白头翁雏鸟时的场景,母鸟就是这样的叫声;还想到前天那篇关于“天气预报”的涂鸦,想到远在国外的儿子。

“鸟嘴很快由苍白变成鲜红”让我想到昨天在给那位求助者解梦时,我曾问过他在梦中是否能够见到色彩,他在一愣后告诉我有时候能够见到,当时我闪过一个念头,似乎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自己梦中的色彩了。


这是我当年读过的版本,下了太多功夫。


一般我只选择所记录梦境的3-4个“点”迅速地联想。当然,如果我觉得需要,还可以想得更多一些、更深一点。

如果您像我这样坚持做过一个阶段的“自我释梦”训练,自然就会明白将梦的“隐意”转化成“显意”,主要不是在自由联想“之后”,而是在自由联想的“同时”。我是在给自己解过N个梦后才突然间领悟到这一点的,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就不再关注梦的“意思”而全力去追寻梦的“意义”了。

梦的“意思”具有不确定性,看那些像查《周公解梦》般把梦中的场景说成是代表了什么“意思”人解梦,真像是痴人说梦;而像我这样的心理医生则只关注梦的“意义”——意义源于赋予!


这本书我也读过呢!


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了个什么梦,而在于在梦中或醒来后伴随着怎样情绪。当下的情绪才是一个人最为真实的状态,在心理助人的过程中释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并处理当事人的情绪。

正如郭念锋教授所言:

梦是在现实中被理性“控制或化解”的焦虑情绪在睡眠状态再度活跃,激活部分皮质细胞,促使人想象出以焦虑为色彩的梦境。……梦境内容是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想入非非,不具现实意义,而梦中的情绪才具有现实意义,释梦的临床意义是通过对梦境情绪的分析来发现梦者觉醒时被意识所掩盖的情绪。

按照以上方法,人人都可以释梦,当然也可以通过释梦而对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需要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有力的把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梦:别问“意思”,但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