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的墓碑上,镌刻着后世对这位第1位科学家的敬仰:"这是一位圣贤,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国里,他顶天立地万古流芳。"科学史上还流传着不少这位古希腊圣贤的趣闻逸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一边走路一边抬头仰望星空,以此预测明日天气,一不小心掉进脚下的深坑,摔了个大跤,被救起后的他脱口而出的是明天肯定有雨。
面对别人的欢笑,他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反击道:“只有那些站在高处的人才有跌进深坑中的资格,而那些文盲本身就躺在坑里,又怎能从上往下摔呢?”科学史上“最牛一跤”影响世界几千年。直到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深有感触道:“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摔坑。”这句话,何尝不是对整个科学发展的精辟论断呢?
科学从诞生伊始就并非一蹴而就,高歌猛进,而是在充满抗争和争议中,甚至在科学家为科学殉道中,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成为人类文明、生活的主宰力量。如何客观书写在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笔墨的科学史?如何用清晰笔触完整、不偏不倚呈现科学史的发展进程与社会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确实需要作者的功力。
由担任大学科技史教授,拥有剑桥大学学士学位的彼得.J.鲍勃和科学史学家伊万.R.莫鲁斯共同撰写的《现代科学史》,原本是为科学史的大一新生开设课程所写的教材,经实践教学后证明适合科学史专业,同时也是本适合普通读者的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现代科学史》除关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科学事件外,还着重引导人们去对科学与宗教、技术、意识形态、医学、战争、性别等不同主题进行探讨,让人们认识到科学与人类文明、社会文化的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
改变一个时代的人类认知边界,影响现代科学史的重大事件着实不少,如哥白尼反“常识”的日心说,颠覆人们过往的认知,地心说成为过往的科学;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与望远镜,在人人皆可验证下,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威力;达尔文的关于物种进化的研究,则把人这种高级动物赤裸裸的打回原形,几千年来的神造人、上帝造人,都成了没有科学根据的传说。科学发展到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人也不过是一种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而已。
但生物学的进化史却也被人类运用到社会学中人口的优胜劣汰,经济学的“适者生存”的竞争中,甚至让人类由于遗传、种族不同,而产生严重的种族歧视。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到底对人类是福还是祸?更进一步说,科学成果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会不会变本加厉地成为合法合理的“杀人工具”,而让科学蒙尘,让科学家备受争议!
尤其是二战中发生在欧洲大地上的纳粹党人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与纳粹党人坚决消除雅利安人内部的‘缺陷者’行为同时出现”。
清晰表明了科学被利用来控制意识形态,成了反人类犯罪分子的同谋。
在《现代科学史》中,作者写道:“社会学观点认为,科学知识反映了那些创造科学知识的人的意识形态理论被精心创造,使他们获得了巨大能力来支持诸如白种人高人一等的偏见。”
而这恰好迎合了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同理,政治在方方面面形塑着时代和人们的一举一动。科学家在被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形塑下形成的科学理论,难免会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
《现代科学史》中作者也毫不客气的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绝大多数进化理论都为种族科学作出了贡献,不论他们属于达尔文主义还是非达尔文主义的学说。”
当然,回顾这段科学史,作者也警醒世人应辩证、全面地看待历史:“包括特定意识形态必定与特定科学理论相互联系,这一过分简单的观点”。总之,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现代科学史。
关于20世纪两场战争与科学的关系,有人曾总结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物理学家的战争。”点明科学在战争不容动摇的重要地位。但是,当科学家被大规模卷入战争时,面对具有强大杀戮功能的,由科学所创造出来的新型武器时,道义与良心,一度让他们踌躇不前。
1945年8月6日下午,在美国新墨西哥沙漠腹地的一个小镇礼堂中,40出头的罗伯特.奥本海默站上演讲台,他摆出胜利姿势,告诉台下的听众,他为他们共同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就在数小时前,他们用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摧毁了日本的广岛。而奥本海默就是以制造原子弹为目标的“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清楚地意识到,他负责研制的武器具有无比强大的杀伤力。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主义者,奥本海默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压力,另一方面却又希冀用原子弹来终结漫长的战争。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中,他意识中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压倒顾忌。
他告诉美国哲学院,他制造出了“一件最恐怖的武器……以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条标准来衡量,它都是一件邪恶的武器。” 可是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广岛、长崎那升腾的蘑菇云,包括中国在内的普通老百姓,还得继续在法西斯日本的铁蹄蹂躏下拼死抗争。
为此,奥本海默对科学家们和社会发出一个重要疑问:“科学发展对人类有益吗?”带着这种疑惑,战后美苏冷战时期,奥本海默对美国提出制造更有杀伤力的氢弹,提出否决意见,但他并没有成功阻止美国政府放弃这一行动计划。
当时代的列车载着人们驶入21世纪,网络科学与认知科学,又在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与计算机同步完成的认知科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转录的跨领域学科。它涵盖了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学习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是探索人类心智、大脑的科学。
可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类在与机器的竞争中似乎不再占有那么大的优势。这时,奥本海默的那句:“科学发展对人类有益吗?”在这个万物互联又彼此陌生的时代,当人类与科学发明出来的机器竞争时,又发出同样的叩问!
当你认真读完《现代科学史》后,头脑中会形成一个对科学的完整脉络,同时它会引导你对科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思考。
纵观人类科学史,那些在科学天空熠熠生辉的科学巨匠们,用他们的科学杰作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保驾护航;可仍然不可否认,科学也有它狰狞的一面。而《现代科学史》让我们更理性、审视地看待科学。